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呼斯楞:​新年的气象

阿斗的梦 阿斗凿墙 2024-04-15


龙年春节前夕,一枚园地读者送到湖北省文联大院的鲜花。

作者:呼斯楞
除夕那天,带儿子买炮,没再买那种虚卷成大大圆盘形的炮仗,我还是怀念小时候那种实实在在、一板一板的小鞭炮,100、200、500响,除夕子夜和正月几个重点时日,在院子里密集地响起。小孩们很珍视那板鞭炮,拆下几个零头单点,急速甩到空中,啪地一响,春节的年趣就在这一响中,万分郑重也饶有兴致地开始和进行。
如今大不相同,为了安全和卫生,物业在小区外角辟开一处空地,邻居们纷纷抱着大圆盘和箱式花炮扎堆于此,一顿狂轰滥炸便匆匆回家了。
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我也点爆手中的炮仗匆匆走个过场,除了落在衣服上的炮仗碎屑让我感到一点熟悉之外,丝毫没有儿时那种在自家院里“接神”的气氛和年气。
回到家里,岳父看着晚会说了一句:真是越□越□。孩子玩耍一天、家人忙碌一天年夜饭,都累睡了,这年味就更淡。看看微信,是我一概疏于客套的群发拜年,和发小下了几盘棋我也昏昏睡去。
今晨大年初一,在这又扯又淡的年味里醒转,朋友圈里先生的一篇文章突然亮在眼前——
冲这标题,我心里顿感有了些滋味,心神也为之一振。

先生这篇文字,是她在半个月前看了发在园地视频号上的纪念日记四周年的视频后写的。
1月25日,一枚姐的微信因技术故障不能发视频,嘱我将一段视频发在园地视频号上。
这视频我印象很深:先生在江边公园,手推自行车,诚笃地介绍自己的文学观;江风拨动她淡雅的围巾,那是她在日记以外的一种风采,又令人时时记惦疫情中逆迎风浪的她。
是啊,“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经历一场如此剧烈并且如此荒唐的网暴,也不是所有人能承受得住这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一如屎尿污垢般的风雨。“ 她则幸运地撞上并扛住了。
她说,好在她有“一副当过装卸工的坚挺腰杆和肩膀”。这副腰肩令我感到的特别之处是,“每当低头看到很多同行滋滋有味地活在底线之下,”便挺得更高更硬,“时时提醒自己,万不能垮到他们那里去。”
这特别之处令我含笑也含泪,因一种作为人的坚硬骄傲而颔首欣慰,因一种这世上稀少金贵的人格而饱含热泪。当过装卸工,或者在先生年少时那个年代,扫大街、扫厕所或者干些苦活保命的人太多了,而能够“挺起腰肩”的人,则太少了。
与记忆中疫情初期的细节相比,我实在想不出那种宏大如救世主的局面,除了用某种视觉手段冲击眼球,还能从何处体贴入微地渗入人心。先生说,“四年过去了,我一直庆幸自己做了这件事。回头看时,尤其如此。心想如果没有这份记录,即使如我这样的亲历者,很多细节都会彻底忘光。所以,与这份荣耀相比,那些低级的叫骂和同行的落石算得了什么?不能发表和出版作品又算得了什么?”
有记性的人自然明白,对于当初经历过的那些人们,这份记录的意义和这份记录里细节的份量。四年前的江城,给多少家庭划下无法愈合的伤口。在千人诺诺的核心区,许多家庭唯有以这份一人谔谔之记录,深藏于心。
是的,有公义的冠冕,自当荣耀;有公义的人心,必得人爱。一份了不起的爱,往往由皮相而深入骨髓,于是这爱更有力量,这爱更具气象。
中国人习惯于“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相反,正月初一这篇短文,将我带回那不该遗忘而应刻在心里的过去,因而滋生出一些新气象。
我对一枚姐说,先生这篇文章短是短,但处处是金句,看过之后,四年前刹那在目。日记能让人长记性,先生安好,我们便心安,这新年便多一份新的气息。
一枚姐告诉我,先生自己也觉此文似乎短了一点——于是我来写此文,报告先生这“似乎短了一点”其中的确切之情:心里有爱的人,不会由于文字的长短而忽略那股生而为人的力量。这个很重要。好吧。
这篇短文里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有一留洋学人批我,说日记就应该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我只能嗤他一鼻子……”
“嗤他一鼻子”这种调性就让我喜欢到心里。而“有事则记,无事便停”恰恰是个人的记录自由。阳光明媚由得遍布天下,甚至以此彪炳春秋,乌云蔽日得以见诸于人,才为世道有所惕厉和积极的警醒。
是的,正如先生所说,事至如今,懒得多说,说多也无用。我们的确与数十个园地、几百位作者的数百万文字心声挥泪告别。在这个时代,我们只能把这一小段视频,当个纪念,心心念念也心心相印的纪念。
前几天南方的几处高速路上,许多由东往西回家的人们,经历了一场风雪困顿,除夕那天,我刷到一些视频现场,仍然有不少滞在高速路上的人,他们自说,八九不离十就在高速过年了。不知他们到家了吗?
先生说:一个人的声音只能代表自己,但无数个人的声音汇总在一起,就代表一个时代。今天我和家人去河边散步,看到桥边一排排正在忙碌的小摊贩,不禁心有所问:他们不过春节这种中国大节吗?他们昨晚休息了几个小时?今早又是几点就起床呢?
对此,让我用先生的另一番话表达些许感受,或是做一个自我解释:
个人像一粒灰尘,这一粒灰的境遇似乎只代表他自己,只有无数灰尘的境遇纷纷展开,人们才能看见一个时代的全景。
是的,“文学本质上是和弱者心息相通的。”或许,我们许多勤于笔耕和自我表达的人,早已在先生的影响下,有意无意中走上了文学的道路。这当然不应仅仅是一种新年的气象,但愿这是一个时代的新气象才好。
先生短文带来的新年气象令我振奋,大年初一桥上忙碌的小摊贩们,又令我的振奋为之一转。在这互致祝福的传统新春大节,他们既然出摊了,我就乐见那小摊上的烟火气,我更愿他们能像荧幕前的其他观众一样,在轰鸣的拜年掌声里,嗑点瓜子,合家团圆。
大年初一,我愿先生“仍坚定地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努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也盼着每一位送花的读者朋友们,共有先生在东湖绿道上的风姿风采,终能坚守自己独立和热爱的人生信道。
给大家拜年。
(2024年2月10日,大年初一夜)

