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立即停止芦苇湿地填埋的工程,让临港新片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生态南汇 生态南汇 2021-03-17


观鸟圣地,临港新城滨海湿地填埋芦苇地的事情,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的背景链接:候鸟日的这个话题太沉重:临港新城的芦苇湿地将被填埋)。但是,工程依然在进行,一块300余亩的芦苇湿地已经被填埋。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片区的规划尚未出台,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大的工程?在重要的芦苇湿地区域大规模种树,事先有没有进行生态方面的评估?希望相关部门给予一个清楚的解释。


 东方大苇莺和挖掘机                                         

摄影:蒲公英


 背景资料:


临港新城北面是长江的入海口,南面是杭州湾湿地,东面是广袤的太平洋。这片区域是长江流域各种水生生物繁殖栖息的重要场所。也是东亚候鸟迁徙带上的重要节点。这里的滩涂,芦苇地,林地,农田,鱼塘,草地等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这里鸟类记录425种,是上海地区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整个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2007年,为了保护这里的野生动物,这里成为上海第一个禁猎区;2008年,由于对全球水鸟的保育具有的重要意义,南汇东滩湿地被“国际鸟盟”认定为国际重点鸟区。由于丰富的鸟种和便利的观鸟条件,南汇东滩湿地也是国内外最著名的观鸟热点之一,在著名的观鸟平台ebird上,她在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二,仅次于云南的百花岭。南汇东滩的芦苇湿地,为将近两百种水鸟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地方,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以及上海市的市鸟候选者,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震旦鸦雀。

完全依赖芦苇湿地为生的“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

摄影:王浩


湿地,被成为“地球之肾”,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净化水体,提供生活生产物资,减少自然灾害,休闲旅游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临港新城的本地生态类型,南汇东滩的湿地为将近200种鸟类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在涵养水源,防范海啸等自然灾害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作为上海少数几大块自然状态下的芦苇湿地,更是临港新城的一道独特风景,是临港新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1,两会代表对于湿地生态保护的观点:


 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生态保护方面的议题也成为热点。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认为,不能把绿化和其它生物割裂开来: 长期以来,我国对国土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好成效。国土绿化要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不能片面追求森林覆盖率。我们的绿应该是生物多样性的绿,也是提高我们人类宜居性的绿,而不是把绿化和其它生物割裂开来。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寿子琪提出污染“减法”、生态“加法”、高质量发展“乘法”。聚焦的是“沿江湿地”,而这和岸线的开发利用直接相关。他认为,长江口处在流域末端,生物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敏感。长江中下游岸线利用率从1995年的9.9%增至201325.8%,岸线的开发利用侵占了大量的沿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沿江湿地面积缩减、破碎化加剧,严重制约了长江生境的持续改善。”对此,他建议,强化沿江湿地等重点生态系统的统筹构建,优化空间布局,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切实保住和有序腾出生态空间,减少人为干扰,加快自然恢复


 南汇东滩的芦苇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是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候鸟等野生动物保育等意义重大,我们希望,加强南汇东滩湿地的管理和生态修复,落实“长江大保护”,展现南汇东滩湿地的野性之美。


2,上海和浦东地区相关的规划信息


该林地建设项目包括沿海沿江的防护林建设和经济果林建设,建设项目的目的和施工区域跟目前的规划有冲突的嫌疑,希望相关部门给予解释。


对照《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我们发现,施工区域处于三类生态空间和战略留白区。三类生态空间是重要结构性生态空间,包括永久基本农田、林地、湿地、湖泊河道、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生态保护区。“划入限制建设区予以管控,禁止对主导生态功能生产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控制线性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和独立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南汇东滩地区占主导生态功能的是湿地生态。目前的工程破坏原有的自然湿地,不知道目前施工是依据什么规划?既然是战略留白区,应该是近期没有规划的建设项目,最好的选择是暂时留白,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在滨海湿地种树?种植经济果林的话,是否符合防护林建设的要求?如何进行管理?如果放任自流的话,在果实成熟的时候,容易发生攀折树木,破坏林地的行为,该如何防范?



