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宇:把共享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张宇 群言杂志 2022-07-27
原载《群言》2016年8期


张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南。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共享发展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样也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后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所有制、分配制度、国家的作用、政治制度等。这些区别表现在发展方面,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是坚持以资本为中心,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还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思想。
自20世纪80年代起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自由主义,体现的就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排除一切阻碍资本前进的障碍,使资本具有完全的行动自由,靠牺牲劳动者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由此形成的政策主张是:崇尚私有制而反对公有制,崇尚自由市场而反对国家调控,崇尚市场效率而反对社会公平,崇尚资本主权而反对劳动主权,崇尚无条件开放而反对独立自主。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生产力的发展,但必然造成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不断积累和增加,另一极则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相对贫困,最终导致阶级对立、经济危机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2008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新自由主义的严重危害暴露无遗,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经济的持续萧条和社会动荡的不断加剧警示人们,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道路没有前途。
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和阶级对立的消失,全体成员成了生产资料的共同主人,生产力的发展不再是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手段,而是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物质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富裕为目的”,大家“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不仅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共享是目的,也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证明,效率与公平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实现共享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有利于扩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反,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则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不利于扩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并会损害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进而阻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大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注重追求物质财富的数量和GDP的增长,而忽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收入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财富和收入分配上差距也明显扩大,两极分化的威胁日益加剧;城乡之间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亟需解决;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损害工人合法权益,生产劣质假冒产品,破坏资源环境;股市交易、房地产开发、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非法或违规行为所导致的“暴利”问题突出;一些干部大搞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腐败盛行,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符合共享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是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享发展的理念固然离不开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经济是以个体之间的等价交换为基础、个人利益为动力、自发性为调节方式,自发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财富两极分化,不可能保障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作用,更好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归根结底,就是要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享理念落到实处。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全面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特别是要发扬经济民主,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贯彻到国家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方面的重大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
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
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更多精彩文章】

阿计:文化立法正崛起


陈永伟:何处去寻企业家


陆军:空间正义与中国的新发展观


单大圣:教育体制改革三十年


王谋:《巴黎协定》:行动奠定共识


成成:再次抉择——于国企深改之际再读小说《抉择》有感


刘长铭:教育家并非遥不可及


郑功成:九问慈善


谢卫:整治金融乱象重在加强金融监管


常修泽:“十三五”经济结构优化应以人的发展为导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