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

其他

蚕乡月令 | 大家来养蚕宝宝活动启动

中国丝绸博物馆喊大家来养蚕宝宝啦蚕桑生产自古以来是中国人重要的农事活动,其生产活动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月令”是叙述古人尊崇一年中自然变化的规律而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中国传统节令文化为切入点,以传承与弘扬中国蚕桑丝织技艺非遗为宗旨,特别推出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蚕乡月令”系列活动。四月清明至谷雨,开展春季领养蚕宝宝、科普养蚕进校园;五月立夏至小满,组织蚕乡研学之旅、送蚕宝宝回家;六月芒种和端午,开设蚕桑民俗体验、女红手工体验等活动。2023年中国丝绸博物馆“
4月1日 下午 5:27
其他

展览 | “同此芳华:2018-2022全球旗袍邀请设计作品回顾展”在国丝开幕

新展开启9月30日下午,“同此芳华:2018-2022全球旗袍邀请设计作品回顾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开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戴言、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刘宇峰,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林,浙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加林以及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副馆长周旸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张成名主持。本次展览得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市亚组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博物馆界许多国内外友人的帮助。开幕式上,季晓芬馆长表示旗袍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袍服元素,汲取西洋服装裁剪方法,是一种东西方服饰文化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20年代起流行至今,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女性服装,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正所谓“远山如黛,近水如烟”,旗袍不论在发源地中国还是在流传地海外,都同样有着芳华绝代的魅力。本次展览以丝绸为韵,以旗袍为载体,联合服饰文化组织和知名设计师历经5年,通过深度互动交流,持续组织开展旗袍文化推广活动,传播中华文明理念。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刘宇峰表示自2017年起,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连续举办了五届“杭州全球旗袍日”,2018年起中国丝绸博物馆以此为契机,组织举办了“山水”“庆典”“如诗”和“视界”四届全球旗袍邀请设计作品展。这些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也打造了杭州文旅融合、创新推广以及城市推介的新平台,为杭州城市对外传播增添亮色,打造了一个重要品牌。接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戴言宣布展览开幕。今年展览是自2018年至2022年全球旗袍设计邀请的集大成展览,共邀请多达30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在中国旗袍的基础上,以各地域文化特点为背景,以各设计师擅长的领域为角度,结合新技,设计创造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新式旗袍。参与的设计师既有国际时装周的全球知名设计大师,又有服装院校毕业班学生,覆盖行业内各个年龄段;地区涵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四大洲。各设计师接受邀约后,主动深入研习中国传统旗袍形制及历史,再提炼所在国家文化历史元素,从面料、图案、设计风格上对旗袍进行二次创作。在疫情防控环境下,设计师通过多种渠道将作品寄送至国内,最终以面向公众开放的服饰展览作为成果展示,欲体现古今传承,中外互鉴,活化文物,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国丝旗袍展架设了各国服装设计师沟通对话的桥梁,编织了多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搭建了展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舞台。开幕式后,策展人徐姗禾带领大家参观展览,并为大家介绍展览的精彩之处以及精美旗袍背后的故事。“同此芳华”旗袍展的举办离不开每位设计师的努力付出,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李加林教授曾捐赠给国丝3件旗袍和1幅织锦画,其中“落英缤纷”在本次展览展出。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夏丹荷为其颁发捐赠收藏证书,感谢其对国丝的支持。同时,李加林教授还为大家带来“当旗袍遇见数字……”的主题讲座,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化技术正悄然进入传统与时尚的服装各个领域,为创新设计与制作提供新的工艺手段,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参与与探讨。国庆长假将至,“同此芳华:2018-2022全球旗袍邀请设计作品回顾展”展览将持续到12月11日,欢迎广大观众来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一楼临展厅观展!精美展品花绽苦难次第开(Flowers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展览 | “汉魏印象:汉晋南北朝服饰艺术展”在国丝开幕

展览时间:2022年9月9日-11月27日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二楼2022年9月9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徐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汉魏印象:汉晋南北朝服饰艺术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随着丝绸之路的凿空和东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汉魏时期的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融合的景象,服饰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传统的丝绸技术体系注入了很多新元素,各种植物染料的输入以及在中国种植和应用,使得纺织面料多姿多彩。从西汉“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到曲裾缠绕的传统深衣;无论是宽袖、窄袖或半袖,还是长裙曳地、罗襦绣裳,汉魏服饰给人们留下了飘逸、华丽、美好的印象,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次展品由徐州博物馆收藏的彩绘陶俑和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纺织服饰组成,共计40余件/组。其中彩绘俑人物角色各异,装束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逼真,能让我们在欣赏彩绘俑艺术特色的同时,从另一侧面了解汉魏服饰。展览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曲连烟云、兼容并蓄、锦绣丝绸。第一部分介绍了最具汉代代表性服装之一的深衣,其为上衣与下裳缝合相连,长度过膝或曳地,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类,并常用不同图案及工艺的织物镶边,呈现出一种曲裾绕襟如烟云流动之美感。至东汉时期,服装融入了西域文化元素,直裾深衣逐渐盛行。第二部分讲述了随着丝绸之路沿线中西文化、艺术、科技的交流和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之风尚。窄袖袍、半袖衣、短襦长裙、胡服也逐渐流行;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风帽、锦靴、手套等装点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三部分以一批汉魏时期的丝织物为展示对象,丰富多彩的丝绸品种以及特色充分展现了该历史时期高超的纺织技艺。此外,本次展览采用了古代陶俑、带钩与丝绸服饰同框展陈的形式,尝试从各类艺术品的不同维度来反映中华服饰的璀璨文化。精美展品▲
2022年9月9日
其他

2022丝绸之路周 | “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展览精彩亮相!