生态空间规划图


《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中临港新城区域的生态空间规划图和战略留白区图示 

 


根据最近公示的《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18-2035)》,上海市要“加强生态空间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利用,满足市民多元生态需求的供给与平衡,探索新时代超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对于南汇新城滩涂湿地,要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规划建设为契机,建成“天净、海清、地润、人和”的滨海湿地城市,保持“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基底特色。杭州湾北岸边滩湿地,开展滨海地区湿地生态修复,改善近岸海洋环境质量,建设南上海生态绿色海岸,打造世界级湾区。“一江一河”河流湿地,逐步修复河道两侧的湿地空间和自然岸线,保护重要湿地生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为了呈现临港新城的湿地城市特色,更应该珍惜现有的自然湿地,让湿地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现在滨海湿地种树,破坏了原有的湿地生态景观,就更加不应该了。

工地入口,一块是野保部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通知”,一块是施工方刚立起来的“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牌子

3,近期的类似生态保护热点事件,凸显了一些政府机构生态保护意识的欠缺。


今年3月,一份抄作业的环评报告,将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推上了风口浪尖。这项航道疏浚工程,是为满足“海上看深圳”游轮项目的需要。项目一期位于深圳湾,二期航线将延伸至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湾是深圳最重要的保护性湿地,也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但为了打造所谓的“深圳旅游新名片”,该地可能承受的将是生态不可逆转的破坏,尤其是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将造成较大影响。


在云南大理,一项投资3亿元的生态治理工程被叫停。环保组织“野性中国”的志愿者,在云南大理苍山白鹤溪附近进行例行的定点溪流观测时,看到工人们正在对溪流河道进行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两侧的河堤用小石块加高并用水泥抹缝。河底“抹水泥”的操作,在环保人士眼中其结果是一种“三面光”的硬化河道,改变了“会呼吸”的自然河道状态,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河道失去自净能力,水土涵养功能被人为阻断。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治理方式。

 

南汇东滩正在进行填埋作业的芦苇湿地


而临港新城滨海湿地的植树工程,近几年一直争议不断。破坏自然的湿地资源去种生态功能单一的杉树,是不是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形式主义?近几十年来填海围海造地,我国滨海湿地面积以惊人的速度被快速蚕食。国家海洋局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长安表示,中国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在过去几十年里遭到毁灭性破坏,不仅使海洋生物种类及数量锐减,更使沿海居民失去了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失去了滨海湿地这个屏障,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必定难以持续。


4,我们的呼声: 


我们希望,临港新城可以保留一部分芦苇湿地,既可以作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也可以成为市民亲近自然,休闲旅游的去处。从长远来看,保留芦苇湿地可以为临港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生态安全,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湿地城市,提供更好的基础。


1,芦苇湿地填埋工程尽快停工。相关部门说明该工程实施细节。6500亩林地建设具体要种在哪些区域?有没有提前进行科学调查和项目评估?目前是震旦鸦雀等芦苇湿地鸟类繁殖季节,而且,芦苇湿地是多种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鸟类繁殖季节动工毁掉芦苇湿地,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和禁猎(渔)区、禁猎(渔)期内,禁止猎捕以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2018年6日新疆伊犁为正在繁殖的粉红椋鸟投资4.8亿218国道建设停工,让粉红椋鸟完成繁殖(新闻链接)。在野生动物繁殖季节暂停工程,是对于野生动物最起码的保护。

