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国风】南岭窑与温县关联

陈沟水 2022-09-14


 

 

颜仁郁、颜化彩居住的归德场山亭里(现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村旁的南岭(150256530又称梅岭),邻近观音歧(德化瓷土著名产地),贮藏的白瓷土量多质好,尤其适合制作德化白瓷;且森林资源及水源都十分丰富,山坡斜度也不大,适合建筑龙窑。颜化彩绘"梅岭图",是有根据并具前瞻性的。至明代正统、景泰年间,后人颜俊高得颜化彩《陶业法》善本,按图依法建梅岭窑(即淘宝ID:DHYWZ南岭窑),取得实效,颜俊高一尊绿釉描金瓷观音作品曾在2005年拍卖得价650万元。到清朝泗滨已有窑址十个,其中南岭窑址范围最大,大约有七百亩,三十多条龙窑,一百多个工场作坊。"千余丁仰给裕如斯"。



德化县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引来许多国内外陶瓷爱好者的兴趣与研究。从这期起,本报将陆续推出省版权局副巡视员王凌与县人民政府副调研员黄发建共同采写的瓷都德化古代陶瓷人物传。

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的德化县,其陶瓷业兴于宋、元,盛于明、清,近年获全国"瓷都"称号,而其发端,当在唐末五代闽国王审知执政期间。从现有资料看,那时颜仁郁、颜化彩叔侄对德化陶瓷发展的贡献最大。颜仁郁时任归德场(德化县前身)场长,以行政力量推动陶瓷业发展,使"民用足"。

颜仁郁叔侄能成为德化陶瓷业的开拓者,与其中原身世有一定的关系。据《德化泗滨王氏族谱》记载,颜仁郁的先祖颜真卿为唐开元进士,安禄山叛乱时,他联络从兄颜景卿起兵抵抗,附近17郡响应,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入京任太子太师等要职,封鲁郡公。唐德宗时,受奸臣设计陷害,颜真卿被割据军阀缢死,颜氏家族受到很大打击,颜真卿子颜庀(颜仁郁曾祖)便从都城长安迁回河南温县故居;以后虽然当过礼部郎的小官,但已无意于仕途。温县离盛产白瓷的河北定州不远,颜氏家族对定窑必有所了解。后来颜仁郁的祖父颜景茂(颜真卿孙)担任福州闽县知县,并带第三子颜芳入闽。颜芳字教先,号泽三,"少习诗礼,旋擢明经","独不嗜仕宦,乐游山水,结纳名流,道义相高,声名籍籍。"唐永贞元年(805年),18岁的颜芳经闽江、大樟溪到浐溪,从福州来到当时永泰县所辖的归德场(公元785年至804年唐德宗贞元年间,永泰县析归义乡置归德场)。在归德场山亭里(现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颜芳被当地金员外聘为私墪教师,"三年中,春风化雨,桃李咸沾"。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颜芳年届30,"卜筑"新居"永茂堂"。他"偕儿童耕云锄雨,共圃灌园"。颜芳活了77岁,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年)去世,成为泗滨颜氏的开山始祖。

 

颜芳生有七个儿子,仅五子颜文丽及七子颜仁郁留居德化。颜文丽号品藻,"弱冠举秀才",终生不仕。颜仁郁生于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9年)。他少有大志;但时逢唐末乱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志向。直至63岁那年(公元898年,唐昭宗乾宁5年)王审知接任威武军节度使时,发现了这个人才并任命为归德场场长。颜仁郁减免赋税,招抚流民,倡导垦荒,发展陶瓷,适应闽国内外贸易需要,使德化出现了"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莱辟,三年民用足"的新气象。颜仁郁在《赞神曲》一诗中,生动描写了全村老少制造陶瓷的场面:"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这种描写,在德化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颜仁郁诗"山居之五"(本诗收入《全唐诗》)还提到用瓷瓶装茶:"傍人莫怪山间静,药满瓷瓶酒满樽。"我国古代,茶叶首先作为药用进入百姓生活;这里讲的"药满瓷瓶",应指"茶满瓷瓶"。而当时酒碗和茶碗并没有严格分开。说明普通百姓也开始使用瓷器了,与隋唐时代只有达官贵人才用瓷器相比,已大不一样了。他在诗"山居之二"中还写道:"柏树竹阴覆竹斋,烧黑药灶纵高怀"。"烧黑药灶"应当是"煎茶"。

