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左邻右舍》三、谜案​(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知青情缘 2024-02-02



【退休生活篇】

《我的左邻右舍》


作者:董克荣 



三、谜  案


   丁老师已经退休许多年了,可是每年敬老节,学校组织退休教师的聚会他从来都不会缺席,他是这个群里的活跃分子。在聚会那天,学校会给每位退休老师发一个大大的红包,还有礼品。丁老师倒不是为了这些东西,他是想念那些老同事,一定要去叙叙旧。所以聚会的头天晚上,他会早早地睡觉,养精蓄锐,到时好好地去热闹一番开开心。


   可是这次丁老师却没有提早睡觉。那天晚上,他匆匆地坐上绿地社区的班车,奔波三十多公里路从上海赶到昆山花桥镇。他是为了给孙女采摘桑叶。


   孙女从小由丁老师带大,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大班。她活泼可爱,聪明又懂事,是丁老师的掌上明珠手心里的宝贝,退休后就成天围着她而忙碌,上海老人典型的隔代亲。


   孙女幼儿园的教室里办了一个“生物角”,有花也有草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家长们的支持下,那些花和草经常在变换,将教室装点得五彩缤纷生气勃勃。


   前几天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发了一片纸,上面有一些蚕卵,等孵出小蚕后放到‘生物角’里让大家一起饲养欣赏,也可以让小朋友们了解蚕生长的全过程。孙女说:“我们老师讲了,小蚕拿回家有可能孵不出来,可是没关系,班里那么多小朋友总有孵出来的。”


   孙女每天从幼儿园里回来都要去看小纸盒里的蚕卵。那天她刚进家门就看见纸盒里黑黝黝的小蚕在蠕动,幼蚕已经孵出来了,她一边拍着肉嘟嘟的小手一边开心地说:“爷爷出来了,爷爷出来了!”丁老师笑呵呵地纠正孙女说:“爷爷没有出来啊,在里屋呢。你说的是幼蚕孵出来了吧。”孙女说:“是的是的。”


(幼蚕)

    黑黑的小蚕有几十条,在纸盒里到处爬着找桑叶。孙女就缠着爷爷要桑叶。其实丁老师早就把送去‘生物角’的小花小草准备好了,只是小蚕没孵出来桑叶没法提前准备。他知道花桥绿地社区的树丛里有许多野生的小桑树,随时都可以去摘。他答应了孙女,于是连夜赶到花桥镇的别墅里。


   绿地社区里的别墅是儿子买的,装修好以后准备给父母住。儿子说当年老爸老妈辛苦,现在条件好啦,去住住别墅享享福吧。


   丁老师年青时支边去了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场当了一名电工,知青大返城时顶替进了上海一所中学干后勤,后来又转正当了老师。当年回沪时一家三口挤在娘家的三层阁楼上,年复一年,度过了多少严冬和酷暑天,条件艰苦自不用说。


   可是有了别墅老俩口却没有住过一天,他的妻子生了病,没多久撇下全家人走了,丁老师伤心万分,萎靡不振熬了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老师慢慢地从悲痛中走了出来。都说时间像筛子,会一点一滴地筛去生活中的烦恼和伤痛,给你留下快乐和幸福。虽说丁老师现在觉得日子过得很幸福,但他还是不习惯一个人去别墅独自生活,再说他还要带宝贝孙女,所以每星期他只去一两次别墅,开开窗户通通风,打扫一下花园,顺便将门前道路上的落叶也扫一遍,第二天一早就返回上海。


   这天丁老师早早就起来了,他拉开窗帘,看到窗户外面已经开始亮了起来,今天的天气一定很好,他要抓紧时间去采桑叶,然后赶回上海还要去几个地方。于是拿了一个竹编的篮子出了门,路上他见到有邻居在晨练就打了个招呼,匆匆地到小区的树丛里去寻找桑树。平时他来社区时看到绿化带里有小桑树,现在仔细找找,他发现野生的小桑树还真不少,那是鸟儿吃了桑果后撒下的种子长出来的。不一会儿,他就采摘到满满的一篮子桑叶。


(小桑树)

