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56——中医中药与新冠治疗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自从2019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关于如何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各种症状一直存在争论。在我国又存在着奇特的“中医”和“西医”之争,双方的支持者经常在各种网络平台展开辩论,好不热闹。辩论双方的具体交流内容并不是我们本期分享要讨论的,因为从现实的真实情况来看,我国在应对新冠病毒时所采用的并不所谓的中医或者西医,准确来说应该是“现代医学”

“现代医学,也被称呼为科学医学,是以现代科学和技术为基础和方法,认识和处理生命体和生命过程异变(包括各种疾病、病变和异常)、促进病患康复的一个专业学科领域。现代医学是科学的。它的科学性在于应用各门类的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影像学等)的理论和方法来不断实践和验证、丰富和完善基础医学的理论体系。在日常中我们所习惯的“中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个人更愿意理解为是“基于中国传统医学思想指导下的现代医学”。

一、“中医”对新冠病毒感染的定义

虽然各路中医对新冠病毒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这里选用《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第十版)》当中的描述: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
按照传统中医的理解,疫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故又称“瘟疫”、“戾气”、“疠气”、“异气”、“毒气”、“杂气”、“瘴气”等。疫戾之为病,正如淡斋先生吴又可《温疫论》所说“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杂气所感”,此气“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非无臭”,但触之者多通过口鼻进入体内,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险恶、变化多端、传变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人群中广为流行,如《诸病源候论》所说:“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由此可见传统医学中对“疫”和“疫戾”的理解其实就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解读,所谓“杂气”其实就是包含致病病原体的飞沫和气溶胶。所以不管是基于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理解都是基本一致的。

二、“中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逻辑

其实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在选取药物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时的逻辑,都是基于“有效成分”。只不过过去的种种条件限制,传统医学由于缺乏有效实验手段,通常会通过经验的积累来选择根据症状选取药材,且更倾向于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药材。而现代医学则会基于药物原理和各种实验数据来确认药物的有效性,并通过大量提取或直接合成具体的有效成分来制作药物。在2021年12月的一份研究中,美国的研究者根据新冠病毒特性所进行的靶向研究表明,多种存在于自然中的天然化合物在对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治疗过程中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萜类天然产物
从甘草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主要三萜皂苷,可以与ACE2受体结合来抑制新冠病毒与ACE2受体结合,从而阻断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此外,甘草酸苷中的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nic acid)能够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由此产生的炎症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击新冠病毒作用。在中药里,甘草归为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二)黄酮类天然产物
在早先的研究当中就已经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能刺激宿主对病毒的免疫反应,还能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调节自噬和免疫蛋白酶体效应。常见的具有抗新冠病毒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芹菜素、白杨素、高良姜素、橙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柚皮素和槲皮素,这些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当中。此外来自黄芩中的黄芩苷、黄岑素、灯盏花素被证实在对新冠病毒3CL蛋白酶的抑制中可以发挥非常明显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辉瑞的Paxlovid和众生药业的乐睿灵均是以3CL蛋白酶为靶点的抗病毒药物。

(三)多酚类天然产物
非黄酮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蔬菜水果以及谷物中,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这些作用能够减少新冠病毒感染后炎症因子的产生而发挥抗新冠病毒作用。除上述作用外,以虎杖苷为代表的部分中药也能够结合ACE2并抑制新冠病毒的主要蛋白酶 (MPro) 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三、“中药”治疗新冠感染的部分例子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阶段至少有116种不同的多成分中药和中成药药,由超过215种不同的植物、植物部分和提取物以各种方式相互组合使用,应用于新冠感染的治疗。受限于篇幅,这里无法面面俱到,所以这里仅选取两个比较有代表性/争议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一)连花清瘟
选取连花清瘟大概是它在治疗新冠方面是最富争议的中药,甚至被很多人用来和辉瑞的Paxlovid对标,我们这里不去讨论连花清瘟主要应用对象是轻症感染者而Paxlovid应用对象主要是重症感染者这种治疗目标不同的定位。

