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

其他

列维纳斯 | 论逃离

这里这个“脱去衣裳”一般来说是表示“揭示”的,但是这里需要和前文所不断强调的“赤裸”与“羞耻”的关联相呼应,因此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实际上我们应该注意到它同时有这两重意思。[5]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罗兰·巴特 | 恋人絮语

释略。相关文章罗兰·巴特|爱情,即疯狂罗兰·巴特|图像修辞学罗兰·巴特|写作与沉默罗兰·巴特|关于理论的访谈罗兰·巴特|结构主义:一种活动巴迪欧|爱之真理马尔库塞|爱欲与死欲斯凯·克利
2022年6月8日
其他

德勒兹 | 什么是写作

Hardy)、麦尔维尔、斯蒂文森(Stevenson)、弗吉尼亚·伍尔夫、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2022年3月20日
其他

汪民安 | 家乐福:语法、物品及娱乐的经济学

本文论述的家乐福超市特指北京东三环国际展览中心旁边的家乐福,也是法国家乐福在北京开设的第一家超市。由于作者没有对其他家乐福超市进行考察,所以本文仅为一个个案分析。相关文章汪民安
2022年2月2日
其他

列维纳斯 | 脸让所有话语得以开启

释略。相关文章列维纳斯|言说的真诚性列维纳斯|死亡、忧虑与恐惧列维纳斯|通向时间与列维纳斯的对话列维纳斯|《总体与无限》德文版前言(1987)
2021年12月19日
其他

汪民安 | 新版《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著“守望者·镜与灯”丛书ISBN:9787305247101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目录第一部分:身体的技术身体转向身体的技术:政治、性和自我的毁灭尼采与身体我们时代的头发性与民主
2021年12月12日
其他

汪民安 | 什么是“知识考古学”?

精神疾病的历史构成福柯|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汪民安 | 什么是法国理论?

三法国理论的第三个特点,是它们的当代性、介入性和实践性。福柯在他的晚年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什么是启蒙》,他说康德哲学是哲学第一次在关心它的时代
2021年9月7日
其他

董树宝 | 福柯与他的知识考古学(译后记)

福柯的总原则赛义德|米歇尔·福柯,1926-1984丹纳赫|《理解福柯》绪论德塞都|米歇尔·福柯的笑皮埃尔·阿多|与福柯的分歧及其他
2021年9月3日
其他

斯凯·克利 | 恋爱中的存在主义者

个体的爱弗洛姆|爱是一种艺术吗?马尔库塞|爱欲与死欲布尔迪厄|关于统治与爱情的附言让-吕克·南希|关于爱的问题巴迪欧
2021年8月14日
其他

朗瑟兰、勒莫尼耶 | 哲学家与爱:从苏格拉底到波伏娃

爱情的课堂莎伦·布雷姆|爱能持久吗?让-吕克·南希|关于爱的问题巴迪欧|爱与艺术弗洛姆|爱是一种艺术吗?马尔库塞|爱欲与死欲罗兰·巴特|爱情,即疯狂
2021年2月14日
其他

巴迪欧 | 备受威胁的爱

hasard)。此作有中译本,宁春译,2006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4月,中文版话剧在北京朝阳文化馆演出。③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王彦军 | 文化研究关键词:诸众

文选自《文化研究关键词(修订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诸众”,是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Michael
2020年10月2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拜塞尔 | 黑格尔论爱的转变

个体的爱巴迪欧|爱之真理罗兰·巴特|爱情,即疯狂让-吕克·南希|关于爱的问题巴迪欧|爱与艺术弗洛姆|爱是一种艺术吗?马尔库塞|爱欲与死欲
2020年10月3日
其他

阿甘本 | 什么是恐惧(修订)

Innerworldly)的实体(在目前的情况下,指的是最微小的实体,一种病毒)。世内就意味着它已经与世界的敞开失去了一切联结,虚构且冷漠(fattiziamente
2020年10月3日
其他

汪民安 | 本雅明:我们的同代人

巨蟹座哲学家,左翼“神学家”,旅行家,历史的“拾破烂者”?本雅明
2020年9月26日
其他

张杰 | 文化研究关键词:移动性

Society等期刊集中发表了大量移动性主题成果,且多数都是跨学科的。阿迪与谢勒尔等合编的《劳特里奇移动性读本》(The
2020年9月8日
其他

布吕克内 | 我爱你:被爱冲昏头与俘获芳心

爱情的课堂巴迪欧|爱与艺术罗兰·巴特|爱情,即疯狂布尔迪厄|关于统治与爱情的附言莎伦·布雷姆|爱能持久吗?让-吕克·南希|关于爱的问题巴迪欧|爱之真理弗洛姆|爱是一种艺术吗?巴塔耶
2020年8月26日
其他

