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迟到的记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老蒋博物 Author 老蒋

2017年4月,有幸参与北京盖娅自然学校组织的自然教育考察团赴我国台湾,主要是与台湾民间的自然教育机构和环境保护机构互动交流,也对台湾各地生态兼作考察,从台北开始,经新北、花莲、垦丁、屏东、南投回到台北,历时8天。

五年前的旧事,再不记一点下来,恐怕就此湮灭。虽然晚了点,窃以为仍有必要而且值得。

访台行程如下:

D1,早上从杭州出发,航班落地后乘坐捷运到台北市区,安排好住宿,午餐,下午就近逛“二•二八”纪念公园,一个地处闹市区的普通休闲公园,至于何谓“二•二八”,网上可以搜到,不解释了。

D2,上午访问荒野保护协会,下午参观该协会牵头主办的台北荣星公园生态化复育试点。

D3,访问新北市贡寮农庄,一个永续农业案例。

D4,访问花莲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听取该基金会在海洋保护方面的工作介绍,乘坐该基金会指导下的游船出海观赏海豚。

D5,访问花莲回游吧,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指导下的一个社会企业,永续渔业和海洋保护案例。傍晚到达垦丁,夜观。

D6,访问屏东县一盐场,古法制盐案例,下午同伴们潜水观察海洋生物,我没下水,在附近观察记录植物、螺贝、鸟类等潮间带生物。

D7,访问南投县埔里镇桃米村,地震灾后重建、生态修复、村民增收,生态保护从专家文案走向全民参与的典型案例,夜观。

D8,回到台北,参观台北植物园,之后登机返杭。

本文先说说此行与台湾民间相关机构交流情况,以及浮光掠影之见闻,至于物种与生态,留作另文记录,免得行文过长。

荒野保护协会成立于1995年,总部在台北,下设若干专业委员会和地方分会,在栖息地保护、环境教育、义工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台湾有着广泛影响力。






荒野创始人徐仁修老师常来大陆,应邀作讲学、培训,对大陆的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也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徐仁修老师在浙江大学讲演,2015年11月。


抵台次日,我们造访荒野保护协会台北总部。

副理事长柯典一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荒野保护协会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主要职能等。










接着是关于儿童教育的分享。









关于自然解说的分享。






听了这些分享,一个突出感受是,从理念到各项具体操作,都有强烈的指向性,他们不仅仅是带领公众走向自然,台湾荒野保护协会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遵循认知--情感--行动的逻辑,都会让公众知道,自然就在身旁,自然是生命的源头,我们不仅需要体验,更需要用行动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对环境更友好。

另一个感受是,他们做事认真,专业,不是为了应付谁,而是一群热爱自然的人,发自内心守护自己的家园,才会这样兢兢业业不畏艰难,二十余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去努力。这样的人,这样的机构,是值得敬佩的。

在新北、在垦丁、在屏东和南投,后来遇见的自然导赏,担任解说的义工,也是一样认真和专业,秉承着同样的做事理念和风格,听说,他们大多参加过荒野保护协会的培训。这些人和事,一路印证了我最初的感受。

当天下午听取了台北荣星公园生态化复育项目的分享并进行实地考察,让我对此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体会。
















荣星公园地处台北市区,原先有一角地势低洼,积水发臭,垃圾成堆。荒野保护协会推动这个地方的生态化复育,争取立项、聘请专家、设计方案、筹措资金、公众宣传、组织施工、常态维护……,使这个地方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面目焕然一新。









最核心的改造,一是在低洼处就势挖塘,清除污水、淤泥和垃圾,重建水循环,这是恢复生态的基础;二是清除南美蟛蜞菊、泰国鳢、巴西龟之类的外来物种,重新引入消失多年的台湾萍蓬草、野慈姑、杜虹花等本土原生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多层搭配,水生和陆生植物合理配置,不但考虑景观需要,更为萤火虫、蝴蝶、蜻蜓、鸟儿等小动物的回归创造适生环境,这是恢复生态的关键。



在荒野保护协会的严密组织和有效宣传下,这个生态改造项目得到当地市民大力支持,尤其是公园周边居民直接受益,纷纷参加义务劳动,最年长义工75岁,最小义工才4岁,年轻力壮的一身烂泥加入清淤队伍,老人孩子则为义工分发饮水、向市民分发宣传品等等。


效果如何呢?