2022年7月8日,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都兰县博物馆、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蜀锦织绣博物馆支持的“西海长云:6-8世纪丝绸之路青海道”展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临展厅、银瀚厅开幕。“西海长云”是以吐谷浑古国的历史、文化、生活、艺术为切入点,介绍丝绸之路青海道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中华各民族多元融合历史过程的大型专题展览。展览由领域专家提供学术支撑、10家专业机构合作推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展览分四大单元。第一单元介绍吐谷浑部族西来建国、及其兴盛和衰亡的整个过程;第二单元聚焦吐谷浑人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以此还原当时青海一地的物质文化水平;第三单元以一批重量级器物为主,详细介绍丝绸之路青海道留给后世的丰富遗产,从珍贵文物上感受人类文明交流的成果;第四单元展示青海考古四十年的重点研究成果,包括考古发掘、墓葬形制和保护研究的过程。红地宝花刺绣靴袜唐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鎏金西方神祇人物联珠银腰带唐青海省博物馆藏马鞍金饰片唐海西州民族博物馆藏玛瑙十二曲长杯唐都兰县博物馆藏骑射形金饰片唐都兰县博物馆藏人身鱼尾金饰片唐都兰县博物馆藏
2022年7月9日
其他

展览 | “华彩重现: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在国丝开幕

2022年6月18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主办,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德安县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沈阳故宫博物院、锡林郭勒盟博物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的“华彩重现: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二楼开幕,展览将持续到8月28日。点击观看视频2022年,正值中国丝绸博物馆建馆30周年,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挂牌10周年。本展览以科研基地历年保护修复的纺织品文物为载体,展示传统修复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中的协同应用,期以此回顾、总结科研基地历年工作,从而促进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高水平发展。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展览以时间为脉络,分为起源(仰韶时期)、交融(北魏)、雍容(唐)、清雅(南宋)、月华(明)、流光(清)及溢彩(西方19-20世纪)等七个单元,每单元展示不同形制的纺织品及其修复方法。碳化丝绸,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距今5000余年,河南郑州汪沟遗址瓮棺出土保护修复方式:个性化包装保存毛领皮衣,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藏北魏,内蒙古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群M3出土保护修复方式:皮革回软、针线缝合刺绣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唐,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保护修复方式:揭展、清洗平整素罗大袖衫,德安县博物馆藏南宋,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保护修复方式:针线缝合加固黄褐色素罗夹裙,德安县博物馆藏南宋,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保护修复方式:针线缝合加固乌纱帽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保护修复方式:绉丝纱包覆,制作支撑模具杏黄缂丝金龙双喜字女朝袍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保护修复方式:针线缝合加固(局部)绛色纳纱平金龙单袍清,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保护修复方式:针线缝合加固(局部)裙19世纪50—70年代,中国丝绸博物馆藏保护修复方式:针线缝合加固(局部)套装20世纪1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藏保护修复方式:绉丝纱包覆,胶粘剂加固,针线缝合加固缎面女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丝绸博物馆藏保护修复方式:针线缝合加固,制作内撑模具2010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中国丝绸博物馆。其研究方向为纺织品文物保护科学认知和关键技术研究、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传统染织工艺及服饰复原研究。科研基地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应用研究,以学术目标为牵引开展定向基础研究,目前已经初步形成集纺织品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培训教育为一体的发展构架。经过多年的修复实践与探索,纺织品科研基地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保存状况的纺织品文物,逐渐形成了一套多元化的修复模式。即针对大部分纺织品文物采用传统针线缝合加固方式,部分糟朽纺织品使用绉丝纱包覆,针对脆弱丝绸文物采用丝蛋白加固技术,针对无法实施缝合的纺织品尝试胶粘剂加固技术。博物馆信息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号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12:00—17:00,节假日照常)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展览 | 缀以织彩: 20世纪的机织花边

中国传统服饰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二维的平面造型,缀缝各式缘边是其主要的装饰手段,除了用华丽厚实的织物外,各种特别织造的宽窄带子也被用作缘饰的材料,我们通常称之为“花边”,古时也叫作“偏诸”“绦带”“绦子”“阑干”等等。《汉书·贾谊传》中有“今民卖僮者,为之绣衣丝履,偏诸缘。”颜师古注《汉书》曰“偏诸,若今之织成,以为要襻及褾领者也。”从考古实物看,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服装上就有花边的使用,如湖北江陵马山楚墓中出土的织编复合型绦带,采用绕纬显花技术,由两组纬线和一组经线交织而成,其中地经和地纬交织成平纹,起花部分由各色花纬采用绕纬编织法,有规律地在正面每隔几根经线回绕一次,形成由纬浮长组成的花纹图案。田猎纹绦,战国,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此后,历代服饰上均有花边的使用。在清代特别是晚清时期,各式花边应用之广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训俗条约》中记载,苏州地区的妇女衣裙“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杆、牡丹带、盘金间绣等名色……且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一衣仅有六分绫绸”,将近一半都是花边,可见当时女装缘饰之繁。粉缎地蝴蝶纹绦带,清代,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民国以降,服装款式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受到五四运动的启蒙和洗礼,女性追求解放,向往自由平等,强调以“去装饰”作为新时代、新思潮的表征,宽大的衣袍款式和繁琐的花边装饰被逐步抛弃,只留下细细的一条花边作为点缀,与合体简洁的新装相得益彰。大东织造厂白底花卉纹花边,民国,中国丝绸博物馆藏当时的花边虽然简洁,但使用依然十分广泛。因为花边不仅起着点缀时装,增加美感的作用,也是女性争奇斗艳、力求自我标识,与众不同的用心所在。为满足市场需求,南京路上的大新、新新、先施、永安等华商四大公司均设有专门的花边部。粉地佛手石榴纹花边,民国,中国丝绸博物馆藏另一方面,花边所采用的原料也更为多样,除了传统的蚕丝和棉之外,还有人造丝、金银线、锦纶、晴纶和涤纶等等。在图案题材上也有一定的时代突破,是中国染织艺术史中的一份珍贵遗产。苏州和平花边生产合作社花边,20世纪60年代,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展览 | “时间的艺术:当刺绣穿越时尚”与“顶上摩登: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两大展览在国丝开幕

