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员动态 | 清华同衡举办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Author 西北分院

2023年8月19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清华同衡学术活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在西安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200多位来自省内外的管理机构、高校、规划研究和设计机构、企业的嘉宾,共同探讨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国家战略要求和西北地区的发展路径,并交流分享清华同衡在西北地区的规划实践。


清华同衡学术“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三个环节。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西安市规划局原局长、西安市规划委员会原总规划师韩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孙安军,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建平,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谢盈盈,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会长李子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陈怡平,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赵元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悦,陕西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李文革。现场邀请了200多位来自省内外的管理机构、高校、规划研究和设计机构、企业的嘉宾。此外,参与论坛的还有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副院长郑筱津袁牧潘芳恽爽以及各地方分院院长、总工,以及媒体界人士等。本次论坛线上线下累计超过十万人同步观看。


一、开幕式

上半场论坛活动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西北分院院长郑筱津主持。首先她代表主办方向与会的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其次对本次论坛的背景和意义进行解读。她指出西北地区还面临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镇化和城乡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次论坛围绕“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这一主题,立足西北地区的地域特征,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交流与探讨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郑筱津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西北分院院长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

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随后,张锦秋院士、唐凯会长、李子钊会长、袁昕院长分别发表致辞。


张锦秋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张锦秋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为西北地区规划建设领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机会,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西部城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她认为本次论坛既是对过往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经验与不足的一次交流讨论,也是面向新时期,在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下,探索西北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西北地区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次有益探索。同时呼吁全社会更多的人才能关注祖国西部的人居环境建设,希望有更多像清华同衡这样不忘初心、继续扎根西北的设计团队,为西部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唐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唐凯会长代表协会祝贺本次学术论坛顺利召开,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西北地区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在党中央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下,西北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高质量发展的状况将成为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次论坛聚焦西北人居,展现出主办方更开放的视野、更有担当的地区责任以及一直以来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家国天下使命。期待通过本次交学术活动,为西北地区开阔视野,用科学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谱写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篇章。


李子钊

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会长

李子钊会长代表地方协会高度评价了清华同衡在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积极贡献。他指出,如何把握好西北地区的特点和优势,解决好西北地区的问题和困境,通过制定符合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策略,实现西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也是本次论坛举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他相信,本次学术盛宴将为陕西省城乡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为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袁昕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

袁昕院长代表主办方致辞,祝愿大会圆满成功,并向各位参会嘉宾表达了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清华同衡的地方分院是服务区域与地方发展的桥头堡。清华同衡总分协同,信息双向促动。本次论坛聚焦西北地区,邀请各位专家探讨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目标和问题,搭建从中央到地方的信息与思考的桥梁纽带,落实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同与地方均衡发展,共同实现美好人居梦想。


二、揭幕环节

嘉宾致辞环节后,韩骥先生、孙安军先生、吴建平先生、尹稚先生、袁昕先生、郑筱津女士共同为“清华同衡西北分院技术实践”文集揭幕,正式开启学术盛宴。


三、主旨报告

作为本次学术活动的重磅环节,主旨报告特别邀请了来自各领域专家,从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本化更新治理等多维度出发,探讨高质量城镇化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国家战略要求与西北地区的发展路径。


《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以及对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刘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刘悦副所长介绍了国家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的五大典型特征,同时对于我国城镇化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和风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特征和发展阶段,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差异化推进不同类型地区高质量城镇化的发展;二是需要构建功能完备、层次有序、支撑有利的城市体系;三是加快实施绿色宜居、智慧人文的城市战略。


《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与可持续对策》

陈怡平

中国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副院长

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

陕西省秦岭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怡平副院长深入浅出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提出了秦岭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对策。他从战略高度,建议科学优化秦岭植被结构、科学预防病虫害、科学保护野生动物、科学管理秦岭生态环境、如何正确处理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建议,报告通俗易懂,兼具科学性和科普性,是一个高品质报告。


《乐起长安——从地域建筑到人文城市》

赵元超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赵元超大师、总建筑师认为,追求千姿百态的个体建筑创作观造成了整个城市新的千篇一律。新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与规划师合体,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城市文脉。结合西安南门广场、西安火车站、浐灞生态区商务中心以及长安谷、长安云、长安乐等新长安系列建筑的实践探索,赵大师提出,建筑师要处理建筑、环境和自然的关系,特别要处理建筑和建筑的关系,最终要处理建筑和人的关系。赵大师强调,建筑师关注的角度应该从单体建筑转向活力场所,从功能城市转向文化城市,从人文建筑转向山水城市。


