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加冯

科技

PG大会2024开幕,温哥华饭搭子驴友团呢?

系统上的安装配置文件:https://github.com/Vonng/pigsty/blob/master/files/pigsty/pg17.yml使用这个样例配置文件,可以一键拉起
5月26日 下午 8:29
科技

PostgreSQL 17 Beta1 发布!牙膏管挤爆了!

https://www.postgresql.org/docs/17/monitoring-stats.html#MONITORING-PG-STAT-CHECKPOINTER-VIEW[32]
5月24日 上午 12:40
其他

Ahrefs不上云,省下四亿美元

https://world.hey.com/dhh/we-stand-to-save-7m-over-five-years-from-our-cloud-exit-53996caa[5]
5月23日 上午 9:10
其他

删库:Google云爆破了大基金的整个云账户

通常在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设置了备份,以便于服务故障或丢失时能够迅速恢复,但此次删除云订阅的同时,两地的备份也同时被删除了。万幸的是,因为
5月11日 下午 4:08
科技

云上黑暗森林:打爆云账单,只需要S3桶名

美元,但一台机器每秒就可以轻松发起数千次请求。第二课:为你的存储桶名称添加随机后缀可以提高安全性。这种做法可以降低因配置错误或有意攻击而受到的威胁。至少应避免使用简短和常见的名称作为
4月30日 上午 11:47
科技

国产数据库到底能不能打?

作为参考锚点,将这三份数据融合,立即就能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国产数据库看上去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但即使是最能打的国产数据库,流行度与影响力也不及头部开源数据库的百分之一…
4月25日 上午 8:22
科技

赛博菩萨Cloudflare圆桌访谈与问答录

的。作为一个开源软件供应商,我们需要一种稳定可靠的软件分发方式。我们最开始使用了本土的阿里云与腾讯云,在国内的体验尚可,但当我们需要走出海外,面向国外用户时,使用体验确实不尽如人意。我们尝试了
4月23日 上午 8:02
其他

