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6——口罩(下)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上期我们谈到了口罩的选购和其他一些事项,这期继续分享关于口罩的其他内容,本期的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观看。
  1. 口罩的原理作用

  2. 口罩的佩戴方式

  3. 口罩的安全摘除

  4. 口罩可以戴多久

  5. 口罩的重复使用

  6. 口罩的辅助工具





一、口罩的原理作用

(一)口罩的设计结构
一般的外科口罩是三层设计

  • 外层:无纺布材料,对体积较大的颗粒有一定阻挡作用,医用外科口罩会有一定疏水性可以防护液体浸润。
  • 中层:熔喷布材料,过滤细菌和病毒。
  • 内层:无纺布材料,也叫吸湿层,收集佩戴者口鼻中呼出的湿气。

而KN95或N95其实就是在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的三层设计上增加了几层过滤。


(二)口罩的工作原理
口罩之所以能够有效防病毒,关键在于它们的核心过滤层均由一层或多层熔喷布,熔喷布是一种以聚丙烯为材料,由许多纵横交错的纤维以随机方向层叠而成的膜。所以纤维的直径、纤维的孔洞和纤维的厚度都会影响口罩过滤的效果。

根据CDC的介绍,纤维膜拦阻颗粒主要是依靠以下四种方式:
  • 惯性撞击:尺寸或质量具有太大惯性的颗粒无法跟随气流,因为它会绕着过滤纤维转移。该机制负责收集较大的颗粒。

  • 拦截:大颗粒靠近过滤纤维时,会因半径过大而被纤维拦截。该机制负责收集较大的颗粒。

  • 扩散:小颗粒在空气中会被不断撞击,这导致它们偏离气流并与过滤纤维接触而被阻拦。该机制负责收集较小的颗粒。

  • 静电吸引:熔喷布纤维层带有一定的静电,会吸附空气中带相反电荷的颗粒。


在日常的使用中,这四种机制是共同起作用的,从而应对各种不同尺寸的颗粒,被阻拦的颗粒会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影响而固定在口罩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清洁与污染》中将戴过的口罩外侧视作污染的理由。同时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气密性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符合标准的口罩可以起到阻隔病毒的原因。

二、口罩的佩戴方式

(一)佩戴步骤
通常情况下佩戴口罩是五个步骤
  • 清洁双手。可以用流水+抑菌皂洗手,也可以用符合标准的洗手凝胶,要确保双手的清洁再去触碰口罩。

  • 分辨反正。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外科口罩上面,戴反的口罩会使得口罩失效。

  • 固定口罩。将耳挂在双耳上(头戴式则套于脑后),使口罩从上到下覆盖住鼻子、嘴巴和下巴(外科口罩需要拉开褶皱)。

  • 调整鼻托。现在的口罩为了更好的贴合面部一般都会在鼻子的部位设有一个金属条,可以调整口罩使之更贴合。如果鼻子内有植入的假体,可提前调整鼻托。

  • 气密检查。自己检查一下口罩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用手调整口罩边缘使之更贴合,直到不再漏气。


(二)常见错误

佩戴步骤非常简单,但在日常场景中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在上一个感染高峰期我认识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正确佩戴了口罩,但最终还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所以得出了根本防不住病毒的结论。但在不考虑其他防护的前提下,仅就我个人的观察,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正确的佩戴口罩,包括但不限于:

  • 经常性的用手抓住口罩外表面调整位置

  • 用摸过口罩外表面的手揉眼睛

  • 口罩没调整气密性,鼻梁处或侧面留有较大空隙

  • 在从外面进入公共办公区域后摘掉了口罩

  • 在公共办公区域摘口罩吃饭或者喝水

  • 上卫生间时摘掉口罩

  • 上完卫生间摘掉口罩洗手洗脸

  • 口罩露出鼻子

  • 口罩挂在下巴上

  • 口罩挂在胳膊上

  • 摘了口罩聚众吸烟

  • 每天从兜里掏出来的都是同一个口罩


    很奇怪,当中大部分人都理直气壮地表示自己口罩佩戴地很好。如果大部分人真的正确佩戴了口罩,疫情可能不会传播地那么快。



    (三)其他事项


1、起雾怎么办
很多近视的朋友经常会出现佩戴口罩之后眼镜起雾的现象,在口罩合格的情况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漏气。请调整好口罩确保气密性,正确佩戴的口罩是不会让眼镜内侧起雾的。

2、打湿的口
口罩从外侧因为各种液体浸湿后,其静电吸附效果会受很大影响,一般这种情况建议直接更换。
3、水汽的影响
这里的水汽指的是口罩内侧因为呼吸而产生的水汽。根据相关研究良好的无纺布内衬是可以不受水汽影响的,理论上没有关系。但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因为水汽过多直接达到了浸润效果,这种时候建议更换口罩。
4、双层或多层口罩
理论上不需要,但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需要
  • 下雨或下雪时,在KN95口罩外侧增加医用外科口罩,避免浸润。
  • 需要和许多不戴口罩的人长时间交流,增加一层外科口罩来避免飞溅唾液造成浸润。
  • 需要防护升级,但你手头只有医用外科口罩。通常两层医用外科口罩即可,毕竟普通N95口罩也就两层熔喷布。
  • 你觉得普通口罩太丑。



5、咳嗽或打喷嚏
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要摘口罩,稳定后找安全的地方更换口罩。
6、呼吸困难
更换呼吸阻力更低的口罩或选择戴呼吸阀的口罩。

三、口罩的安全摘除

一般情况下是在相对安全的区域,用双手将耳挂或头挂从尾部取下,理论上新冠病毒可以在口罩外侧存活2~7天的时间,所以应在尽量不接触口罩外侧的前提下将口罩取下。我亲眼见过有人用手从中间将口罩取下,然后用被污染手揉鼻子。取下的口罩可以折叠(可以不叠)扔进垃圾桶,但如果是无法及时处理垃圾的情况,通常建议在向口罩外侧喷洒符合标准的消毒液后再丢弃。

四、口罩可以戴多久

虽然理论上在实验室环境下N95口罩使用了4天之后仍然有93.5%的过滤效果,但考虑到日常使用中的情况,建议2~4小时左右更换一次口罩。
但如有遇到有些情况时建议立刻寻找安全的地方更换口罩:
  • 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

  • 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

  • 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

  • 口罩受污染(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

  • 曾使用于个例病房或病患接触


五、口罩的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暂时的,比如你短暂进入了一个安全的空间想要摘口罩,离开时还需要再戴。另一种是已经使用过的口罩,出于各种原因你想重复利用。
针对第一种情况。医用口罩不用时可以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一定要叠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并且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这里可以使用咖啡店常用的打包纸袋。当然,多数情况下建议直接换新的。

针对第二种情况。目前确定有效且便于家用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干热法”,即在70℃的烘干箱中加热30分钟或者56℃以上加热一小时,前提是你的口罩没有金属条或呼吸阀;第二种是紫外线照射30分钟,但可能会降低口罩的过滤效果;第三种是将口罩在安全区域内静置一段时间,但具体时间涉及到温度和湿度等多重影响。

六、口罩的辅助工具

长时间佩戴口罩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勒耳朵或怎么都戴不紧的情况,所以这里推荐一些不影响口罩气密性的辅助工具。

首先是防勒,这几种都可用,就是当心别调的太松破坏了气密性,电商平台关键词:口罩防勒

之后是气密性,调整口罩气密性对很多人一直是个问题,所以可以用这款辅助工具来帮忙,电商平台关键词:Mask Brace口罩箍

本期分享就先到这里,如果大家对口罩方面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讨论。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份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