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摄影"为什么是他们代表中国",对话朱炯 | 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

2016-10-03 小麦 拍者

点击蓝字订阅中国最具新闻精神的摄影公号



第六届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于2016年9月29日至11月3日举行,期间将展出全球30个国家大约80至100位摄影艺术家的300多幅作品,艺术总策展人为日本的吉川直哉先生。

在本次双年展主展览单元“亚洲特快”部分,北京电影学院导师朱炯、日本摄影评论人鳥原学和韩国著名策展人Kim Issack等分别受邀作为中日韩三国策展人,对2000年以来亚洲当代摄影进行一次审视和梳理。


在“亚洲特快”部分,朱炯此次带领着20位中国当代摄影师的19组作品亮相双年展。

就策展人选择作品的标准、“中国特快”的具体所指,以及青年艺术家应如何理解“当代摄影”的创作语境等话题,拍者君与朱炯进行了一次对话。


▲ 赴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参加开幕式的中国艺术家及策展人,左起依次为:邸晋军、张克纯、张巍、朱炯、李智、李志国。



为什么是他们(这些参展的中国摄影师)?作为策展人,进入您视野的作品标准是什么?


其一,学术委员会要求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作品。

其二,参展作品得符合展览主题“亚洲特快”,是表现亚洲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开始快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影像艺术的创作是如何针对这一时代的人、事、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一种表达。

其三,由艺术总策展人吉川直哉先生提出的本次双年展主题为“我们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因而参展作品也得具备“提出问题”的创作思想。


关于我的选片标准,首先是时间,得是更新的一些作品。此外,我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就是所选作品比较侧重于影像本体的创作,而不是为了达到美术审美的影像手段。

第二,我选择的中国影像艺术家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他们在国内外做过多次展览,已经得到了摄影界、艺术界的认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他们有自己明确的摄影语言,这种语言具有前沿性,能够准确地表现中国社会快速、多层次发展的背景。


李志国作品:《大象无形》



“中国特快”具体指的是什么?


“中国特快”,首先当然是指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这样一个现象,它来自于国家的政策,来自于整个社会对政策的执行,然后体现在经济层面。而经济的实际体现,则是在社会的空间面貌、城市的发展,以及乡村和自然等方面。这些,其实都是摄影最主要要表现的。

在选片的时候,我其实对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摄影做过一个整体研究。在2009年之后,我认为中国摄影有一个特别重大的转变,可以说是当代影像的真正开启。

这个开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国摄影所关注的社会现实。所有大量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景观的摄影,比如张克纯的《北流活活》、曾翰的《超真实中国》、郑知渊的《上海面目》,以及张晓和王轶庶等人的作品,他们的影像涉及到了中国各个层面的社会状况,最直接地体现了“中国特快”的面貌。


▲ 王彤作品《重现》展场。


在视觉可以观察到的中国快速发展的层面,其背后是更多的人开始对自我的身份和传统等“本源”,以及对个人情感和文化源头的寻找,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真实、实在的寻找。只有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才有可能知道该往哪里去。

有很多摄影师都在这样做,比如魏壁、颜长江和肖萱安、邸晋军、黎朗和木格等。他们创造了一种具有传统文化的新视觉,一种关于故乡、故人的新影像。而这,也是“中国特快”的一种体现。

如果不是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快,我们可能也不会那么急切地需要去往回看。一方面,在快速发展时所出现的各种合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被摄影师记录下来,以各自的影像语言表达展现出来。而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开始回望,去寻找源头。


李智作品:《月》


另外,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现实状况下,最近十几年来的中国艺术家,其艺术表达跟八、九十年代非常不同。他们不再是对传统或者过去某一历史阶段的沉痛反思、精英主义的表达,我觉得当下的人更多是通过影像游戏化的方式。例如,娱乐化、游戏化等大众文化的背景都在摄影中有所体现。

因而,无论是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去众创、把历史影像进行游戏化的装置表达,置景拍摄、数字合成、数字编程生成影像或者扮演虚构......我觉得他们都是游戏化的、举重若轻的,用一种外在的方法,把中国社会、中国人和中国的时代处境比较准确地表现来了。


邸晋军作品:《青年》

▲ 穿晚礼服的女人。

▲ 旗袍女人。

▲ 盲人。

▲ 吸烟的男人。



您提到“影像与世界的游戏”,这更像是观察世界的方法,这是否是摄影者创作的捷径?


