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工智能的短期挑战

魏国学 群言杂志 2022-07-27



人工智能在沉寂了30年之后重返科技革命前沿阵地,中国已经比肩美、英、德、日等国家,成为全球重要的研发中心,我们需要冷静看待关于人工智能的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有人担忧人工智能会带来大规模失业,我认为这种担忧为时尚早,由于存在缺乏自然、社会常识的致命缺陷,没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机器人只能在偏重数据分析和简单重复劳动的行业里逐步推广使用,而在绝大多数行业里以人工智能现有技术水平无法代替人类工作。还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全面取代并统治人类,须知,人类正是通过永不停息的自主学习创造了人工智能,受造之物永远不能统治创造者。至于中国有可能通过人工智能迅速转型成为全球科技领跑者的猜想,也需冷静考量:庞大的数据规模和广泛的应用场景确实是中国的独特优势,但我们更需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在智能芯片等核心领域的竞争力依然大幅落后于世界前沿水平




目前我们还不具备彻底解答这些关于人工智能的长期问题的技术基础,而一些短期问题则更值得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缓慢


真正的人工智能离我们还很遥远,而技术进步缓慢才是当下最值得担心的问题。人工智能绝不仅是电商平台上前言不搭后语的聊天机器人或者选秀现场奇形怪状的机器主持人。它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交流、认知推理、机器人学、机器学习、博弈论等是其主要分支,这些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合力研发出造福人类的人工智能——自始至终服从人类指令,具备自主的认知、感知、学习、决策、执行、交流和协作能力,符合人类普遍的伦理道德要求。围棋、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使人们既激动又恐惧,但人类社会的不确定性远非上述有限复杂的系统可比。没有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无法获得完全自主的智能、人类对自身大脑的运行机理依然知之甚少是短期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人工智能技术的现有突破主要集中在和人类视觉、听觉、触觉相关的分支领域,目前尚不存在集各学科大成的真人工智能,而过度超前的各种炒作和展望则严重背离技术发展现状




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当前,全社会普遍缺乏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学常识,在媒体、资本和科技公司等此起彼伏的炒作下,人工智能超乎寻常的热度给产业升级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挤出效应,行业发展分化和收入差距扩大将成为重要的短期问题。由于人工智能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其神秘性,许多科技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在刻意寻找前沿工作与人工智能的联系,而不顾人工智能是否真正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人工智能俨然成了超级竞争力的代名词。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尚不具备大范围应用的条件,同处于风口的大数据技术也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脱离技术发展现状的过度炒作不但损害了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信任,还对其他并不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形成了难以衡量的挤出效应——当资本、人才和政策紧盯着人工智能这个超级热点时,其他行业要么无法获得有力支持,要么不得已违背发展规律迎合炒作,这无疑会让处于转型期的其他行业雪上加霜。




对个人隐私的威胁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日益激烈的数据争夺战,个人隐私深受威胁,这加剧了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恐慌。现阶段的技术进步极度依赖数据,近年来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各类传感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庞大的人口基数、广泛的产业分布、快速普及的互联网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海量数据及应用场景,但在发挥这种规模效应时需要关注个人隐私问题。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社会信任为代价。然而,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国内现状看,超级公司和初创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抢占基础性数据。既有的隐私保护政策对企业缺乏有力约束,个人用户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个人隐私广受侵害



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牺牲了个人隐私,那么这个失去社会信任的技术肯定是没有远大前途的。从纯技术角度讲,人工智能需要的是真实、准确和专业的数据,高质量数据需要坚实的契约精神和社会信任作为根基,技术革命离不开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对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现在已经对部分行业的就业产生了冲击。目前能够由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主要分布在偏重数据分析或者简单重复劳动的行业,装配线工人、银行出纳员、客服代表、电话推销员、股票和债券交易员等职业会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美国高盛集团总裁大卫·所罗门近日透露,高盛原先拥有约500名股票交易员,现在仅剩三人,其余的工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规模化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大幅缩减成本,这一进程很难在短期内完成。即使在初级人工智能比较擅长的行业,也只有那些大企业才有实力推广使用新技术。



从另一个角度看,人工智能也给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就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结构性就业问题本质上还是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招聘积累了大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岗位匹配、职业培训、专业设置等方面会大有用武之地。所以说,人工智能确实加剧了部分行业的结构性就业问题,但也打开了系统性解决难题的大门




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低收入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可能越来越大。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首先需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必要的资本积累,才能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但人工智能有可能使传统的人口红利在短期内消失。发达国家正普遍受到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困扰,如部分学者就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归结为劳动年龄人口下降。按照现有的技术发展态势,发达国家极有可能在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制造业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这将打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分工模式,后发国家无法从先发国家承接相对落后的产业,人工智能将使发展中国家失去赶超机会,从而加剧全球发展不平衡。印度潜在的竞争优势可能迅速缩水,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西欧和日本有望通过人工智能重塑竞争力,美国也不再需要大量拉美移民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与此同时,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的社会抚养责任会更重,社会稳定性会更弱。人口对国际竞争格局的影响会不断被人工智能削弱,中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




中国可采取的对策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而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依然较弱,对外隐藏发展优势是绕开主要竞争对手围追堵截的当务之急。发达国家加强了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战略安排和系统协调,普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架构,注重引导人工智能造福社会,并开始谋划预防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公平等社会问题。美英注重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日德偏向通过应用促进行业发展。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主要源自应用、数据以及衍生出来的部分算法,但在芯片等核心领域的竞争力依然较弱,核心技术的领头羊依然是美国,中美之间的巨大差距难以在短时间内缩小,美国的垄断优势目前非常稳定。



但中国在图像识别、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已经引起了竞争者的密切关注,同时中国难以比拟的数据规模和应用场景极易引发竞争者的顾虑,这些因素会加剧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贸易纠纷。中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潜在的赶超者,现阶段需要不显山不露水地追赶前沿技术



(原载《群言》2018年6期;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更多精彩文章】

梁小民:中国式诚信的利与弊

杨延超:人工智能风口,切忌闻“机”起舞

吕随启:东北经济发展困境及其对策

姜达洋:中美贸易争端倒逼中国出口结构升级

斯姝华:雄安新区“旧农民”的生存之道

常修泽:给企业家吃颗“定心丸” ——企业家阶层的培育与保护

姜达洋: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

陈永伟:韦帕芗还是李嘉图?——如何看待“技术性失业”

赵晓 陈金保:楼市逆市上扬的经济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