    丁老师回到别墅里把桑叶装进塑料袋,那么多的桑叶,孙女见了一定非常高兴。


   平时,孙女高兴的时候会用带着口水的嘴唇在爷爷的脸上深深地亲上一口,把爷爷的脸上弄得湿漉漉的,亲完了用小手指着爷爷的下巴说:“有胡子,有胡子。”还会用小手拨弄他的头发,拧拧他的耳朵,那双温柔的小手将他的心拨弄得麻酥酥的,丁老师心里荡漾着说不出的喜欢,就说:“好,好,爷爷就去把胡子刮干净,乖乖就会多多的亲爷爷了。”孙女就说:“会的,会的。”这时他就用纸巾擦擦脸上的口水,如同小孩子一样颠颠的跑去刮胡子,高兴得就像吃了蜜糖似的喜在脸上甜到心里。一想起这样的情景,丁老师就高兴,还会情不自禁地去摸摸自己被孙女亲过的脸。


   丁老师把桑叶装好后放在厨房的桌子上准备回上海。他查看了厨房里的煤气阀和水笼头总阀门都已经关好,又上楼去关门窗,只有三楼卫生间的窗户开点缝通风。然后下楼锁上大门,往社区的班车站点走去乘车。他要在九点钟前赶到幼儿园送桑叶,再去学校参加聚会。


 

(小区班车)


    当天晚上,绿地社区的上空突然响起了尖锐的警报声,警车红灯闪闪飞驰而来。一下子打破了小区平时的宁静,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发现警车直奔丁老师的家,不一会别墅里面灯光闪烁,人头攒动,照相机不断地闪着白光。他们看到丁老师家门口被警戒线围了起来,预感到出事了,而且是出了大事。不一会儿门外挤满了居民。


(出警)


   ‘这里发生了什么?’


   ‘有人闯进别墅杀人了。’


   ‘丁老师出事啦?’


   ‘人早就死啦,没得救了。’


   ‘我一早在练太极拳时明明看到丁老师去乘班车的怎么又回来了呢?’


   ‘他的儿子四处联系不到丁老师就报了警。’


   ‘我经常看到丁老师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清扫树叶。’


   ‘丁老师人很好的,真是不幸。’......


   平时我们经常会说‘岁月静好’,那只是自己的良好愿望。面对现实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开始担心起小区里的安全。


   小区是新建的楼盘,入住的人不多,而且是老年人居多,有的地方技防设施还没有安装到位。虽说道路上装有探头,但经常停电,道路一片漆黑,老人们早起早睡,晚上很少外出,有了问题也没有及时向物业反映,这些都给侦破工作带来了困难。


   警员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侦查工作进行了一夜,已经确定丁老师不是自杀,但是现场没有留下凶手的任何指纹和脚印,其他线索也一无所获。令人费解的是现场有一蛇皮袋的集邮册放在地上,为何没有被凶手拿走?案件扑朔迷离。经过初步的判断,认为作案人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多次作案的人;二是有反侦破能力的人。不然现场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别墅门口的台阶上堆满了金黄色的野菊花,邻居们纷纷为丁老师祈祷,大家对丁老师的死深表同情。


(野菊花)


    案件的侦破工作继续进行着,搜索同类型的案件进行比对,扩大侦查范围进行调查,多次走家访户,案件没有新的发现。小区道路上的探头记录的图像模糊不清,丁老师的家竟然是监控的死角,反复查看没有有用的线索,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时间过去了很久,案件没有一丝进展。


   丁老师的死带来了沉痛的教训。物业对小区里的技防设施进行了大检查大改造,交通要道装上高清的探头,并加强安保队伍的建设,建立了安全工作志愿者的队伍,白天巡逻,晚上广播呼叫关门关窗注意安全。社区进行群防群治后,安全有了很大的改善。


   时间过去了整整两年,丁老师的别墅几易其主,案件成为一起重大未破的谜案。


   一天,110接到报警:宝山美兰湖别墅区有盗贼潜入民宅。


   因业主的家中安装了全套先进的技防设备,从盗贼进入室内起,业主的手机就发出警报,并从图像中看到了盗贼进入的全过程。


   110迅速出警。从报案到破案,时间只用了不足十分钟,抓盗贼就像瓮中捉鳖,警员顺利地将嫌疑人捉拿归案。业主家里没有任何损失。


   在审讯中,警官发现嫌疑人的思维混乱,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两眼惘然空荡,感知能力存在障碍。他们对嫌疑人行为的认知能力产生了怀疑,于是开启法定鉴定程序,对嫌疑人的精神状况进行了司法鉴定,结论竟是嫌疑人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症。