【作者简介】呼斯楞,八零后,蒙古族。十年传媒人,自媒体人,一枚园地耕耘者。个人微信公号:星星下山。


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我手写我心。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往期精选 :

一枚:万里归乡,回家过年
红珍:日久未必生情,但一定见人心(2月10日)
愚石:春天的祈祷
雪访|遥念彼岸花
清如许:我们倔犟地活着
青禾:今夜,梅花泪
老稻:也许很远或是四年前,在这里或在对岸
红珍:忘掉自己是个病人,才是最好的疗愈(2月6日)
真正把人连接起来的,是作为纽带的价值观,而不是血缘关系

二把刀:沈从文,容我这样的二把刀,对你抱拳!
月生:清仓记
林世钰:49岁,just那么年少,还那么骄傲
静子:我的那个彼岸一直在我的心里
风吹沙:给困顿在生活中的人们,开启一个透光的缝隙
苍须:渴望总会找到出口
萧瑞:这是一个与我无关的日子
高耀洁追思会|林世钰:奶奶,您照亮我的,我将去照亮别人
悼念高耀洁|林世钰: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一枚:亲爱的红珍,今天生日快乐

艾晓明:一万封信,再加四封 (上)
艾晓明:一万封信,再加四封 (下)

江棋生:哈以战争给我带来的新认知
清如许:燔祭
清如许:万物皆刍狗,造化打个牙祭
清如许:又一片树叶,日出而作
黄裕生:中断沉睡,是觉醒的元旦,是光明的元旦
代唯止:新年愿望
石铭:岁末
孙亚:高耀洁老师和我们同命运
安然:高耀洁奶奶“头七”,有郑州人接您回家
悼念高耀洁|林世钰:永失我爱的彻骨之痛(上)
一枚:纽约,鲜花送别爱花的高耀洁奶奶
林世钰 :高耀洁去世,我在纽约最爱的那个人走了
悼念高耀洁(1):去国万里,彼黍离离|林世钰
悼念高耀洁(2):遗嘱——骨灰撒到黄河里|林世钰
悼念高耀洁(3):命运选择了我|林世钰
悼念高耀洁(4):一个人的战争|林世钰

黄裕生:《大秦帝国》的颂秦实际上是在造就奴隶
郭学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从问为什么做起
艾晓明:仲夏夜之梦

一枚:今天,张纯如离开我们整整十九年了

黄裕生:总处于紧张防范状态的共同体需要反思和改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