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书房行走 | 第十九期 : 走进南大校友张明先生的书房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2021-03-08


      上书房行走  走进南大人的书房

张明先生的书房名为 “取毫斋”




学者介绍


张明,196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南京大学中文系1989届中国古代散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南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毕业后在海军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工作18年,海军大校军衔。2008年转业至江苏省统计局工作,现任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随笔集10余部。




书房的乡愁 | 张明



1989年夏,我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到海军指挥学院报到。搬行李时,书成了最大的麻烦。在学校,除有一个竹子的书架外,我的书堆满了空着的上铺。虽然没有能够继续从事我学习的古代文学专业,但多年积下的文史哲书籍一本都舍不得丢弃。最后,请人用一辆三轮车把书拉到了半山园。我在两人合住的宿舍里放了一个单位发的书架,其他的书都暂时存放在仓库里。


张明先生学生时期照片

张明先生学生时期照片

张明(左)先生是1983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


1992年结婚后,我分到一个30多平米的单室套。便花“重资”买了三个书橱排列在一面墙边,起居、读书都在同一空间内。说是“重资”一点不夸张,一个书橱要500元,我的工资才不到200元,全靠父母的资助。一年后女儿出生,她的哭闹使我无法静心读书,于是,好几年里,我都是在卫生间架一张小圆桌,就着一盏台灯读写。所以,周作人所说的“入厕读书”我是略有些体会的。虽然卫生间里的写作诞生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在城市的边缘》,颇有些成就感,但随着书越积越多,拥有一间自己书房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城市的边缘》



1997年,我终于分到一套两居室住房,虽然只有50多平米,但终于有相互隔开的两个房间了,这在当时真不是一般的改善。妻女住一间,另一间便是我的卧室兼书房了。虽然还不是完整的书房,但终于有自己独立空间的喜悦至今仍能触摸!情难自禁的我写下一篇《一间自己的屋子》,这样说道:“晚饭过后,走进自己的屋子,随手关上门,就有一种和身后的世界全然隔开的感觉,世上仿佛只剩下了这一间屋子,和这屋子里的我。我在这里读书,和古今中外的书生学人谈心;我在这里铺开稿纸,让思绪在笔端尽情流泻”。这可以算是我的第一个书房吧!在这间书房里,我完成了4本散文集的写作。


部分著作



虽然我从事的是政治工作,但做学生时养成的买书的习惯难以改变,节假日还常常去新华书店和杨公井古籍书店买书。慢慢的,从单室套带来的三个书橱已不堪重负,床下、地上都堆满了书。于是,2002年,我贷款买了一套103平米的商品房。我在自己的卧室里,辟出一面墙打了一排书橱,虽然仍不是独立的书房,但大部的书已可以归位。书房是南向的,窗是大大的明窗,当阳光钻进窗户,书橱被映照出的那份敞亮使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快乐地跳跃。那种富可敌国的感觉实在是无比美妙,虽南面为王而不易也! 在这第二个书房里,转业待安置赋闲两年的我,写出了《温柔的挣扎》《第二种生活》两本散文集。


张明先生和女儿在书房,摄于2003年



2006年,部队在马群建经济适用房。那时的马群还比较偏僻,愿意去的人不多。但我看到房子宽大,有160平米,足可以辟出一间书房,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我建了一个10多平米的独立书房,在两面墙上打满了顶天立地的书架,几千册的藏书终于有了安身之地。书架当然没有书橱漂亮,也极易招灰,但更加质朴实用。这两个大书架,成了我的住所不同于人的别样风景,为朋友们啧啧称赞,也使我始终沐浴在怡人的书香中。犹记得书搬来时,大大小小的纸盒、包装袋堆满了客厅。我从中午开始,按书名首字拼音一本本往书架上放,待全部放完已是午夜。万籁俱寂,唯有我的书房灯火通明。腰酸背疼的我,看着满屋子的书,居然毫无睡意,不舍关灯,就这样一夜无眠。在第三个书房里,我完成了散文集《穿越城市》,荣列教育部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中国高校出版社书榜”。


第三个书房

书情景

搬书情景


前几年,我又在河西新购了商品房。痴心不改,本性难移,我把一个房间用作了书房。这次我的设计更加新颖实用,不仅房内两面墙打满了书架,而且,书房的门口没有做门,用两对双面的书架做了隔断。这样,既充分利用空间打了书架,又使书房和客厅连成一体,散发出我熟悉的文化气息。会做木工活的父亲还特意为我做了个脚梯,这样攀高爬下取放书籍就非常方便。这第四个书房,成了朋友们最爱带孩子来感受的小型图书馆。



书房一角

书房一角

书房一角

张明先生在书房



如何对得起书架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滋养?我颇费思量。最后,我决定把数千册书作个分类,让不同类别的书在书架上找到自己的宜居位置。为了激励自己不废诗文,我在书架上设了“师友著述”一栏,把老师、同学和友人的著作置于一处。导师王气中先生,程千帆、周勋初、卞孝萱、吴翠芬先生的著作;亦师亦学长的莫砺锋、张伯伟、曹虹、程章灿教授的著作,都整齐地排列在这里。在研读的同时,常常生起对母校、对大师、对老师的亲切回忆,仿佛听到他们的教诲和忠告,便会收起倦怠的心,关上窗外的喧嚣,孜孜投入清风寂寞的夜读和孤灯映照的写作。



部分师友著作

程千帆先生赠书

周勋初先生赠书




1986,2009年程先生、卞先生书赠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从学校毕业后我一直从事行政工作,但始终提醒自己无论角色如何变换,都要一辈子做个学生,一辈子认真做功课。我不是学者,做不了什么大学问,只是写一些浅斟低唱的小文,所以我的书房不堂皇,更无珍本,只是我做功课的地方。每当我坐在书房里打开电脑或铺开稿纸,求学时做功课的情景就会重现眼前,我仿佛又回归了作为学生的我,心里感到无垠的宁静。我用书房牵系着学校和老师,联系着读书和写作,维系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房里,有我出发的初心,有我永远的乡愁。









 张明先生推荐书单


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2.《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

3.《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郑振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4.《沈祖棻诗词集》,沈祖棻原著、程千帆笺注,江苏古籍出版社。

5.《中国文学批评小史》,周勋初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6.《现代国学大师学记》,卞孝萱著,中华书局。









往期回顾

上书房行走丨第一期:走进徐雁教授的书房

书房行走丨第二期:走进苗怀明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三期:走进钦文老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四期:走进周嘉昕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五期:走进张志强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六期:走进胡文兵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七期:走入海的女儿王颖院士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八期:走进张学锋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九期:走进张伯伟教授的书房(上)

上书房行走丨第九期:走进张伯伟教授的书房(下)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期:走进南大校友徐海先生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一期:走进沈树忠院士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二期:走进丁帆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三期:走进张鑫龙同学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四期:走进莫砺锋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五期:走进李良玉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六期:走进吴小山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七期:走进翟学伟教授的书房

上书房行走丨第十八期:走进黄荭教授的书房






策       划 | 程章灿

统       筹 | 史梅

执       行 | 翟晓娟

编       辑 | 张宇




欢迎南大师生报名参加此栏目

晒自己的私家书房

或者你想看谁的书房也可后台留言给我们

我们会尽力满足的哦

联系我们:zhangyu@nju.edu.cn






“4.23”

世界读书日

系列活动

策划 | 程章灿

统筹 | 史梅

执行 | 翟晓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