张凯 | 文化研究关键词:赤裸生命

文选自《文化研究关键词(修订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古希腊人将生命分为两种类型:“zoē”和“bios”。前者指的是神、人、动物都拥有的纯粹活着的事实,一种“赤裸生命”(bare
2020年8月22日
其他

上官燕 | 文化研究关键词:暴力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即可购买相关文章本雅明|暴力批判埃斯波西多|免疫与暴力约翰·基恩|作为娱乐的暴力布尔迪厄|男子气概与暴力弗洛伊德|法律与暴力的关系查尔斯·蒂利|协议式暴力伤害巴特勒
2020年8月15日
其他

汪民安 | 词语的深渊

通过概念和词语的围墙将一般人拒绝在理论和哲学的门外,是理论家的天性吗?
2020年8月6日
其他

韩炳哲 | 全球化与恐怖主义的暴力

Main1966,S.190.[10]此处为比喻,形容在广阔的不发达区域的环绕下,发达区域仿佛大海中的岛屿一般。[11]Immanuel
2020年7月28日
其他

本雅明 | 关于历史概念的论述

译感谢译者授权译者按:原文完稿于1940年春,用德文写成,本雅明本人曾将部分章节译成法文,后收录在他的“法语文集”(Écrits
2020年7月24日
其他

阿兰·德波顿 | 爱情的课堂

血的战争这个说法——且不说《日内瓦条约》一样充满满矛盾,根本就不存在。包法利夫人和派姬-尼尔莉之间的交锋是爱情悲剧和爱情实证主义之间的对抗,是智慧和智慧反面的对抗。不是没有智慧(那很容易对付),
2020年7月10日
其他

汪民安 | 现代生活

汪民安2019年12月29日相关文章人不断解放自己,却又进入技术“铁笼”
2020年6月10日
其他

福柯 | 论战,政治与问题化

connaissance更指局部或地方化的具体specific“知识”本身。福柯著名的论断“权力等同知识”中的“知识”即是savoir,而self-contained的科学(systematized
2020年6月5日
其他

本雅明 | 柏林童年

系南非的一个省份。——译者相关文章本雅明|普鲁斯特的形象本雅明|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的对话本雅明|小说的危机伊格尔顿|瓦尔特·本雅明詹姆逊|本雅明和星丛
2020年6月1日
其他

安德烈·高兹 | 哲学家的情书

谈《霍乱时期的爱情》巴迪欧|爱与艺术巴迪欧|爱之真理莎伦·布雷姆|爱能持久吗?让-吕克·南希|关于爱的问题罗兰·巴特|爱情,即疯狂弗洛姆|爱是一种艺术吗?
2020年5月20日
其他

阿甘本 | 作为宗教的医学

【注1】诺斯替、摩尼,也称灵知派,其典型主张就是二元论,即至高无上、隐匿的神和盲目、邪恶的神的对立,可以细分为绝对和温和的不同版本的二元论,摩尼教也即明教,就是绝对二元论的主张者。优秀的研究可参见
2020年5月8日
其他

斯蒂格勒 | 论新冠病毒:不确定性和“休克主义”

franc-parler)的缺失,由于体外化过程(exosomatisation)不同寻常的加速,也由于我们这个工业社会已经实现的虚无主义。我们看到了,比如围绕着《皮卡尔信使报》(Courrier
2020年4月30日
其他

奈格里 | 新冠病毒,当下与未来

从一方面来看这绝对令人震惊,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极具爆炸性:令人震惊,是因为它承认了这种不断进展的局势已不再受控制;爆炸性,则是因为它为应答与制定新纲领留下了实际的空间
2020年4月20日
其他

乔姆斯基|在自我隔离中提问,我们想要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附 福柯、乔姆斯基世纪辩论】

这些国家中,较为糟糕的是英国,最糟糕的是美国。据某人在第一天所说:没有危机,它就像流感一样。第二天他说道:这是一场可怕的危机,而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了。第三天他又一次改口:我必须让企业来处理它(give
2020年4月8日
其他

朱迪斯·巴特勒 |暴力、哀悼、政治

一方面,这种情况其实相当普遍。成年人自认为可以明辨爱憎,对于他们而言,总有某种羞辱经历促使他们反思这一事实:在婴幼儿时期,他们曾经毫无保留地爱着父母、爱着那些生命中最早出现的他人(primary
2020年4月4日
其他