为什么这两年的舆论战,云厂商总是节节败退

4月8日,腾讯云又出现了一次多region的大范围故障,据说是管控面挂了,原因和去年1112阿里云的那次类似。不少人问我对此事的看法,和去年那次故障一样,我的观点依然是:无论是哪家云厂出了此类问题,对于云计算行业来说打击都是灾难性的。用户对于行业能力的认知依靠的是过去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力堆砌,逐渐建立心智并达成共识,但信心的崩塌往往都只要一瞬间。关于事件经过和腾讯云做的不足之处,技术层面业内已有大量文章做了深度分析,作为同行,不愿在此敏感时刻过多评价,难免给人以落井下石之嫌。但在这两年,也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互联网作为曾经国内的技术灯塔,这两年在舆论战上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节节败退。路径依赖前不久,阿里董事长蔡崇信在接受访谈时提到“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实际上,今天云计算行业、乃至整个toB领域的问题基本也都与此相关。但再细究一步,客观地讲,与其说忘记客户是谁,倒不如说是过度关注客户。对于淘天来说,客户是商家,用户是买家。淘天不关注商家体验吗?不是的,就是因为太关注商家利益,反而忽视了买家体验。这个问题在云计算行业同样存在。客户是老板,用户是研发人员,搞定了老板,单子就签下了,至于这些用户是否觉得真的好,其实没这么重要。国内的营商环境十分复杂,改革开放40年走完了别人200年走的路,企业决策者老中青三代同堂。尤其是云计算这类公共服务,要面向的除了互联网客户,还有大量的泛行业客户,而这部分存量规模,反而占据了市场的大多数。于是,过去几年云计算在国内发展的主要路径便是通过宏大叙事,辅佐以大IP去讲云计算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的故事,而这套打法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企业客户决策者来说,基本上包治百病,指哪打哪。从业人员当然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人都会有路径依赖,一旦选择了捷径,那么捷径便成为了唯一的路。做正确的事太难看到希望了,那么不如正确地做事,因为云厂商的客户是决策者、是CXO,所以客户要什么,云厂商就卖什么。但是,对于真正的云用户来说就很难受,这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希望掌握的是云的最佳实践。尤其是当国内的技术人员接触到国外的云平台之后,开始有了更为鲜明的对比和直观的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感知上的落差,自下而上形成为一种天然的对抗机制,复仇者联盟正在集结。于是用户开始反噬,一大批行业内的意见领袖崛起,屠龙少年的故事又谁不爱听呢。一些早期开始深度使用云的用户,由于长时间在生产系统中接触多个不同云平台,已经培养出了良好的技术审美,他们能够直观地比较出各个云服务的优劣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比云厂商的从业人员更懂什么是云服务,什么是云计算。去中心化的舆论场在那个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尤其是处在风口上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差,高举高打配合以空中轰炸的方式向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展开大面积控制,然后再由地面进攻前驱直入。所以大厂普遍习惯于和云头条、特大号等科技媒体合作,又或者是运营一些技术分享的公众号秀肌肉。而今天这个年代,每个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有资格来发布观点,整个传播环境呈现出一个去中心化的方式。一个品牌或者某一媒体,通过使用大规模权威发声的方式影响到大部分人,这样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今天发生的任何一次公关危机,要想做到消息封闭或者阻塞都十分困难,无论是微博、微信公众号,甚至是脉脉,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社会性公关事件的舆论场。而云厂商的应对策略依然是几年前的陈旧制度和水平,并没有跟随着时代共同发展,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这是一个技术与传播双向交叉的复杂领域。包括许多云厂商的从业者,至今也没有搞清今天他们在舆论战的真正对手是谁,曾经他们以为是国内、国外的友商云,于是横向比较的皆是友商。而今天,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训练有素,即懂技术,又懂云,还能执笔写文章,有事没事开了AOE随意乱喷的业内老炮。而反观这些年来,大厂品牌运营的方式和市场策略几乎就没怎么变过,公关敏感度甚至要比社会平均水准还要低得多,如果把文娱类行业也算进来,那云计算基本处在全行业垫底水平。以昨天腾讯云在微博上发的公告为例,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在带动全行业高速发展的高科技行业的公关水平。大厂体制下的群体社恐病自互联网社区诞生以来,各个流派和团体都希望争取更多的支持者,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武器就是论述和辩论,而论述和辩论又是需要强逻辑的。你需要打造自己的逻辑话语体系,并排查其中有没有漏洞,同时要攻击其他竞争者的漏洞,从而争取更多的受众群体。今天国内的这些一线互联网大厂正朝着体制化的趋势在发展,而体制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一线员工不再敢轻易对外发声。部门面对舆论的“社恐”病,其形成的机制相当复杂,并不仅仅是“忽视用户”那么简单。一方面体现为与外界的交流越少越好,如果挂通告也最好惜墨如金,细节越少越好;但另外一方面又特别在意舆论怎么评价自己,为了平息舆论而不惜放弃原则按闹分配,在另外一些场景则下体现为从善如流。这种“社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交流、不辩经,为此也可以不说人话而只用云八股对外发声。老板们不懂舆情吗?确实有一些小部份不懂,但是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我要是和舆论产生了沟通,或者说是争论,那我辩赢了,对我没任何帮助,即使辩赢了也没听说过能给我职位晋升的。但我要是辩输了,引发了更大的舆情,那基本上就要为结果负责了。创业不易,守业更难。为什么所有行业的创一代文宣运营很厉害,是因为那个时候舆论战打赢了,是真的能带来正面收益的,是可以达成商业目的的。现在则变成了宣传表现最好效果也就是个0,稍微引出点事来就成负值了。所以这几年下来,云厂商在市场宣传这块根本就没有什么斗争需求,自然也没有什么在斗争中优胜劣汰的压力,本来内部晋升就不是按照候选人是否能言善辩来培养的,慢慢连正常沟通都退化到做不成了:要么不说,要么八股,要么语焉不详。文宣无战心,承平之下八股泛滥,最后必然是连正常沟通都做不到。不辩经,埋头做事不意味着一定不能成功,但是也不应陷入到路径依赖中,过去十年,云厂商“不辩经用现实成绩说服人”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的成功,其背后原因有三个:一是产品力低微,外部的光环效应太强,这种强干扰下辩经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就事论事,容易偏离真正可行的发展途径;二是当时因为全行业渗透率低,前面的“发展空间”很大,如果经营得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明显成果,事实就可以显露出来,到时候就可以自证清白;三是当时信息流动基本是单向的,所以“不争论”在技术层面上是可以做到的。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过去一年AI产业的大爆发,行业发展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另一方面,在国内行业渗透率方面,互联网行业从60%达到了几乎见顶的74%,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非互联网行业的渗透率仅仅从24%上升到了29%。因此对于行业发展,能否撬动剩下近70%的非互联网行业中的部份上云,对云云计算的普及和未来发展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国内的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见证了国内电动车发展的黄金十年,而曾经的那些造车新势力们,正在一步步地把自己曾说过的话逐个兑现。无论是李想、李斌、何小鹏还是今天的雷军,从不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恨不得把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和主张放进一个二维码链接,再刻到自己脸上。这些车圈大佬们,一个个不但在微信录制视频号,也纷纷在抖音上开启了直播,布道自己的电车价值观,而每一次和观众的零距离接触,都是一堂最好的面向全社会的普及电动车的公开课。他们从来不怕得罪意见相左者,比起10个反对他们的人,只要拉拢1个,那就多了1个基本盘。最后,在这个换挡变速阶段的转变,会对过去一批路径依赖、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产生冲击,光靠埋头做事,最终取得的成效也只能是一场大型的自我感动行为艺术秀。云厂商必须能够讲出更为旗帜鲜明的观点和主张,才能够获得更多人对行业的思考。品牌力、产品力、价格力,并不矛盾,缺一不可,没什么可丢脸的。
4月22日 下午 6:29
其他