2021年12月24日,“时间的艺术:当刺绣穿越时尚”展和“顶上摩登: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展在时装馆开幕。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夏丹荷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峰表示“时间的艺术:当刺绣穿越时尚”展不论在研究层面还是学术层面都十分优秀。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提出国丝馆的展览主要分为两条线:从古到今,从传统到时尚;从丝绸走向丝绸之路,从中国走向世界。“时间的艺术:当时刺绣穿越时间”展览展示了时尚与刺绣之间的关系,“顶上摩登: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展梳理了西方时尚藏品,展示了世界的时尚艺术。同时,这两个展览也是国丝在岁末年初推出的行业展览,正好“一纵一横,一东一西”,希望能够吸引更多观众。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首席策展人吴海燕表示这次展览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传统手艺的不断创新。今后会与博物馆馆校继续加强合作,不断与当下时尚结合,使传统文化焕发新鲜色彩。自2011-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已连续10年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年度时尚回顾大展,以初步完成收藏展示国内知名设计师的服装作品、时尚品牌、家纺面料等约计5000余件/套。自2021年开始,国丝将逐步打造以“时尚+”为主题的年度时尚展览,从而更好推动时尚专题研究,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时尚的文化内涵。“时间的艺术:当刺绣穿越时尚”展展览时间:2021年12月17日——2022年4月10日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临展厅此次展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吴海燕教授领衔的硕博团队联合策划,共邀请了国内知名时尚设计师、刺绣名家、跨界艺术家及相关机构70余家,展出时尚刺绣作品共114件/套,展览以时尚为主轴,通过“性灵蚕境”“活色生香”“民族在地”“潮酷主义”“多元未来”等五个版块,阐释当下时尚语境下的刺绣之道。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展厅图片陈百超导览“时间的艺术:当时刺绣穿越时间”展第一单元:性灵蚕境本版块以“古典”“雅致”等为关键词,通过山水奇石、文人书画等题材的刺绣作品来定位追求精神生活的人群,呈现传统典雅和仪式感的生活方式、感受天人合一。重点产品作品名称:《太湖石》作者:沈德龙设计说明:太湖石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天成,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作品名称:《逍遥游》作者:薛金娣&汤南南设计说明:灵感源于《逍遥游》,逍遥的大鹏借助于风云扶摇而起,是轻飘的、游走状态的,是不断出入于大小、身份和边界,是理解万物之道并行理所应当之为。作品由艺术家汤南南提供基本构图,刺绣艺术家薛金娣绣制,以刺绣白描的简洁清丽,让图像中的云水鸟兽器物纳入一种统一的气韵,让图形互相融化。作品名称:《花梦敦煌》作者:李薇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说明:千里一梦,敦煌花开。灵感取自莫高窟壁画中的花卉纹样,结合服装形态变幻重组,使敦煌之花绽放当代之美。作品名称:《坤律·花诗》作者:熊英品牌:盖娅传说设计说明:灵感来源于《诗经》所描绘的草木花鸟之美,采用缥缈出尘的绢、纱、罗、绡、缎等真丝面料,提取铜钱花、荇菜、紫薇等各色春季花草的图案错落点缀其间,结合青鸟图案,繁而不乱。第二单元:活色生香本版块以“吉庆仪式”、“华服重彩”等为关键词,通过传统节庆民俗题材的刺绣作品做时尚定位,呈现热烈浓郁和重工堆砌的时尚质感,表现圆满吉庆和对生命的喜悦。重点展品:作品名称:《云间翘摆凤尾裙》作者:郭培设计说明:此件礼服上衣采用双层柳叶式云肩,整体设计精巧,具有建筑檐、脊的造型结构。下裙将彩绸裁成条,周围镶上金线,再在条上刺绣花鸟纹样,缀拼成裙,营造出甜蜜旖旎的梦幻之感和热闹喧腾的喜庆氛围。作品名称:海懿芳娉长礼服设计师:章亚华品牌:庄容服饰设计说明:作品灵感源于繁复精美的点翠工艺,采用中西合璧礼服式样,融合盘金绣、珠片绣等多种刺绣工艺,绣以凤凰、福鹿、牡丹等传统吉祥纹样,又以立体刺绣表现翠鸟羽毛的鲜艳华丽,再镶嵌珍珠、珊瑚、玛瑙等宝石,更显雍容华贵,典雅大方。作品名称:《千丝红》作者:邓兆萍品牌:九五丝御设计说明:作品以“广绣”和荔枝等岭南元素为创作灵感,采用“先画后绣”的艺术手法,将“画”“绣”巧妙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画家的自由之风,又突出了绣工的精妙,从而达到笔墨针线传神会意。设计师以现代服装为载体,再现岭南传统技艺之美和艺术跨界的创意魅力。第三单元:民族在地本版块以“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等为关键词,通过民族服饰、地方戏曲(剧)形象题材呈现多彩的刺绣风格和魅力。重点展品:作品名称:《霸王别姬》作者:卢福英设计说明:作品以电影《霸王别姬》为创意来源,借用西方波普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脸谱艺术,运用多种苏绣针法,以浓烈的色彩和留白艺术空间来阐释和释放艺术情感,并留给观众发挥想象的空间。作品名称:《刀马旦》作者:凌睿婉品牌:渔设计说明:作品将繁复考究的舞台服饰元素,经过解构、重组,重新糅合于现代时尚便装。西式小外套与华丽的刺绣相辅相成,在东西结合的工艺中与“刀马旦”相遇,让舞台上的戏剧性与色彩得以在服装中展现,并为传统元素注入现代审美与艺术的新鲜血液,向世人展示东方之美的无限可能性。作品名称:《金玉流年-HM》品
2021年12月25日
其他

