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大流行时期的生活123——记录一次简单的住店经历

淡斋达原 淡斋达原 2023-12-24
之前提到了在月初时有一次外出住店经历,趁着自己还没把细节都忘掉前和大家分享一下出差住店的一些防疫事项。和《后流120-高铁【实践篇】》类似,内容都是偏向记录型的,不涉及什么原理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欢迎读者们像高铁篇一样留言分享自己住店的防疫经验,我这边都会进行整理,之后会将大家的经验汇总发出来。另外,过段时间可能也会专门出一期关于外出住店风险的分享。嗯,出发吧。
PS:索引更新到1.3了

一、住店防疫的思路

外出住店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离开了原本熟悉的清洁区,而受限于行李的限制我们又无法很方便的将家中/宿舍的一些防疫设备携带出门,所以住店的思路就是在尽可能方便的前提下将自己在之后一段时间暂居的客房打造为安全的清洁区
二、住店防疫的实操
(一)室内空气消杀
抵达了房间,先不要摘口罩,用颗粒物检测仪查看了一下室内的空气质量情况。不是太理想,比室外的空气质量还要糟糕一些,可能是因为这是一间在10分钟前才刚刚由清洁人员收拾出来的房间。

尽管这个房间有窗户,可以通过开窗来实现快速通风的效果,但一方面我没有携带风速仪很难计算实际的通风效率(谁出门带风速仪啊);另一方面则是今天当地室外的空气质量也不是很好,出于健康的考虑,即便开窗通风稀释掉残留的气溶胶之后,也依旧需要想办法降低室内的颗粒物水平。所以我选择使用自带的DIY空气净化设备以及和向酒店前台借来的空气净化器,共同净化房间内的空气,酒店提供的这台空气净化器标称是300CADR。

大约20分钟之后,室内的颗粒物情况就达到了比较安全的程度,可以摘口罩了(空气净化设备工作期间,你可以干点别的)。

(二)物体表面消杀
酒店房间内除了空气需要处理之外,家具和方面的表面也能会有一些残留,所以同样也需要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杀,这次外出我选择了紫外线灯酒精(2.5L的酒精是我在酒店旁边的药店买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灯管和灯座能分离的这种设计,可以比较方便装入行李箱,用衣服将灯管包起来也基本不用担心途中会造成损坏。消毒溶液方面可以选择携带片剂在酒店自行配置,也可以像我这次出行一样在附近的药店进行购买。
  • 关于紫外线灯
选购时需要注意紫外线的波段和灯管的功率,避免因为波段错误和功率不足而无法有效进行消杀。是否需要臭氧功能取决于通风情况(我个人选择不开窗,所以没有购买具有臭氧波段的紫外线灯管)。
1.卫生间的消杀
紫外线灯很适合在卫生间进行进行使用,因为镜子和各种金属表面能够提供非常充足的漫反射,保险起见我进行了30分钟的照射。

2.客房的消杀
尽管客房的面积比卫生间要稍微大一些,但是如果灯管的功率足够,也可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杀。如果是非臭氧波段的紫外线灯,则建议对一些存在遮挡的地方单独消杀,可以照射也可以使用消毒溶液。由于自带了喷壶也买到了酒精,所以我这次选择了用消毒溶液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杀。
3.床品的消杀
通常来说,酒店床品在使用过之后会进行高温消洗,理论上不会有新冠病毒的残留,但我们无法确认更换床品的酒店工作人员是否是携带了病毒感染者,所以也需要对床品进行处理。显然和消毒溶液相比床品更适合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杀,但通常情况下明显包含枕套、被套和床单的一次性旅行套装更方便一些。经常出差和旅行的读者应该很清楚,类似的还有一次性毛巾、一次性浴巾、一次性马桶垫等等。

(三)室内气溶胶的处理

正常情况下室内大部分气溶胶都会被空气净化设备吸附掉,但和居家时一样,卫生间和门缝依然存在一定的隐患。
1.卫生间地漏
和家中的地漏一样, 一个装水的袋子就可以解决。如果没有比较合适的袋子,可以联系一下前台。

2.客房门缝
由于同一层的不同客房的通风条件不同,所以门缝处的气流方向会经常变动,可能会使得走廊中的气溶胶进入房间内。所以可以使用一些静电棉将门缝堵住,并将空气净化装置放置在门口持续开启。

  • 关于空调出风口
在之前的分享当中介绍过(《后流65&66-空调系统与感染风险》),理论上酒店的中央空调在客房内的出风口本身是没有风险的,所以我并没有对客房内的空调进行处理(何况这次的入风口也在客房内)。如果读者们不放心空调,也可以使用静电棉将出风口进行覆盖。增加静电棉也可以在酒店空调滤网没有定期清洗的情况下,过滤一些其他病原体。

三、缓冲区与"入户"消杀

(一)缓冲区
外出住店总会不可避免的因为各种原因进出客房,多数情况下无法像在家中一样建立完善的缓冲区(也不是不行,毕竟网购很发达)。不过酒店客房的房间结构通常都会有玄关,所以我们可以在空气净化设备的辅助下将玄关视作缓冲区,在这里完成各种消杀工作。
(二)“入户”消杀
回到客房后,可以就像平时回家一样使用消毒溶液对衣物进行消杀,也可以将外衣翻转之后挂起来静置。考虑到外出时洗衣和干衣都不是非常方便,所以也可以选择携带便携式干衣机来对衣物进行消杀。这类产品通常都可以达到50~70°C,可以很快杀死衣物上携带的新冠病毒(《后流109-温度与感染风险》)。

四、其他一些事项

除了房间本身,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 关于抗原。如果此次外出存在一定的暴露风险,可以准备一些抗原试剂盒随每天进行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 关于药物。如果担心感染风险,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缓解类药物和旅行用药。

  • 关于吃饭。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自行决定是否要在住店期间进行堂食,毕竟这可能也是旅行的一部分;相对保险的做法是将食物打包带回客房食用,多数酒店也会提供微波炉服务来协助加热和消杀;更稳妥的做法是购买封装食物在客房食用。

  • 关于冰箱。使用前记得对其进行消杀,当中提供的饮品请自行判断是否饮用,毕竟你并不知道之前的房客都做过些什么。

  • 关于热水壶。使用前记得进行消杀或者单独烧一次热水,毕竟你并不知道之前的房客都做过些什么。

  • 关于淋雨花洒。最好使用不能取下的大花洒进行洗澡,毕竟你并不知道之前的房客都做过些什么。

    PS:如果最终你的好奇心占了上风,可以使用黑光紫外灯照射一下客房的各个位置,虽然我并不建议这么做。


所以外出住店可能需要的物品有空气净化设备、消毒溶液、喷壶、一次性旅行用品、小袋子、静电棉、便携干衣器、抗原试剂盒、药物等。出于外出便捷的考虑,我个人建议尽量在目的地解决大部分需求(额外携带的物品越少越好),出发前可以询问下酒店是否提供空气净化器,提前查询一下周边的药房等等。具体需要携带哪些物品并不是固定的,读者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这里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住店经历记录。预祝各位有外出住店需求的读者,都能有一段愉快的经历。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全部内容,有什么问题欢迎给我留言。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
欢迎大家在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讨论和交流各种新冠相关或者公共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留下你的疑问或对分享内容的质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逐条进行回复。另外如果大家觉得该公众号或某期分享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公众号或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希望大家都能在大流行期间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坚持到大流行真正结束的时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