(审讯)


   事情麻烦了。嫌疑人有精神疾病,大脑功能失调,对案件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的判别就很困难。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嫌疑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对自己的行为有部分记忆。警官又在人脸识别系统中甄别出此人过去是在绿地社区装修的魏姓青年,他供出自己曾经进入丁老师的别墅,但是说不清潜入别墅的动机和自己的所作所为。


   警员们重新勘查嫌疑人扔下的东西,在装集邮册的蛇皮袋上找到了细小的毛发,经过DNA比对,指证案件是小魏所为。


   可是犯罪嫌疑人与丁老师又有什么纠集呢?


   话说丁老师那天去乘班车,当他走到半路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才想起桑叶没有拿。这次来就是为了采桑叶怎么还会记不住,人还没有衰老到走不动,可眼前要做的事情却一眨眼就忘记了,真是的!他又折了回去,在路上自言自语地说:“老了老了,不服老不行啊。”


   丁老师回来开锁进了门,看见那一大包桑叶在厨房里的桌子上放着,走的时候怎么会看不到呢?他刚想去拿桑叶,突然听见楼上有脚步声,他侧着耳朵仔细听,确实有响动的声音,不会是小偷潜进来了吧?!


(中式别墅)


    丁老师走南闯北见识广,但这样的事情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他一阵紧张,不由得心头怦怦地跳了起来。别墅里不住人,没放啥值钱的东西,他想起放在书房里的集邮册或许还有点价值。


   丁老师喜欢集邮,八十年代发行的第一枚生肖猴票,他无意中买了一整版,那是为了给东北的战友寄信时用。可是那些战友都陆续回了上海,邮票放着就没有用过,想不到如今这张猴票竟会变成天价邮票。不过丁老师没有想过要去兑现。如果真的要去兑现,说不定有价无市,没那么容易出手。小偷对邮票肯定不屑一顾。


   这时楼上突然响起了唱歌声,声音之大把丁老师吓了一大跳。小偷竟有那么大的胆量,偷东西还敢唱歌?!快报110!他摸了摸口袋里怎么没有手机,一定是昨天晚上走得匆忙没有带。要是小偷行凶怎么办?他赶紧回身从橱柜里拿起一把水果刀,又觉得拿刀子是不是太危险,想把刀子放回去。正在犹豫间,那小偷下了楼梯边唱边往厨房走来,在楼梯口与丁老师撞了个满怀,那小偷没站稳倒在了地上。他抬头见丁老师手上拿着刀子大吃一惊。


   丁老师看到那个人也吃惊不小,他喘着气说:“是你!你怎么进到我家里来啦?!”


   摸进丁老师家的人姓魏,是个装修工,刚满十七岁,在绿地社区干活已经半年多,就住在丁老师家对面的别墅里。丁老师见到是小魏转眼想,这个孩子我认识他已经半年了,他就是一个不懂事情光贪玩的毛小孩。于是丁老师松了一口气,就将紧握着刀子的手松了下来。


   再说小魏在施工队里工作,半年来每天搬砖头拌水泥,弄得浑身上下都是灰土,下了班就坐在门口,苦着脸呆呆地想着心事。晚上无聊没有事情干,他就跟着别人到镇上的电脑房去玩游戏,每天深更半夜回来,有时候甚至玩到天亮。回来后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迷糊一会儿,直到他的师父上班才起来。


(装修工)


    现在这幢别墅已经装修完,装修队搬走了,留下小魏一个人看房子,等待房主来验收。


   像小魏这样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为数不少,他们的年龄不大读 书不多,没有什么生活阅历,他们的思想教育无人来管,许多人因此走上了歪道。心存恻隐之心的丁老师有点忧心忡忡,每次到花桥见到小魏就会与他聊聊,渐渐地知道了他的身世。


   小魏的老家在安徽,他不满一岁时父母就到上海打工,三年五载难得回家一次。后来父母离了婚,从此他的母亲不知去向。小魏从没见过母亲,听说她跟着一个包工头走了。他的父亲也就常年不回家,每隔几个月给家里汇一次生活费。


   小魏初中毕业后不想继续读书了。其实他的学习还是不错的,过去还挺自信,觉得长大后自己一定很能干或许能干出点什么大事来。但是高中没考上,他不知道自己怎样去面对未来,今后该干什么也没有人可以商量。


   他想出去打工,可是奶奶不让走,说:“小小年纪打什么工,你父亲会寄钱来的。”


   村里有许多留守儿童连小学都没读完,自己能上完初中已经很不错了。再说就是考上了高中又能怎么样,现在连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都很困难。父亲没识多少字不是也很能挣钱吗?


