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1年坚守!他,是高压输电线上的“工人院士”!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吕春荣

候选人物⑩

陈国信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的陈国信31年来坚守高空作业一线,从普通电力工人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爬山、登塔、走钢丝,陈国信是一名与电共舞的“电力医生”。

身穿密不透风的厚重防护服、爬上数十米至200米高塔,只身走在直径仅2cm的导线上,在这样“高空、高温、高电压、高难度”的常态下,陈国信走过了一万多个日与夜,对厦门地区1500公里输电线路、5000多座高压铁塔不断“望闻问切”。

陈国信在输电塔上开展线路检修(受访者提供)

今年53岁的陈国信是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四级职员兼带电班副班长,从学徒蜕变为“大国工匠”,从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成长为全国首批输电线路技术技能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31年的耕耘,他诠释着爱岗敬业、创新奉献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先后荣获省部级技术成果奖18项、专利60项,6项成果填补国内相关专业领域空白,是高压带电领域的“创新达人”。

高空“电医生” 

坚守高塔银线30余载


身背三十斤维修器具,爬上百米高塔,踩在上万伏高压输电线上,完成检修工作,雨天一身水,晴天一身汗……这是陈国信的日常工作写照。53岁的陈国信,身体瘦削、皮肤黝黑,这是常年在高压电塔上工作留下的印记。尽管已不年轻,但他依然活跃在高空作业一线。

别人眼中的“苦差事”,对陈国信而言,却有着“浪漫”的注解:为每一根导线、每一个螺栓“望闻问切”。他热爱这个坚守31年的岗位,1992年从技校毕业后,他进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主动选择安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高压带电作业工种。

工作伊始,陈国信主要参与高压线路的架设、检修和运行维护。他苦练基本功,经常用两条打成圆环的绳索,在光溜溜的水泥杆上攀爬20多米,每天爬十几个来回。为了制作钢绞线拉线头,他还将手指粗的钢绞线拗弯成圈,再用10号铁线徒手绑扎,一天要扎几十米长。即使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反复练习,生怕基本功不扎实。

据陈国信回忆,当他还是一名“学徒工”时,每次爬上高压铁塔,他都要带上一部相机,把不认识的仪器部件拍下来,下塔后与图纸对比。通过这种方法,他把铁塔上的所有部件都认全了。

能吃苦、肯学习、善钻研,短短几年,陈国信便掌握了线路检修、带电作业等操作技术,成为带电作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勤奋“发明家” 

主持科技攻关60多项


面对这份异常辛苦的工作,陈国信总能苦中作乐,把注意力集中在攻克技术难关上,在技术创新中找到乐趣。

陈国信是一名勤奋的发明家,习惯于用小点子和小发明来化解工作难题。多年前,厦门地区超过90%的110千伏铁塔都是双回路架设的,这种架设方式走廊窄、塔基占地面积小、安全距离小,如果进行高压线路检修,就必须停电。因此,110千伏多回同塔线路检修一直是国内带电作业的难题。

“当时真的是想破头了!睡觉都是半梦半醒的,人躺在床上,但脑海里好像已经在作业现场。”2007年,作为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带电作业课题的项目负责人,陈国信通过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一遍遍的模拟操作,利用棍子撑开导线扩大操作距离的方法,最终使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铁塔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增加了60厘米,实现了在不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线路检修。

潜心钻研,陈国信一次次发明和创新攻克了不少技术障碍:他利用无人机代替人工安装带电作业小滑车;他从自行车的轴承部位获得灵感,发明了省力丝杠;工具加工厂做不出新工具,他就用胡萝卜雕刻工具模型给工厂依样画葫芦……

多年来,他主持科技攻关6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项、国家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6项成果填补国内110千伏至500千伏紧凑型杆塔、大跨越高塔、同塔线路带电作业等相关领域的空白。


     尽责“老师傅”

推动工匠身边出工匠


爱创新,陈国信更注重“传帮带”,先后与60多名青年员工结对,创建一个点子培育7个成果的“7N法则”和创新智慧库,以技术创新促进人才培养。

“把问题变成课题,把想法变成办法。我的追求,就是在各式各样平台上发挥好引领作用,推动劳模身边再出劳模,工匠身边再出工匠,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接力不息。”陈国信说。

为培育“接班人”,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制课件62个,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授课近1200课时,培训一线员工3000余人次。

从一个人“奔跑”到一群人“奔跑”,以他的名字成立陈国信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今工作室24个创新成果获福建省电力科技进步奖,3人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10人成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28名结对成员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被人社部授予“陈国信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岁月会留下痕迹,但热爱却不减分毫。

在“钢丝”上走过万里长征,陈国信淡定从容,“眼前是壮丽山河,脚下是万家灯火”。

在走过一万多个日与夜,陈国信自认依然年轻,“我依然干劲十足,希望发光发热”。

在面对众多荣誉之时,他依然不忘初衷,“每当夜幕降临,满城的霓虹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2023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候选人物


编辑:游越
辑:游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