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有7000万人感染,食欲不振、易疲劳,这些信号是肝脏在求救……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参与多种物质合成、代谢,然而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在病毒、酒精、药物等破坏的早期,由于其缺乏痛觉神经,经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经常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才有不适症状,往往此时的病情就比较严重了。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肝炎分为两大类,即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酒精性、代谢性、药物性肝炎等)。平时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途径不同。


在我国,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又常因病情迁延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丁肝病毒常与乙肝病毒相伴感染。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


01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食、不饮生水,防止“病从口入”,接种甲肝和戊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


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2012—2018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7年超过甲肝。戊肝的死亡率为1%~5%,而甲肝的死亡率为0.01%。需注意的是,我国属于戊肝高流行区。



02乙肝、丙肝与丁肝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建议可到正规医院行“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测,在医生指导下必要时到疾控部门注射乙肝疫苗。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不与他人共用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




病毒是怎样侵害肝脏的


任何一种肝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引起机体的严重损伤,甚至威胁到生命。我国是乙肝大国,约1/10的人群为乙肝患者。长期罹患乙肝、丙肝,会引起肝硬化;肝硬化结节恶变以后,会发生肝癌。因此,乙肝和丙肝在我国危害相对更大。


感染甲型肝炎时,甲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增殖,机体会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损害,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甲肝病毒可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病毒性携带状态。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感染乙肝病毒时,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虽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但乙肝病毒基因可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从而产生远期后果。乙肝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应答造成的,机体的免疫应答既可清除病毒,同时也导致肝细胞损伤,甚至迫使乙肝病毒变异。


机体的免疫调节机能是否正常及免疫反应的强弱,与乙型肝炎的临床类型及转归有密切联系。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机能正常的机体,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被免疫应答攻击而破坏,肝细胞死亡而终止感染,临床表现为恢复顺利的急性肝炎。根据病毒量的多少及强弱,肝细胞受损程度不同,急性肝炎又表现为急性黄疸型或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若机体免疫功能及清除乙肝病毒功能低下,乙肝病毒未得到彻底清除,则有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有的患者肝功能不断受到轻度损伤,表现为慢性迁延型或活动性肝炎。


对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了解较少。有研究结果提示,丙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有关,肝细胞的损伤主要是由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


对丁型肝炎的研究表明,丁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和破坏作用。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可导致丁型肝炎病毒大量复制,明显加重肝细胞的损伤,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或重型肝炎。




哪些传播途径需要提防


甲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形式为粪—口途径,也称为肠道途径,即被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消化道引起甲肝感染。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很可能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当人们食用未煮熟的牡蛎、蛤、蚝等水产品时,有较高的感染甲型肝炎病毒的风险。甲肝感染的主要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高峰期。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1)血液传播:极少量含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进入人体后即可导致感染,输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都可以传播。


(2)母婴垂直传播:如果母亲是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携带者,那么在分娩前后会有一定概率传给胎儿。


(3)性传播:与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患者有无防护的性接触,经破损的皮肤黏膜可以传播乙肝病毒。


(4)医源性传播:医疗工作中使用受污染或者消毒不严的针管、针头,都可造成乙肝或丙肝病毒的人为传染。


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有着相同的传播途径,即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进行传播。但丁型肝炎病毒极少单独感染,多与乙型肝炎病毒等DNA病毒共同感染。


戊型肝炎则同甲肝一样,也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既往以水型流行最为常见,具有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且多见于有不洁饮食史的人群。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易出现重症戊肝,病死率较高。



非病毒性肝炎及其危害


01酒精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多见于男性,是由长期过量饮酒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虽无传染性,但严重酗酒可能导致急性重症酒精性肝炎、肝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02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主要是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据统计很多病人都是因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而来住院,如抗结核药、磺胺及一些化疗药物等都是很常用的伤肝的药物;中药伤肝也是不少,如生何首乌、苦杏仁、北豆根、毛冬青等大剂量使用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


03脂肪性肝炎


脂肪性肝炎,高热量饮食会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首先就是在肝脏,慢慢形成了脂肪肝。如果不重视,15%的患者可以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3%的患者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或需要进行肝移植治疗。


04熬夜也伤肝


熬夜也伤肝,肝脏是人重要的解毒器官,23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排毒后修复期,这个时间段人应该进入睡眠状态。这个时段还在熬夜,肝脏就不断输出能量,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无法实现肝排毒和滋养细胞的效果。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预防病毒性肝炎,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戊肝疫苗的接种,能有效预防病毒性肝炎。


甲肝疫苗接种对象及程序:甲肝灭活疫苗 18 月龄和 2~2.5 岁各接种 1 剂次。甲肝减毒活疫苗在18月龄接种 1 剂次。我省儿童免疫规划使用的是甲肝灭活疫苗。


戊肝疫苗接种对象及程序:16岁及以上易感者。戊肝疫苗按0、1、6月接种方案进行3次接种,即当天接种第1剂,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2剂,第1剂接种后6个月接种第3剂。目前为非免疫规划疫苗。


丙、丁型肝炎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病毒性肝炎健康Tips


▶ 乙肝和丙肝病毒不会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与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感染。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 所有易感者均可接种乙肝疫苗,如乙肝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药瘾者等高危人群及从事托幼保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人群也是主要的接种对象。

▶ 乙肝五项检查是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

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依次为:

①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②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③ 乙肝e抗原(HBeAg)

④ 乙肝e抗体(抗-HBe)

⑤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乙肝“两对半”解读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综合自:人民日报、健康中国、中国疾控动态、澎湃新闻、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苏州疾控等


往期回顾

 这6类食物容易有寄生虫, 最后1类藏得最深……

#  男子跑到急诊科,大喊救命,往床上一躺心跳就停了!医生:这次抢救,得花很多钱!#  节食+运动,男子俩月瘦30斤!连续游泳两小时后出问题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