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彭凯平:如何给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 《生命·成长》第二季(第十期)

此念CiNian 此念 2024-04-30

▲ 彭凯平

导读

早恋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中国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智慧,“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孩子对于爱的感受,其实是一个特别宝贵的心理资源,如果在社会上有他爱的人,也有人爱他,对孩子而言是一种生命的积极力量,成人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


彭凯平教授建议家长应该支持孩子有爱的感受,但是不支持孩子过早地发生性行为。



cinian


 ▲ 点击观看【此念】视频号

彭凯平

长江学者讲席教授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

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

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

著有《孩子的品格: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等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01

孩子的爱

是宝贵的心理资源

 主持人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早恋问题,生理上小朋友也比以前早成熟,早恋现象挺多,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彭凯平:我认为孩子早恋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中国人有一个很重要的智慧,我认为对现在的父母很有启发,叫“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孩子对于爱的感受,其实是一个特别宝贵的心理资源,如果这个社会有他爱的人,也有人爱他,对他而言有一种生命的积极力量,成人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


在谈恋爱的时候,我们真的认为这是世界上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人生感到很幸福,这对我们心理、身体各方面的帮助都是非常重要。


因为现代科学家已经发现,爱能产生生理性的激素,叫“Oxytocin”,这个词被错误的翻译成催产素,准确来说是“爱的激素”,它能让我们全身温暖,能让我们感情充沛,甚至有时候眼泪都会流出来,这对身体健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不要压抑孩子的爱。




02

建立行为规范

让孩子形成健康和保护意识

彭凯平:同时我们一定要意识到,爱可能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产生性冲动和欲望,这就需要约束一些行为规范,要有一些健康和保护意识的教导,因为爱和性其实是两码事,它有一定的重叠,爱到浓处想有性行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一定要做到“止乎于礼”。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人类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亲密关系叫婚姻,如果你过早地尝试禁果,可能会对你的婚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你可能不得不结婚,不得不过早地确定终身伴侣。


我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孩子们应该在认识很多你爱的人或者是爱过的人之后,再决定最佳的婚姻对象,因为婚姻是一种责任,是一个理性的事情,它不完全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


以前我们总认为,婚姻一定是爱的基础,那是好莱坞电影,其实很多时候婚姻是理性的结果,是人类责任感的一种担当,大部分婚姻走到最后可能不完全是爱了,责任、亲情占比更多, 其实这些部分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首先,支持孩子有爱的感受,但是不支持孩子过早地产生性行为。


这是很多父母担心早恋的根本原因,还是怕孩子过早地被性行为所耽误或者受到伤害,因为性行为会带来很多风险,比如怀孕,性病,被坏人欺负,可能对方还会拍照片或视频放到网上,身为父母,我们最起码要有一个保护机制。


所以品尝禁果不能太早,而谈恋爱其实可以允许存在,因为这是一个美好的心理体验。




03

科学的儿童性教育迫在眉睫

彭凯平:其次,父母和孩子一定要多交流,因为很多事情大人不说,孩子是不可能知道的孩子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信息,其实都不一定正确。


中国社会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爱孩子只做不说,所以缺乏基础教育,很多父母无证上岗就开始生活了,其实他们应该要学习基本的育儿知识,包括性知识,自我保护知识,生理常识,这些知识一旦教会孩子以后,他们就会产生自我保护意识,这特别重要。


最后,所有的性都不是生理,所有的性其实都是一种权力,暗含一种地位,有一种社会因素,它代表政治、社会,各种不平等的感受。如何才能产生美好的爱和性?一定是平等的才行。如何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平等意识,其实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


中国的妇女,由于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来都没有觉得性应该是平等的,性都是受欺负的,都是受霸占的,受欺凌的状态。谈到性,更多的是关于骚扰和伤害,很少提及妇女在性中间得到快乐和幸福。我们传统文化从来没有强调性平等的意识,不光是性别平等,还有性生活的平等。


所以要让我们的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很重要,学会争取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的感受,女性活着并不只是为了取悦丈夫,也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更开心。


因此,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在性关系中间,敢于对权力的不对等说不,这其实很重要。要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否则就很容易受到伤害,受到打击。这就是要等到思想成熟之后,明白爱之后再去做,而这个明白,包括自己的成熟、父母知识的教育,所以在中国一定要有性教育。




04

与孩子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

是爱的教育之关键

 主持人如果跟孩子谈论性,把这几点都讲清楚,其实孩子反而会变得成熟理性,他可以更全面地去看待性。做好性教育,是不是最重要的是有一定的信息量?


彭凯平:我觉得除了信息之外,情感上的联系也不可或缺,孩子跟父母情感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往往是在最隐私、最亲密、最忌讳的问题上。当双方产生共识,产生心灵相通的感觉,孩子会感觉到信任。


如果妈妈能跟自己的女儿谈生殖、谈性、谈恋爱方面的问题,孩子一定感到和妈妈的关系特别亲密,因为她们谈到人生中最隐私的问题,那能够托付、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秘密的人,不是别人而是父母,这特别重要。


因为在社会上,她也许会遇人不淑,也许会遇到特别好的婚姻,那有人能帮助她评判、分析、建议,而这个人是她最爱的人,也是最爱她的人,那是很幸运的事情。


所以我个人认为,父母应该从小就和孩子谈论这些问题,让她认为爸爸妈妈是可以谈这些问题的倾诉对象,将来走入社会谈情说爱的时候,她需要得到帮助、需要得到咨询,她可以和父母沟通。因为没有任何人比父母更清楚地了解,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父母关心爱护孩子,出于本心这很重要。


有很多人最后依靠朋友,我们知道有真心的、有假意的、有无知的,甚至也有有害的朋友。朋友们的建议未必是最好的,还有很多男孩女孩在困惑的时候也不愿意和朋友倾诉,就靠自己想,如果没想清楚,一念之差可能会造成终身的伤害。


其实建立信任的关系,也是进行早期爱的教育、性教育的原因之一。所以,不仅信息很重要,情感的联系同样也很重要。



05

父母也需要爱的教育

彭凯平:有些中国父母居然联名抗议学校进行性教育,认为这是在耍流氓,是散布错误的信息行为,这是很悲催的事情。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受到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使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无知并不是祝福,知识很重要,而且坦诚布公也非常重要。


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家长不和孩子讲,也会有其他人和他讲,孩子自己也会去学,万一他学的性知识是错误的,带来的伤害更大。


中国人的性生活存在很大问题,我们很多年纪大的父母,连手都不牵,其实这很不正常。现在大部分人都很长寿,但是四十几岁就不过性生活了,这是很悲惨的事情。


作为心理学家,从人道主义角度而言,我认为我们应该有性教育,这就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勇敢地提出来。



▲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彭凯平


2023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集团CEO,科普大V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学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院人文学院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陈海贤 | 心理学家、心理作家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徐蓓 | 《九零后》导演

叶斌 | 心理学家

陈默 | 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

金韵蓉 | 资深儿童心理与行为治疗师


▲点击图片

即可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


- END -



【此念】赠书福利


你孩子遇到私密的话题,

会和你说吗?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彭凯平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2023年4月25日

活动解释权归【此念】所有

出品 | 此念

编辑 | 演忱

  排版 |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曾国俊:好的教育,能听见孩子的声音

《生命·成长》第四季(第二期)


陈海贤:你要的答案,并不在你的头脑里


职场女性处境如何?

一诺:女性是“八爪鱼”一样的存在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