让我们来看一下连花清瘟的配料:
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根据相关研究,这13种药材中可以确定的活性成分为378个,潜在作用靶点为282个,与新冠病毒的共同靶点为55个。当中的苦杏仁苷、野黑樱苷、甘草酸、连翘苷A、连翘苷I、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都与ACE2有结合亲和力,可以抑制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研究还发现连花清瘟有关键化合物22个,主要有槲皮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等,其中槲皮素度值最高,靶点数最多,说明其作用可能最显著。槲皮素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药理学作用,也是连花清瘟中连翘、金银花的主要成分。关于槲皮素对新冠病毒的潜在影响可以参考《后流49-药物与病毒载量(上)》

从原理上说连花清瘟并不是抗病毒药物,但其中的部分有效成分确实可以起到降低病毒载量缓解各种新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不过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目前还暂时不清楚具体何种剂量的给药量可以在尽量控制药物副作用的同时比较有效地缓解大多数感染者的症状。
国内的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针对轻症患者在经过连花清瘟治疗组治疗14天后,主要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治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达到了91.5%。这项研究的结果虽然很好,治愈率提高了91.5%,可其实验周期却长达14天,类比同样针对轻症患者的盐野义的Xocova(5天周期),显然周期过长。不过这并不妨碍它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药物手段,至少从原理上是可行的。


(二)清冠一号(NRICM101)
之所以选取我国台湾省的“清冠一号”作为介绍,一方面是因为清冠一号是少数在国际期刊当中发表了研究成果和对比实验的针对治疗新冠感染的中药;另一方面则是两岸网友曾对清冠一号和连花清瘟进行过非常激烈的讨论。

让我们来看一下清冠一号的配料:
荆芥、防风、薄荷、桑叶、黄芩、板蓝根、鱼腥草、瓜蒌、厚朴、甘草。
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17种化合物,包括咖啡酰奎宁酸、槲皮素、白杨素、黄芩苷、灯盏花素、木犀草素、甘草素和汉黄芩等。从原理上也是可以有效阻断病毒入侵,抑制病毒在体内复制,对抗细胞激素风暴。

研究者在台湾省的两个医疗中心收治的33名确诊新冠患者患者中,选取了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合并症较多且在住院21天后没有改善的患者使用了清冠一号。他们在中位数为9天内取得了3次核酸连续的阴性结果,并且没有报告任何不良事件。虽然整体样本较小仅为33人,但结果是比较积极的,可以证明中药在治疗新冠感染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根据台湾省省内的报道来看:

研究结果显示,于30天观察期内,151名搭配清冠一号治疗的轻、中症患者均未转重症,另151名仅接受西医常规照护组则有14例(9.27%)转重症,包含插管、转入ICU,“也就是0跟9.27%的显著差异”。

至于重症患者,123名西医常规照护组有27人(21.95%)死亡,而123名接受清冠二号治疗组仅7人死亡(5.69%),显示清冠二号治疗可显著降低74.07%死亡率。

从结果上来看效果非常好,但考虑到这一结果并没有在期刊上进行发表,也没有提供具体的对比组条件,所以实际效用仅供参考。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现阶段应用于新冠感染治疗的各种中药的配料表(金花清感、连花清瘟、清肺排毒、宣肺败毒、清冠一号等),不难发现其中高频出现的诸如鱼腥草、金银花、连翘、甘草和黄芩等药材均是在药理上是含有萜类、黄酮类和多酚类这种在实验室环境中已经证明对新冠病毒有一些影响效果的天然药材。一些临床研究也表明,天然提取物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并减轻副作用。

尽管传统中医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和观念上的问题,但作者一直认为在结合现今大数据技术、系统生物学、综合药理学、网络药理学,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将传统中医应用在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当中,能够在现代医学的框架下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新冠病毒带来的困扰,特别是在治疗长新冠方面(也许之后会专开一期分享)。毕竟多一种可选的有效治疗方式总归是好的。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