(留守儿童)


    他就弄不懂,村里那么多人外出打工,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回来。他不知道外面究竟是什么模样,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精彩,要不父母怎么连家也不要,连亲生儿子都不管了!


   想着想着小魏的心里就怨怨的,怨他的父亲更恨他的娘。


   小魏是决心要出门的,他不想再和爷爷奶奶说。他们成天忙着在自家的田里干农活,也不要他去帮忙,他一去奶奶就会挥舞着满是皱纹的双手说:“回家看书去,看书去!”


   小魏已经复读了一年,书都反复看了许多遍,有些课文越读越觉得枯燥,味同嚼蜡,弄得他整天头昏眼花,他更不想再去复考,一心想着要外出。于是小魏就一次又一次地策划如何出去打工,又如何能到大城市去看看。


   没想到事情很快就成了。小魏的一个叔叔在昆山开了一家装潢公司,过年时回老家来,他要在村里找几个人去他的公司帮忙。小魏知道后没有告诉爷爷奶奶,在家里留下一张纸条就跟着叔叔走了。


   小魏到了昆山花桥镇绿地社区,在一套还未装修完的别墅里住下了。他看到这里的环境十分优美。抬头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高楼,低头见到的是绿树鲜花。一幢幢别墅在浓荫下若隐若现,色彩斑斓。他觉得自己像一只从山雀窝里脱颖而出的雄鹰,终于可以在大千世界里自由翱翔,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绿地小区)


   可是生活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轻松那样快乐。小魏从小没干过多少活,当了装修工后,在师傅吆五喝六的指挥下干活,整天累得不想说一句话,心里变得极度苦闷,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他呆在一个自己厌恶的环境里挣扎不开,又时时有挣扎的冲动。


   自从迷上网络游戏后,他一下班就到镇上电脑房里玩游戏,沉浸在魔幻的传奇世界里,与魔兽浴血奋战,度过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夜晚。他的工资就在这虚幻的世界里哗哗地流走。在这样的环境里,有许多神秘而不可知的东西在悄悄地侵蚀小魏的灵魂。


(电脑游戏)


    小魏渐渐地变得浑浑噩噩,茶饭不香,有时竟会产生幻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可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钢铁战士无所不能。他拿铁锹干活时,想象着自己一出手就能将魔兽战胜,妖魔鬼怪见到他就会四处逃散。他在干活时思想不能集中常常出错,经常被师傅用拳头敲脑壳,他的叔叔甚至扬言要将他赶回老家去。


   现在装修队已经搬走了,他整天无所事事,更加魂不守舍。他像幽灵似的到处游走,到处寻找心目中的敌人。


   那天一早,他决定要去完成一件大事。既然要干大事就要干得漂亮,不然几个月来的准备就白费了。他已经找到了目标。他坐在别墅门口,感觉四周的空气中飘浮着许多东西,自己像在云里如雾似霾,有无数魑魅魍魉散发着诡异的光芒,围着他转来转去。他痴痴地看着对面丁老师的别墅,觉得对面的别墅就是‘魔兽的堡垒’,那三楼开着的窗户是魔鬼的‘瞭望台’,他想出其不意地攻入,生擒活捉“堡垒”里面的敌人。


   小魏开始行动了,他像出征的勇士一样庄重地戴上装修用的棉纱手套,在肩上披上一个蛇皮袋,为了便于攀爬,他脱掉了破皮鞋,穿着袜子,像一名真正的斗士一样威风凛凛地从外墙的下水管道攀上了三楼。


(中式别墅)