小路两侧,北侧300多亩芦苇地已经被填埋,南侧依然郁郁葱葱,是观鸟人现在去看震旦鸦雀的热点。


2,积极修复遭到破坏的芦苇湿地。破坏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2条规定:“建设项目可能对相关自然保护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洄游通道产生影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涉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意见;涉及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意见。”不知道这个建设项目是否征求了国务院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意见?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 “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以外,在湿地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五)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破坏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的,由市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破坏行为,赔偿损失,限期恢复原状,并处以相当于恢复原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上海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也提到,(十)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在科学论证和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上海市重要湿地,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或者其他擅自改变湿地用途的行为;禁止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禁止向湿地超标排放污染物;禁止对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造成破坏;禁止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其他活动。填埋芦苇湿地,有悖于这些法律规定。


3,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贯彻生态文明,保护好临港新城的湿地资源。希望可以把宝贵的滨海湿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和修复,打造成为临港独特的湿地城市名片,真正贯彻“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临港湿地城市新面貌。尽量按照时序开发,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占补平衡等方式,采取“动态保护”的方法,保持一定的湿地面积,因地制宜完成防护林和林地指标,减少对于芦苇湿地的占用。种树的树种多选用本地树种,尽量不用单一树种。远期的建设用地和战略空白区,暂时保持湿地状态,等有明确规划后再采取相应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禁止或者限制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内引入外来物种、营造单一纯林、过量施洒农药等人为干扰、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对于目前筹建的赤风港湿地公园,我们认为这是政府重视湿地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我们希望该湿地公园以国家湿地公园的标准建设,突出野生动物的保育功能。需要科学设计,精细管理,引入科研单位和公益环保机构,满足野生动物保育和环境教育相关的功能。加强堤外滩涂和围垦区的湿地生态调研,开展生态修复,加强管理。堤外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泛滥严重,威胁着本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亟需尽早治理。尽快全面系统调查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和面临的生态问题。


4,推动上海市湿地保护的立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评价体系,并把南汇东滩列入重要湿地名录,进行合理保护。上海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这是上海市宝贵的生态财富,但是在湿地的生态保护方面,上海市一直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导致湿地生态保护不力尽管南汇东滩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但是,南汇东滩并没有被列入上海市重要湿地名录(第一批),希望早日提升南汇东滩湿地的保护级别,切实加强湿地保护。生态建设,不宜简单地以林地覆盖率这样的硬指标来评价,应该综合考量林地,绿地和湿地的面积。因为滨海湿地城市本来就是以湿地生态为主导,所以,生态建设应该综合林地,湿地和草地,作为绿化面积,以绿化率替代林地覆盖率,对临港地区的湿地生态进行综合评估。

5,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推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绿色经济发展。借助鸟类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以观鸟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产业,培育相关文化产业,通过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升临港新城的品牌效应。让相关的科研单位和环保机构参与到临港新城的生态保护中,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活动,促进临港地区生态文明的提升和临港的可持续发展。

芦苇湿地中栖息的红颈瓣蹼鹬

摄影:韩乐飞



芦苇地填埋的现象仍在继续,请您花上1分钟的时间,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完成调查表,分享您对于南汇东滩湿地保护的看法和建议。也欢迎转发和评论。感谢您对于南汇东滩湿地保护的支持和关注!


相关阅读:

候鸟日的这个话题太沉重:临港新城的芦苇湿地将被填埋

上海南汇东滩:未来之路在何方?

自然测量员”:生态建设中,不应该清除这样的湿地

临港地区滨海湿地不应该以种树代替生态建设

临港新片区应该加强湿地生态保护,科学规划植树造林

“猫盟CFCA”:《南汇东滩:2200万人口的上海,能创造更好的局面吗?》
 加强临港新片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片区的全面健康发展

调查结果分析:林地还是湿地?您的观点是什么?

“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南汇东滩湿地危机新闻选录(2012.10-2013.04)
萤火虫环境保育志愿者小组”:中共上海市委、市长信箱中有关南汇东滩湿地保育的市民来信选录
微信号“聚焦生命走进科学”:《(模拟课堂)肺重要还是肾重要?那地球的呢?

“阿拉善SEE华东项目中心”:没有湿地,生物多样性将无从谈起

中国绿发会:周晋峰:避免工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破坏,就是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