我觉得这完全不是一种捷径,而是一个时代的现象、风格,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

这跟我们如今的自黑,还有诸如“小编说……”等文章体系、媒体传播语言类似,其实是把那种很大的事情用很个人化的语言表达出来。现在的影像创作,特别准确地表现了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刘铮作品:《自拍》



“中国艺术家很注重自身所处的社会,用实验影像探讨当下热点问题,相比之下日本摄影师更敏感执着于更私人、更个人化的感受”。对于本届双年展艺术总策展人吉川直哉先生的这句话,您怎么认为?


我跟吉川直哉先生有过比较多的交流,在双年展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中,每天都会通信,特别是六月至九月期间,每个月通信量都在20封左右。我们彼此沟通,介绍自己国家的摄影等,关于他说的这个,我是非常认同的。

吉川直哉先生其实是比较反对把一个摄影师贴上一个国家的标签。在这次的展览中,也是在“亚洲特快”的主题下设了四个小单元。其中第一个单元叫“身份和隐形的墙”,其实是对身份的一种探讨,人和人之间的身份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可见的墙,我们如何去面对、如何去突破等。

比如在这一主题单元下,中日韩三国策展人可以把自己国家适合参与这个部分“对话”的作品选进来。当大家在看展的时候,不会首先去关注这个中国摄影师说了什么,那个日本摄影师表达了什么,这是一个在一起的“对话”。而当你仔细去看,才会发现作品分别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不过,即便如此,当摄影师在现场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你还是会看到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在解读作品时的一些不同。所以,吉川直哉先生的这个感受,也是基于真正了解了摄影师之后。


蔡东东作品:《泉》

▲ 埋镜子。

▲ 摘果子。

▲ 射击练习。

▲ 泉。


有个日本摄影师,拍的是日本的一个传统仪式(活动),得了今年日本写真协会的纪实类摄影奖,照片中的男人举着火把,场面是非常激动的。还有一组作品,表现的是日本东部传统文化如何在今天能够保持,或者说难以坚持下去的一些困惑。所以,日本摄影师在创作上其实也有很多现实方面的题材。

中国的现实题材,表达这种情感的也有很多。就是说,其实不是题材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无论是从过去的文化,还是在当代社会的政治、格局,我们中国人考虑的都不仅仅是“我”,还有家人、国家和民族。比如张克纯的照片,里面的那个人其实是非常微小的,那个时代的经济、一些运动和活动,能够在影像中特别明确地呈现出来。


甲斐啓二郎作品:《Wounded Bears》(翻拍)


当日本摄影师在拍摄他们的传统仪式时,你也会觉得那些照片里充满了当代社会的冲突和动荡,而这些冲突和动荡更多的来自个人在这种冲突中的表现和反应。所以,当大家面对同样的社会时,我觉得中国摄影师实际上更多的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讨论的。

比如魏壁的作品,它是书法和摄影的结合,摄影题材是关于故乡和乡愁的。还有颜长江和肖萱安的《归山》,他们把动物的标本放到自然当中去进行拍摄,但是你在这些作品中,看到的其实是关于生命与自然,关于人类的,关于生命的命运。


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不是在说“我”的感受是什么,“我”需要探讨什么,而是作品的每一个切入点,都是从一个具体艺术家的特定语言,以及特定切入点出发,但是呈现出来的则是那一代人。

比如黎朗的《父亲》,我们看到父亲年轻时的照片、父亲的一捧头发,还有父亲衰老身体的正面和背面,以及照片上写满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讲述着父亲这一生每一天的日子。