巴迪欧 | 论疫情:太阳底下无新事

1被称为“21世纪的第一种未知疾病”。显然,目前的流行病绝不是某种全新的或闻所未闻的东西。它在本世纪同类传染病族谱中列位第二。于是今天能够在预防问题上向当局提出的唯一严肃批评,就是他们没有在
2020年3月27日
其他

齐泽克 | 病毒与意识形态(五则)

-相关文章齐泽克|视差之见齐泽克|资本主义的界限齐泽克|“精神是根骨头”齐泽克|迎接动态的时代齐泽克|启程:转捩中的事件齐泽克|希区柯克式的本雅明
2020年3月23日
其他

阿甘本 | 疫情与例外状态(三则)

immotivata)。针对冠状病毒可能带来的疫情,意大利政府采取了疯狂、不合理、毫无依据的紧急措施。讨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onsiglio
2020年3月22日
其他

福柯 | ​ 禁闭:一种“治安”手段

d'Argenson)下令"逮捕王国内的所有乞丐;在巴黎进行搜捕的同时,各地法院在农村执行这一任务,以使他们陷入天罗地网,绝无返回巴黎的可能。"。
2020年2月18日
其他

马尔克斯 | ​ 谈《霍乱时期的爱情》

记者:卡洛斯•甘贝,翻译:申宝楼选自《外国文艺》2007年第5期。本文是阿根廷《新闻记者报》记者卡洛斯•甘贝达于1986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访谈录。
2020年2月14日
其他

古斯塔夫·勒庞 | 乌合之众:群体的时代

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它们目前的组织赋予它们巨大的力量。我们目睹其诞生的那些教条,很快也会具有旧式教条的威力,也就是说,不容讨论的专横武断的力量。群众的神权就要取代国王的神权了。
2020年2月1日
其他

福柯 | 安全的空间——以城市为例

naturel)事件。我觉得,由城市提出来的这个技术性的问题(城市不是唯一的例子,还有很多别的例子,我们以后再说)我们看到人类自然性(naturalité)的问题在一个人为的环境(an
2020年1月23日
其他

桑塔格| 作为隐喻的疾病

就其更大的方面而言……心灵与肉体的这种搏斗如此一步步展开,如此平静,如此庄严,而其结局又是如此确定无疑,以致肉体部分一天天、一点点地耗费、凋零,而精神却因身体负担的变轻而越发变得轻盈、欣悦……
2020年1月21日
其他

巴特勒 | 非暴力主张

略相关文章本雅明|暴力批判埃斯波西多|免疫与暴力弗洛伊德|法律与暴力的关系查尔斯·蒂利|暴力仪式:协议式暴力伤害朱迪斯·巴特勒|脆弱不安的生命巴特勒
2020年1月11日
其他

鲍曼 | 新年献辞

这些是我对你们、对我的,以及你们的子女,还有子女的子女的新年祝愿。也是对我自己的祝愿。
2020年1月1日
其他

韩炳哲|倦怠社会

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阅《西南联大英文课》《鬼才马伯庸——解读22本被你错过的好书》相关文章韩炳哲|信息倦怠彼得·汉德克|试论疲倦罗兰·巴特|敢于懒惰
2019年12月22日
其他

苏珊·桑塔格 | 沉默的美学

literalness)策略——沉默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背后的秘密所在。这种策略还有一种变体,即诸如卡夫卡和贝克特这样风格迥异的作家所代表的隐而不露的朴直(hidden
2019年11月20日
其他

克里斯蒂娃 | 心理分析:消除抑郁的方法

pair)高度激活,从而在减缓思维以及减低抑郁特征性的精神运动行动方面发挥作用。虽说一过性悲伤或哀悼与忧郁性恍惚具有临床和疾病分类学意义上的不同,他们依然受到客体丧失不耐受(intolerance
2019年10月15日
其他

