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这个功德箱的故事,还有谁,能抑郁得起来?

炁子 炁子 2023-11-22

【炁子《奇谈健康养生》专栏第70篇,本文约5000字


如今有的功德箱,还是有功德的。

比如,雁荡山里的三台道院。

功德箱,曾经是这家观的几乎唯一收入来源。

1

三台道院道长陈光静,温州苍南人。

陈光静1940年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医生,父母都信佛,是在家居士。她和姐姐就生活在一个佛化家庭,从小对佛家和道家的知识很感兴趣

而且,长大之后,姐妹俩都选择抛弃世俗生活。姐姐选择了佛家,陈光静选择了道家。她在14岁时在苍南县炎亭镇凤凰道观出家,成为全真龙门仙姑派的弟子。

19岁那年,陈光静正式受戒,成为了一名道姑

但没过多久,就赶上了十年动荡时期,陈光静被迫还俗。她白天农作,晚上修道,坚持了十年的茅棚修行。动荡时期结束,她恢复了道士身份。44岁陈光静带着自己省吃俭用的几万块钱,辗转多地来到南雁荡山的三台峰上,修葺三台道院,担任道长

三台道院只有一栋两层楼的小建筑五个房间,面积约170平米。没有雄伟壮观的外景,也没有宽敞明亮的室内,更不像巍峨高山上的气派道观。

这就是道长带着三个徒弟修行的道场

2

1993年道长49岁。那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拾破烂的老先生,抱着一个孩子走进道院。道长记得那孩子脸色铁青约三岁的样子。

先生说,几天前,他在苍南县灵溪镇金乡路,见到路人围观这个被遗弃的小男孩男孩任凭路人的指点和摆弄,目光晦滞,毫无表情。有人看了看孩子肿胀的指节和肤色,摇摇头说,这孩子大概有心脏病。

他就把男孩捡起来,送来道观,希望道长能收留。

男孩望了道长一眼只这一眼,望得陈道长内心一动,她同意了。她说:“心里过不去。”

这个孩子被陈道长取名为“拾送”。

拾送留下了,但大家百般逗他讲话,可他就是不开口道长担心这孩子是个哑巴第三天,一只大老鼠突然从神殿的洗手池边一窜而过,男孩蹦出两个字:“老鼠!”说的是普通话。

转过年来,1994年初春,陈道长抱着拾送来到山下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给孩子做了体检,发现左右心室之间有穿孔,手术费用需要两万元——在1994年,这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款。

陈道长将孩子的详细情况写下来,贴在道院里,让来道院进香的信众募捐。随后还辗转多地祈求政府补助。最终,靠着信众募捐和政府救助,手术成功了。

这件事很快被传播开来

3

而后,三台道院门口开始隔三差五地冒出弃这些孩子,要么是女孩,要么身体患有残疾。

陈道长记得每一个孩子和三台道院的初见:

那个躺在母亲的土布衣服里的女孩子,怀里有52块钱和生辰纸,道长给她起名叫“自来”

出生四天就被扔在道院门口的女婴随身一张红纸条写着“拜托道姑行善积德,把孩子收养”,是道长做早课的时候发现的道长给她起名“受来”

4月的一个凌晨,门口出现一个只有一只耳朵的女孩,道长给她起名“独闻”独闻道长收养的第64个孩子。道长后来联系医院,独闻给独闻做了耳廓再造手术。

道观地处偏僻,年久失修香客不多,陈道长甚至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收到一分进香钱,但孩子仍一茬一茬的往道观里送

可是陈道长仍来着不拒。

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就有十多个弃婴被扔在三台道院徒弟们先后下山独立门户,陈道长一个人照顾这些刚刚出生的小孩。

在孩子最多时,她一人需要照顾19个孩子。

后来,有志愿者问她怎么照顾得过来这么多孩子?一个二胎已经让很多妈妈忙得手忙脚乱。道长只是说,“我一个人,洗衣做饭洗尿布”。

她白天不停地洗尿布、洗衣服、做饭、喂饭、种地……从拾送开始,的夜晚就再也睡不了整觉。一个晚上要起三四次,“一个铺一个铺去看”,为了防止孩子睡觉翻身掉到地上,她还做了许多小沙包睡觉前,小心翼翼地用沙包把孩子们围起来。三点钟喂他们吃一次奶,过半个小时,便是上早课的时间。

