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峰论坛丨校企合作育人才

源代码品牌工作室 西安欧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2021-11-10

我院教师张迪于10月25日应邀参加“2019高等院校新工科建设与发展校企协同育人交流会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并分享了“新工科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相关内容,此次论坛贯彻“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推动高等院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一流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此次会议有来自50多所高校、30多家企业的200余人参加!


-张迪老师-


教育部在2017年2月,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决定开展新工科研究和实践,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通过对国际工程教育和新工科教育的研究,从学生角度,我们要确定的发力点包括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知识的交叉融合应用能力、工程师的素养、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及全球视野的培养;作为学校层面应当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设置个性化的学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式合作。




2019年是我校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元年,在学校办学理念“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的指导下,学校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

1.借鉴国际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减少课程门数;

2.建设标准化、共享化的学科大类平台课程;

3.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实现统一归口管理;

4.制定毕业标准和个性化学程设计;

5.逐步实现完全学分制,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课程学习投入度;

6.组建课程团队,激发基层学术组织活力,保障课程质量提升。



综上,分院在校级课程改革思路指导下,结合标杆院校调研和现状分析总结,遵循赵炬明教授的“新三中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方法层面依据康德拉课程体系设计的三个步骤,确保课程体系改革的各个环节和细项无缺漏,操作层面基于OBE成果导向的理念设置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了具有分院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分院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在培养目标环节设置看得见的培养目标,通过多级项目串联专业课程以及专业课程鱼骨图为学生设置可视化的成长路径;在课程体系环节,创新地提出了“大平台,微专业”的思路,贯彻宽口径,多模式的培养思路,使课程体系具有良好的应对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的变化,具备快速迁移性;关于学生投入环节,考虑课上和课下两方面的投入,课上投入通过考核方式、过程管理、有挑战的课程设计、在线资源的匹配、小学期等手段的改革促进学生加大课上学习的投入,课下通过开设工作室,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



基于分院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形成了“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2年主要完成通识和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学习,中间1年完成“微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1年进入企业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同时,我们还为学生开设了国际工学院以及本硕连读等项目,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1

END

1


往期精彩

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学习氛围

信工学院职涯精英会

我校成为“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服务网点”


*供稿:张迪

*图源:张庆

*后台:刘禾

*声明:本文系“源代码”品牌工作室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源代码”品牌工作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