展览 | 远去的花手帕——20世纪的上海手帕业

拭泪,擦汗,您现在用什么?纸巾!但是,就是在三四十年前,手帕才是人们的第一首选。在口袋里放上一条美观整洁的手帕,用时取出轻轻扑面,透着那么一丝讲究和精致;那时家长们还习惯把花手帕折好,一头别在孩子衣服上,如果流鼻涕了,或是吃脏嘴巴了,拎起手帕悬挂的另一头便可用,有点西餐桌上口布的意思;再往前,时髦女子喜欢在旗袍腋下别一条手帕,既可时时擦拭,又起装饰效果。遇到难解的愁事,手帕又被女人们捏在手心,揉得皱皱的、松松的一团,包藏了好多心绪。上海寰球手帕厂广告,民国,中国丝绸博物馆藏上海人大概是全国最爱用手帕的人群,上海人爱用手帕是有产业做基础的,上海手帕工业在20世纪初就已起步,1917年,受进口洋帕启发,宁波裁缝王宝全与人合伙,开了沪上第一家民族资本的手帕厂——源昌手帕厂。1933年,汉阳工业厂首次用木织机试制织条手帕成功,提高了国产手帕的竞争力。不久,顺利、华成等厂也相继研制成功色织手帕。至1936年底,沪上手帕厂已有20余家。上海开泰染织厂“双兔”牌手帕商标,民国,中国丝绸博物馆藏1958年开始,手帕行业陆续淘汰陈旧的人力织机和杂牌织机,更换为1511型织机,可织4色手帕。同时,改革染纱工艺,改进整理技术。此后,经过长足发展,到90年代初,上海手帕总产值达到近3亿元,产品出口占世界手帕市场进出口量的25%。上海手帕一厂手帕设计稿,1969年,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手帕设计稿,20世纪下半叶,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梅花”印花手帕,上海手帕十五厂,20世纪下半叶,中国丝绸博物馆藏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上海手帕业诞生了众多的知名品牌,推出了一批名、特、优产品,如飞鱼牌高档缎条手帕、寰球牌缎边手帕、蝶花牌日历印花手帕等等。然而,在时代洪流下,无论曾寄托了多么深的情结,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手帕还是逐渐被即用即弃的纸巾所取代,从人们的生活中隐退,只留下一个远去的背影。连环画《洗手帕》,作者张乐平,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次展览精选了30余件20世纪的手帕实物、设计稿及相关文献资料,来展示这个时期上海手帕业的发展,展览位于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负一层新猷资料馆,将持续至2022年1月11日(每周末及周一上午闭馆),入馆参观请遵循中国丝绸博物馆预约及防疫措施。博物馆信息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号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12:00—17:00,节假日照常)
2021年12月20日
其他

展览 | 顶上摩登: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

顶上摩登: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展厅: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二楼展期:2021年12月15日-2022年3月24日前言帽子作为服装的配饰部分,除了具有御寒、遮阳、挡雨、保护等实际功用外,其装饰语言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在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的发展迎来了鼎盛时代,这一历史时期的时装帽更多是一种时尚潮流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女帽,无论是精致端庄的格调还是荒诞夸张的风格都层出不穷。时过境迁,时装帽从种类、样式、材质及色彩搭配方面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能满足人们不同场合,不同服装类型的搭配需求。此次展览对馆藏西方时装中的帽子进行梳理,通过挖掘时装帽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品类功能、品牌故事等,再现19至20世纪西方时装帽的摩登风采。19至20世纪,各种艺术流派交替出现,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等,这些都影响着时装帽的审美取向。同时工业革命不断渗透,新型材料应运而生,给了女帽设计师更多的发挥空间。这两个世纪的西方时装帽,见证了古典与现代,手工与机械,每顶独具风情的时装帽像是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在西方服饰类别中留下了绚丽浓重的一抹颜色。一、绅士伟貌相对于缤纷绚丽的时装女帽,男帽的种类及款式都相对单一,主要有礼帽、草帽、牛仔帽及软呢帽等等。礼帽可分为高顶大礼帽和圆顶硬礼帽两种。身着黑色礼服、长裤及硬领衬衫的男性日装,佩戴高顶大礼帽可以说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绅士的象征,并在欧美地区普及。高顶大礼帽作为财富、尊严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可以使男性的整体形象看上去更为高大挺拔、英俊潇洒。展品介绍REMEMBER▲棕色毛毡牛仔帽20世纪上半叶帽身为毛毡材质,一圈帽带采用蛇皮及黄黑相间的麻绳装饰,中心位置有动物毛、羽毛、动物角质等元素,这些更突显出牛仔帽的粗犷。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报名 | 第二届天然染料双年展来啦!

