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2——新冠疫苗(下)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前两篇分享介绍了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和疫苗的选择,那么在下篇我们就主要聊一聊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方面的问题。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是确实存在的,没必要避讳。举例来说,我的母亲在接种第三剂疫苗(三剂均为灭活疫苗)后就出现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反应,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疹,在经历了半年多的治疗后状况有所好转,但现在仍需药物控制。
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和报告来看,目前有以下几点可以明确:
  • 任何疫苗都有概率产生不良反应。

  • 大多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常低。

  • 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低于mRNA疫苗。

  • 尚有一些不确定的印象因素。

一、疫苗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疫苗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统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统计的差异,或者由于不同人种的身体情况影响疫苗的反应情况,所以这里收集了一些国家、地区、组织和研究人员对疫苗不良反应情况的统计。

疫苗后的轻型不良反应一般包括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硬结,还可能出现低热、乏力、肌肉痛、食欲不振、头晕、呕吐、轻微皮疹等症状,种类症状通常都可以自行缓解。但也会有一些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过敏性皮疹、急性过敏反应、心肌炎、耳聋等等,这些需要进行医疗干预的严重不良反应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中国大陆地区整体统计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在2021年5月发布的一份,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份代表中国政府官方的通报。这份报告中的疫苗是在统计时间内所有接种过的种类,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但考虑到具体的统计时间应主要以灭活疫苗为主。

(https://www.chinacdc.cn/jkzt/ymyjz/ymyjjz_6758/202105/t20210528_230911.html)

从信息概况中我们可以得知,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11.86/10万剂次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02/10万剂次严重病例发生率为0.07/10万剂次。排名前三的异常反应分别是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急性严重过敏反应。如果简单粗暴地按每人两剂疫苗来换算,那么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024%,异常反应发生率约0.004%,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0001%。
(二)世卫组织对国药(北京生物)的统计情况
在另一份世卫组织针对国药(北京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的北京文件的“授权后的安全监测”中,也有针对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41252/WHO-2019-nCoV-vaccines-SAGE-recommendation-BIBP-background-2021.1-eng.pdf?sequence=1&isAllowed=y)

具体数据为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4.6/10万剂,其中每19.0/10万剂一般反应,每5.6/10万剂其他不良反应,这份报告并没有提供按严重程度划分的完整分层。在报告的1,120例一般不良反应中,包括108例局部反应和1051例全身反应。在333份其他不良反应报告中,大多数是局部反应,如敏性皮疹(2.9%)斑疹(0.2%)荨麻疹(0.6%)。还有11例面瘫病例,都被评估为与疫苗接种有关。在这11例中,有8例已经好转,3例正在接受治疗。注射疫苗后发生了26起偶发事件,其发生率为0.44/10万剂,主要由各种感染引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腹泻
(三)香港卫生署的统计情况
和之前香港卫生署关于疫苗保护率的统计类似,关于不良反应的统计也针对不同疫苗进行了分类,并且每隔1~2个月就会进行更新,数据目前更新到2022年11月30日。

从香港的统计数据可以到,克尔来福(科兴灭活)和复必泰(辉瑞mRNA)的整体不良反应率基本一致,发生率都在0.04%40/10万剂上下,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是上升的,但幅度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报告中关于心肌炎的部分,在经过辨别后与疫苗相关的有心肌炎症状的患者均接种了复必泰(辉瑞mRNA)疫苗。
(三)新加坡卫生科学局的统计情况
新加坡关于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统计除了科兴(灭活)和辉瑞(mRNA)之外,比香港地区还多出了Moderna(mRNA)与Nuvaxovid(重组蛋白),目前数据更新至2022年12月31日。

