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 | 美日加强“核共享”如何影响地区稳定

郝泽澳,陈曦 军事高科技在线
2024-09-16

导 言:2022年2月27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富士电视台的采访中正式提出“美日核共享”的构想。安倍表示,日本自卫队考虑与美国达成核共享协议,部署核武器不应再成为东京的禁忌话题。安倍的言论反映了日本国内对在北约核共享计划的基础上形成“美日核共享”计划的期待。一旦“美日核共享”构想变为现实,战时,日本将拥有核武器的实际使用权,这将重塑日本发动战争的能力。美日核共享构想无疑对“无核三原则”“和平宪法”等日本现有法律法规体系造成极大挑战,进一步加剧东亚紧张局势。


一、日本的潜在新型进攻性力量

根据日本“和平宪法”规定,日本武装力量仅能保有基本的防御性质武器装备。然而,随着“和平宪法”第九条的修改,日本开始向军事大国目标迈进。近年来,日本的进攻性武器装备研制不断加快,将有助于服务可能的美日核共享计划。

北约核共享政策部署的核武器中,最为常见的便是B61系列核航弹,其最新型号B61-12当量可达300-50000吨,不同当量使其具备不同的打击效果。B61-12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配备新型“制导尾翼工具包组件”(TSA),采用GPS制导,其打击精度提升至30米。B61-12装备火箭发动机,具备一定的防区外打击能力。B61-12的穿透打击能力使其具备对地下及山洞设施进行核打击的能力。此外,B61-12可由F-35A战机以及F-15战机投掷。美军计划在2024年前生产约500枚B61-12核弹。如果美日核共享变为现实,B61-12核弹很有可能正式“落户”日本。目前,日本已经引进F-35A战机,在F-35A与B61-12的配合下,未来可对敌方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日本自卫队“专守防卫”的固有政策。

图一:B61-12核航弹示意图

    

    日本自身也在积极研发各类导弹,这些导弹极有可能具备核弹头搭载能力。日本引进“战斧”巡航导弹的传言由来已久,其自行研发巡航导弹以及高超声速武器的进程仍在持续。日本的进攻性导弹研制主要分为三条路线,第一条是以日本自卫队现役12式反舰导弹为基础研发可由多种平台发射的新型远程巡航导弹;第二条是研发所谓的“岛屿防御用高超声速武器”;第三条则是发展极具洲际导弹潜力的民用固体火箭。

目前,日本正在开发射程900-1500千米级别的新型反舰巡航导弹,这种被日本媒体冠以“日本战斧”称号的导弹基于自卫队现役12式陆基反舰导弹研发,最大特征在于大幅延长原有12式反舰导弹的射程,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新型反舰巡航导弹强调多平台运载能力,可由宙斯盾驱逐舰、岸基发射车以及F-15J战机发射。新型反舰巡航导弹将沿用12式反舰导弹的“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导弹飞行中段采用GPS制导,末段采用雷达制导,复杂的制导机制使得这款新型反舰巡航导弹具备对陆攻击性能。未来,这款新型反舰巡航导弹的多用途性能会进一步提升,其对应的打击范围也会做出一定变化。在这款新型反舰巡航导弹的基础上,可能会衍生出搭载核弹头、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巡航导弹。

图二:12式岸舰导弹发射车


日本以“岛屿防御”为名的高超声速武器研制也值得关注。该项目起源自2018年,主要采用旋成体设计与乘波体设计两条技术路线。其中,初期型采用旋成体,功能升级型采用乘波体设计。日本防卫省已经制订计划要在2026年以前让初期装备型高超声速武器服役,并希望在2028年时,让功能升级型服役。日本高超声速武器采用“助推+高超声速滑翔体”模式,射程500千米,最大速度15马赫。相比较乘波体设计而言,旋成体设计较为简便,技术成本与风险较小。目前,日本高超声速风洞技术存在一定缺陷,难以支撑起乘波体飞行器的设计,旋成体设计可以加速日本高超声速武器的列装,尽早形成战斗力。日本的“岛屿防御用高超声速武器”主要用于反舰作战,以岸基形式部署发射。未来,随着条件的进一步成熟,日本发展出可搭载核武器、飞行轨迹更加复杂、速度更高的高超声速武器将成为可能。

日本还在积极发展具备洲际导弹潜力的民用固体火箭。埃普西隆(Epsilon)运载火箭是M-5系列火箭的后继型号,长26米,直径2.6米,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可将约1.5吨重的有效载荷发射至近地轨道。埃普西隆运载火箭于2013年9月首次发射,相较于其他型号,埃普西隆运载火箭发射流程大大简化,仅需8人即可完成火箭发射任务。此外埃普西隆运载火箭采用碳纤维结构,具备智能化检测技术,与世界主流机动式洲际导弹非常类似。埃普西隆-S运载火箭也在研发之中,预计于2023年进行首次试射。不过,要想成为标准的洲际导弹,埃普西隆运载火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日本并未在核共享领域正式取得核武器的部署与使用权,但是相关的武器研发已经在朝着搭载核武器的功能迈进。不过,目前美国尚未在海外将美国导弹核弹头的部署与使用权真正授予其他国家,日本未来在核共享领域得到的核武器很可能仅是B61-12核航弹。如果日本战机能够搭载B61-12核航弹,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自卫队所谓的防卫政策,从实际层面迈出突破束缚的步伐。