本次参展作品中使用的天然染料和染色工艺来源于民间调研、古代文献、科学分析等,以期在历史、艺术和科学的层面打造高品质的专题展览。在重现往昔色彩的同时,也使天然染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和精妙。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展览 | 乾隆色谱2.0:清代宫廷丝织品的色彩重建

展览信息展览时间:2021.9.19-2021.12.5展览地址: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2021年9月19日-12月5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北京艺术博物馆协办的“乾隆色谱2.0——清代宫廷丝织品的色彩重建”展览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修复展示馆举办。本次展览在2014年“乾隆色谱——从历史档案复原清代色彩”展的基础上,发布了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展示了以乾隆时期宫廷服饰为代表的清代丝织品,以及采用多重证据法科学化推演重建的色谱,系统地阐释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中国高水平染织产品中染料-色彩-工艺之间的关系。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秋香色缂丝五彩云蝠金龙吉服袍料是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科研人员通过对该件乾隆时期服饰的染料和颜色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档案和传统工艺调研,采用红花、苏木、靛青、槐米、姜黄等天然染料科学重建了25种颜色。与京内织染局染作销算档案比较,发现文物上使用的染料品种与文献档案记载的相关内容存在差异,从而部分揭示了清中期宫廷丝绸色彩的真实染料来源,并可以推测这件袍料的生产地区可能在江南。秋香色缂丝五彩云蝠金龙吉服袍料(北京艺术博物馆)京内织染局染作销算档案(仿制品)秋香色缂丝五彩云蝠金龙吉服袍料上25种颜色的重建蓝色在清代服饰及搭配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如褂颜色一律用石青,龙袍也规定“领袖俱石青”,皇帝龙袍也经常使用蓝色。无论是历史档案中的记载,还是文物实物中的颜色,不同明度的蓝色达十余种。在古代,用作染蓝色的唯一植物染料是靛青,其可能的植物来源包括菘蓝、木蓝、蓼蓝和马蓝。清代使用最广泛的含靛植物是马蓝,出产于浙江、福建及贵州等地区。石青横罗麒麟补服黄色和红色是两种正色。其中黄色是清代宫廷特有的、应用于正式场合的礼吉服用色。染作档案中记载的黄色系色彩有明黄、金黄、杏黄、柿黄、葵黄等。除葵黄色是使用黄檗、明矾染得高明度黄色之外,其他四种黄色都是由槐子、黄栌以不同比例染得黄至橙色。明黄缎绣灵芝天竹宝相花迎手局部(北京艺术博物馆)红色在五色中代表南方太阳、火焰,皇帝在祭日时即穿大红朝袍。染作档案中记载的红色系颜色有水红、桃红、鱼红、大红四种。除鱼红为红花和黄檗套染外,其他三种红色都是由红花直接染得。在实物样品的染料检测中发现,除红花外还使用苏木染各种红色。红地蟒纹妆金缎清代宫廷服饰中的各种紫色、绿色和棕色由染制正色的红花、槐米、靛青、五倍子等染料通过套染而获得。值得关注的是一件酱色云蝠纹妆花龙袍,其上发现香色纱线由槐米和胭脂虫套染。根据文献记载,胭脂虫在康熙年间经过马六甲海峡从欧洲进口至中国广东,在中国纺织品上有少量的使用。这种昆虫染料出现在清代丝织品上有助于探索该件织物的生产工艺和产地。绿地妆花蟒缎(局部)酱色云蝠纹妆花龙袍(局部)19世纪中期,世界上第一个合成染料苯胺紫发明后,天然染料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以天然染料为主要纺织染料的最后时期,清代的染色工艺技术及色彩名称可谓历朝缩影。对清代宫廷染料、染色技术及色彩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究历史上相关染色技艺、传统色名及对应的颜色表现,也可以为现代的文物保护工作和生态染整提供技术参考。本次展览呈现近十年来对清代宫廷丝织品染料、色彩及染色工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从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清代京内织染局档案中记载的染料种类及其染色方法与文物样品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京内织染局档案中记载的染色方法更具有系统性,而从文物样品的检测结果分析,其应用的染料种类及套色方法则更加多元化,色谱也更加丰富多样。博物馆信息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号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12:00—17:00,节假日照常)
2021年9月19日
其他

展览 | 衣尚自然:服饰的美与责任

2021年9月19日至12月5日,“衣尚自然:服饰的美与责任”展览在中国丝绸博物时装馆临展厅、银瀚厅展出。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在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及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支持下,共展出中西方藏品近300件。从服装到配饰,人类身着的服饰皆与自然中的各种物质息息相关。我们获取天然原材料制作服饰、利用天然资源生产和运输服饰、汲取天然元素设计服饰。然而,随着时尚的全球化发展,自然环境也遭到了时尚行业出于创新和需求的破坏。时尚对自然造成了威胁并危及植物、动物乃至人类自身。展览分为序言和三大单元,跨越时间和空间,从美和责任两个角度重新审视、深入讨论自然与时尚的关系。自然关乎时尚的过去与现在,而时尚则关乎着自然的未来。希望观众在观展之后,不仅向千姿百态的自然致敬,更能够着手从自己的衣柜出发,跨入回馈自然的行列。序章:群英荟萃贸易流通将分散独立的国家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得以知晓家乡以外的世界、得以了解从未见过的资源和生物。18世纪时,以英国为中心的海上贸易全面打通,汇聚五湖四海的自然资源经由各地技艺的加工,最终共同制作出精美的礼服、佩饰,穿戴在从不出远门的贵族身上。18世纪丝质织花波兰裙17世纪羊皮金绣手套第一单元
2021年9月19日
其他

丝路之夜丨特展来袭,国丝邀您共度“丝路生灵之夜”!