《以人为本的城市更新》

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资深顾问专家

尹稚教授指出,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我们探索的目标,新市民能否住得下、过的好,是城镇化下半场关注的问题。在城镇化率、人口增速迈过拐点、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的当下,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切实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是城镇化工作关注的重点。如何解决传统城市更新利益短期化、街区碎片化、社区临时化等问题,是未来城市更新始终要坚持的一个走向。只要城市不死,城市更新行动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永续下去。同时他强调,分城施策、分区施策、实事求是结合地方性和差异化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更新本质上是对城市自组织系统的干预行动,这不是政府在唱“独角戏”,而是通过政策和多元主体行动的一体化和互相调试,反映出一种“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这正是我们在国家治理到超特大城市更新治理中追求的全过程、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缔造”。


四、专题报告

下半场论坛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分院常务副院长吴淼主持。围绕区域与发展、生态与文化、技术与治理三个主题进行10个清华同衡技术实践报告的分享。

吴淼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分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注册建筑师分会两会理事

陕西省城乡规划协会理事


1、区域·发展板块

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结合的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以新疆相关实践为例

王健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总体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健指出,同衡在全国各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践中,非常注重“国家战略响应、地方特色把握、时代使命落实”三位一体的融合探索,发挥规划战略引领作用,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并结合新疆典型实践案例,从“科学确定目标定位”,“探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水资源保障”,“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空间、协同推进园区集约高效发展”和“构建‘大分散强集聚’城镇空间格局”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


落实控规体系传导、搭建综合实施统筹平台——推进城市空间高质量更新发展

于润东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详细规划四所所长

于润东强调首先要发挥详细规划在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将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指标和要求向下传导落实到详细规划;其次要发挥规划工作者的作用,以高质量的“空间规划”为引领,以高质量的“城市设计”为抓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继而通过搭建规划综合实施统筹平台,将法定规划向落地实施进行传导推进。之后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城市绿心片区规划、北运河副中心城市段规划、六环高线公园规划、西安昆明池综合规划等项目为例,介绍了规划综合实施统筹平台的实践探索和相关思考。


创新引领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基于清华同衡在西安的实践与思考

米炜嵩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分院副总规划师

米炜嵩的报告立足清华同衡长期研究积累和西安项目实践,总结国内先发区域创新发展经验,探讨西安创新驱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路径。报告选取丝路科学城和大学老校区作为典型案例,建议西安应在新发展阶段针对增量和存量地区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规划响应路径,助力高质量发展。


专家点评

新疆自然资源厅规划研究中心书记、主任孙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沛,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赵海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分院院长恽爽分别对区域与发展板块的报告进行精彩点评。


孙艳主任认为,本环节的报告充分体现了清华同衡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战略谋划和区域统筹的视野、以及系统谋划解决方案的能力。清华同衡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三方国土空间规划审查团队之一,对哈密、吐鲁番、和田地区的技术审查工作,充分发挥了清华同衡的智库作用和担当精神。

孙艳

新疆自然资源厅规划研究中心书记、主任


张沛教授对三个报告予以充分肯定,并谈了三点感受,一是在多部门、多学科、多技术的行业趋势下,要求规划专业需要跨学科、跨部门、跨技术、跨政策系统思考,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形态的动态融合发展。因此规划专业需要突出核心优势,适度融合统筹,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二是从规划设计走向实施运营,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经济性分析尤为重要,是规划方案能够落地的重要支撑。三是创新的核心是市场主体,因此基于企业及产业集群的微观机制研究是实现创新的关键。

张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首席专家


赵海春总规划师分享了两点感受: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现出的战略性,强调自上而下全过程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他认为清华同衡在新疆地区国空项目很好地体现国家战略。二是面对规划向多学科发展的新时期,一方面需要发挥规划的学科优势,从空间角度上对城市的发展做更多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规划的创新引领,才能拓阔行业的生存空间。