云计算:菜就是一种原罪

解析都停了。不是亲眼所见的话,真的很难相信,作为阿里集团的核心业务的淘宝网,居然和这些乱七八糟的僵尸域名共享同一张网络身份证。DNS
4月22日 下午 6:29
其他

包年包月的云还能叫云原生吗?

SDK(数据库、缓存、MQ、业务缓存等),应用本身启动也消耗时间较长,看似无状态的应用,实则也包含了各种状态,如包括单元标签,灰度标签等,让整个应用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人工观察才能有效扩缩容。为了让
4月18日 上午 8:49
其他

我们能从腾讯云故障复盘中学到什么?

是营销工具,而非战绩承诺在云计算的世界里,服务等级协议(SLA)曾被视为云厂商对其服务质量的承诺。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这些由一堆9组成的协议时,会发现它们并不能像期望的那样“兜底”。与其说是
4月14日 下午 4:51
其他

为什么我们的云老是故障

去年双11后第二天(11月12号),阿里云大面积事故。我写了一篇文章,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今年腾讯云事故,如出一辙,不写一篇文章讨论下,有厚此溥彼之闲。这是我去年写的一句话:“我懒的去猜事故真正原因,而且,root
4月12日 上午 7:06
其他

云SLA是安慰剂还是厕纸合同?