6.18丝路生灵之夜2021年“丝绸之路周”开幕当天,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展览,试图以丝路上的动植物为切入口,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出土文物和自然动植物标本,诠释由这些外来动植物所构建的从生活享乐、物质文明到精神文化艺术的多维立体的文化交融环境,再现“丝路改变生活”这一主题。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此次展览,加深观众对展览的理解,国丝于2021年6月18日策划并举办“丝路生灵之夜”。活动还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新浪微博、天目新闻客户端、文博圈等开辟直播通道,线上线下同步分享!(报名通道附于文末)时间:2021年6月18日18:00—20:30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大厅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协办:浙江自然博物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美通集团支持:江南舞集、阿勒克什乐队、晓风书屋特展导览直播18:00—18:55“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导览(网络直播)主讲/主播: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
2021年6月1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展览|“青山黄绢:纺织考古百年回顾展”在国丝展出

纺织考古是20世纪随着近代考古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属科技考古领域,其整理和研究对象为出土纺织品、纺织工具或是与纺织相关的图像等考古实物遗存。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其中纺织考古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回望纺织考古百年来路,展望未来,并作为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2021年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项目之一,2021年6月11日“青山黄绢:纺织考古百年回顾展”在国丝时装馆新猷资料馆展出。本次展览由国丝主办,展览通过“纺织考古100年”
2021年6月11日
其他

资讯 |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

(点击观看宣传视频)2021年5月18日,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配套展“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为“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启幕。展览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共同承办。本次展览汇集10个省市、23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讲座报名丨现代传播语境下,巴黎世家如何制造另一种审美

Fashion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为了更深入地为观众解读展览内容,国丝将于10月17日下午推出配套讲座《现代传播语境下,巴黎世家如何制造另一种审美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资讯 | 中国丝绸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8月30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在河南渑池签署“仰韶时代纺织技术与服饰“研究项目合作协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新伟,中国丝绸博物馆副书记、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旸共同签约,渑池县委常委、副县长戴建广,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侯建星和相关人员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上,周旸代表合作双方共同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对渑池丁村等6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专项科考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对该遗址采集的15个小口尖底瓶陶片样本进行分析测试,在陶片内侧发现了平纹织物印痕,同时发现手纹(指纹或掌纹),为仰韶时代纺织技术及制陶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证。仰韶文化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的考古学文化。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揭开了科学探索中国史前文化的序幕。经过近百年的科学探索,原本单一命名的仰韶文化,已经成为既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仰韶文化群,在我国史前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河南地处黄河中游,这里的仰韶文化遗址星罗棋布,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陶纺轮、骨针以及带有织物印痕的陶器等相关文物,是研究仰韶时代纺织技术与服饰材料最为丰厚的地区。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于2019年设立郑州工作站,目前在青台、汪沟、双槐树等仰韶时代遗址开展丝绸起源相关研究,不断拓展纺织考古的时空范围,并取得可喜进展。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先后参与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的重大考古发现,相信此次协议签署,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仰韶时代纺织技术研究,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8月30日
其他

资讯 | 中国丝绸博物馆和商务印书馆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20年8月24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和商务印书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国丝举行。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杲、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李平、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商务印书馆杭州分馆总编辑刘玥妍主持了签约仪式。双方现场签署了未来五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丝绸之路出版策划中心”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挂牌成立。今后,双方将围绕丝路文化主题展、丝路考古研究、中国丝绸文化的海外传播等方面进行学术、出版领域的深度合作。
2020年8月25日
其他

展览 | “后宫遗珍: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开幕

浅蓝色纱彩绣藤萝团寿字衬衣为故宫博物院调拨至清东陵文管处。圆领右衽,捻襟直身,无开禊,半宽袖,袖口内回饰刺绣袖头,图案雅致。主体面料为蓝色罗地上彩绣紫藤及盘金绣团寿纹样,且衣缘饰有蝴蝶纹蕾丝。
2020年8月7日
其他

展览 |《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从一家之言到人类共识

下排:左一:斯文·赫定;左二:贝格曼;左三:马叶谦;左四:刘衍淮;下中:崔鹤峰;右四:陈宗器;右三:李宪之;右二:霍涅尔;右一:袁复礼
2020年7月5日
其他

资讯丨2020丝绸之路周发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文化事件》

《2019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中的丝绸之路文化事件是从7.4万条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事件中抓取,遴选出重要事件0.09万条,通过人工辅助,最终筛选出与文化遗产相关的重大文化事件共125条。根据大事出现的频率次数、网络热度、行业影响力以及媒体曝光度等因素进行梳理,8位国际专家们最终按投票结果评选出丝绸之路“十大”文化事件。文化事件首席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介绍:2019年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在全球受到更大关注,同时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加大对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遗产合作,各类会议层出不穷,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形式呈多样化。
2020年6月21日
其他

资讯 | 2020丝绸之路周发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专题展览》

2019年有关“丝绸之路”的专题展览是一个非常热门、多样化和吸引人的领域,不仅有大量在中国,而且还在亚洲、欧洲和美国举办。这些展览表达了不同时期丝绸之路的文化以及各种联系,从旧石器时代到18世纪,从布哈拉到蒙古,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南海。据展览板块首席专家、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古典艺术研究中心主任Peter
2020年6月20日
其他