他们四点半起床,做早课,吃饭,干家务,“天天这样过生活。”

“傻姑”玲玲曾经是最让道长操心的姑娘。

发现玲玲的那天,天下着雨,孩子们都在道院里做功课,陈道长隐约听到婴儿的啼哭声她打着伞,循着哭声而去,发现只有周岁的玲玲躺在厕所门口。

玲玲直到5岁还不会自己大小便,不会端饭碗陈道长每天在安顿好其他孩子后,腾出时间慢慢教玲玲吃饭。渐渐地,玲玲也可以在旁边像模像样打下手了,她动不动就喜欢喊陈道长“师太师太”。

所有人,都管陈道长叫师太。“念起来是“ta”的音,大约是当地方言。

说起这些孩子的身世,师太有些不解和难过:“我们山里的小猫,大猫有空就要去窝里看看,小猫还在不在。孩子的妈妈呢?怎么放得下?”

三台道院收到的弃婴,男孩子都姓李,跟老君爷姓女孩子都姓朱,跟仙姑姓

朱仙姑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平阳县志》记载,她生于宋代南雁荡山畔的闹村,闺名婵媛。十六岁时出家,遁居于南雁荡山石室,常采草药为百姓治病,药到病除,后不知所终。人们说她成仙了,所以该石室被改称为仙姑洞。仙姑洞就在三台道院的对面。

“没有一个姓陈,没有一个跟我姓。”师太如是说。

他们都是道的孩子。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就算师太以一人之力,洗尿布、洗衣服、做饭、喂饭、种地,照顾得了那么多孩子。可是,养活这些孩子,靠的是什么?

4

道观香客稀少,游客更少,几乎惟一的收入,是香客们投进“功德的钢镚儿、小额纸币

这点钱哪里够?

为喂养那么多张小嘴,师太还种地、卖野杨梅,接受信众布施碰到饥年,师太就只能靠采山上的野生杨梅,把杨梅晒干后煮熟腌制,做成“腌渍”来主菜。

南雁荡特产杨梅,就地取材的“杨梅渍”,也就成了三台道院的“特色菜”。师太和孩子们吃饭,都是卷心菜丝瓜豆腐干木耳一类素菜,一餐没吃完,下一餐接着吃。烧得很咸,为的是耐放。吃饭的时候,孩子们不小心掉在桌子上的饭粒,都被师太捡起来,一粒粒吃掉。

当仍然入不敷出的时候,师太甚至上街乞讨。

约在1998年师太捡到一个脖子上长肿瘤的,取名“李柔”。李柔肿瘤有鸽子蛋般大小,压迫着脖颈。治病需要四万元师太为给他筹钱治病,不得不上街乞讨。最后,筹足了款项,李柔活了下来。

为了打理菜园,师太累驼了背,后来不小心又摔折了腿,但她不舍得花钱就诊从此拐不离手

孩子们就在这样捉襟见肘的经济条件下,被师太一个个带大。

5

许晓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写成了一本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的非虚构纪实文学作品,《她在红尘外》。

其中的一章,以《无苦不成道》为题,记述了作者在三台道院的见闻。在晚课时间,作者写道:

大殿里,所有人都在。下午带我散步的小姑娘,穿上一身黑色的斜襟纱袍,站在左边的梯子上敲鼓。大姐穿上一身黑色的纱袍,站在右边的梯子上司钟。我听见钟鼓齐鸣的声音,就是她俩制造出来的。陈光静驼得厉害,汗水湿透了衣衫,在后背最驼的地方形成分水岭,上面湿,下面干。她站在神像前面,掌鼓。

晚课开始了。一人敲木鱼,一人摇铃。还有一个我没见过的大孩子,戴着鸭舌帽,穿便装,满不在乎地击磬——这人击磬的姿势像挥舞一根棒球棍,或者干脆说像在打架。

老师太个子矮小,驼背,腿脚不便,走路依赖手杖,她用双手结揖,弯腰将手背按上垫子,连按数次,以此代替作揖。有时老师太也走去殿后方,抽一张薄垫子铺在地上,艰难地跪倒、磕头。

小孩们在殿上乱滚乱跑。俩男孩把塑料雪碧瓶当成木鱼,用木棍敲着,煞有介事地绕殿。西瓜皮发型的小女孩,在地上快乐地乱扭,不知从中找到了什么乐趣。另一个穿白纱裙的小女生,在窗边微弱的光线下写作业,对混乱充耳不闻。

