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宏观 | 深度】管中窥豹:香港南韩疫情凸显抗疫挑战

华泰宏观易峘团队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2023-09-06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易    峘  S0570520100005   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朱洵  S0570517080002  研究员

报告发布时间:2022年3月6日



摘要

截至3月5日,总人口仅755万的中国香港当日新冠肺炎新增确诊人数达到37,529人,当日新增150人死亡;此前连续3天的日新增确诊超5万、连续8天新增确诊超3万,连续5天死亡人数超百人。——第五波以奥密克戎(O株)为优势毒株的疫情爆发以来,在中国香港和很多亚洲国家传播速度显著超过前四波疫情。香港为例,在2月1日至3月5日的33天内,仅公布的累积确诊人数超过42万人、死亡1491人。同时,其他亚洲国家也受O株疫情困扰,以人口约5100万的南韩为例,3月5日官方公布新增确诊超过26万例,2月1日来累积确诊逾311万人,是前4波总和的4倍以上。对疫情表示深切关注之外,本文旨在以中国香港和南韩为例,客观分析O株疫情传播的特点、及对国内抗疫、重启相关政策和消费的可能影响。

 

中国香港和南韩本轮疫情有哪些令人忧虑之处?

 

中国香港和南韩本轮疫情分析数据凸显在人口密度较高地区对抗O株病毒的诸多挑战。——虽然如我们预期,很多国家3月开始已经逐渐放松防疫相关管制(参见【华泰宏观|专题】量化O株对全球重启的影响及其演变 2022/1/6)。但近期,一些此前管控相对较严、人口密度较高的亚洲地区仍受疫情困扰。虽然最后选择的抗疫路径不同,但中国香港和韩国疫情有以下共同点值得关注:

 

1)传播较快、感染人数较多。——中国香港及南韩本轮疫情确诊“爬坡”速度明显快于以Delta为优势毒株的上一波疫情。香港官方公告的单日确诊人数从2月1日的129例爬升至3月1日的32,597例;同期韩国官方公布日确诊数从1万多例跳升至近14万例,而3月第一周再接近翻倍。目前两地7日平均确诊占总人口比例均超过了欧美国家O株疫情高点时的水平。官方估算香港本轮的疫情繁殖率(R)在3-6之间,远超此前四轮疫情、及其他国家同期水平。传播速度快可能归因于人口密度高、人均居住面积较小、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且(易感人群)疫苗接种率低等因素。

 

2)以总人口为基数的重症及死亡率在两地均不算低、尤其中国香港。——诚然,疫情早期确诊(分母)大幅低报使死亡率“虚高”,但以总人口为基数计算的香港7天累计新增死亡率仍在高位。虽然三针疫苗接种率较高有保护作用,但由于感染人群基数大,韩国本轮每日新增死亡人数仍超过上一轮。

 

3)医疗资源紧张。——随着感染、重症及死亡人数几何式上升,虽然医疗硬件及ICU床位密度不低,但香港仍呈现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局面。

 

4)本轮香港疫情的老年人死亡率较高,且青少年和幼儿并不完全与致死率“绝缘”,成为痛点。

 

目前中国香港疫情仍在爆发期。——从目前香港公布的确诊及死亡人数走势看、结合重症和死亡率推算的潜在实际感染人数,香港官方公布确诊人数可能仍将持续高位数周。尤其考虑到随着检测能力与信息对接进一步改善,公布确诊人数可能逐渐更接近实际感染人数(见第11页图表19)。

 

对国内政策和消费增长有何潜在影响?