资讯 | 2020丝绸之路周发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考古发现》

《2019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发布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考古发现是从世界范围内梳理出来的100余项重要考古发现中推荐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景观。从时代来看,入围的考古发现和最终的“十大”考古成果从史前时期、青铜时代、宋元时期,横跨了很长的历史跨度。从地域来看,既包括了中国的中原地区,也包括了欧亚腹地,向西延展到黑海之滨、红海沿岸和地中海世界。据考古板块首席专家、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姜波介绍:特别有意义的是,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基本上都分布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文明交流线路上,既有传统的丝绸之路,也有草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西南道,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同一处遗址上可以看到古代世界多种文明因素并存的状况,古代文明世界共生、交流、对话的历史景观对于当代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塞林港遗址,沙特阿拉伯https://www.lifeofguangzhou.com/wap/knowGZ/content.do?contextId=9031&frontParentCatalogId=175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红海之滨。此次发掘是中国国家文物局与沙特旅游与国家遗产委员会于2016年签署的5年考古合作协议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红海考古项目,遗物的出土对揭示塞林港遗址的历史和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资料。2、梅斯·艾娜克遗址,阿富汗https://www.ancient-origins.net/news-history-archaeology/buddhist-text-0012367梅斯·艾娜克遗址处在东西方的十字路口,是佛教传入中亚和中国的关键通道,佛教遗存分布区域广、艺术形式多样、延续时段长。同时佛寺遗址修建于铜矿矿脉之上,规模宏大,保留了丰富的古代采矿遗存。因此它不仅是重要的佛教中心,也是矿产中心,同时还是中亚地区丝绸之路商业网络中重要的一环,是极为少见的、具有多重性质的人类文化遗产。3、黑山岭绿松石采矿遗址群,中国http://www.silkroads.org.cn/article-17899-1.html新疆黑山岭绿松石采矿遗址群地处哈密、罗布泊、敦煌的三角地带,紧邻丝绸之路古道,是一处古人开采绿松石的矿冶遗址,为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绿松石采矿遗址群。这一采矿遗址群的发现,对探寻新疆早期工业与内地的共享关系和交流模式提供了线索。同时,矿业遗存和生活遗迹直观也展示了当时的手工业制作形态,丰富了我国绿松石的产源模型,对探寻中国古代众多绿松石器原料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4、毗诃罗普尔古城遗址,孟加拉http://www.wenbao.net/details.asp?id=10764毗诃罗普尔古城过去只存在于文献之中,现在通过中孟合作考古得以证实,深埋于地下的遗迹本身体现了宗教建筑的变迁,具有佛教文明的普遍价值。古城在中孟文化交流中也有着重要地位。5、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吉尔吉斯斯坦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6-13/doc-ihvhiews8512993.shtml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科拉斯纳亚·瑞希卡村附近,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对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联合开展考古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的了解和研究工作。6、明铁佩遗址,乌兹别克斯坦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08190&s=fwtjgzwz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州明铁佩古城,是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里面积最大的一座城池,有“丝绸之路活化石”之称。中乌联合的明铁佩古城考古项目,翻开了西域史和丝路史研究的新篇章。其意义是多方面的:除了解答一些考古学和史学问题,它还提供了中外科学合作以及当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范例。7、高勒毛都2号墓地,蒙古
2020年6月20日
其他

线上游国丝 | 2019讲座汇总

为了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近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相继闭馆。虽然场馆暂时关闭,国丝馆整理了2019年讲座与报告,能让大家足不出户、安安心心线上参与活动,聆听大咖讲座。丝路岁月系列讲座2019年6月21日,“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特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了讲好这些“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国丝馆精心筹备了丝路岁月系列讲座活动。讲座与展览内容紧密结合,为观众们带来了丰富鲜活的丝路文化故事和一手考古实例,也让展览获得了深度和广度上的延伸。(温馨提示:点击相应讲座链接跳转,手机验证码登录后即可在线收看。)王
2020年1月26日
其他

百家讲坛 | 汉机织汉锦

一条丝绸之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精美的丝织品。但是这些华丽的图案,细腻的纺织工艺,大规模的产量,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2012年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现,将尘封了两千多年的伟大的纺织工艺,呈现在世人眼前。四台汉代提花织机的出土,证明了我国早在西汉便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大型的纺织机器。▼点击观看视频▼《百家讲坛》镇馆之宝(第四季)27
2019年11月13日
其他

百家讲坛 | 藏在丝绸里的“高科技”

中国的丝绸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学家推测,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便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织绸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仅发明了丝绸,而且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纺织工艺,使得丝绸在服饰、文化、艺术上,均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那么,这些种类繁多的丝织物,究竟是靠什么来进行区分的?▼点击观看视频▼《百家讲坛》镇馆之宝(第四季)26
2019年11月12日
其他

百家讲坛 | 一块锦片的传奇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早在西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就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被传播到亚非欧大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中,有一小块汉锦残片,它见证过驼铃古道的繁华,见证过丝绸之路的盛况,见证过东西方的友好往来。仔细观察我们还会发现,在这片汉锦上,不仅有大量的云气动物纹,中间还加织了许多隶书吉祥文字。那么这些文字是什么意思?这反映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习俗和风尚?▼点击观看视频▼《百家讲坛》镇馆之宝(第四季)25
2019年11月11日
其他

百家讲坛 | 南宋女子的时尚单衣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件距今近800年的镇馆之宝——南宋紫褐色罗印金彩绘花边单衣。这件单衣通体感觉非常朴素,正身部分没有任何的装饰。然而,在领缘处一条用印金和彩绘的方法装饰起来的花边,却折射出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单衣整体虽然看似低调,却又不失奢华之感。那么,这件单衣是怎样出土的?它的主人是谁?通过对这件单衣的研究,我们又能了解到南宋时期女性的哪些着装风尚呢?▼点击观看视频▼《百家讲坛》
2019年11月9日
其他