时,会发现这份“保单”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有用。数据是许多企业的生命线,云盘是公有云上几乎所有数据存储的基石,所以让我们以云盘服务为例。许多云服务提供商在其产品介绍中都会宣称他们的云盘服务具有
4月12日 上午 7:06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你用的公有云都没做过测试

前两天腾讯云遭遇重大故障,影响范围很大,几乎所有API服务不可用,和之前阿里云的严重故障类似。这个事情当然马上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分析和讨论,比如冯若航就迅速分享了他的看法(腾讯云:颜面尽失的草台班子),我也说下我的理解。我的理解主要来自于我做云和做软件的经验。我是从2012年开始带领团队开发网易云。我们主要服务的是集团的非游戏业务,如云音乐、新闻、等,云课堂、Lofter、云信/易盾/七鱼等,也少量服务过外部客户。尽管我们的平台较为专注且应用规模较小,因此故障率相对较低,但也没能幸免每隔四五年来一次较为严重的故障。同时,我也带团队开发多种软件业务,如网易数帆,涵盖大数据、云原生等方向。这些软件都私有化部署在客户环境。尽管我们主要服务中大型客户,但客户数量也有数百家。一边做云一边做软件,我就发现云平台和一般软件有本质区别。云计算平台虽然也是软件的一种,但其部署和服务方式与传统软件截然不同,这种差异就使得云计算平台的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核心是,公有云是没法测试的。公有云的系统规模极其庞大,不可能建立一个等同规模的测试环境进行全面测试。公有云系统还特别复杂,本身很复杂,还要集成那么多的软件和硬件。这么复杂的系统又没法测试,有时来个大故障也就情有可原了。说到复杂工程,大家常说一个词叫火箭科学。大家都认为火箭是非常复杂的,很不好做,马斯克造星舰到现在还没有成功,NASA之前搞航天飞机炸了两次后来也就不敢搞了。但是火箭虽然复杂,但毕竟是可以测试的。你发射一次有问题,找到问题在哪里,改进,然后再发射。这样经过多次你的火箭就越来越可靠,故障率就越来越低。但公有云你没法这么做,因为公有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生产环境对该厂商而言是全世界最大的,你不可能去构建同等规模的系统来做充分的测试。我不清楚现在这些公有云厂商会构建一个多大规模的测试环境,总之肯定会远远小于实际的生产环境。因为生产环境一年的成本几百亿,搞一个跟它同样规模的测试环境,云厂商早就破产了。所以如果类比火箭来看,公有云就相当于你在测试的时候用的是在自家后院发射的那种小火箭,然后接下来就把这个小火箭放大个100倍,然后就拿着它去做载人登月。这个比方听起来有点吓人,但道理我觉得就是这么个道理。我这个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公有云出问题的经常是那种全局性的管控系统,就是因为这些系统最难做同等规模的测试,因为它是全局性、全球性的系统。我们在看一个工程失效的时候当然有很多视角,比如有的人会比较倾向于把它导向到最近精简压缩人员比较厉害,搞降本增效结果变成了降本增笑上。这当然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复杂工程系统的维护还是要有专业的团队,也需要这个团队尽心尽力,因为他要不断地去巡检,解决技术债,防微杜渐。但更根本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公有云没有办法做很好的测试。
4月11日 下午 9:09
其他

腾讯云:颜面尽失的草台班子

COS,就抓瞎了。因为阿里云至今没有做一个像样的事后故障复盘,因此在《我们能从阿里云史诗级故障中学到什么》中,我为阿里云的这次故障做了非官方的技术复盘。同样的判断逻辑完全也适用于这次故障
4月9日 上午 8:29
其他

【腾讯】云计算史诗级二翻车来了

有关的无一幸免。堪称阿里云故障翻版。这篇给阿里云做的的非官方复盘文章《我们能从阿里云史诗级故障中学到什么》,把阿里云三个字改成腾讯云,读起来丝毫没有一点儿违和感。也许是降本增笑太狠了,SRE
4月8日 下午 4:11
其他

云计算泥石流#2:云数据库是不是智商税?