 

国内第三针疫苗将加快普及、对外重启或将推后,而对内“防守”也仍有阶段性挑战。中国香港及北亚此轮疫情有警示作用,中国对外重启人员往来的时点或继续推后。而对于北亚而言,可能暂时无法将O株看做“疫情终结者”。不排除国内疫情防控短期难以松懈,疫情对消费短期仍有扰动。

 

风险提示:疫情传播速度超预期,特效药研发量产速度低于预期。


正文目录


1.     O株疫情走势——全球高点已过、北亚一些国家仍未“达峰”

2.     香港本轮疫情——特点、难点、及痛点

3.     南韩本轮疫情概览

4.     香港疫情的可能发展及应对

5.     香港南韩疫情对国内抗疫的几点启示

1.O株疫情走势——全球高点已过、北亚一些国家仍未“达峰”


截至3月初,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疫情已经大幅缓和。疫情对欧美主要经济体影响的高点已过,欧美国家经济及人员跨境流动正在全面重启——这一时间节奏与我们在1月6日发布的《量化O株对全球重启的影响及其演变》当中的预期基本一致。


整个2月份,全球范围内,除韩国、中国香港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以外,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新增确诊都已经见顶回落(图表1)。截至3月初,美国、英国日新增确诊已经回落到低于去年12月初(O毒株主导的新一波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图表2)。主要欧洲国家新冠滚动死亡率已经降到0.5%以下——鉴于欧洲国家加强针接种率高于美国、而新冠病死率明显低于美国,说明加强针接种的确是防范重症和病死、应对O毒株的最有效手段。往前看,尽管疫情“余波”尚在,但随着完成疫苗接种成为各国人员跨境流动的基本必需条件之一,

疫情对欧美医疗资源的挤兑影响可能逐渐减弱。


截至3月初,美国、欧盟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重新放宽入境要求——只需完成疫苗接种,入境即无需隔离,签证申请也都已放开。我们监测的“华泰宏观国际出行重启指数”回升到62%,较2月初上行约17个百分点(O毒株爆发前,重启指数约在65%左右)(图表3)。欧美各国国内的社交隔离、线下服务业经营限制等防疫措施也都逐步取消,服务业全面重启。


亚洲地区,日本的7天平均新增确诊于2月上旬见顶、随后平缓回落。但与此同时,北亚的韩国和中国香港疫情却仍“来势汹汹”——韩国的日新增确诊从1月下旬开始加速增长、香港则是2月以来加速“爆发”,短期仍难言见顶。韩国和中国香港的疫情爆发式增长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对我国抗疫政策及跨境人员重启有哪些启示?我们将在下文剖析。


2. 香港本轮疫情——特点、难点、及痛点


香港自2月以来的本轮疫情“来势汹汹”,确诊病例增长大幅超过2020-2021年历轮疫情。3月5日,香港当天官方公布新增确诊37,529例、此前连续3天的日新增确诊在5万人以上、连续8天新增确诊超过3万人(图表4);最近一周内,香港官方公布的日新增确诊最高达到56,827例(3月3日),较2月下旬(2月20日)跳升9.4倍。2月以来,香港本轮疫情累计公布新增确诊42.64万例,占总人口的5.6%、是此前各轮疫情累计确诊人数总和的30倍——考虑到香港近期才开始考虑将自测阳性纳入确诊统计,而此前或有相当数量的无症状患者未进行检测、轻症自测阳性未纳入官方的确诊统计,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更远高于此。


截至 3月5日,香港最近一周内的单日新增确诊占人口比例最高达到7527例/每百万人(3月3日)(图表5)——鉴于香港最近一周公告的新增确诊人数呈“直线上升”,7天平均数据不能完全体现其增势的“剧烈”。横向对比,这一确诊比例远高于新加坡(7天平均3070例/百万人)和韩国(7天平均3601例/百万人)、更远高于主要欧美国家(普遍在200-1900例/百万人区间)。即便是相对“平缓”的7日平均数据,香港最新的7天平均新增确诊占人口比例也已达到5708例/每百万人,远高于韩国、新加坡等地;与欧美国家本轮疫情高点对比,香港7天平均新增确诊占人口比例仍远高于美国(高点2451例/每百万人)、英国(高点3209例/每百万人)、法国(高点5277例/每百万人)等。


