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书单|“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主题书单

中国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
2024-09-30
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民族、国家而言,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探究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书单”特别策划历史主题系列书单,分两期依次从学术、通识的角度,推荐最近几年出版的优秀著作。

本期首先发布“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主题书单,从“史学之思”“治史之道”“史家精神”三方面,推荐相关著作。
【史学之思】

《全球史学史》(上下册)
丹尼尔·沃尔夫  著, 陈恒、李月、屈伯文  译

上海三联书店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沃尔夫著述的《全球史学史》是一部综述了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史学思想和事件,多元并存、互融并进的全球史学史论著。本书在时间上涵盖了从大约4000年前直至20世纪末的漫长时段,探讨了不同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形成的不同史学传统,以及历史学在不同社会中地位的变化。这部著作确立了作者在全球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

〔德〕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  著, 何兆武  译

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著名史学史家、思想史家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关于二十世纪历史学的经典阐释。它既是一部史学史名著,又是一部思想史范本。书中考察了关于历史和历史学性质的思想的深刻变化,以及自19世纪专业历史学出现以来作为其基础的基本原则的发展,描述了二战以后新的社会科学如何改变历史学,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想对历史学的巨大挑战,并得出结论:当代的历史学正从经典的、宏观的形式走向微观史、文化史和日常生活史。对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本书是理解二十世纪史学发展脉络的必读指津。

参考阅读: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

《历史哲学》

周建漳  著

崇文书局

本书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勾勒出历史哲学的基本学科性质及理论轮廓,展现、梳理了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基本学术议题;不囿于现有学科框架,力图将视野扩展至狭义历史哲学学科范围之外,意在为哲学、史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研究生提供系统的历史哲学概览,希望对专业内外研究者亦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普通读者亦能藉此书一窥“历史哲学”之堂奥。

《<史学史研究>文选·史学理论卷》

董立河  主编

华夏出版社

《<史学史研究>文选·史学理论卷》为《<史学史研究>文选》丛书(共7卷)中的一种,它展示了近几十年来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全书汇集了历年来《史学史研究》中所发表的诸多历史学者的论文,例如白寿彝、刘大年、刘家和、侯外庐、杨翼骧、王晴佳等,保留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发展的原貌。这些历史学者多是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名家,对中国现当代的历史研究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这些理论探讨中,他们总结古往今来历史学家的经验和教训,也将之与西方的理论成果相比较,对推动史学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史学发微》

钱穆  著

博集天卷·岳麓书社

《中国史学发微》对中国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民族性、历史与人生等重要问题阐幽发微,全面开启读者对于中国历史的概念认知。堪称“《国史大纲》作者序”。
《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

马勇  著

海南出版社

本书以大开大合的学术姿态,祛魅、存真,重新构建近代历史历次转型的整体脉络。“明夷”既是对历史的回望,看过去走过的路,更是希望探讨中国史学未来往哪个方向走的问题。本书为作者梳理史学研究的历史经验文章的集合,分为“老辈史家的经验”和“我的史学研究”两大部分。“老辈史家的经验”,介绍章太炎、蒋廷黻、张荫麟、范文澜、胡绳等前辈从事史学研究的经历,他们进行史学研究时受到的一般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秉持的史学观念和方法等,分析《訄书》《清代学术概论》等史学名著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我的史学研究”则介绍了马勇老师自己从事历史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可供相关专业的读者学习和借鉴。

参考阅读:互联网时代的历史研究与书写

《学随世转:二十世纪中国的史家与史学》

虞云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十世纪,世界风云变幻,学术新旧激荡,中国史家承继旧学,融汇新知,致力于新旧范式的接榫与转型。本书以吕思勉、陈垣、陈寅恪、顾颉刚、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张家驹与程应镠等著名史学家为典型个案,再现了他们在时世剧变下的人生轨迹与学术生涯及其历史观与方法论,既多方勾勒出中国百年史学的辉煌业绩与曲折走向,也真实还原了这些史学大家的命运遭际与心路历程,他们研究历史,也成为历史。