欢迎大家点击下面的按钮预约直播。云计算泥石流曾几何时,“上云“近乎成为技术圈的政治正确,整整一代应用开发者的视野被云遮蔽。就让我们用实打实的数据分析与亲身经历,讲清楚公有云租赁模式的价值与陷阱
4月7日 下午 5:49
其他

吊打公有云的赛博佛祖 Cloudflare

业务中去。References牙膏云?您可别吹捧云厂商了罗永浩救不了牙膏云云计算为啥还没挖沙子赚钱?FinOps终点是下云卡在政企客户门口的阿里云云厂商眼中的客户:又穷又闲又缺爱
4月3日 下午 12:14
其他

牙膏云?您可别吹捧云厂商了

昨天,阿里云声势浩大的邀请罗永浩直播卖云,结果老罗照本宣科之后,马上就接着卖高露洁牙膏,我的朋友冯老板哈哈大笑,嘲笑阿里云是个牙膏云。ALTALT从工程师习惯出发,我认真的研究了一些数据和事实,得出了不同的看法:任何一家云厂商都不配牙膏云这个称号。从利润率,到社会价值,到品牌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教育,云厂商们都被牙膏厂全方面吊打。如果哪一天云厂商做到了牙膏厂的水准,那他们股东应该集体去南岳衡山烧香还愿,感谢菩萨保佑。云厂有牙膏厂赚钱吗?(以下分析都是软件工程师的财务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无意影响投资决策。)在商言商,云厂和牙膏厂都是做生意的,都要赚钱。评估一家企业赚钱的能力,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净利润率,也就是一年忙到头,做了一万块钱的大单子,年底究竟能剩下几块钱。我们可以从最难赚钱的制造业开始谈起。小米是一家以低价著称的制造企业,他们
4月2日 下午 12:01
其他

罗永浩救不了牙膏云

与开源管控软件替代合流,短路掉公有云这个中间商,利用好硬件摩尔定律的累积优势,成为终极FinOps实践,实现极为惊人的降本增效能力。公有云冥灯亮起任何行业的发展基本都遵从:技术主导
4月1日 上午 8:00
其他

直播预告:云计算泥石流#1: 老罗卖云咱下云

门内的国企如何看门外的云厂商卡在政企客户门口的阿里云互联网故障背后的草台班子们云厂商眼中的客户:又穷又闲又缺爱【转载】
3月30日 下午 12:06
科技

Redis不开源是“开源”之耻,更是公有云之耻

因此在质量相同的前提下,收取比云租赁软件更高的费用也完全合乎道德情理!博弈均衡会走向哪里云计算的故事与电力的推广过程如出一辙,让我们把目光回退至上个世纪初,从电力的推广普及垄断监管中汲取历史经验
3月26日 上午 8:13
其他

公有云厂商卖的云计算到底是什么玩意?

KafkaEvenBridge,Kafka以及其他一百种重复服务EventBridge,Ckafka系统监控topCloudWatchCES云监控,SLS,ARMS以及其他一百个重复服务Cloud
3月25日 下午 3:25
其他

PostgreSQL会修改开源许可证吗?

因为明确表达这种敌我歧视,不被算作开源。使用双协议进行明确的边界区分,也开始成为一种主流的开源商业化实践。但重要的是:业界需要一种新的歧视性软件许可证协议,达到名正言顺辨识敌我,区别对待的效果
3月24日 下午 12:04
社会

迷失在阿里云的年轻人

最近阿里云一位年轻的员工发出了一封公开信,挑战上司在团队内部的绩效分配,认为其严重不公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一个《阿里云陆逸被中亭团伙打压情况说明.pdf》,但是信件本身的标题是《一封来自底层员工的情况说明信》,收信人是“尊敬的阿里云的各位领导们、调查组的同学们“。这个事本身是非对错,外人很难判断。作为云计算用户,我更感兴趣的是信件中透露的阿里云研发实践。公开信透露了不少很有说服力的细节,可以让我们大概了解阿里云的研发运作模式。不对产品投入工程师这位年轻人在信中说:同时我又参与了
3月21日 下午 2:34
其他