虽然疫情早期确诊人数可能大幅漏检和低报、推高表观死亡率。但按人口占比计算,香港可能是年初以来全球有较完全统计的、表观死亡率最高的发达地区(图表7)——直观计算、最近一周新冠累计死亡数达到149人/每百万人,远超过同口径下的美国(周新冠死亡人数比例36人/每百万人)、韩国(15人/每百万人)、新加坡(13人/每百万人)等。2月1日-3月5日仅33天的时间,香港因新冠累计死亡1491人、而2020年初~2022年1月末总共只死亡213人,本轮疫情死亡人数是此前累计死亡人数总和的7倍。


最近一周香港新冠死亡病例数加速上升、一周累计达到1127人,3月1日当天死亡数达到246人。死亡病例数上升斜率更甚于“公告”的确诊人数:通常情况下,死亡病例变化“滞后”于确诊数2-4周,但香港最新的7天平均“滚动”病死率达到4.5%(新冠死亡人数 / “领先”两周的确诊人数,分子、分母均7天移动平均)、最近半个月的“滚动”病死率平均超过了5%、3月1日当天甚至超过6.5%(图表6)——而同期主要欧洲国家、韩国、新加坡等地都在0.5%及以下,美国低于1.5%;本轮全球O毒株传播高峰期时(1月份),这些国家的滚动病死率也都未超过3%。

香港本轮新冠疫情表观死亡率奇高、可能主要归因于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比例低、居住环境拥挤、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资源挤兑,以及可能最重要的是——漏检漏报可能较为严重、造成确诊人数“分母过小”——具体看:


1)中国香港人口老龄化相对较为严重、“易感”人群基数较大,感染新冠后病死风险更大。根据香港统计局发布数据,目前香港居民年龄中位数在44岁左右,老龄化程度较中国大陆(中位数38.4岁)、美国(中位数38.3岁)明显严重(图表8)。老年抚养比 ——老龄人口/劳动力人口 ——更能说明结论:目前香港地区的老年抚养比为26%,比韩国(22%)、新加坡(23%)、中国大陆(17%)都高。


2)结合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和人均住房面积来看,香港居民的居住环境“密度”较大,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数据显示香港本轮疫情传染率明显高于同期的韩国、美国、英国。香港的人口密度达到6800人/平方公里,而我国前十大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为深圳市(8830人/平方公里),排名第二的上海仅有3925人/平方公里、北京只有1330人/平方公里;香港人均住房面积更明显低于以“密度大”闻名的韩国首尔,据Our HongKong Foundation数据,香港的人均住房面积为18.9 平方米;而首尔的人均住房面积为30.1 平方米,新加坡为27.6平方米(图表9)。


 疫情传染率R(或繁殖率)的概念是,由单个受感染新冠病人个体引起的新感染的平均数量。根据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https://covid19.sph.hku.hk/sc/dashboard),O毒株疫情以来,香港疫情传染率最高在今年1月初时达到过5.5;2月以来,最高在2月第一周达到过4;截至3月初为3.2左右(图表10)。相比之下,韩国(1.5)、新加坡(1.4)、美国(0.5)、英国(0.7)等国家2021年初至今的传播率都没有超过2(括号内为截至2月末的传播率)(图表11)。