    小魏从厕所窗口顺利地进入‘堡垒’,走到三楼的房间里看了看,没有见到什么动静。于是又下到二楼,见书房的玻璃柜里整整齐齐排列着的许多集邮册,他想这一定就是‘魔兽的经书’。他一阵兴奋,要是毁灭这些‘经书’,魔兽就会失去魔力。他高兴得禁不住唱起了歌,从肩上拿下蛇皮袋,边唱边将集邮册装进蛇皮袋。他还要去寻找‘魔兽’将它杀死。于是就背着那袋‘魔兽的经书’飞奔下楼,没想到刚下楼梯遇到回来取桑叶的丁老师,匆忙中将他撞翻在地。他觉得那‘魔兽’力大无穷不能轻视,就趁丁老师在说话时,一举夺下他手中的刀子,奋力向前刺去,‘魔兽’应声倒在地上。


   丁老师本想对小魏说些什么,没想到小魏竟会夺他的刀子向他刺来,他感到一阵尖锐的疼痛,嘴角不断地颤抖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睛一黑就倒在了血泊里。


   小魏在冥冥之中看见地上有两个影子在闪动,一会儿是‘魔兽’,一会儿又好像是丁老师。他努力回忆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无奈脑海里一片混沌。他觉得‘魔兽’已经被他消灭,无需在这里逗留,就扔下刀子,返身离开。


   走火入魔的小魏迷迷糊糊地走出了大门,穿上那双破皮鞋,坐上开往宝山区的公交车去找叔叔的装修队了。


   至此案件的前因后果都弄清楚了。为了慎重起见,又经过一轮法定鉴定程序,确认嫌疑人作案是在精神疾病的发病期,无法证明嫌疑人具有主观的杀人动机,最后判定嫌疑人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但对丁老师的死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案件结案后,小魏被送回了原籍,交与他的爷爷奶奶监护。鉴于他们家的情况,丁老师一案的民事赔偿将会路途漫漫,遥遥无期。


   丁老师是无辜的,他们的家庭是不幸的。


   有人说,发生这件案子有很大的偶然性,这个案子是一个特例。


   其实任何偶然事件中一定带有必然。世界上的事情都具有相关性。海明威曾经说过:“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如果小魏不是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如果学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分数至上;如果在工作的环境里,有人经常关心抓好思想教育,那么小魏就不会从一个健康正常的学生,逐渐被不良的生活和环境侵蚀,从而导致发生精神疾病。即使小魏不发生精神疾病,像小魏这样的群体中,吸毒、偷盗、抢窃和强奸的犯罪案件还少吗?


   要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我们要从源头做起。正像丁老师所担心的教育问题。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新闻网络耳闻目睹的社会教育,在任何一个环节里,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成长为人格完善,自强自立,健康向上的好公民,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中国有一句形容社会治安的古话叫‘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人人都希望能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


 

(纵横交叉的公路网)


    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放眼望去,高楼耸立,公交地铁纵横交叉,宽带网络遍布世界。纵观我们的前景是多么的美好,但是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我们要为泱泱大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不仅要在城市建设的硬件上,同时要在思想精神的软件上更上一层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人都须努力!




读者精彩留言


《谜 案》的跟帖,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张禾笙―――正值花样年华的小魏本应生活在充满爱心的环境中,然而他却长期缺乏父母之爱而形成人格分裂和病态心理,最后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教训深刻。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的一大难题。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未成年人第一任老师,养不教,父子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紧要处却常常只有几步,愿在这紧要的几步中,父母要多关爱,多指导,期盼每个孩子都能自尊自强自立,远离犯罪。


马家林―――阅读《谜案》一文,好似看了一篇疑案小说。文章记彔了花桥社区身边的人和事,跟着作者走入了谜案。了解到主人翁的生活,案件发生,经过,起因和结果。描述步步紧扣,心情随之起伏。作者全程记录案件侦破工作的过程,如同跟踪采访记者,或者追随办案警员的脚步一探究竟。连犯案人小魏的心理变化都清晰可见,无比神奇,真情感受,真实可信。非常赞同作者在文章最后的分析和总结。如今我们身处新冠肺炎疫情的每一个个体,与家庭,社会,国家密切相关,不能掉以轻心。愿山河无恙,你我同在!


王伟民―――步伐太快灵魂跟不上,教育缺失的后果是沉痛的社会代价。


宋丽敏―――这是一个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沉迷网络游戏而毁了自己又毁了无辜善良幸福的丁老师一家,这谜案也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共创和谐社会。


鸿 静―――为好文章点赞,谢谢!


