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言与戏曲(音频)| 王越:乾县非遗之“弦板腔”(陕西咸阳话)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的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论三秦大地的民间戏剧,除了耳熟能详的秦腔以外,在陕西乾县、兴平、礼泉、武功、长武以及甘肃陇东一带还流传着一个被称作“中国戏曲的活化石”的特色地方剧种,这就是弦板腔。

弦板腔俗称“板板腔”,顾名思义,其得名于主要的演奏乐器“弦子”和“板子”,以及表演人员的唱腔。其中的“弦子”包含二弦与三弦,而“板子”又称作“呆呆”,有蚱板、二板两种。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弦板腔可能最早起源于宋代,由民间流传的“隔帘说书”这一皮影艺术发展而来。因“隔帘说书”这一艺术形式近似于陕西东府一带的皮影艺术,于是又有弦板腔在“西路皮影”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说。旧时弦板腔的唱腔与秦腔、阿宫腔和道情较为类似,在嘉庆年间就已盛行于民间。

板子

弦子

“弦板腔”一词常常随“乾县”二字共同出现,一来是由于弦板腔发源于乾县,于此植根最深、流传最广,最能代表弦板腔这一艺术形式。另一方面还在于乾县剧团在弦板腔的发展之路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在陕西省大力结合地方特色发掘传统剧目的号召下,1957年7月,乾县剧团将带有尝试性质的弦板腔《槐荫媒》作为折子戏置于秦腔本戏后搬上舞台,却意外收获热烈反响。1958年9月,弦板腔《紫金簪》在乾县剧院首演并大获成功,乾县剧团又在一年后将《紫金簪》搬上西安人民剧院的舞台,优美动听的音乐唱腔获得了省里领导的一致认可,使弦板腔最终被确定为重点培养的五大剧种之一。由此,弦板腔在乾县剧团的生动演绎和不懈努力下走出了黄土地与渭水间,逐渐在全国绽放光彩,并于2006年赫然登上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弦板腔的音乐唱腔既有高昂激扬、刚健明快的北方戏剧风情,也有宛转悠扬、细腻柔和的南方戏剧意蕴,刚柔相济,可淋漓尽致地演绎人物的丰富情感,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历史的演进,弦板腔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早期的两大基本乐器“弦子”和“板子”的基础上又引入了板胡、二胡等多种民族乐器,演唱上也从早期注重表演武打戏发展至兼有历史演义、缠绵委婉的多种剧情的戏剧表演。

下面就共同欣赏一番弦板腔的成名作《紫金簪》!




往期回顾

方言与民间音乐(音频)| 李胤萱:秦腔《秦香莲》

方言文学(音频)| 贾平凹:《秦腔》选段(马沛萱诵读,陕西大荔话)

方言与戏曲(视频)| 马沛萱:秦腔《三滴血·团圆》

本期编辑|王越

本期音频|王越

本期审读|邹晨

责任编辑|甘于恩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