3)医疗资源存在一定的“挤兑”,同时加强针、以及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比例较低。随着本轮疫情确诊、重症及死亡人数几何式上升,香港医疗及抗疫资源快速消耗——中国香港和韩国人均ICU床位数量(分别为每10万人7.1张,和每10万人10.6张)在主要经济体当中仅处于中等水平、明显低于美国(每10万人34.7张)和德国(图表12)。在2月下旬时,香港医管局即表示ICU病床使用率已达60%、医院隔离病床的使用率已逾九成(随着最近两周疫情加速发展,香港目前ICU占用率更可想而知)。而据3月4日文汇网报道,香港各公立医院已有5,251名医护人员及支援人员累计确诊,其中仅有约600名已康复回归工作岗位。目前,医管局编制内的医生和护士合共33,684人,如果再加上其他专职医疗、护理支援、行政人员等人员,医管局人手总计约8万人,染疫人数已占整体人手超过5%(https://www.wenweipo.com/a/202203/04/AP6221273de4b036dce999d8d8.html)。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5th_wave_statistics.pdf),截至3月5日,本轮疫情当中,香港新冠病亡的8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病亡人数的68.7%。同时,本轮疫情青少年和儿童并不完全与死亡“绝缘”——截至3月5日,12岁以下青少年累计有4例病亡,成为“痛点”。今年1月底,香港至少接种一针疫苗的人口占比为71.4%、接种两针疫苗的占比为64%、接种过三针疫苗(加强针)的占比为12.6%;截至3月初,三项数据依次为78.4%、68.1%、19.3%。欧洲国家、以及韩国的加强针接种率普遍超过5成,而香港相对较低,高龄人群疫苗接种情况更差。香港80岁及以上老人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比例仍只有3成、三针接种的比例只有7%。相比之下,20-70岁群体的两针疫苗接种率则超过了7成(图表13、14)。


4)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病死率的“异常高位”可能说明存在相当可观的漏检和漏报现象,由于检测能力的限制,部分轻症患者可能未申报或接受核酸检测;“实际”的感染数字可能更高于公告的确诊数。我们从“反常”的高病死率入手,以公告的病死人数、以及韩国、美国、欧洲发达国家在本轮疫情高增长期大约在0.2%左右的“正常”病死率反推,估测香港单日“实际”感染数可能早在2月20日左右就已超过7万人、是港府公告确诊数字的10倍以上;目前的单日感染数也可能是港府公告确诊数字的2-3倍。


3. 南韩本轮疫情概览


除中国香港以外,韩国可能是当前东亚地区疫情形势最紧张的经济体之一——韩国3月5日当天公布新增确诊26.6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5202人/每百万人,7天平均新增18.47万例、是一周前的1.4倍;7天平均新增确诊数占人口比例达到3601例/每百万人(图表16)。韩国本轮疫情发展是从1月最后一周(1月26日)开始加速、单日新增确诊开始突破1万人,而从2月第三周(2月18日)开始,单日新增确诊首次突破10万人。2月以来,韩国累计新增约311万例确诊,占总人口的6.1%、是此前各轮疫情累计确诊人数总和的4倍。


横向比较,韩国本轮确诊人数的上升“斜率”已经非常陡峭,但香港“尤有过之”;同时,韩国本轮疫情加速“起步”的时点比香港稍早,2月以来的新冠(公告)确诊人数占总人口比重略高于香港。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公告确诊数字同样存在可能“低估”情况,目前韩国和新加坡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均鼓励民众采用“快速自测”,自测后如果呈阳性、但无症状,可自己选择居家隔离(不强制)。如果为有症状阳性,可找医院做PCR检测进一步确认、并纳入政府公告的确诊数字。这意味着如果为无症状感染、选择不上报,则不计入统计;实际的感染数字或高于公告的确诊人数。


尽管确诊人数同样快速增长,但韩国本轮疫情死亡率仍明显低于香港,更“反衬”出香港公告确诊人数可能被低估——2月以来,韩国因新冠累计死亡1825人、而此前各轮疫情累计死亡6755人。截至3月5日,最近7天累计新增死亡例数达到797人;但最新的7天平均滚动死亡率已回落到0.17%(图表17)(本轮O毒株疫情期间,去年11月末一度达到过1.8%,随后持续回落)。韩国最新的一周新冠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只有15人/每百万人,全球横向对比看也是较低的水平。