PostgreSQL is eating the database world

》英文版:https://medium.com/@fengruohang/postgres-is-eating-the-database-world-157c204dcfc4OLAP's
3月16日 下午 12:52
其他

阿里云降价背后折射出的绝望

门内的国企如何看门外的云厂商卡在政企客户门口的阿里云互联网故障背后的草台班子们云厂商眼中的客户:又穷又闲又缺爱【转载】
3月15日 上午 8:11
其他

RDS阉掉了PostgreSQL的灵魂

了。范式转移:从云到本地优先附录:RDS提供的扩展上面我们列了16个重要扩展的支持情况,如果我们拉一个完整的扩展清单,这里面缺少的插件还要更多。Contrib
3月14日 下午 12:16
其他

云计算反叛军

Pigsty,我希望未来的世界人人都有自由使用优秀数据库服务的事实权利,而不是只能被圈养在几个公有云厂商提供的猪圈里坐井观天。这就是我要做
3月13日 上午 8:03
其他

剖析云算力成本,阿里云真的降价了吗?

的顶配折扣(5折)比纯算力的顶配折扣(3折)要更弱,所以存储费用比例随着预付费时长变长会越来越高。付费模式的影响预付费方式对云服务器的价格有着显著影响:算力的价格以包月价格作为标准,按需付费价格上浮
3月10日 上午 8:11
其他

PostgreSQL正在吞噬数据库世界

不到的场景也许真的需要“大数据”)基本工作假设的变化,将重新推动数据库世界从百花齐放的“合久必分”阶段,走向“分久必合”的阶段,从大爆发到大灭绝,大浪淘沙中,新的大一统超融合数据库将会出现,重新统一
3月4日 上午 8:18
其他

Pigsty v2.6:PostgreSQL 踢馆 OLAP

从概率上讲这蛮正常的。但数据库出了问题,通常都是大问题。用不好数据库,也容易发展成大问题。所以我们也会为付费用户提供专家咨询与服务,作为最终的疑难杂症兜底。(例子:我们抢救过一个烤糊的,没有备份的
3月3日 下午 5:10
其他

技术极简主义:一切皆用Postgres

到底有多强?PostgreSQL:世界上最成功的数据库为什么PostgreSQL是最成功的数据库?为什么说PostgreSQL前途无量?更好的开源RDS替代:PigstyReferences[1]
2月19日 上午 8:06
其他

PG生态新玩家ParadeDB

是多么蛋疼。虽然也有其他的搜索引擎服务,但在现有数据库上粘连对接这些外部服务,会引入更多重建索引和数据复制的复杂难题与成本。那些追求统一权威数据源与搜索引擎的开发者转向了
2月18日 上午 8:04
其他

DBA会被云淘汰吗?

中小公司的数据库应用场景都被云厂商截胡,那么这个行业金字塔就会被腰斩掉,顶级DBA的增量被断掉,存量被蚕食,最终也会成为无根之木。打破云数据库的核心壁垒云数据库会是未来吗?云数据库会像
2月2日 下午 8:50
其他

令人惊叹的PostgreSQL可伸缩性

只在流量峰时刻启用优先队列以防资源饥饿。换言之在正常流量中,查询不会永远排在队尾。这种方法改善了绝大多数查询的延迟(Latency),不过在流量峰时发起大开销查询的租户会观察到更高的延迟。6.
1月13日 下午 2:41
其他

云计算泥石流

失去了无状态的简单性,不能像纯无状态使用方式那样灵活搬迁调度销毁重建;而数据库也牺牲了一系列重要的属性:可靠性,安全性,性能,以及复杂度成本,却只能换来有限的“弹性”与资源利用率
1月12日 上午 11:53
科技

国产数据库是大炼钢铁吗?