百家讲坛 | 八百年前的南宋“衣橱”(下)

2016年5月,在浙江黄岩出土了一座南宋古墓,墓葬的主人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在这个墓葬里面,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服饰,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南宋贵族的风雅衣橱。从纺织服装史的角度来看,赵伯澐墓出土的这些丝绸服饰蕴含着重要价值。更加令人惊奇的是,棺木中的赵伯澐虽然在地下埋藏了800年之久,但时隔800年,尸身和服饰却依然保存完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赵伯澐尸身不朽的秘密又是什么呢?通过对这座墓葬的进一步考古发掘,我们又能了解到南宋时期哪些独特的丧葬习俗呢?▼点击观看视频▼《百家讲坛》镇馆之宝(第四季)23
2019年11月8日
其他

百家讲坛 | 八百年前的南宋“衣橱”(上)

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收藏着一批非常珍贵的南宋时期丝绸服饰。这批服饰虽然历经800余年的岁月沧桑,但是却依然保存完好,数量众多、品种齐全、信息完整,令人震撼。同时,它们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高规格的南宋丝绸服饰,甚至在出土之后被誉为“宋服之冠”,为研究南宋时期服饰,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证。▼点击观看视频▼《百家讲坛》镇馆之宝(第四季)22
2019年11月6日
其他

展览 |“迪奥的迪奥Dior by Dior (1947-1957)”早鸟票今日线上开售啦!

Dior(1947-1957)时间:2019年9月21日至2020年1月5日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一层临展厅、银瀚厅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2019年8月22日
其他

资讯 | 丁一宇韩服展开幕活动

国丝馆新展《韩剧与韩服:丁一宇古装剧中的传统服饰》已于5月12日正式开幕,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参观。本次展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韩国传统文化大学主办、丁一宇工作室协办。展品主要出自韩国演员丁一宇近年参演的《巡夜人日志》和《獬豸》两部古装剧集。此次展览旨在配合时装馆正在展出的《一衣带水: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向中国观众展示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的独特魅力。展览现场,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一层银瀚厅开幕当天,有不少朋友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特地赶来杭州参加活动。热心的观众为丁一宇母亲、韩国传统文化大学教授沈莲玉女士精心准备了鲜花与母亲节礼物,现场气氛温馨而愉悦。开幕主持现场主持人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演员丁一宇的演艺经历与代表作品,包括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拥抱太阳的月亮》以及近期播出的《獬豸》。演员本人因工作档期无法前来开幕现场,因此特定录制了向中国观众问好的视频,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中国朋友感受到韩国文化和韩服之美。丁一宇问好视频本次开幕活动有幸邀请到北京服装学院蒋玉秋副教授作为演讲嘉宾,为观众解读朝鲜时代与中国明代的传统服饰艺术。蒋老师联系丁一宇参演的古装剧集与时装馆正在展出的《一衣带水: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展品,为观众讲解了朝鲜时代男子韩服的形制以及制度,同时也联系同一时段中国明代的服饰,向大家展现了两国服饰文化深刻的渊源脉络。讲座结束后的问答环节,蒋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10个与演讲内容相关的小问题,现场观众十分积极踊跃地参与竞答。答对的观众收到了韩方特别为活动准备的丁一宇限量签名剧照以及杂志《KRIBBIT》一本。活动嘉宾蒋玉秋老师献上精彩讲座,观众反响热烈活动特别邀请到丁一宇的母亲沈莲玉博士。事实上,本次展览展示的部分戏服是由沈博士亲手织造的织物制作而成,凝聚了一位母亲的心血。沈博士与中国颇有缘分。90年代,她来到中国上海,于中国纺织大学(现为东华大学)攻读纺织史博士学位,目前是韩国传统文化大学传统美术工艺系的教授,对于韩国传统纺织品服饰的历史及其复原有着深厚的研究。沈博士向在场观众问好,坦言自己曾在中国留学多年,对中国有着深刻的感情。当天正值母亲节,观众上台向沈博士献上了精心准备的花束和礼物,沈博士表示非常感动,众人合影留念。沈莲玉教授与观众互动,众人合影留念本次展览《韩剧与韩服:丁一宇古装剧中的传统服饰》将持续至5月18日,感兴趣的观众可别错过这次在国内近距离观赏韩剧戏服的难得机会。韩剧与韩服:丁一宇古装剧中的传统服饰时间:2019年5月12日-5月18日主办单位:中国丝绸博物馆、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协办单位:丁一宇工作室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一层银翰厅
2019年5月14日
其他

丝路之夜丨国丝馆举办“韩国之夜”,2019年“国丝之夜”正式启动

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国际文化财教育中心队长卢庆旼首先带来了讲座《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通过丰富的图片向大家展示了韩国佛国寺和石窟庵、宗庙、昌德宫、庆州历史遗迹地区、百济历史遗迹地区等文化遗产的魅力。
2019年3月30日
其他

扬之水:《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的意义

而分册的主要作者也都是来自上海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近十所高校和文博机构的领域专家。在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海内外各博物馆、收藏机构及相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18年8月24日
其他

资讯 | 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系列图书在北京首发

博览会现场,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助理周旸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介绍“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
2018年8月23日
其他

国丝汉服节丨千里迢迢来西湖,一半勾留是汉服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和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宝良教授也应邀出席了“国丝汉服节”,分别作了题为“宋代服装”和“明代的服饰生活与时尚潮流”的专题讲座。
2018年4月22日
其他

“国丝汉服节”招贤令

博发微博<u>@中国丝绸博物馆</u>,请写明文物名称、图片和选择理由以及相关问题。
2018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