参考阅读:犹记风吹水上鳞:二十世纪变幻时世中的史家与史学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加]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著  孙唯瀚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今世界,对历史的操纵越来越普遍。独裁者可能会压制历史,以免失去威权统治的立基点。民族主义者可 能会讲述关于过去的虚假故事。政治领导人可能通过说谎来动员人民。作者撷取近现代人物史事,从罗伯斯庇尔、希特勒、丘吉尔到克林顿和小布什,以各国政治及历史人物的大小故事与关键时刻借镜、立论,讲述了历史如何被扭曲、美化和政治化,反映史实理解的多重可能。

【治史之道】

《治史三书》

严耕望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历史学家严耕望先生以个人治学心得为基础,融合梁启超、陈寅恪、傅斯年、钱穆等几代史学大家的治史经验著述而成的一部史学方法论著作,被认为是“金针度人”的治学入门书,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语言质朴流畅,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参考阅读:工作随时努力, 生活随遇而安

《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修订本)》

李剑鸣  著

商务印书馆
本书是入门历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关于历史学是什么、历史研究的方法、春秋笔法、历史学养、历史研究的眼界等内容都有涉及,对历史学研究生而言有着非常实用的方法论价值。本书为初版面世后时隔十五年的修订版,李剑鸣教授在书中进行了大量修订,亦正应了书中所言:“研究历史须兼顾博通和专精,立论既有宽广的背景烘托,又有坚牢的证据支撑,钩沉发覆,破旧立新,以有补于知识和思想的增益。”对于学术研究生来说更有着如何做研究的思想指导。

参考阅读:成为一名历史学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才能?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第二版)》

荣新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本书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近年,作者重开关于学术规范与写作的课程,结合新的研究体会和学生反馈,作者进行了修订。

参考阅读:豆瓣9.0分,畅销十余年、重印十多次,这本名家小书值得一读再读

《学史之道》
朱孝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

本书是一部介绍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著作,内容由学习者经验研究、学科概念与分支、世界史研究方法论、历史感研究、史学作品风格研究、史学作品感染力研究、史学作品分析等七个章节构成,旨在使读者产生对世界史的好奇心,对世界史的阅读与学习达到一种心灵、思想和情感上的理解。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王明珂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是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的新作。作者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作者称之为 “反思史学”。同时也是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对史学的反思。作者希望读者/研究者能因此练就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识蒙敝的真实世界及其历史变化过程,对外在世界有真实体认,以及反思与反应。

这是一部醒世之作:我们看到、听到、读到、想到、学到的东西,都是某种本相的表征,而对这些表征的错误解读,会让我们带有偏见,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换言之,是人(组织)就有偏见,没有理由过分自信。要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办法,就必须认识并尊重本相。
这是一套极具操作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循序渐进、启发式的引导,帮助读者认识历史及现实的表相与本相。

参考阅读:为何你认为自己得到的结论就是正确的?|"反思"认知偏见

你要的不过是枯燥无活力的真实性

《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

杨念群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Book

本书为当代历史研究论文集。书中不仅全面反思与阐释了西方各种史学思潮在中国史学界的应用状况,还提出拓展史学进境的新思路需从跨学科的角度借鉴社会学的“中层理论”。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对此问题的持续思考的精粹集结,更是史学界努力建立新研究范式的一次卓见成效的尝试。作者凭借对当代历史研究的反思与阐释,向更多学人分享了兼具全球视野的研究素养、复杂性的研究思路以及超越学科专业壁垒的研究方法。

参考阅读:杨念群 | “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中国案例

《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

杨天宏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Book

本书系作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历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着重探讨史料与史学的相关性,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取径和方法,以解决由于史料繁多带来的近现代史研究难以兼顾专深与博通、以及中西学乾坤颠倒所引发的格义附会等诸多困扰。除此之外,书中收录的一些学术著作的序跋、书评,不仅指出该著作的学术成就,也指出不足,一改作序作书评则无原则吹捧之弊,值得学习。

参考阅读:

新书速递 | 杨天宏《心通意会:历史研究中的虚证》

《学术之路:跨学科国际学者对谈集》

白若云 陈利  编著

商务印书馆

学术职业是一座迷宫。可喜的是,得益于种种条件,今天或已初入学术迷宫,或还在大门外窥望的年轻人虽仍不免迷茫,却有机会听到更多来自前人的经验之谈,从而更好地思索学术研究的路径动态,以及成为学人本身的意义价值。本书就是这样一次试图让迷宫中的前路变得明朗的尝试。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同学们来说,这本跨越世代、超过水准的“学术老司机”的对谈合辑可谓诚意盈盈、干货满满,先行者的人生与学术路径选择,不吝宝贵的迷宫探路指南。

参考阅读:学术之路:和国际学者们“炉边夜话”,聊出了一本书!

【史家精神】

《吕思勉传》

张耕华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YeBook

本书为近代著名历史学学者吕思勉的传记。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同被列为现代史学四大家。他的治学以范围广博见长,方法上又注重排比分类,融会贯通。其著述涉及史学、文学、经学、文字学、文化思想等多个领域,规模恢宏,素为学界所推重,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本书以时间为脉络,通过翔实的资料,清晰地讲述了吕思勉先生的生平经历、治学道路、学术成就、思想见解。除此之外,在本书中,读者还能看到埋首书斋的历史学家生活中的另一面,比如为亲友讨公道、喜好下棋、迷恋养猫、记录物价,等等,由此更加深入了解吕思勉先生及其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

《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

瞿林东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论述白寿彝史学成就及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的地位的论集。主要内容包含:一、对白寿彝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中之地位的总的评价;二、综论白寿彝的史学思想、治学道路和史学成就;三、阐述白寿彝在中国通史领域的研究和编纂方面的学术贡献;四、分析白寿彝在民族史、民族关系史研究上的理论贡献及撰述成就;五、评价白寿彝在史学史、史学理论、历史教育和历史学学科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六、评介白寿彝关于读书、学风、文风和文章之道的有关见解及其现实意义。

《人类的明天会怎样?》

[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刘冰晶 译

光启书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拥有两幅面孔的古罗马门神“雅努斯”,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在年轻时竭力往前看,却在年老时沉溺于过往;我们面临有限的寿命,但拥有无垠的精神世界;我们都是忍受不完美的凡人,但依旧在社会和历史中寻求价值。

也许汤因比做得比我们都好。他比我们更多地回望,更深刻地感知生活的苦难、战争的阴影、文明的盈满则亏。他有理由悲观。然而,他从未放弃在黑暗中寻找微光,为志业追求奋斗一生,以凡人之躯求索人类命运。

在这本回忆录里,汤因比时而沉重,时而戏谑,娓娓道来成长、求学、工作等经历,反思战争、科技、教育等重大议题,并收录他用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创作的32首诗歌。本书不仅刻画了这位史学巨匠睿智又平凡的形象,还间接体现出20世纪世界大战等巨变对个体智识活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传递给我们在回顾历史后仍追问明天的勇气。

 

参考阅读:人类和量子一样不可预测:汤因比留下的五个洞见

《为历史而战》

[法]吕西安·费弗尔  著,高煜  译

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创始人之一吕西安·费弗尔从1906到1952年间写的部分文章和演讲稿汇编而成的文集,阐述了他关于历史学研究的整体观点和杰出洞见。在前33篇文章中,他对史学性质、历史认识论、方法论、跨学科研究等都提出了新的想法,颇具创新意义;后11篇文章则忆述了30年间,11位不同领域的杰出知识分子的生平,借此强调了对历史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费弗尔期望用这一系列的文章来促进一种新的历史学的诞生,一种在“人性”基础之上重建的新历史学,进而打破当时“历史学就是文献学”这一公式的束缚。费弗尔一生都在为这一事业战斗,这并不是为了他自己,也不是为了某个人,正如本书标题所说,他这是“为历史而战”。

参考阅读:“历史学必须捍卫人的价值” | 译林年度好书
策划 | 康卫国
特邀顾问 | 张鈺翰(上海人民出版社)、苏简(小红书文化博主“是苏简呀”主理人)、向北向北(微信公众号“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主理人)
编辑 | 康卫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