飞总批评完《2023年,中国对PostgreSQL的贡献≈0》后,又对国产数据库开了一炮:《2023年,国产数据库大炼钢》。那么国产数据库真的是大炼钢铁吗?大炼数据库截至2023年底,专门做国产数据库排行的墨天轮,收录的国产数据库达到292种,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考虑到榜单中的一些国产数据库实际上是品牌,其下还有更加细分的具体产品(例如,XXDB
1月11日 上午 11:52
科技

拒绝用复杂度自慰:下云高可用的秘诀

在冗余硬件上运行朴实无华、成熟基础的技术。软件的大部分成本开销并不在最初的研发阶段,而是在持续的维护阶段。而简单性对于系统的可维护性至关重要。有一些程序员出于智力自慰(Intellectual
1月10日 上午 8:01
其他

互联网技术大师速成班

人人都知道,互联网是个钱多责小离家近的好行业。这个行业流传着许多飞檐走壁技术大师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学过高数课的年轻人。本文意在讨论互联网技术大师的修炼之道,试图找到一个共通的速成模式,希望对年轻人有所助益。第一步:先进大厂进大厂是成为大师的第一步,无可通融。有些小朋友说“大厂
1月9日 上午 8:45
其他

中国对PostgreSQL的贡献约等于零吗?

但这就有点自欺欺人了。PostgreSQL全球贡献者名单次要贡献者中,并非没有来自中国的身影。比如《PostgreSQL国际社区授予PG
1月8日 下午 12:07
其他

展望PostgreSQL的2024 (Jonathan Katz)

可供选择。PostgreSQL社区的一个优势是去中心化,广泛散布于世界各处。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帮助用户在复杂的数据管理中做出明智的选择。我认为2024年是一个机遇,我们可以投入更多资源来整合与展示
1月5日 下午 8:57
其他

门内的国企如何看门外的云厂商

瑞典马工23年12月29日发了一篇《卡在政企客户门口的阿里云》,以第三方的视角列出了阿里云作为云厂商在政企受到的7个全方位挑战。然后因为和马工在同一个群,被他CUE了一下,让我写一篇站着政企视角怎么看云厂商的文章,我便尝试以此文回应。本文核心观点如下:
1月4日 上午 8:10
其他

2023年度数据库:PostgreSQL (DB-Engine)

年流行度分数增量排序。流行度的意思是,有多少新来的人开始以某种方式参与这种数据库的讨论,衡量的方法包括:工作机会,专业文档条目,Web引用等等。年度数据库:PostgreSQLPostgreSQL
1月3日 上午 8:15
其他

2023总结:三十而立

《数据库老司机》与《云计算泥石流》。《数据库老司机》系列聚焦在我自己的首要专业领域上,并尝试为DB技术圈设置议程:云是在白嫖开源吗?RDS能让DBA失业吗?分布式数据库是不是伪需求?PG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MySQL的正确性为何如此拉垮?

在单台服务器就能跑起推特[15]的当下,超配充裕的硬件性能实在用不了几个钱。而比起数据错漏造成的潜在损失与心智负担,担心可串行化隔离等级带来的性能损失确实是杞人忧天了。时过境迁,软硬件的进步让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卡在政企客户门口的阿里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p4y1o7mP/?buvid=401fe72cc82a7f3dfbf1417edeb2a338[17]阿里云SA的招聘广告: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扒皮云对象存储:从降本到杀猪

直接产生千万美元的财务效益,并且还有性能上的回报,运营也变得更加自主独立。越来越多的人会同样意识到这一点,追随先驱者做出明智的选择,拿回属于自己的硬件红利。References[1]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半年下云省千万:DHH下云FAQ答疑

通过长时间的重复榨取工作,我们已经把这里的油水给彻底挤干了。这件事部分回答了:为什么我非常看好中型及以上软件公司下云这件事。许多和我们有着相同客户规模的业务,每月的云开销很容易达到我们优化前账单的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非法加冯文章导航

2022数据库年度调查DBA还是一份好工作吗?90后,辞职创业,说要卷死云数据库PostgreSQLhttps://pg.vonng.comPG查询优化:观宏之道
202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