……

正唱,一个小女孩哭着跑过来,掀起裤腿给大女孩看,红肿一片,像是蚊叮后又被挠开的疤痕。大女孩看一眼,骂:教你不要挖,不听。让你不听!骂完了这句,继续唱诵晚课。

她们随时会因为什么事走开几步,到自己岗位需要发出声音的时候再回来,敲一下乐器,接着唱。包括陈光静本人也是这样。有时她正在全副身心地唱,突然一个小孩跑过去,非要她抱,她就应付几下,哄一两句,再回到唱词里来。

许晓还采访了道院年龄较长的女孩高圆

高圆22岁现在是三台道院的“小管家”姐姐们上学的时候,她要掌管道院里孩子们的生活。她一直和师太睡一张床,“因为我比较乖”。

她告诉许晓,现在三台道院大大小小有十个人,最小的九岁,最大的十一二岁。孩子们上学,要先下山,坐竹筏,而后再坐大巴车,平时都住校

许晓注意到高圆微信朋友圈图片签名姑娘我生来坚强,只要没死就能笑得猖狂”。

高圆并不是只会念经的少女,她会弹古筝,也和我许晓一样喜欢玩王者荣耀。有时候师太会念她。所谓念,大约是唠叨。我问她,师太念你什么?她说,嗨,说我,就会看手机,看看看。

在纪录片《三台道院》里,师太也说,他们看手机,我说不行,看了心会乱。要念经,我们清清静静为主,修道修道,我们没有道,到哪里也站不住。

有很多人给师太寄营养品,她不吃,劝她喝奶粉,她也不喝。徒弟们想要接她去养老,她不去。她坚持早晚课,坚持持诵念经,有一次,她看错手表,夜里12点以为天亮,一个人上殿念经。今年六月,北京白云观义工团去参拜三台道院,大家想捐款,师太说什么也不肯要,她说,现在生活没有那么困难,不需要更多的十方供养。

许晓曾经问师太,这是为什么?她说:“无苦不成道。享福、福气,让他们去享,我不要。

可师太还是劝孩子们不要恨遗弃自己的父母:“我们不要去恨她。她多么辛苦啊,你想想,怀胎十个月,孕妇生孩子很痛苦,还有危险。所以不要恨她,要感谢她(把你们带到这个世界)。”

师太在一天天老去,她扶养的弃婴在一天天长大。

拾送上了职业学校毕业之后出去打工了有时候忽然回来,有时候走了也不打招呼。师太喜欢他回家,但不说。拾送有时候给她发红包,师太也不要。但这两年,拾送很少回来了。

傻姑玲玲被送去了福利院。

自来是高圆的榜样,她上了浙江道教学院,暑假会回来帮忙。

高圆说,姐姐们一回来,师太可高兴了,因为“家里又热闹起来了”。

当问到为何会扶养弃婴时师太只是笑笑说,“这是缘分啊,无缘不登三宝殿”。

6

2020年11月19日,在一群孩子的簇拥下,80岁的陈光静道长悄悄羽化

道长用了半辈子,把72条生命留在了人间。

三台道院的门联:

修身养性一尘不染

慈悲济世扶养孤儿

横额:道炁常存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最后一章,大意是,圣人不私自保留什么,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可能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在“自我”“无我”的两极之间,道家和儒家、佛家、红色信仰一样,崇尚的是“无我”的极值。(全文完)

都看到这里了,顺手鼓励一下吧!赞赏也好、“在看”“点赞”也行,结个善缘,做个顺水人情。毕竟,原创不易,持续原创更不易不念功劳念苦劳

【炁子后记三点】

1.炁子原创文章《一边是张大千苏曼殊,一边是李叔同释妙祥,你愿意站队哪一边?》(点击标题可查看)里,讲到改革开放之后,滚滚红尘,佛教道教商业化的种种不端行迹,其中包括把功德箱变成牟利私器,“功德箱”已无功德的情况。本文就是讲述滔滔浊水中一股清流的故事。

2.炁子写出家人的原创文章,记得已经写了两个《一个学霸出家、破戒、成名的麻辣往事》网搜可见)、红尘中的出家人:“花和尚”救下500多个待堕胎婴儿的是非故事》(点击标题可查看),致敬素全法师、道禄法师。