图三:日本高超声速武器构想图


先行发展相关装备,进而以装备事实倒逼法规政策松绑,这种“先斩后奏”的策略实则是日本在解禁集体自卫权、从法理上获得进攻能力方面的惯用手段。


二、美日核共享与东亚变局

美日核共享构想提出伊始,各方对其反应激烈,日本国内也充满反对声音。但是随着近期俄乌局势的激烈变化,日本政府对于核共享构想的态度悄然发生改变,开始朝着默许的方向发展。北约核共享计划是美日核共享构想的最佳蓝本,一旦美日核共享付诸实践,将打造亚洲版本的“北约核共享”。

目前,美国在欧洲地区共部署约500枚核弹头,其中的200枚处于战备状态。按照北约核共享计划,比利时、荷兰、德国、意大利以及土耳其境内均存放有美国核弹头,英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搭载美国的“三叉戟”系列核导弹。其中,比利时等五国存放的美国核弹头主要以200枚B61系列核航弹的形式存在,这些核航弹散布于5个欧洲国家的6座空军基地里,放置于附带地下武器存储安全系统(WS3)的掩蔽机库中,这套地下武器存储安全系统拥有4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存储仓库,安全性能高,是核航弹存储必不可少的设施。未来一旦美日核共享计划达成,日本境内的相关设施建设便会提上日程。根据不同的应对方向,日本境内涉及存放核航弹的基地可能会有多个。不过,相关设施建设进程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日本国内有关美日核共享的构思缘起俄乌冲突的关键时机,表面上是日本追随美国围堵俄罗斯,在美国核保护伞下持续对俄制裁的站队举动,实际上蕴含的是对华野心。核武器能增加日本对华对朝筹码,将日本与美国进一步“绑定”,为美日在南海的进一步合作、日本介入南海局势提供坚实后盾。日本的“无核三原则”以及战后东亚地区的特殊国际环境,制约日本无法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核武器,最现实的策略便是达成诸如北约核共享计划的美日核共享计划,以获得美国核武器的部署与战时使用权。目前,日本自卫队装备F-35A与F-15J战机,后者将在2022年逐步升级为F-15JSI。其中,F-35A可以直接搭载B61-12核航弹,而大幅提升对地打击能力的F-15JSI也将随着美日核共享计划的达成获得一定的B61-12核航弹搭载能力。美日核共享一旦形成,对朝鲜半岛局势将形成极大冲击。目前,朝鲜正在进行洲际导弹以及高超声速武器的试验。美日核共享计划的形成将进一步加剧日朝军事对立,加速朝鲜研发新型弹道导弹的进程。韩国也不例外,韩国国内制造核潜艇的呼声日益高涨。2020年8月10日,韩国军方公布总价值高达300.7万亿韩元国防预算的《2021-2025年国防中期计划书》,这项计划书中包含了制造4000吨级核潜艇的构想。据韩联社消息,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将于2023建造首个小型化70兆瓦核反应堆。事实上,自文在寅政府上台伊始,韩国便试图解禁《韩美原子能协定》获得潜艇核燃料,韩国的核潜艇研制正在走上快车道。美日核共享同样引发韩国国内关于美韩核共享的呼声,韩国新当选总统尹锡悦在谈及所谓朝鲜威胁时,便声称欢迎美国在韩部署核武器或签订“核共享”协议。由此可见,美日核共享必将引发朝鲜半岛的连锁反应,进而加剧日朝、日韩以及朝韩三方之间的安全困境,对半岛无核化进程造成严重破坏。

图四:日本F-35A战机


如果美日核共享变为现实,日本现有的“无核三原则”以及美日之间的法律条文将受到严重挑战,日本隐藏在“和平利用核能”后的军事野心便会凸显。随着东亚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日本的核政策将会被进一步“松绑”。中国对美日核共享持明确反对态度,2022年2月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称:“北约因为‘核共享’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核武库,这无疑会加剧核冲突爆发的概率,希望能尽快放弃该政策。现如今,中方将严重关切日本‘核共享’问题,以及日本在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态度。


THE  END

文字 | 郝泽澳、陈曦(国防科技大学)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陈雨淼

审阅 | 李阳


“军事高科技在线”征稿啦!!

详情请戳👇👇👇

往期精彩

首发 | 解读兰德《中美量子技术工业基础对比》

首发 | ALIAS系统帮助黑鹰直升机实现首次无人飞行

首发 | 解读英国《政府网络安全战略2022-2030》报告

首发 | 人工智能与第六次军事革命

首发 | 揭秘美军高空隐身侦察无人机RQ-180

首发 | 欧洲积极推进“欧洲无人机”计划

首发 | 国际上研究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的知名专家及其作品

首发 | 揭秘俄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

首发 | 韩国“天弓”-2出口中东

首发 | 解读美英法等七国《联合太空作战愿景2031》报告

首发 | 太空活动面临的挑战与全球治理

首发 | 水底弹道导弹能成为战略核力量未来的重器吗‍‍

首发 | 解读意大利新一代U212NFS级常规动力潜艇

首发 | 透视兰德公司《稳定大国竞争》报告

首发 | 英国发布《人工智能路线图》

首发 | 数据解读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下)

首发 | 数据解读美国2022财年国防预算(上)

首发 | 解读《新美国安全中心6G技术报告》

首发 | 争夺“导航战”先机?GPSⅢ尚未部署完成美军已在筹划GPSⅢ+

首发 | 浅析印度“歼敌者”级核潜艇

首发 | 中美欧人工智能技术实力比较(下)

首发 | 中美欧人工智能技术实力比较(上)
首发 | 防务合作更进一步!英日联合研制下一代战机航发

首发 | 哈佛报告对比中美六大新兴技术发展现状

首发 | 累积威慑——网络威慑的新思路

首发 | 向来“喜大”的美军,为何突然青睐轻型两栖战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军事高科技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