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推荐|如何像真正的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5
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在中国如此,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也是这样。中国自上古便有史籍留传,而史之为学,则是汉代以后的事,到了清代,史学的专业技艺和治学规范又有了新的进展。
当史学在近代走上“专业化之路”以后,治史者该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学家?如何像真正的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小白又如何从史学入门走向深度研究?

著名历史学教授李剑鸣在其经典作品《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中为我们详细梳理了诸多求学者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史学是什么?

史学的特性是什么?

它在现代知识体系中占据何种位置?

如何获取并利用历史知识?

如何激发问题意识与学术思考?

如何像一个历史学家一样写作?

……

旨在从细节处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与初学者一同孜孜以求,步入治史的门径。

著名历史学教授李剑鸣作品系列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修订本)

李剑鸣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



本书亮点
  • 条理清晰,帮助读者在从史学入门到深度研究

本书共分十二章,从史学的特性,到史家的立场与视角,再到史料的价值及其应用,从史学治学路径,到学术研究的方法,再到史学写作的艺术之道。

李剑鸣教授将历史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话题进行阐释,大至史学作为文史学科的一部分,如何成为一门独特的人文学,小至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如历史叙事、因果分析、比较方法等,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史学是什么”“如何治史”“如何写史”等研究史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 与时俱进,吸收国内外历史哲学、史学方法和史学史的新近研究成果

李剑鸣教授认为,历史是今人对过去的认识,史家站在今天来考察过去,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过去和现在、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并且中国史学历来倡导“温故知新”和“鉴往知来”,注重从现实需要出发来研究历史。

因此,李剑鸣教授在书中将收集整理的新近研究成果纳入引证中,以一个立足当下的史学家的眼光论述。比如对于数字化史料的态度、近几年跨学科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成果等,为读者提供了潜在的史学研究路径。


  • 语言深入浅出,系统而条畅地论述治史所应具备的修养、技艺和规范

书中,李剑鸣教授结合亲身研究和教学的体会,以平实晓畅的文字,论述治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比如史学研究中的时空问题、治史者要具备的文化底蕴、研究所需的想象力等。对此,李剑鸣教授以自身的研究经验为读者提供有用的方法论。

  • 引证丰富,取材于古今中外成名史家的治学经验和经典论著,超300种书目供学习者参考

书中富含史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阅读书目,如班固《汉书》,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汤普森《历史著作史》,杜维运《史学方法论》,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超300种参考书目供学习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剑鸣

湖南常德人,曾执教于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理事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著有《大转折的年代: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1992年)、《文化的边疆: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1994年)、《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2001年)、《“克罗齐命题”的当代回响:中美两国美国史研究的趋向》(2016年)、《美国社会和政治史管窥》(2021年)、《美国建国时期政治文化的主流》(2023年)等。



目录一览



向上滑动阅览


导 言


第一章 史学的特性

 一、专业化之路

 二、文史的合与分

 三、科学主义的得失

 四、社会科学化的利弊

 五、独特的人文学
第二章 历史知识的性质

 一、个别与一般

 二、治史的选择性

 三、知识的相对性

 四、客观性问题

 五、史学的真实


第三章 立场与视角

 一、治史的任务

 二、人文关怀

 三、现在与过去

 四、偏私和公正

 五、从民族到全球


第四章 学养和功力

 一、知识积累

 二、理论修养

 三、专业训练

 四、文化底蕴

 五、历史的想象力


第五章 治学的路径

 一、求知与求用

 二、博通与专精

 三、史德与自律

 四、学问的境界

 五、读书与治学


第六章 由“因”而“创”

 一、学术史的梳理

 二、第二手文献的利用

 三、问题与方法

 四、材料和解释

 五、“述”与“作”