这是第三篇,致敬陈光静道长。

古往今来的修行大成就者,无论是否儒释道,以平凡者形象示人,处于社会底层,为人所轻贱,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修行人、大成就者。

本文主要信息源,是纪录片《光缘》、《三台道院》,纪实文学作品《她在红尘外》,以及一些自媒体文章。信息细节可能有自媒体复制粘贴时添盐加醋的成分,不一定准确,但事迹本身100%可采信。

3.信奉天主教的名人,诺奖获得者特蕾莎修女,她的人生信条是: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看到了吗?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条,同样体现的“无我”的圣人境界,如同本篇正文引用的《道德经》金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活足120岁,无疾而终,这是“炁子”自媒体与有缘读者的生命之约。“炁子”自媒体——走心不走流量,与有缘读者长久“坚守”(1)在无脑短视像泛滥的时代,坚守文字过脑之美;(2)在AI写作和复制粘贴满网飞的时代,坚守人脑原创写作。如果您觉得有用,那就推荐给周围的好朋友、好同事。这么高质量的信息源不宜私藏。不宜继续让您关心的人,去接受机器算法推荐的那些垃圾信息。也欢迎到文末进微信群“炁子会”留言、交流。(完)

=========== 返朴的分界线 ===========

炁子原创“专治不高兴”系列文章

1.《那些年,我们帮过的陌生人》(点击标题可查看)

2.《疫情笼罩,中国人人均62.5元的一笔大开支,其实可以不花一分钱》(点击标题可查看)

3.《健康长寿?110岁传奇红色女特工的秘诀》(点击标题可查看)

4.《全民“阳过”将造成数亿人“不高兴”?我是如何改变“不高兴”习气的?》(点击标题可查看)

5.《一个截图引发的健康灾难》(点击标题可查看)

6.《李玟笑着笑着就被“摄魂怪”勾走了,亿万抑郁症患者的希望在何方?》(点击标题可查看)

7.《怎么击败抑郁“摄魂怪”,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有话说》(点击标题可查看)

8.《崔永元羡慕李玟“一下就成功了”……炁子喊话小崔们,何不试一个自救“偏方”?》(点击标题可查看)

9.《炁子的千禧年预言,正在得到证实》(点击标题可查看)

10.《一丈夫被整抑郁了,重症妻要全家为她牺牲,怎么把脉怎么开方?》(点击标题可查看)

11.《世卫组织预测,抑郁症2030年狂飙,说好的人类美好未来呢?》(点击标题可查看)

=========== 返朴的分界线 ===========

炁(音气)子文章,开卷有益,可信、有趣又有营养。炁子自媒体,始创于2020年,纯手工打造,给生命留痕,也结缘众生。炁子从2022年11月起,写作转向——由外向内;由耗能转向聚能;由“身外事”转向身体、身边人;由“事事关心”转向身心灵健康。炁子至少隔双日更新一篇原创文章,有余力则多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配图和多媒体资料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防失联,欢迎到文末识别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也欢迎进一步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

=========== 首次来访必读 ===========

1. 置换有留言功能的微信公众号。若喜欢炁子原创文章,除赞赏、在看、点赞外,有微信公众号的君子,如果公号带留言功能,还可友情赠送给炁子使用,以增强炁子与读者的互动,让读者享受更对口味的炁子文章。炁子现有公号因于2020年10月才开通,暂无留言功能。

2. 征求视像合作伙伴。视像短片制作现诚征一位合作伙伴,专门将炁子自媒体文章转为短视像作品。短视像作品版权共有,收益均分。有意者请到文末扫描二维码,加炁子微信交流。

===========返朴的分界线 ===========

关于炁子及其自媒体矩阵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炁子不才,愿成为持续提升君志趣、品行的“善人”,共同趋向科学理性思维、通达圆融人生。

炁子现有自媒体矩阵,主要包括微信公众号(炁子)、知乎(炁子)、微博(炁子08)等平台。关注了微信公众号(炁子)的君子,建议“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发在该平台的每篇炁子原创文章。

如何交流、防失联、进读者微信群?欢迎识别下图二维码,加炁子微信。然后炁子手工拉入读者微信群“炁子会”,与更多投缘的君子畅快交流!也可发邮件至 qizi08爱特126.com(或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