你会觉得他不仅是黎朗的父亲,而是我们每个人的父亲,是中国人的父亲,或者说是人类的父亲。我们能够明确地感受到,中国人的作品当中,是有“我们”的。


黎朗作品:《父亲:1927.12.03 - 2010.08.27》


有个年轻的日本摄影师做了一本册子,里面有他自己,也有父亲的肖像和父子的合影,但是他很明确地表示,这是在探讨自己的阴暗面。

他的这一面,可能也代表了很多人或是年轻人不为人知的B面。在那一面里,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有血、有刀、有暴力,还有一些未知的恐惧。

这是一种非常内心的、内在的、个人的一种感受,是非常抽象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关于“我们”的。



对于有志于从事影像创作的青年如何理解“当代摄影”的创作语境(实际建议)?


第一,必须谈当代的话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话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所以要面对当下的话题、当下人的情感。不是那些流行的,或者说上一拨人成功的经验,他们所谈到的话题。而应该是作为创作者,你自己所关心的话题和人的情感。


第二,就是语言。

总的来说,我觉得从整体层面而言,中国摄影创作者的语言成熟度是比较低的。真正有自己的成熟语言的,只有那几个特别出类拔萃的,其他很多人在语言上还是摇摆不定的。

就像每个人讲话时,就有每个人讲话的腔调、讲话的习惯和语言的用词。现在摄影就是你的表达方式,所以你应该用自己的摄影语言,去表达你所关注的,你这一代人的事情和情感。


还有一点,中国这么大,有如此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为我们提供创作的营养,我觉得对于中国的影像艺术而言是非常幸运的,是中国艺术家的优势。

所以,不要有小我,要有大我,不仅是自己的那点儿事情,应该要有整个社会、国家,你所代表的人群。是有“我们”。


邬树楠作品:《呼吸》


本文作品授权自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组委会


▲ 朱炯(左)与总策展人吉川直哉(中),以及韩国摄影人柳银硅。(摄影/高玮)



- The End -

采访:小麦

编辑:小麦


▲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

官方网站:paizhe.com(拍者网)

官方邮箱:ipaizhe2016@yeah.net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十万人守候国庆升旗 | "素颜"中国 | 遂昌山体滑坡 | 自拍专制 | 流浪汉 | 台湾邮差的"乡土"摄影梦 | 不色情的裸照 | 朱莉和皮特 | 空姐 | 出租车司机的伟大摄影计划 | 寻亲十九年 | 营口运钞车劫案 | 舒淇御用摄影师 | 自学成才的囚徒摄影师 | 马克·吕布 | 王宝强原经纪人宋喆离婚案 | 临终肖像 | 世界摄影日 | 窥视日本人的真实生活 | Alex Webb | 资深图编谈视觉伦理 | 星空摄影师 | 41岁7战奥运的传奇母亲 | 洪祸面孔 | 邢台大贤村 | 北京暴雨 | 震撼的母亲肖像 | 洪水一线的坚守 | 女性摄影记者云南"杀猪匠" | 盐城龙卷风 | 从毛泽东翻译成为一代外交家 | 大同富商特大绑架案 | 800米悬崖徒手求学路 | 艾滋女童求学记 | 是谁买了北京"豪宅" | 抑郁症 | 保镖学院 | 广西16岁婚姻 | 目击大爆炸的摄影记者 | 距离天津爆炸点15米处 | 王林的"摄影术" | 2016荷赛颁奖 | 八宝山入殓师 | 现场勘查试衣间 | 排队的中国人 | 青山裕企 | 百年皇城 | 晚清档案 | 建国初期明星素颜照 | 警局摄影师的13万张底片 | "复活"老照片 | 民国女神 | 街拍黑马炼成记 | 无码照片 | 女洗手间 | 小黑裙上位史 | 人体冷冻过程 | 匪帮大叔的“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