颜文丽去世时,颜化彩刚18岁,在其叔颜仁郁关照下成长。他"弱冠入国子太学,文炙一时,列为博士。"颜仁郁出任归德场场长那年,颜化彩35岁,正是才华横溢的年代。《德化泗滨王氏族谱》记载,他 "最大者著陶业法,绘梅岭图,俾后人谋"。其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开德化先河。而当时颜仁郁领导下德化陶瓷业的发展,当是推动他编著《陶业法》的最大动力。颜仁郁、颜化彩居住的归德场山亭里(现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村旁的南岭(又称梅岭),邻近观音歧(德化瓷土著名产地),贮藏的白瓷土量多质好,尤其适合制作德化白瓷;且森林资源及水源都十分丰富,山坡斜度也不大,适合建筑龙窑。颜化彩绘"梅岭图",是有根据并具前瞻性的。至明代正统、景泰年间,后人颜俊高得颜化彩《陶业法》善本,按图依法建梅岭窑(即南岭窑),取得实效,颜俊高一尊绿釉描金瓷观音作品曾在2005年拍卖得价650万元。到清朝泗滨已有窑址十个,其中南岭窑址范围最大,大约有七百亩,三十多条龙窑,一百多个工场作坊。"千余丁仰给裕如斯"。

宋元之后,德化陶瓷业不断发展,人们对颜仁郁的思念也不断加深。颜仁郁死后,葬于纱帽峰麓。其子颜菁,郑氏出,姚氏养,长成随继母姚氏迁居永春。但是,德化人民并没有忘记他。当地颜、魏、洪、杨、曾、郑、陈、王诸姓曾合建归德寨;颜仁郁去世后,他们在寨内建祠宇纪念颜仁郁,称"颜长官祠"。宋仁宗庆历年间,颜仁郁五世孙慥(字汶实)被他的同窗、泉州太守蔡襄举荐为漳州教授。蔡襄赴京师上任后,他"卜居于歧山青礁"。

至南宋淳熙年间,颜仁郁裔孙颜敏德(即已迁至漳州青礁的颜汶实后代)中进士后,任德化县知事,曾谒颜仁郁祠并题诗。南宋嘉定年间,在三班后房街建"忠应庙"祭颜仁郁。宋乾道2年,赐额"忠应"。宋庆元三年敇封颜仁郁为善利侯。宋至庆元年(1225年),封颜仁郁为灵济王。1226年,封孚佑王。宋绍定三年(1230年),加封显惠王。颜仁郁受后人尊崇可见一斑。

现在,德化县正筹划以南岭窑、永茂堂、"颜长官祠"等为基础,建设德化陶瓷文化园,作为瓷都的一个旅游重点景观。历史上,德化县烧制陶瓷的窑火几乎遍及境内所有乡村。其中泗滨、瑶台、隆泰、丁墘、高阳号称五大窑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浔中、三班、霞碧、盖德、雷峰、南埕、水口、佛岭、赤水、美湖、大铭、双翰、上涌、葛坑、溪阳等地先后创办陶瓷厂。

20世纪80年代后,德化陶瓷业呈规模化、专业化趋势,并逐渐向城关及周边乡镇集中。至2001年,龙浔镇形成宝美、丁增、丁溪村规模化陶瓷产区,全镇陶瓷总产值23.86亿元,其中宝美村14.4亿元;浔中镇也形成浔中村规模化陶瓷产区,并开发土坂、世科、乐陶工业区,全镇陶瓷企业总产值7.68亿元,其中浔中村4.1亿元;三班镇陶瓷业也迅速发展,总产值5.9亿元,其中泗滨村1.8亿元。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又具特色的有泗滨、宝美、乐陶、后所、浔中、丁墘等6个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