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消息|上海生科院发布2017年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报告

2017-10-17 iNature iNature

iNature2017年10月13日上午,《2017年π指数报告》即《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报告(2017)》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正式发布。



出席发布座谈会的有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林其谁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润生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陈凯先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院士,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彭以祺,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中科院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李晓轩,科睿唯安大中华区总裁郭利,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以及中科院发展规划局、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上海生科院院长李林在座谈会上致辞,会议由Cell Research常务副主编李党生主持,信息中心主任于建荣作2017年π指数发布报告。

π指数是用于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的指数(Productivity Index,PI),简称π指数。该指数聚焦“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结合现存评价指标和本领域学科特点,立足专家评议和论文影响力等定性和定量指标,旨在客观反映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科研产出、质量和贡献。



该指数由信息中心于2015开始研发,经过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学科专家、文献情报与科技期刊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共同策划,以遴选的119种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科技期刊作为评价数据来源,以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双重评估的方法,综合考虑论文作者贡献分值、期刊影响力分值等因素,形成了π值(Productivity Index Value,PIV)、π商(PI Quotient,Productivity Index per Article)等主要指标。

 2017年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年度π指数分析报告,包括2016年全球π指数Top100机构分析、全球论文量Top10国家机构π指数分析以及金砖国家(BRICS)机构π指数分析;第二部分是5年π指数分析报告,包括全球机构、中国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在2011-2015年间π指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这是继2016年之后连续第二年发布π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π指数”TOP100的机构中,美国机构数量为49家;其次为英国9家;法国6家;德国6家;瑞士5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同为4家;中国3家;日本2家;意大利、以色列、新加坡、西班牙、瑞典、韩国、丹麦、比利时各1家。其中中国上榜全球π指数TOP100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排名第10)、北京大学(排名66)和清华大学(排名第91)。

中国上榜全球“π指数”TOP500的机构共45家,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台湾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香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台湾阳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南大学、苏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与会专家在听取报告后热议了报告内容和结果。大家认为,当今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科日益交叉会聚,中国的科研创新亟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评估体系及方法。π指数以此为契机,瞄准高质量期刊和论文,对相关科研产出质量和机构贡献度进行科学分析,客观反映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相关机构和世界机构之间的位置,为相关机构的发展和重大科研成果的预测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未来,发布方将在现有分析指标基础上,增加基于“学科分类”、“学科交叉”和“科研群体”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知识图谱等语义技术,提供更为精准的基于“知识粒度”的评价分析,以对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行更加深入、客观的剖析。(信息中心)

 

 π指数官网:http://bm.pi-index.com/




原文链接

http://www.sibs.cas.cn/xwdt/zhxw/201710/t20171013_4873268.html


猜你喜欢


植物学人|20171015-张大兵等人发展了花药和花粉发育基因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推荐)

植物学人|每天一播,每天遴选8大植物学主刊各1篇文章,共8篇文章(福利版)

重磅推荐|Science揭示爬行动物也需要像人类一样的睡眠(有视频)

趣科研|如何通过DNA追踪到祖先的信息

每周一播|第五期Cell周报-新泛素化位点的修饰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推荐)

快讯|维吾尔族人从哪里来,上海生科院的研究人员给出了答案

快讯|生物物理所与北京大学联手发现人类大脑皮层沟回折叠的新机制

综述|戴建武研究组NSR发表综述总结其在脊髓损伤再生微环境重建的系列研究成果

趣科研|Science揭示,你长那么黑,可能是这几个基因突变

重大消息|FDA即将批准在临床上使用基因治疗方法

重庆植物学大会|精选报告-缅怀钟扬,献身种子事业(推荐)

推荐阅读|蜥蜴也需要“周公解梦”(有视频讲解)

重磅推荐|3篇Nature同时报道TRPML蛋白冷冻电镜结构

重磅推荐|高彩霞在高保真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重磅推荐|Nature揭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新的思路




温馨提示:iNature是介绍一流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提供专业的完整的同行解析;另外也会介绍全世界知名的实验室及业界大师;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生命科学及科研过程的平台。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Plant_ihuman”,了解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另外,iNature公众号也开通了“爱科学爱自然”头条号,欢迎大家关注。


                              


投稿、合作、转载以及招聘信息发布等事宜请联系liupan@sibs.ac.cn 或微信号“1370182985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