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退休旅游散记之卅三:贵州二题(汪向明)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2024-02-02



退休旅游散记之卅三

贵州二题


作者:汪向明

       在贵州,总是会遇到一些在江浙沪难以看到的景象,有的甚至是我想应该先出现在京津沪橞这些开埠较早的城市,然而我却是在贵阳最早遇到。



背篓     


       人类自从腾出前肢站立起来后,就没有让腾出的前肢空闲过,而是进一步利用前肢去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其发展,不像袋鼠那样只有后肢发达,导致前肢短小作用不大。前肢的重要活动就是带物,于是有了手提肩背,慢慢地又学会了利用工具。


       人的带物能力逐渐发展成既可以用手提和抱,用头顶,用肩背和用背驮等许多方式。这就进一步引出了种种提抱顶背驮的工具,有的又逐渐把带物功能淡化而转化为炫耀功能为主,例如奢侈品的包包。但也有一种物品,始终为普通老百姓所常用,因其价廉物美,功能众多,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一时又难以被替代,它就是至今在江浙一带极少见到的而云贵川渝常见贵州尤甚的背篓。


背娃


       背篓大多是用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的藤竹编制,极会废物利用的下层民众后来又用起了塑料包装带制作背篓。材料便于就地取材,爬山走坡道又可固定在背上腾出双手攀援或劳动,实在是一种难以替代的好物具。


装货


       记得我曾经写过,插队时农村用的手巾几近万能,既可搽汗、垫坐;又可遮羞、包物,这背篓的功能种类之多也不亚于手巾。上山斫柴割草可以用它背,上街卖菜买菜可以用它装,外出打工可以用它携带工具物品,等工时还能用它垫坐歇息,甚至背个娃赶路或干活也可以用它,放在家里不用时把裙子套在上面晾晒也会干得快些。


等工


垫坐


摆摊


晾裙


卖货


休闲


       这背篓,在贵州,可以出现在旅游景点,农民用它装食品叫卖;可以出现在山间小路,农民用它装猪草干柴;可以出现在城市街道,农民用它等工休闲……就是省会贵阳的延安路、瑞金路、文昌路等中心路段照样走不出500米就会遇到背篓族。如果设想一下,这背篓出现在杭州湖滨、上海南京路、南京新街口,甚至再走远点,出现在北京王府井、沈阳中街,那会是怎样一个场景?

       进一步发挥我的奇思妙想:在上述繁华路段,让前面第三图中等工的两个小女孩,能够身段再好一些、脸蛋再靓丽一点就更佳,穿上少数民族的艳丽服装,背个背篓,地上放块广告牌子,像欧洲街头艺术一样,写上合影5元,拍照2元,出借背篓2元,当然成交与否可以随意,让愿意合影、拍照的南来北往游客、大都市的市民也能图个新鲜,玩个稀奇。自然,杭州、上海、南京、北京、沈阳吃住成本不低,凭这样的营生能否生存是个未知数,但想想欧洲靠这类街头艺术、行为艺术生活的人不遍地都是吗?那里的生活成本何尝比杭沪宁京沈低呢?


       自然,国情不一样,这样的街头艺术会不会被允许,甚至驱赶或遣返,我不得而知,这也仅是我的奇思妙想而已。


叫卖



菜牌


       说实在的,我不太喜欢上饭店吃饭,一是我不会点菜,既不太明白几个人该点多少为宜,又觉得酒店吃饭太麻烦,能否喝酒是一说,吃完了如何回家又是一说。但有时亲戚串门、同学聚会,或是出席亲朋好友孩子的婚宴、单位的年夜饭等之类的宴席也是没法推掉的。所以我即便不喜欢也多少上过一些饭店酒家吃饭,其中不乏有许多五星级的。大约是我实在孤陋寡闻,加上在外吃饭的概率也不高,所以见到一些没有见过的场景就会有些感想。


       在贵阳我们出席了一次饯行宴席,酒店也很普通,却遇到一样让我没有见过的东西:菜牌。点菜的菜单或是实物菜桌有菜名和价格不稀奇,但上菜时把菜名标注牌直接送到餐桌上实属少见。


       因为我不知该怎么称呼它,它是服务员上菜时同时送上来的标有菜名和厨师名的小菜牌。平时酒店吃饭上菜时服务员一般都会报菜名,可有时或疏忽或听不明白常常又会请服务员再报一下。有了菜牌就无需再问了,菜牌的作用很明显,一可替代服务员上菜时的报菜,再不会因有人没有听明白请服务员重报;二来表明这道菜出自哪位厨师之手,既对菜的质量负责,又可以提高该厨师的知名度,味道好下次再来可以继续点名请他上厨;三则由此激励厨师精益求精,烧出好菜。

      菜牌上仅有菜名和厨师两项,是否要加上厨师等级和入行年资,倒是见仁见智可以商榷的话题。但我是第一次碰到,对我来说,它也是一种创新了。


点菜


农家小鱼虾


砂锅豌豆


山笋肉丝


客家五拼


花螺猪脚


圆桌


海带黄豆炖大骨汤


荷香糯米鸡


       出于好奇,我把这些小菜牌收了下来。那只海带黄豆炖大骨汤大约拍照时没有特别留意菜牌,所以漏了, 青菜牛肉丝也没有拍。


菜牌汇聚


       酒店并非是什么知名品牌,菜也就是几样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但服务不一样让我耳目一新。不知其他城市有没有这样的小菜单,上海又有几家酒店是这样做的?好多年过去了,我在上海依然没有碰见。


       服务也是一门没有止境的学问,一个不花多大成本却能提高服务档次的细节,为什么就很少有人想到做到呢?


      有人说,不同的人去旅游,会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一是看风景,得愉悦;二是察风俗,晓民情;三是观展馆,知兴替;四是见微知著,修心养性。


       我们每一个人,你我又能达到什么层次呢!



作者简历


  汪向明   1949年生于上海,高中68届,1969年上山下乡插队江西万年垱下公社,直至1978年春入上饶师范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先在上饶市上饶一中、杭州市求是中学任教,后调回上海,退休前任上海《家庭教育时报·高招周刊》责任编辑,主持学科复习版工作。


作品荐读


【知青情缘】汪向明 文集(22篇)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一:发现( 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二:上海、南昌、瑞金、北京(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三:火车(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四:进入枪手部落(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五:浙江红旗第一飘(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六:偶遇(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七 :红土地上(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八:《缘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十九:登上井冈山(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崇明花博会(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一:虔诚(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二:上海地铁中共一大会址站(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三:维权(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四:尼泊尔的路和车(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五:寻找莱盎(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六:游山玩水在尼泊尔(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七:伏尔加河看倒影(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八:尼泊尔游三题(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廿九:西蒙诺夫号游轮(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卅:参观浦东中学(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卅一:缅甸三题(汪向明)

退休旅游散记之卅二:造访兵圣故里(汪向明)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休旅游散记之卅三:贵州二题(汪向明)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