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着力推动以青年为中心的城市优化发展 | 社会科学报

韩志明 社会科学报社 2022-11-22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或城区都提出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目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城市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关系城市未来命运的关键要素。要不断提高城市对青年友好发展的承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青年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感、推动力和贡献度,增强青年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让青年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原文 :《着力推动以青年为中心的城市优化发展》

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韩志明

图片 | 网络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承担着实现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历史使命。青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青年人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青年人的奋斗和拼搏。青年兴,则城市兴,青年强,则城市强。城市发展既要让青年人发挥作用,更要为青年人提供舞台。在当前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精准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深入谋划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方案,多维度整合城市的优势和特色资源,提升城市发展和管理的水平,打造对各种人群都友好的人民城市,提升人民的获得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面对当前人口红利逐步消退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城市加速出台人才新政,加入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其中优先要争取的无疑就是青年人。近日,中宣部和共青团中央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着重从“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和“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作为”两个方面,落实“七个着力优化”和“五个组织动员”,促进城市和青年协同发展,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意见》表明,青年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城市工作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或城区都提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目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城市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关系城市未来命运的关键要素。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城市面临大量对青年不友好的难题,具体比如交通出行难,通勤时间长;落户限制多,积分落户难;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尤其是房价居高不下;焦虑感蔓延,内卷化严重,发展“天花板”效应显著,“躺平”成为“新流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涉及就业、创业、生活、宜居、教育、健康、商业和文化等若干方面,都是关系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正是为了解决困扰和制约青年学习、生产和生活的短板问题。


建设富裕和文明的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设置的许多评选标准就包含了友好性的含义。在当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老年友好型城市、妇女友好型城市、生育友好型城市、人才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等概念纷至沓来,提供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指南,也促使社会各方面注意到不同人群的需要,从而不断优化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等。这些建设概念及其治理方案,凸显了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思维,也有针对性地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比如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出台“老年友好型”的政策方案,推进各种适老化改造,支持老年人方便舒适地生活。



建设青年友好城市,优先满足青年发展的需要,持续提升城市的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坚持党管青年的政治原则,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建设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发展工作体系,打造青年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城市的持续和健康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绝不应该只是简单鼓吹山水风景之优美,夸大消费购物之兴奋,奢谈文化娱乐之享受。


有关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文件相继出台,不同的方案各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但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的发展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青年人?需要青年人为发展做什么?需要为青年人及其发展做什么?城市发展必须要实实在在地响应广大城市居民的诉求,着眼于青年人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让创业更加顺利一些,让房价更加合理一些,让孩子上学更便利一些,让上下班通勤更加舒心一些,切实补齐城市管理和运行的短板,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惬意地在城市中游走,坚持美好的憧憬和希望,永葆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共创城市的美好未来。



此外,从儿童到青年、女性和老年人等,不同人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需求,都要求相关的管理和服务跟进。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建设必然不可避免地会暂时对某些人群更加友好,更多地满足某些人群的需求和意愿,由此也会形成新的不均衡问题。更重要的是,城市是每一个人的城市,每个人都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应该是城市发展的获益者,都应当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当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构建全龄友好城市的目标。因此,优先满足青年人发展的需要,要打通城市发展的不同规划和相关方案,实现城市的均衡和协调发展,最终构建全龄友好的城市场景,让不同阶层和不同人群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16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 社会科学报

把握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概念内涵 | 社会科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