韩国本轮疫情发展较快的因素可能与香港有一定的“重合”之处——一是韩国也存在“老龄化”问题,人口年龄中位数(43.7岁)和老年抚养比(22%)都只略低于香港;二是韩国部分大型城市人口密度同样不低,韩国首尔的人口密度(1.6万人/平方公里)甚至远高于香港;三是在本轮疫情爆发前,韩国青少年“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不够。

韩国住院病例数和重症人数上升“斜率”边际小幅放缓,但住院病例数的“大基数”或仍将使得重症总人数继续逼近、甚至突破年初高点——意味着疫情对韩国医疗资源压力最大的时点或尚未来到。截至3月4日,韩国一周新增新冠住院病例数仍在有统计以来(2021年11月至今)的高位,一周增加1.2万人以上(图表18)。目前“存量”重症人数尚未达到本轮疫情高点(今年1月初达到过1151人,目前为797人),但重症率再度接近2%的前期高位、同时住院人数继续快速增长;在目前疫情汹涌上升的态势下,预计重症人数很快将突破前期高位。


4.香港疫情的可能发展及应对


往前看,我们估计香港的 “实际”日增感染高点可能在3月中旬见顶。参考与香港人口密度接近的新加坡,新增感染人数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快速增长、而截至3月第一周已逐步筑顶,日增感染“快速上行期”大约为5-6周;而香港本轮疫情是从2月以来快速发展、可能在3月中旬见顶。欧美国家的“新增确诊曲线”也类似:英国、美国、法国等国,从O毒株疫情开始“爆发式增长”的去年12月初起算,也至少经过6周时间才逐渐见顶。


但我们认为官方公告的日增确诊数可能“滞后”至3月下旬见顶、晚于“实际”感染数,高点也将低于实际感染数——鉴于核酸检测和快速自测覆盖率的提升需要一定时间,且漏报和轻症患者不上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随着检测力度逐渐加大,实际感染数和公告确诊数的差异将逐渐缩小(图表19)。

香港大学医学院2月21日发布的研究模型显示,香港“实际”的新冠感染数字可能远超公告确诊数,其预计本轮疫情高点的实际感染数将达到18.1万人每天,而截至4月末,全港累计60%的居民或将感染新冠——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预测结果

(http://www.med.hku.hk/en/news/press//-/media/HKU-Med-Fac/News/slides/20220221-sims_wave_5_omicron_2022_02_21_update.ashx)。港大模型预测香港“实际”的感染数字在2月末达到14.74万人/天,3月7日当天达到18.11万人——为本轮疫情高点,随后回落;3月15日当天为11.88万人;3月31日回落到2.03万人,4月8日回落到7322人、4月中旬回落到近3000人/天,在5月中旬回落到日增500人以下;预测在2月、3月、4月末、5月中旬时,香港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分别达到110.6万人(14.7%)-443.5万人(58.7%)-457.6万人(60.6%)-458.2万人(60.7%)(括号内为占总人口比例)。


往前看,香港可能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本轮疫情?——可能包括加大检测强度、建设更多社区隔离设施、收紧社交防疫政策、对易感人群加大疫苗接种力度等。据香港商报报道,香港特首林郑月娥2月22日宣布将从3月开始为所有市民进行三次强制病毒检测;同时香港开始将居民自己使用快速抗原测试(RAT)并报送的阳性结果纳入确诊人数统计。检测力度的加强,或将使得官方公告的确诊数字与实际感染数字的差异逐渐收窄。为减轻医疗资源挤兑压力,香港政府要求轻症患者居家观察、直至自测(快速抗原检测)呈阴性;预计将新增建设总数超过70000个床位的(临时性)社区隔离及治疗设施;针对老人和儿童加大疫苗接种力度。

(http://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2/03/01/content_1327617.html)


