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润:我和儿子的日常小故事 | 5分钟育儿学堂(04)

小米爸 刘润 2019-07-10


这是“刘润·5分钟育儿学堂”的第4篇,继续同你分享,我和我儿子小米上学路上的沟通话题。


阅读前三篇:

5分钟育儿学堂(01)

5分钟育儿学堂(02)

5分钟育儿学堂(03)


※  ※  ※


第一个话题,是目标和手段的关


我问小米,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们每天晚上要做功课,那哪个是目标,哪个是手段呢?

 

小米说,当然提高学习成绩是目标,晚上花时间做功课是手段。

 

我说,很好,那我们再思考一下,提高学习成绩就真的是目标吗?它背后还有没有目标呢?

 

他说,提高学习成绩的目标是通过升学考试。

 

我说,对的,通过升学考试,是提高学习成绩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是目标背后的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学习成绩是为通过考试服务的,那它就变成了手段。目标有时候并不是终极目标,它可能是另外一个目标的手段。

 

那通过升学考试就是目标了吗?

 

他已经明白我的逻辑了,想了想说,通过升学考试也不是目标,未来能找个好工作才是目标,通过升学考试其实也是手段。

 

我接着问,找个好工作就是目标吗?

 

他说,那也不是,找到好工作是拥有更好生活的一个手段。

 

所以,我们通过不断讨论得出了两个结论:

 

第一,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

第二,小目标都是大目标的手段。

 

接着我开始跟他分析为什么要讨论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手段是实现目标的思考、工具和方法论,目标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目标可以不变,但手段是可以变的。

 

比如说,老师让你今晚抄一篇作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的手段是什么呢?

 

他说,是坐在那儿一个字一个字抄。

 

我说,那这个时候你妈妈过来说,哎,你不能这么机械地抄,你要边抄边思考。这个时候你很有可能会说,老师就是让我们这么抄的。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抄作文是目标还是手段呢?抄作文,在今天晚上是目标,但长远来说它是个手段,提高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才是目标。


如果这才是目标,那一边抄一边思考,一边抄一边理解才是实现这个目标真正的手段。

 

有时候,我们一旦有了目标,就会设计一个手段,设计手段后,就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可能会把手段当成目标。一旦我们开始捍卫手段,就会忘掉我们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接着我给他举了个自己的例子:你看,爸爸经常要写很多文章,我也会拿这些文章给很多人看,他们会提不少建议。


很多写文章的人,在这种时候会有一种防卫心理:不对,我的想法才是对的,我的文章不能这么改。

 

这种防卫心理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错把手段当成了目标。

 

写文章不是目标,它只是个手段,真正的目标是让更多人喜欢你的文章,写法只是个手段。


目标可以不改,但手段是可以改的,这样你对手段的心态就会非常开放。但你一旦把手段当成目标,你就会有防卫心理。

 

所以,要明白你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为了更大的目标,你要对这个事情本身充满灵活性,这就是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关系。


※  ※  ※



第二个话题,是Think Before Ask


什么是Think before ask呢?意思是说在问之前要先认真地想一想

 

这是一个理念,不是一个方法论,没有什么步骤,理论上一句话就说清楚了,我就在想怎么跟小米交流这个话题背后的道理呢?

 

于是我对小米说,那这样,你来想一想,我也来想一想,有哪些事是需要think before ask的,你举一个,我举一个,我们来轮流。

 

小米首先说,找东西呀,找东西应该think before ask。比如早上起床后先想一想东西在哪,而不是一张嘴就问,我的衣服在哪,红领巾在哪,手表在哪。要先想想,它可能会在哪里,然后找找看。

 

我说,说得很好,那我也来举个例子。比如做题目,怎样做题目叫think before ask呢?我到底是把这个语句放在循环里面,还是循环外面呢?这个就叫ask (小米在学编程) 。


那什么叫think before ask?放在里面还是放在外面这事儿,你得先think,你要先有自己的观点。

 

然后再ask,我觉得应该放在里面,为什么,但我有点不确定,放在外面好像也有道理,所以我想问一问,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你看,你还是可以ask,但是你这么问的时候,代表你ask之前已经think了。


这个时候再ask,你得到的是别人的思考方式,然后验证你的思考方式,纠正你的思考方式,那你得到的就不只是答案。

 

我说,这是第二个,那第三个呢?小米又该你想了。

 

小米想了一下说,啊!问怎么办,问怎么办的时候应该think before ask ,比如说上学要迟到了怎么办。

 

我说,这是个很好的例子,那在ask之前,你要先怎么think呢?