彼得·汉德克|试论疲倦

试论疲倦彼得·汉德克著,陈民译选自《试论疲倦》,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6年。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认为“他凭借影响深远的作品和语言的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外围和特殊性。”汉德克获奖恰好应验了2004年诺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那句发自肺腑的感叹:“汉德克是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过去我只知道令人恐惧的疲倦。过去是什么时候?在童年,在所谓的大学时代,还有早恋的岁月,正是那时。某个圣诞子夜的弥撒中,这个孩子坐在亲属中间,在那个拥挤、炫目耀眼、环绕着熟悉的圣诞歌曲的教堂里,周围充斥着布和蜡的气味,突然感到伴随着痛苦重压的疲倦。怎样的痛苦?如同人们把疾病称作“可恨”或者“恶性”一样,这种疲倦也是一种可恨和恶性的痛苦。这种痛苦在于它让一切都走了样,不仅是周围环境——教堂的来访者成了紧紧挤在一起的毛毡和厚绒呢玩偶,祭坛,包括很远处熠熠发光的装饰成了拷问的场所,伴随着混乱的仪式和阐释者的套话——而且得了疲倦病的人,自己也变成了大象头的古怪形象,同样那么沉重,眼睛干涩,皮肤浮肿;被疲倦抽走了世界的物质,在这样的冬天世界里,下雪的空气中,人迹罕至,好像在夜晚星光下乘雪橇旅行,远远地走出村庄的边界,一个人,激动不已,而其他孩子渐渐消失在房子里:全然如此,寂静中,呼啸中,泛蓝的结冰道路上——
2019年10月12日
其他

马尔库塞 | 批判的停顿:没有反对派的社会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马尔库塞著,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2019年9月27日
其他