赵海春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恽爽副院长在发言中表达了三点感受:一是在规划行业的转型期,规划师需要有更加全面的视野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二是强调规划的可实施性,在编制规划初期就需要考虑后续实施面临的各项问题,提前做好谋划与技术预判。三是清华同衡作为多专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咨询团队,面对全国市场,可以将全国各地的实践经验带到各地交流分享,将宏观政策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更好的服务地方发展。

恽爽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分院院长


2、生态·文化板块

从风景到场景——西北地域景观塑造的实践探索

沈丹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风景园林中心副主任

报告依托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自然约束和人的需求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基于西北自然特征的人居环境解决方案。报告以茶卡盐湖、兰州水系修复、武威生态修复等项目为例,探讨自然景区和城市绿色空间两种类型的地域景观塑造方法:1.用大生态观识别自然生态规律作为最基本的前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2.用人本视角识别迥然不同的环境需求,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提升环境品质;3.合理把握空间尺度,大风景、小场景,既体现地域特色,又提升场景体验。


生态环境规划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

李王锋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

报告从生态文明引领下的人居环境规划的视角,延伸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出发点,规划、建筑、景观、文旅、生态、环境多专业协同、多个部所共同实现的规划体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四个重大转变”,处理好“五大关系”,通过以项目为导向的生态修复、以实施为目标的水系统治理、以园区为主要对象的绿色低碳规划等三个方面的工作,介绍清华同衡生态环境规划业务的思路和实践,为地方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参考借鉴。


历史城市保护与特色塑造复兴——西北地域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实践探索

张飏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从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的趋势来看,城市文化魅力的彰显与特色场所塑造,是目前我国所处城市化后期时代当前以及未来相当时期,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为此,本报告结合清华同衡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在敦煌、西安、银川等西北地区部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方面进行的部分实践,针对西北地区历史城市部分特点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通过整体格局凸显、重要遗产空间保护利用、特色场所城市更新塑造以及地方传统风貌的继承等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加强西北地域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塑造与复兴,为西北地域城市发展注入更强的文化魅力。


专家点评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吴左宾,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副院长邓小明,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武联,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城市治理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潘芳分别对生态与文化板块的报告进行精彩点评。


吴左宾院长用三个关键词总结了对同衡报告的感受。第一个关键词是生态文明,针对如何以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报告当中都充分展现出体系性的思考。第二个关键词是文化传承,茶卡盐湖的实践回答了如何实现对绿色文化的活化利用,同衡在西北地域的系列实践探索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个关键词是美好人居,三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尽管出发点不同,但最终导向都是为城市当中的居民和游客提供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精神家园。最后,吴院长充分肯定了清华同衡在西北地区的规划实践和责任担当,并表示生态文明是底色,文化传承是灵魂,美好人居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吴左宾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邓小明副院长首先对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的生态资源做了详细介绍,进一步就如何加强空间规划工作和林草部门的对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从政策方面进一步对接,强调了《湿地保护法》《草原法》等政策文件对开展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要从数据方面进行对接,邓院长建议在项目可研阶段充分掌握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的底图底数,确保规划的可行性。三是要从生态理念上进行对接,强调了深刻领会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意义。

邓小明

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副院长


武联教授表示清华同衡在西北地区的规划实践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是对西北地区城乡人居环境问题的梳理、总结和再认识。第一个报告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深入解读,实现了从风景到场景的跨越。第二个报告针对生态环境规划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体现出生态要素协同治理的特点。第三个报告针对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的历史城市和遗产特征,在保护中将整体格局、重要遗产保护利用、更新中的场所营造、地域建筑特色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

武联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潘芳副院长首先指出清华同衡一直致力于西北地区人居环境建设,有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落地,这是清华同衡作为清华大学高校智库的职责所在。其次,“生态·文化”板块更像是诗与远方,承载养育这一方水土的过去和未来,需要用大的历史观在长远的时间维度上做思考和价值判断,平衡好保护与发展。最后,这个板块也非常具有实施落地性,基于项目实施的综合思维和工程技术也非常考验创新能力,尤其在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智慧化工具的应用方面需要很多创新。

潘芳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城市治理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3、技术·治理板块

