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真正的“举国之力”——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一带一路”谈起

2017-05-13 文運 文運心田

导读:国家能够与民同利、与民同害、与民同悲,人民就能够与国同荣、与国同辱、与国同志,这就会形成真正的“举国之力”。



【收听本音频的喜马拉雅链接,请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昨天是5月12日,九年之前的昨天发生了汶川地震,我们那时以举国之力来抗震救灾。明天是5月14日,即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也是以举国之力来建设“一带一路”。对于“举国之力”,有的朋友说,这是我国的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有的朋友则觉得,还有不少弊端。

 

一个国家能够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干一件事,其实是不容易的。《孙子兵法》说,战争的胜负取决于“道、天、地、将、法”五个因素,其中第一个因素就是“道”。所谓“得道”,就是“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这不就是“举国之力”吗?

 

“举国之力”有两种:


一种是举国之“物力”,就是说集中全国的资源来干某一件事情。这样的“举国之力”,政府只要把全国的资源都集中到自己的手里,就可以做,不过,这种情况显然还不是《孙子兵法》里面说的“得道”。


另一种是举国之“心力”,把全国的人心都汇聚起来,上下戮力同心来干某一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得道”,也可以说是真正的“举国之力”。

 

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举国之力”呢?如果说一个国家能够与民同利、与民同害、与民同悲,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也就能够与国同荣、与国同辱、与国同志,这就会形成真正的“举国之力”。

 

与民同利,就是说整个国家形成共赢的局面,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利益。比如,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逐渐发展商品经济,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赢的局面。无论是农民、工人、知识分子,还是机关干部,都在改革中得到了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收入。因此,改革的春风一下子就吹遍了整个中国大地,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就是以真正的“举国之力”搞改革。

 

与民同害,就是说对于社会上危害人民的事情,形成从上到下、全国一致的遏制局面。比如说,打击贪官污吏、保障食品安全等,当国家的政策在这方面大力推进的时候,就会形成国家与民同害的局面,也就会形成全民参与的“举国之力”。

 

与民同悲,就是国家能够和人民一起面对灾难。比如说九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十万人失去生命,百万人失去家园。当国家把抗震救灾看成最重要的事,全力以赴去做的时候,就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汶川地震得到的国家资源支持和社会捐助都是空前的,这也是“举国之力”的体现。



当国家真正做到与民同利、与民同害、与民同悲的时候,也就得到了人心。得到人心之后,国家的一些事情,即便看起来与普通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不太相关,也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从而形成人民与国同荣、与国同辱、与国同志的局面。

 

与国同荣,就是说人民把国家的光荣当成自己的光荣。2008年的奥运会就是一个例子。当时,不能说每个中国个人,但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觉得办奥运会是自己的光荣。之所以能够出现那样一个上下同心的局面,我们认为,与之前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不无关系。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整个国家形成了同悲、同爱的氛围,所以到奥运会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同荣、同辱的心态。



与国同辱,就是说人民把国家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与国同辱的情况也出现了。当国际上的反华分子破坏奥运火炬传递活动时,国内老百姓对他们表达了强烈的愤慨。这种同仇敌忾的状态,就是“与国同辱”。

 

与国同志,就是说人民把国家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国家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全民的参与,这也就需要人民把国家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孟子》说,“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就可以让人民“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省刑罚,薄税敛”就是与民同利、与民同害,如果国家将这些做到了,人民拿着棍子也能够抵抗秦国、楚国的强大军队。这也就是与国同志的作用。

 

因此,真正的“举国之力”,不仅在于举国之资源,更在于举国之人心。如果仅仅从资源上举全国之力,人民还是被动的,往往参与不足。如果从人心上举全国之力,不但可以集中使用全国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当人民主动参与之后,还会涌现无穷无尽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力量。


【本文及音频的版权属于文運老师。欢迎转载、引用,敬请注明作者、出处。】




文運老师简介

文運老师,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中国青年报》“文运新语”专栏作者;发起“明德共学”人才公益事业,提出了“探索根本规律,发现内心世界;追求无限价值,担当天下道义”的学习宗旨和“回归文化经典,共享前人智慧;塑造共同语境,促进相互信任”的共读理念。


与文運老师交流,加入微信群学习,请联系“明德共学值班员”(微信号:mdgxzby)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过往文章链接:




感谢您的阅读,关注、转发、点赞、打赏都是对我们的鼓励!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