 

他说,我应该先想一想有哪些方案,比如说走快一点,以后起床起得早一点。

 

我说,讲的特别好,还有没有呢?他想了一会儿,没想出来。

 

我说,没关系,那就这两个。一个是走得快一点,另一个是以后起得早一点,我们把这两个东西叫做什么呢?叫做解决方案,也就是solution。


当你先think,再来ask怎么办的时候,你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

 

你看,我们彼此举的三个例子都特别好:

 

第一个是找东西,先think,think带来了action(行动),行动之后再ask。

 

第二个是做题,先think,think带来了opinion(观点),有了观点后,再来ask。

 

第三个是上学要迟到了怎么办,先think,think带来了solution(解决方案),得到了solution,然后再ask。

 

你看,在think和ask之间,多出了action、opinion、solution,这就锻炼了自己思考和获得答案的能力,这叫做think before ask。


但如果仅仅是ask,你就只能获得答案。


※  ※  ※



第三个话题,是关于管理


有一天晚上,小米来找我帮忙,看看他做的一套PPT。下周他们要开新年庆祝会,他和另外三个同学要一起做一场关于新年习俗的演讲,于是小米很认真地做了这套PPT。

 

我一看,觉得非常不错。一开始介绍了什么是新年习俗,然后是介绍维吾尔族、汉族、藏族的习俗,每个习俗两页,讲得很清楚。还有提问环节和发奖环节,最后是感谢大家,做得有模有样。

 

看完后,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讲,我就跟他一起过了一遍怎么讲。然后他问四个人应该怎么分工呢?我们就一起讨论了怎么分工。


分工完之后,我们还一起仔细地过了一遍他要讲的部分。最后他说,另外三个同学怎么讲,我去告诉他们。

 

我说,另外三个同学应该怎么讲,你不用一句一句地告诉他们,你需要做的是把内容跟他们讲清楚,让他们自己来组织语言,跟你组织自己的语言是一样的。

 

这个时候小米跟我说,他们可能不会讲,或者没有时间准备,我来帮他们准备好。

 

听到这儿,我觉得有个话题应该跟他聊一聊了。这个话题就是,什么叫做管理

 

什么意思呢?小米正在协调和管理下周四个同学做演讲这件事。他收集了要讲的的内容,想好了PPT的逻辑结构,做好了PPT,还做了分工和串讲。


这些都做完后,他甚至还想把每个人要讲的话都写好,然后告诉他们,请他们去讲。

 

我说,这就不对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一个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


管理的目的是让结果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发生,而不是去帮每个成员做他本来应该做的事情,你的工作是确保它发生。

 

然后他就开始跟我讨论了,可是他们没有时间怎么办呢?讲不出来怎么办呢?在台上如果愣在那儿,讲不下去了怎么办呢?

 

听的时候,我感觉小米跟很多初级管理者遇到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总是觉得别人做得不如我好,想帮别人把所有事儿都做了。

 

我说,那我们试试这样。你把PPT打印出来,明天早上到了学校,把PPT分给他们,告诉他们利用课间时间看一下。


你们上午一共四堂课,三个休息时间共30分钟,足够他们来看自己要讲的内容了,因为PPT上已经把内容写得很详细了。

 

到了中午(中午他们在学校吃午饭,下午接着上课),你们四个人聚在一起,干什么呢?这个时候你不用教他们怎么讲,你请大家根据PPT自己来讲一讲。


一个同学讲的时候,有讲的不好的地方,另外三个同学可以给他一些反馈和建议。讲完之后,如果觉得不错,就鼓掌鼓励他,然后第二个同学再来讲。

 

你们四个人的演讲一共十分钟,每个人只有两分钟左右,所以讲完加上纠正,每个人最多五分钟,四个人加在一起20分钟,中午的时间就够了。

 

都讲完回去后,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把语言组织起来练一练,下周大家再一起过一遍,就可以上台演讲了。

 

正式演讲时,你作为管理者,万一有同学讲得不够好,或卡壳了,你可以在台上简单提示一下,但是只有他自己准备过了,才能记得起到底要讲什么。


你帮别人组织的语言,他只能背诵,只有他自己组织的语言,才会自然。最后作为总的串场,你再做一个总结,这才是一场大家共同协作完成的演讲。

 

最后我说,小米,你要记住,管理不是自己做所有的事情,而是要让团队的每个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共同达成结果。


好了,今天的3个故事就讲完了。其实许多商业上的逻辑,也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我跟小米的这些沟通,就是在引导他,遇到事情应该如何去思考,让他在做的过程中悟出道理,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框架。


※  ※  ※


育儿系列会首发在我的社群“进化岛”

欢迎继续关注

本文由向文波协助整理,欢迎鼓励


相关阅读:

刘润·5分钟育儿学堂(01)

刘润·5分钟育儿学堂(02)

刘润·5分钟育儿学堂(03)


刘润:润米咨询董事长;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拥有24万订阅的《刘润•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2014年,这个数字是85人,2015年,62人。2017年,只有8个人。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人口的财富。


商业认知的严重不对称,正在带来财富机会的极度不平等。


你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认知,不断地进化、进化、进化,才有可能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中抓住更多机会。而完整的商业认知,不应该只是少数精英才能拥有的东西。


为此,我建立了社群“进化岛”。现在,进化岛已经有近4100位岛民了,它就像一个商业朋友圈,在岛上,你可以阅读和分享独到的商业观点,讨论和点评热点的商业现象。


你可以与岛上大咖们积极互动,互相学习,提出你的问题、困惑,与大家共创解决方案。有时候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而你的只言片语,也许能让别人醍醐灌顶。


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或者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登陆《刘润·进化岛》(点击查看详情)和我一起进化,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


※  ※  ※


很高兴,《5分钟商学院》的书籍上市后,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印数已经超过28万册,这还是在得到独家销售的情况下。最近印刷厂产能爬升,《5分钟商学院》商业篇新版,正式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全面上架,👇🏻👇🏻👇🏻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