同衡云——技术赋能规划的探索与思考

谢盼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数字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谢盼副所长就新技术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同衡技术创新近几年的探索实践与思考。在实践层面,技术创新中心基于新技术行业实践逐步沉淀“同衡云”核心产品,以数据、制图、模型等核心模块,提供更高效智能开放的规划数据分析、空间治理、体检评估、精准招商等领域的支撑。在思考层面,地区高质量发展智库建设的过程中,技术与咨询需要形成合力,以技术为咨询提速增效,以咨询为技术提供内核,打造“数据库+知识库+专家库”的开放式智库建设模式。


城市更新行动: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城市价值的若干路径

盛况

清华同衡城市治理与传播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近些年来,从城市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工作开始,到现在城市更新工作,通过对政策机制建设、市场变化、规划设计工具和方法等多个维度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更新工作的若干趋势:城市治理能力建设显著提升更新工作的效果;价值实现从土地交易环节为重走向不动产全流程;整体目标更加战略和复合,需要寻找更多可以量化的价值决策点。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需要从战略共识引领入手、研究更新价值实现的多种路径、敢于做减法、构建多方平衡的更新模式。


超大城市存量空间交通高质量治理探索——以西安城市交通提升规划与实践为例

万勇山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报告人以服务西安交通治理的第一人称视角,与专家同仁共同探索超大城市存量空间交通高质量治理路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是总体趋势——明确了生态优先、人本优先、创新优先、品质优先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二是历程回顾——在西安综合交通提升中,同衡团队规建管运全过程参与,陪伴式服务;三是工作成效——交通质量提升明显、社会反响良好,彰显创新交通治理发展新模式;四是总结思考——探索超大城市交通高质量治理发展路径,包括数据驱动规划、多元协同共治以及建立长效机制等。


“伴随式”规划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张锋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北分院副总规划师

报告从西北地域特征出发,针对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核心要求,提出了“伴随式”规划服务理念。通过协同管理、规划跟踪、陪伴服务全力提升地区治理水平与能力,引导地区高位谋划,促进地区文化与生态特色要素价值转化及资源导入,助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落地。并结合地区实践对“伴随式”规划服务模式进行了阐释。最终通过多专业融合,多元共治,搭建合作联盟,推动地方高水平治理。


专家点评

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周庆华,西安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泾河新城总规划师陈道麟,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琪分别对技术与治理板块的报告进行精彩点评。


周庆华教授认为,下午的报告较好的体现了清华同衡项目实践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特征。他表示当前规划发展到了集团军作战的阶段,规划专业具有统筹职能,需要了解各个专业,但不是替代各专业,核心是研究各专业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落实到空间上。当然,许多新加入的要素职能就由规划专业直接承担,如伴随式规划,规划师成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这方面规划师的职业范围,作用方式,法律界限等还有待于实践与研究探索。此外,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对于人工智能与规划师的关系还有很大的思考空间。

周庆华

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


陈道麟总规划师针对四个报告分别谈了四点感受:第一,对“同衡云”规划业务支撑平台的打造表示肯定,认为技术赋能规划可以给规划师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第二,城市更新需要关注隐形的人口外迁和空心化问题。第三,针对交通高质量治理,规划师要对政府政策有一定预判性,避免产生时效性偏差。第四,伴随式规划体现了规划的服务性,希望年轻规划师在实战中学会识别真问题、提高能动性。

陈道麟

西安市规划局原副局长

泾河新城总规划师


李琪院长高度评价了今天的论坛活动,并以“一个面、一条线、两个点”展开点评:一个面是“同衡云”,他表示以后的规划数据将成为基础底座,这个基础面必须牢固;一条线是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将成为今后主要的行业方向,需关注城市的价值兑换;两个点是交通高质量治理和伴随式规划服务的两个报告,均体现了治理型规划要以伴随式规划为路径,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李琪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五、总结致谢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袁牧对今天的活动进行总结致谢,并为清华同衡和城乡规划事业的发展送上美好的祝福,一是希望清华同衡不仅要做出普适性的城乡规划,更要形成有地域特色的乡土规划;二是希望与全行业的同行一起努力,让城乡规划在学术道路上走的更远;三是祝愿未来清华同衡与同衡学术、同衡规划持续发展。

袁牧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

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西北地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来自国内的顶级专家、各领域知名学者与清华同衡同仁共同探讨如何将国家战略要求与西北地区特色相结合,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和高水平治理的路径与方法。希望大家继续携手,促进西北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精细治理的发展。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西北分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