彭达基斯|灯之絮语:汪民安论现代电器的隐秘知识

灯之絮语:汪民安论现代电器的隐秘知识[加拿大]安德鲁·彭达基斯著,上官燕译载于《外国文学》2019年第2期内容提要:单单凭借风格,汪民安的《论家用电器》(伦敦:劳特里奇,2018)显然摆脱了“超专业化”的理论危机。汪民安所带来的是一幅由电施加于人类的节奏图景,一项在过去几年被称为能源人文科学或新物质主义时代背景下的研究成果,但是这项研究成果同时也受惠于曾经被誉为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不像大多数当代理论,这部作品呈现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柔和雅致,一种栖居其间又对其进行反思的空间意识。它提醒我们,哲学上的左派仍可以写出节奏舒缓、辩证严谨、风格优美的文字。长久以来,在美国,理论与风格难以区分,这点已逐渐为人所熟知。正是这种与风格的缠绕,以及对这种缠绕进行强化的自觉性,使理论(主要是法国理论)轻易地成为了众矢之的,被人们指斥为毫无价值的时尚或游戏。不管怎样,从一开始,理论就是作家和唯美主义者的特权,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或历史学家的特权。理论与美学之间的这种相辅相成,并不仅仅是基于美国英文系相互交流中偶发事件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因为理论进入文本应用分析系统后的快速转变;也是因为,即便是哲学史上如德勒兹这般最缜密的后结构主义者,也特别强调文学、美学和美文所具有的反思世界或者改变世界的能力。毫无疑问,后尼采主义者的写作风格往往毁誉参半,其优点也恰恰是其缺点。最为世人所诟病的是,它生产出思想史上诸多生僻艰涩的新词。然而,最为世人所赞誉的也是,它鼓励一代思想者们对在句子层面的意义生产严阵以待。无论如何僭越,被称为“理论”的这种法国/美国现象自以为内在于外面的世界,政治上具有颠覆性,并且渴望与其交流。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我们想象和书写理论的历史过程中,有些事物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变化源于某种重要思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思潮摒弃了后尼采强烈的美学倾向,转向了社会历史决定论的危机图谱,这一危机图谱描绘的是正处于风口浪尖的紧急时刻,它充斥着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风险和危险(从气候变化、经济危机,再到蠢蠢欲动的新法西斯主义),它认为应当重新开始那项困难重重的工作,即尝试着清晰地思考或准确地描述自身的特殊性。同时,这种理论中的变迁经历了对启蒙的重新审视,在今天,它生发出一种崭新的意象,这一意象暗示的是古典理性的任务和可能性,巴迪欧或梅亚苏严谨的风格和系统的视野即是其最佳代言。尽管这些转变在政治上和理论上是必要的,它弥补了理论的原有格局所导致的僭越或盲点,然而,置身于这种语境中,以前理论所特有的风格已然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被视为苟延残喘(非政治)的德里达主义的迹象,让人们心存疑虑。然而,今天更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全球新自由主义迫使跨学科的学者们将数量与质量相提并论,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仅仅是服务型的研究。于是,大多数被误称为当代理论的东西,不出意料地成为了人们印象中一项大功告成的任务,或者是部门之间的内部消息,而不是一部羽翼丰满的“作品”。对他们而言,所谓论文必定是讲究技术准确,须有丰富的引文作为装点,但是却毫无兴趣去创造风格鲜明的“此时此刻”(Jeztzeit)——而恰恰是风格鲜明的“此时此刻”这一特点在以前的布洛赫或薇依最好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更可悲的是,人们现在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况,确信风格与思想密不可分的诸多思想家们——譬如本雅明——准会被当今工业化的学院派理论机器置之不理、推至边缘。引用率太低,经验色彩过浓,表达过于晦涩,诸如此类的源于当今那些匿名、“专业”的同行评审,也足以把阿多诺这样的人给毁掉。单单凭借风格,汪民安的《论家用电器》这部新作显然摆脱了这种新的“超专业化”的理论危机。作为一名文化理论家,汪民安在中国业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学术界与变动不居充满活力的文艺圈的交界之处,令人瞩目。汪民安的写作,在理论上受惠于福柯、本雅明、尼采和马克思,但是,在风格上,或许更接近于巴特,正如巴特那样,汪民安迷恋日常物品的无意识层面。汪民安的这本作品写得实在漂亮,同时它也创造性地构建了理论。与关于“物”的本体论探讨抑或是新物质主义一样,这本书拥有一种对诗意想象的吁求以及对物的特性的关注,但是又并未陷于其中,并未将激进的政治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多样性弱化为主观主义(后康德)的盲目与谬论。尽管并未和盘托出,汪民安的这部作品还是生产出一种本质上有关电气化住宅的现象学。将其称之为现象学,是因为他感兴趣的不是巨细靡遗地记录书中那些机器形态的技术史,而是钩沉索隐地描绘有关它们内在社会节奏和模式的生产史。然而,他又毅然决然地远离了现象学,准确地说,他坚持每一种机器都是它那个时代的症候。在写作中,他保持着一种历史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开放姿态,在这样的姿态之中,时间、地点和主体三者之间总是彼此关联且无意识地和合共生。汪民安的这项写作计划只是同后毛时代这一特定场域有关,但是他所谈论的诸多内容同样也适用于欧洲或拉美现代中产阶级家庭。虽然未曾言明,他同时也质疑了以同一性方式进行表述的政治分析的界限:例如,他将电灯视为一种自然法则,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将时间与空间进行客观分配的生理学常量。毕竟,在这世上的任何地方,超越了贫困线的人们都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午夜时分茕茕孑立于电脑之前,同样,伴随着网络搜索可以抵达的无限彼岸,夜晚之中的人们,不论身份、性别和种族,都可能会同样经历交织着兴奋、厌倦和失意的情绪。正因如此,汪民安所带来的正是这样一幅由电施加于人类的节奏图景,一项在过去几年被称为能源人文科学或新物质主义时代背景下的研究成果,但是这项研究成果同时也受惠于曾经被誉为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该书的每一个章节都围绕一种特定的家用电器展开论述(洗衣机、电冰箱和手机),但是在每一个章节,他都会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会自始至终、交织贯穿于这种特定的家用电器论述之中。一种特定的物体如何在家居空间内部分配关注度、时间、情感、运动和空间?它让人与人之间、物与自身之间产生了什么新变化?使用电器会产生什么新奇的、无法言状的愉悦和焦虑?与该书亲缘关系最近的作品无疑是鲍德里亚的那本被低估的《物体系》,但是汪民安的写作,尽管坚持通过探讨物的符号生活和物质生活去展开,却更加富有个性、轻松活泼,他不那么执着于将物的探讨置于严密的社会科学之中。在这部作品中,对巴什拉、巴克-莫斯、本雅明、尼采和福柯的回应俯拾皆是,浓厚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弥漫其间,认为商品拜物教对人类具有削弱性影响。在汪民安的这部作品中,有一条主线是运用解剖学家的视角描述家用电器的形态特征,斯宾诺莎曾用同样的眼光去打量他的情感几何学。其次,鲍德里亚和德波的影响在本书中也昭然若揭,对手机或电脑的认知无意识的公开哀悼,都表明,无论这些物如何有用,甚至无论怎样受益于它们的有用性,它们终究会将我们置于更加空虚、沮丧、孤独的状态。尽管这部作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总体目标,它引人入胜的地方却在于汪民安源于观察的那些评论忽明忽暗、曲折生动。汪民安以一种小说家看待生活的眼光来处理理论,在小说家炯炯的目光中,经验通过时间中的空间慢慢展开。汪民安认为,电灯不仅仅驱散了黑夜,更重要的是,也驱逐了伴随黑夜而来的声音:仿佛专注于电灯的代价,即是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耳不闻。汪民安还指出,电灯是唯一未将其自身展现为“运动的可见形式”的照明方式,它不像火柴或者蜡烛,这两者都展现出发光的过程和发光所带来的损毁。现代就以这样略微晕眩的姿态现身于这种静止不动的灯光之中,或者说,现身于历史上第一缕没有知觉的灯光之中。
2019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