两种mRNA疫苗合计接种了10506824剂初级剂量,4682058剂加强剂量和1239781剂再次加强剂量。mRNA疫苗的单价和二价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1%(17741份报告)和0.007%(1119份报告),第一剂加强和第二剂加强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4%(173份报告)和0.001%(17份报告),而初级剂量即首次接种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9%(934份报告)。单价mRNA疫苗在6个月到11岁的不同年龄组的儿童中共接种了81477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很少见。上报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非严重的,包括过敏性皮疹、发烧、头晕、胸部不适、昏厥和血压升高。
Nuvaxovid(重组蛋白)共接种了40873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2%(9份报告)。
科兴(灭活)共接种了722419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6%(40份报告)
二、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
(一)直接相关的症状
有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以被证明是直接与新冠疫苗相关,有些症状在疫苗研发过程中就已经被发现,但之前并未告知公众。2022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被迫公布了辉瑞公司新冠疫苗的部分评审文件,在目前公布于众的150多份文件中,涵盖了一份长达9页的疫苗副作用文件。

中指出,截至2021年2月28日已接种新冠疫苗的42086例样本,共报告158893个不良反应事件和1223例死亡记录。其中涵盖1000多种不良反应,甚至包含很多先前从未报道的不良反应,如:筋膜炎、眼部肿胀、面瘫、斑秃、过敏休克、妊娠过敏反应综合征、急性心肌病、急性呼吸衰竭、癫痫等症状。
(二)可能相关的症状
有一些不良反应是出现在接种疫苗一段时间之后的,所以并没有被算在官方的不良反应统计数据中,但暂时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些症状和疫苗的直接相关性。这里仅就一些研究和信息进行分享。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曾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疫苗接种反应研究,并以辉瑞、Moderna、阿斯利康等多种新冠疫苗为例。从2021年2月16日至5月15日期间,研究人员以419个疫苗接种后21天内出现皮肤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平均年龄约为50岁,其中80.2%为女性,症状表现为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紫癜、结节性丘疹等多种皮肤疾病。

(三)白血病相关
这其实算是额外的一个补充话题。之前有朋友向我询问接种新冠疫苗会不会引发白血病,原因是他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宣称自己接种疫苗后患上了白血病,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是根据新冠灭活疫苗的原理来说,应该是不会引发白血病。根据流行病学相关的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白血病8万例左右,平均每月将近7000例,在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期患上白血病在概率层面上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存在直接的关系,如果两者确有直接联系,那么白血病患者应该会显著增加。从百度指数来看,在管控期和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期间白血病的搜索指数并没有明显变化。白血病搜索指数的飙升是伴随着2022年年底管控政策的调整,和新冠疫苗的指数同步上升的。

我又特意查询了一下信息来源,在中文互联网能查询到的是2021年8月底央视曾经报道过韩国发生了疑似接种新冠疫苗后患上急性白血病的案例,之后就没有后续结论和相关消息了。再次被大多数人关注就已经是2022年年底了。

考虑到韩国接种的是辉瑞的mRNA疫苗,确实也不排除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国内目前尚未正式引进mRNA疫苗且未发现白血病病人突然增加,所以我个人更倾向这是基于未知引发的一次群体性恐慌。

就我所知道的可能由于接种新冠疫苗所引起的长期不良反应,大多是免疫性疾病,比如一位朋友现在患有桥本甲状腺炎,可能确实和疫苗存在某种关系。还有一部分可能是接种者并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些接种禁忌,但还是接种了。举例来说有条禁忌是“患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患者”,通常是需要体检或单独做血常规检查才能发现的,因为有时并没有症状体。我随机对10位亲友进行了抽样调查,10个人中有4人在一年内进行过体检(其中一位是哺乳期产妇)、2人在两年内进行过体检、4人近两年没有进行过体检;3个人可以很快调体检报告,3个人无法快速找到体检报告。这里只是想说,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起自己的健康,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一些潜在危险。
总之,我们确实观测到一些未能出现在官方统计或通报中的、在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可能的相关反应,而且具体的成因尚不清楚。从概率上来说发生率确实不高,但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然会有数量可观的人群受到这些症状的困扰。但就像我在《新冠疫苗(上)》中所说的,接种新冠疫苗带来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