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杜甫:登高(诵读:陈楷森,饶平新圩话)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在外地吃多了臭豆腐和腐乳,觉得外婆家的霉豆腐也应当成为一道文化符号。长沙臭豆腐以文和友最为正宗,其特点是油炸后的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衡阳腐乳则是泡在罐头里,更多时候是出现在火锅蘸料里使用。家乡的霉豆腐就不一样了,既有长得漂漂亮亮的发酵霉菌,又能作为万能的下饭菜,还是乡土记忆的钥匙。

小时候经常和外婆待在一起,看着她像个陀螺一样忙这忙那。外婆做东西总喜欢做很多,似乎是提前就安排好了,这个要带去给谁,这袋要让谁拿走。甚至有时候我去学校时,外婆还想让我拿瓶自己家酿的杨梅酒去喝。霉豆腐属我妈妈拿得最多了我觉得。

往往在冬天天气比较好的时候,外婆就会买来一大袋的豆腐。把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晒去多余的水分,然后切成小方块整齐地铺到稻草框里。密封10天左右就能把霉豆腐翻出来了。这个时候的霉豆腐经过发酵,霉菌已经长了出来,白花花的,毛茸茸的,像小白兔耳朵。然后把辣椒花椒各种调料拌进去,再找个坛子密封好。坛子边缘可以加水,正常情况下一两年都不会坏。

外婆做霉豆腐的时候嘴里还时常念念叨叨,你妈妈最喜欢吃辣一点点的,说是做拌饭最好吃。这些话我都要倒背如流了。果然,今年过年时,我就看到妈妈用豆腐来拌饭,能吃满满一碗饭。妈妈常年生活在远离家乡的地方,经常让外婆或者小姨给她做各种家里的食物,霉豆腐就是其中被偏爱的一个。这个时候的霉豆腐就成为了一个打开乡愁的密码。

但是慢慢的,似乎这个手艺渐渐失传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是外婆过去经常做,这些年做得少了。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见过妈妈做霉豆腐,传到我这里更是只知道流程,具体怎样把控霉菌发酵程度以及如何调味我也不会。传统文化在一代代人的舌尖上流传,也一点点流失在长河中。

后来随着我悄然长大,我已经踏上了外出求学的征程。有一次在学校里去吃烤鱼饭,大概是因为小圆脸又爱笑的缘故,食堂阿姨格外亲切,还神神秘秘地说,今天给你一碟小菜,让你尝尝我家乡的风味。我觉得好奇也开心,阿姨随后端上了一碟霉豆腐。原来我们还是老乡啊,一碟小菜把两个本不应该有交集的人联系了起来。

乡土记忆中的霉豆腐承载着我无忧无虑不知疲倦的童年,现在回头来看那段时光就像是一个小树依偎在老树身边,怎样的风雨都和我无关,我只要努力吸收阳光雨露。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


说明】

我们未接受系统的潮汕话诵读训练,但从小接触潮语小品、潮剧等语言艺术作品,中小学阶段大部分课程授课时所使用的的语言是潮汕话,积累了一些字词的读法。我们的诵读是一种探索和尝试。现就音频中字词读音作几点说明:






1. 韵脚字有文白异读的,用文读音;只有一读的,按平常读法;字音不确定者参考字典。

2. 非韵脚字依据一般的读法,若有异读,视情况确定读音。

3. 训读字我们根据语境选读,但不能保证就是准确的。

                                                                 —丁真拉姆







登高

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文字音频 | 陈伟霞

图片 | 图源网络(侵删)

方言点 | 广西钦州钦南区白话

本期编辑 | 陈伟霞

本期审读 |余潇艨

责任编辑 | 甘于恩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 | jnufyzx@163.com



往期回顾: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 王昌龄《出塞》(陈恺橦诵读,汕头话)

方言与歌谣(音频)| 厦门歌谣:厦门四界什么多(厦门话,诵读:张旸)

方言诵读经典(音频)|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潮汕澄海话,诵读:潘韵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