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肺炎时期的科学课|野生动物不能吃?没那么简单

王放 自然测量员 2021-03-17

心忧国是,也许能做的贡献之一是用自己的专业,给孩子念叨一些科学的故事。上一次聊完,信箱里面多了38个问题,有些和我专业的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有关,有些病毒、传染病、微生物的问题则我也是懵懵懂懂。

  




前天又和大几百个孩子聊了两个小时,简单整理了前四分之一,是其中一个问题:


“ 为啥野生动物不能吃?

人工养殖的就安全么?

 


 

和孩子们一起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暂时放下自然保护的情怀和愤,念叨一下几个和科学、逻辑有关的问题:

1.    如何提问;

2.    如何寻找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

3.    举一反三,探索简单问题背后更广阔的世界。

 


 

第一步,是判断命题本身是否成立


如果我们对“野生动物为什么不能吃”这句话做真伪命题的判断,那么不难发现其实这是个伪命题——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之中,狩猎对于我们思维、语言、合作等关键能力都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可以说没有狩猎和食用野生动物,就没有今天的智人。所以野生动物不能吃?不对,人类就是吃着野生动物成长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更准确的提问方式,恐怕是“为什么今天在各种肉类来源中,选择野生动物是最差的选择”?

  


 

第二步,则是要定义问题涉及的关键概念

 

修正了问题之后,我们发现“野生动物”和“养殖动物”好像都是复杂又含混的概念——比如养殖场里的竹鼠是野生动物还是养殖动物?野生动物抓回来养两年就可以吃了么?竹鼠和被驯化了近万年的猪、羊,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



和孩子们一起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二步,是定义问题之中的关键概念,比如:

1.    驯化动物到底是怎么回事;

2.    是不是有一些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藏在这个问题背后呢?

 

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寻找到一些科学规律,比如驯化动物之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当然,直播时候脑子短路,把《枪炮、病菌与钢铁》说成了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纯粹是没吃晚饭饿的迷糊,见谅。




第三步,回归问题本身,进入操作层面



这是一个和实际操作有关的问题,所以需要从科学回到执行规则。跟孩子们聊了一些家畜检疫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建立稳定可追溯的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原则。因此这个问题的实质并非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而是有关规则。




最后,感谢所有奋战在一线的英雄,希望乌云散去、国泰民安。



上次聊的天

 讲给孩子|有关冠状病毒、动物宿主、抗生素和杀蝙蝠

《自然测量员》往期文章

低端物种生存指南

做不到这些,就别抓野生动物

自然测量员,和他的祖国

家畜和藏獒的江湖,荒野中的“人民币玩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