5.香港南韩疫情对国内抗疫的几点启示 


1)推进第三针“加强针”疫苗仍是降低重症及死亡率、减小疫情对医疗资源挤兑的最有效手段。


整体来看,在本轮疫情爆发前, 韩国三针疫苗覆盖率已经相当高——这可能是韩国本轮疫情(以感染人数为基础的)病死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今年1月底,韩国至少接种一针疫苗的人口占比为86.4%、接种两针疫苗的占比为85%、接种过三针疫苗(加强针)的占比为53%,三针疫苗接种率接近当时的意大利、英国、德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月末时基本达到了50%的三针疫苗接种率),并领先其他主要经济体。往前看,参考欧美国家的入境规模,完成疫苗接种可能成为各国人员跨境流动的基本必需条件之一。

2)目前中国香港及北亚的疫情可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中国向海外重启人员往来的时间或将有所推后,今年3季度之前的阻力可能比较大。


以近期疫情有反复迹象的深圳为例——深圳市居民的出行和线下消费有所减少。2022年2月初深圳开始出现疫情本土传播;3月5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7例。2月15日至3月5日,深圳这一轮本土疫情感染者累计上升至273例,根据深圳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本轮疫情是由奥密克戎BA.2亚型变异株引起。


3月3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告,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深圳市内拥堵指数自2月中旬起明显下滑,最近一周(2月27日至3月5日)平均拥堵水平较前一周下降7.2%(图表21)。此外,深圳对外交通也有所减少——与全球航班数逐渐恢复的趋势形成反差。3月第一周,深圳机场和全国各地往来航班架次相比2月中旬下降11.5%(图表22);而随着欧美国家全面重启,全球航班和商务航班总数2月初以来分别回升16%和12.7%(7天平均)。


中国香港及北亚的疫情可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在人口密度较大的经济体,“仓促重启”可能带来较高的传染率及新增确诊数字,对现有的医疗资源及社会生活秩序产生负面冲击。我们预计中国向海外重启人员往来的时间或将较此前(预计)推后、今年3季度之前重启的阻力相对较大。

3)中国对内防疫可能仍需要提高警惕,并加大稳消费和稳增长力度。


中国抗疫对内“防守”可能仍有阶段性挑战。近期国内深圳、苏州、上海等地陆续发生本地O毒株疫情。借鉴香港和韩国本轮疫情演变及相关抗疫现状,我们认为国内疫情防控短期仍难以松懈、而疫情对居民消费的抑制短期无法完全消除。国内总需求仍面临下行冲击,亟需落实稳消费和稳增长措施。


从中国香港和韩国2020-2021年历轮疫情及总需求数据的相对表现来看——疫情发展(规模)与GDP增长、零售消费等总需求指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尤其对于香港这样人口密集的金融商业中心更是如此。从最近深圳的防控措施、以及出行数据的回落来看,疫情对经济的扰动仍不可忽视——截至3月5日,深圳已划分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内6地为中风险地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划定多个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限制公共场所人员流动和聚集,并对区域内餐饮、商贸服务、娱乐场所、商铺和文化活动等做出限制;深圳市内多个公园及旅游场所暂停开放。


风险提示


1) 疫情传播速度超预期,全面重启再度推迟;

2) 特效药研发量产速度低于预期,新冠出现新的变种。


近期报告回顾


国内

【华泰宏观】2022政府工作报告:增长目标5.5%,关注实际财政力度

【华泰宏观】2月预览:基建回升消费承压,社融继续偏强

【华泰宏观】俄乌战争如何影响中国通胀波动?

【华泰宏观 | 图解国内月报】地产严冬不散、专项债扩容预热基建

【华泰宏观】制造业PMI微升、建筑活动加速

【华泰宏观 | 图解国内周报】工业活动略加速;关注两会政策信号


海外

【华泰宏观|图解海外月报】俄乌冲突加剧联储的尴尬处境

【华泰宏观 | 深度】美联储:当通胀成为最大的政治…

【华泰宏观 | 图解海外周报】联储加息预期微降、但维持高压状态

【华泰宏观】美国CPI再超预期,联储短期偏紧立场不变

【华泰宏观|图解海外周报】发达国家加息预期升温,利率普遍上行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