雨 文―――谢谢董老师的文章!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以前只是道听途说。现在通过你的叙述,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呈现出来了,让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谢谢你!为丁老师的不幸遭遇深表痛惜!但愿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


康贤刚―――拜读了,很喜欢你的作品。一件冰冷的偶发性的刑事案件能被你写得如此情感丰满,并带人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佩服,佩服。希望有更多的作品问世。


韩沧新―――这篇文章,标题为《谜案》让读者一看,就不想放弃,想看个究竟。我当然也不例外,虽然自己写不好,但很喜欢看别人写的文章,特别好友的文章,我基本上篇篇不落下。讲到丁老师大老远为孙女釆桑叶,去了儿子别墅房子,我猜到下文了,我初步估计丁老师要出事了,果然不出我意料,丁老师被害了,我心也揪了起来。看完全文,我很赞赏小董最后一段话,即分析了小魏犯罪的原因,又提醒所有读者,孩子教育要从小抓起,长大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王丹珠―――丁老师的被害很遗憾,文中说得太对了:“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成长为人格完善,自强自立,健康向上的好公民”!


吴 丽―――我一直觉得教育孩子就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见我一直在进修在学习,比嘴巴碎碎念强点。现在的孩子跟我小时候的教育又不一样,软硬兼施,还得有说服力。


顾世惠―――从《谜案》一文中看了教育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每个人任重道远的责任。文章写得真好,他能给人力量,提示,提醒。为你点赞!


周宝妹―――其实在一个健康环境里成长的小孩肯定有很好的前途,我也经历过这样途径,家庭再苦也要把好这个关,不要让小孩受伤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把好关就是害了小孩一生。其实好好的一个小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都想要一个完美的人生,但是有不少家庭的孩子走上了不正规的道路,父母有很大的责任。


克玲―――受經濟發達物資主義及種種因素的影响,小魏的父母親都忙於外出工作。丁老師的孫女還有幸得到祖父的提攜愛護,像作者所說小魏從小就沒有雙親的照顧和作成長的家庭老師,不慎沈迷于電子遊戲,不能自拔。丁老師被害,小魏行為可怕,但他卻是像丁老師一樣,也是文明社會的受害者,如果他在沒有雙親的提攜之下仍有一些社會工作者或教育人的關心,提供一些青少年身心活動的培訓,讓他們除了家庭之外還有可傾訴的對象。現今社會很多青少年誤入歧途,情緖精神發生問題,若《謎案》此文章能讓社會教育人士作參考,便揭出很多社會問題的答案,改善我們的下一代。


徐正魁―――《谜案》一文像一篇悬疑小说,赞!


陈曼娟―――董老师文字表达和叙事功力超强!《谜案》一文把我们绿地社区曾经发生的一桩刑事案件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我们在阅读本文中恍惚身临其境,对文中主人翁的悲惨命运寄予深切同情,对于年少杀人犯为代表的“留守儿童”的悲剧和社会问题引起关注。董老师的文笔让我等一介文科生汗颜,希望多多看见董老师的精彩文章,致敬!


龚春英―――《谜案》这个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吕志中―――《谜案》又是一篇精彩的微型小说。


鸿 静―――这篇纪实文学写得扣人心弦,赞!


翰林方竹―――我是研究人的教育,调查跟踪过许多届学生,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模式有很多,如: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发展,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多项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做了定量定性的分析,家庭教育也同样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民主、启发式优于压制、封建家长式的绝对权威、唯命是从式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从小的教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俞蓓蓓―――《谜案》紧扣主题,引人入深。既有谜案的悬念,又有对文中不同人物的描述和刻划,看后耐人寻味。《谜案》不仅是一篇微型小说,更是一例告诫社会和民众更需要重视的事情;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安定、团结,但是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还得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这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


崔紫君――― 《看谜案》,悬念迭起,就像在观看电影,心潮随着故事的发展跌宕起伏,欲罢不能!小魏的问题已成社会现象,不是个案,这里面牵涉的问题很广。丁老师的悲剧让人唏嘘,幸福和不幸竟是一步之遥!珍惜余生吧!谢谢你的笔耕,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霍拉山下(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一、黄河路的女人(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二、孔来福的幸福晚年(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的左邻右舍》三、谜案​(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