第七章 史料和证据

 一、史料的概念

 二、史料的类型

 三、史料的地位

 四、史料的解读

 五、史料的运用


第八章 历史的解释

 一、解释的含义

 二、解释的地位

 三、解释的模式

 四、理解与评价

 五、事实关联


第九章 常用的方法

 一、历史叙事

 二、因果分析

 三、定量分析

 四、比较方法

 五、跨学科路径


第十章 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的类型

 二、问题与选题

 三、课题的确定

 四、资料的收集

 五、研究的推进


第十一章 文体与规范

 一、体裁的演变

 二、行文的特征

 三、引文的处理

 四、标注的方式

 五、图表、译名与书目


第十二章 文章的艺术

 一、写作的意义

 二、论著的构成

 三、成文的步骤

 四、表述的手法

 五、史家的文笔


参考书目

索 引

初版后记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良好的天赋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有利条件,一个人若在记忆、理解、想象、文辞各个方面都超出常人,其成才的道路自然要顺畅得多。可是经验表明,单凭天赋还不足以成为“良史”。训练、实践和勤奋同样十分重要。前辈学者总是提醒后学,要趁年轻多下苦功,“打好基础”。中国古代史专家赵光贤谈到,研究历史,“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要打好基础”。他所说的这种“准备工作”或“基础”,包括理论修养、古汉语能力、目录学和校勘学知识。古典文学专家程千帆对治学的“基本功”做过更具理论色彩的界定:一是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二是本学科的基本材料;三是本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四是本学科的基本操作规程。如果将他们两人的说法结合起来,我们就能比较完整地看到治学“基本功”的内涵:丰富而可靠的专业知识,深厚而坚实的理论修养,广博而详赡的材料占有,精纯而实用的方法技艺,严谨而得当的学术规范。初学者只要沿着这个方向用功,就不愁不能逐步接近“良史”的目标。
人年轻时是“打基础”的最佳阶段,这是常识,但要做到却并不容易。这个时期人精力旺盛,吸收力强,倘若全力以赴,无疑能够为今后的学术发展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可是,年轻人也容易耽于幻想,难以抵御各种诱惑,以至把持不定,虚掷时光。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似乎不仅仅是提醒年轻人趁早用功的一个警句,而更像是许多“过来人”的心酸体会。另外,治史者还需要长期积累和终身磨砺,即使是有成就的学者,也须不断学习,以改善素质,增进学力。如果一头扎进自己的专业领地,成年累月只知道做课题、找材料和写文章,而忽略修养的提高,似乎也难以成为学问大家。古语说“文章老更成”,史家的学问来自于不舍涓埃的长期积累,同时还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来检验。


归根结底,才、学、识三者的结合,方构成史家的综合素养。治史者探究一个历史问题,实际上是面对一个遥远而陌生的世界,只能依靠一些蛛丝马迹来探知过去的“真相”,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和高明的技艺,如果没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和打通古今的魄力,就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史家毕竟又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普通人,其研究不可能完全排除个人的情感和成见,也无法抹去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在其精神上打下的印记。因此,为获得可靠而可信的历史知识,史家不得不面对许多难题,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如果没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也很可能举步维艰。
除此之外,综合素养的高低,还会直接影响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并最终反映在论著的学术水准上。关于综合素养的重要性,美国治中国史的名家史华慈在1964年说过一段值得玩味的话:


最根本的一点是(话虽陈旧,但说的是实情),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学科背景,他的整体文化素养(或者说他的“整个教育”)越广博,越深厚,他就越愿意调动他所拥有的一切才智来作用于他正在探讨的课题。这种才智不论是否来自其学科的“方法论”,都能够增加他说出有意义的东西的可能性。相反,如果用独立自足的(self-contained)“模式”或“体系”来狭隘地看待某个孤立的“学科”,并将它机械地运用于一种文化(无论是当代的还是“传统的”),而一个文化修养有限的人对这种文化的任何其他方面又没有做过什么研究,就会导致没有创造性的、甚至是荒谬的结果。


史华慈在这里强调的是,治史者不能只顾引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而忽视整体的文化修养,否则理论和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他当然不是说,方法对于治史是无足轻重的。史学早已成了一个专业,但凡专业都有自己的专门方法。不过,不同时代的史学,在方法上自有不同的特点;历代史家对方法及其意义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往期回顾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展平二十世纪中国的褶皱,还原立体的秋瑾及其传奇的人生
《中国经典十种》:对“旧经典”的新阐释
《事实的真理,或然的科学》|中西方古典校勘学之比较研究
《陷入奇点》:在“后人类”的未来,如何做“人”?
《仪礼注》:了解古代中国人生活礼仪的核心典籍
《古典与中世纪研究》第四辑发刊 | 展示中文学术界在古典学与中世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道德与政治之维》|人应该如何生活与存在?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其他交流平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推荐|如何像真正的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