几乎立竿见影,施工近两年,改造完成后不足一年,消失二十多年的萤火虫回来了,蜻蜓蝴蝶更多了,黑冠鳽(当地叫黑冠麻鹭,下同)、白胸苦恶鸟(白腹秧鸡)、台湾拟啄木鸟(五色鸟)都来了。


这位小学老师说,她是这个公园生态化项目参与劳动的众多义工之一。她的学校离公园只有几百米,孩子们的家也在附近,以前孩子们央求父母驾车好几十公里到远郊山区,才有机会好不容易看一回萤火虫。而今在家门口就能天天看到萤火点点,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了。说着这些话,她的脸上写着满满的喜悦和自豪。



和分支机构遍布台湾各地的荒野保护协会不同,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是立足花莲本地的一个小机构,只有6名全职人员,他们的工作以鲸豚保育、海岸污染监测、海洋环境教育、海洋保护志愿者培训为主,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黑潮是西太平洋由南向北经过台湾沿海的一股暖流,取名“黑潮”喻义自明,执行官张卉君是一位执着于环境保护的女作家,她向我们介绍机构工作情况。




花莲地处台湾东岸,面向太平洋,近海常有鲸豚活动。




他们常年进行鲸豚监测,定期记录鲸豚种类、数量、活动海域等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了详细的基础性数据。他们和船东合作,为出海观赏鲸豚的游客提供专业导赏服务,同时引导游船文明观赏,例如遇见鲸豚提前减速慢慢靠近,禁止高速追逐,不从鲸豚群体前方横切航线,等等,以免船体冲撞鲸豚造成伤亡。他们还组织公众参与海岸净化行动,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这些工作都已坚持多年,取得明显成效。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指导下的游船带我们出海,观赏到一群长吻原海豚(飞旋海豚)。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指导渔民改善定置鱼网,针对性选择捕捞鱼种,捕大留小,废止不分鱼种和大小一网打尽的灭绝性捕捞方式,实现近海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保护海洋宣传。






南投县埔里镇桃米村,是另一个生态兴农的好案例。这个村庄在台湾中西部,离著名的日月潭仅十多公里,原先是贫困山区,毛竹及竹笋是当地主要经济收入。1999年的“9·21”大地震在台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个村靠近震中,几乎夷为平地。

灾后重建过程中,桃米村在民间社会组织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帮助下,立足长期的社区营造,通过生态保护和社区文化整合,民宿、餐饮、专业导赏、文化创意和生态旅游等各项产业创新和发展,一个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重生,成为融生态农业、教育、体验和休闲于一体的全新社区。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廖嘉展先生的分享和我们亲眼所见废墟上重生的村庄,让我感动。
















地震后重建的湿地。


路边的展示牌。



经过专业培训的村民解说员。



桃米村的蝴蝶展,解说员就是作者,许多精美的蝴蝶照片,不仅在本地,还去外地巡回展出。有时还作为专家,受聘上大学讲台授课。二十年前,他是捕捉蝴蝶几毛一只换钱的当地村民,名叫李荣芳。



这是他发给我的台湾宽尾凤蝶照片。


桃米村的民宿及纸教堂。



在桃米村留宿一晚,民宿主人带我们夜观青蛙。台湾蛙类已知35种,这个小小村庄就记录了23种。大雨倾盆加上人生地不熟,虑及安全,没敢走远,仅在300米半径内,一个小时,我亲见蛙类12种。什么蛙,什么习性,这位民宿主人一一解说,十分在行,一问,也参加过专业培训。有个蛙,从未见过,我想看看它的腹部什么颜色,刚伸手想抓就被制止,他说,这是台湾保育蛙种,不可以捉。我说只是看一下,当场放归,不会伤害,他说那也不行,捕捉违法。后来听人说,当地丰富的蛙类资源,现在是他们的旅游招牌,号称青蛙王国,青蛙给村民带来旅游收入,保护蛙类就是保护村民的钱袋子,村民对此当然十分上心了。谁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必须二选一呢?桃米村就是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最好案例!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重访桃米。

下图是垦丁“国家”公园夜观后的合影,中间这位带教的解说员,也是荒野培训的受益者。二十多年来,面向会员和志愿者的这种培训已经常态化,有初阶、进阶和高阶的不同层次,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保护、儿童教育、生态旅行等不同专业内容……经过专业培训的这些会员和志愿者,活跃在台湾各地,影响所在社区,成为守护家园的重要民间力量。


夜观中,解说员再三示范照明灯光的合理使用,强调不可喧哗,以尽量减少对小动物的干扰。夜观后现场征询意见,填表内容细化到在地资源特色、解说员的服装仪容、礼貌态度、专业知识、解说内容甚至解说音量是否合适,很诚恳地说如实填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改进云云,其做事的专业性和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新北市贡寮农庄的永续农业案例,也是这类民间环保组织支持下的实验项目。这些项目作为小众实验,可以满足一部分民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作为传统农耕文化的活标本,加入现代生态保护元素,也有传承意义。





难以大面积推广的关键在于生产力低下,比如我见到的有机农业案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致低于现代农业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导致价格更贵,销路受限。更重要的是,养活同样人口,需要增加近半耕地,而土地尤其肥沃耕地是所有生产资料中最紧缺的资源。今年斯里兰卡的社会动荡,就和政府强行禁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业大面积歉收有关,虽然该国社会动荡还有更多其他原因。中国目前的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每年还要进口不少粮食,不然中央也不会提出确保粮食安全的说法。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和有限资源约束下,农业生产首先要讲效率和产量,有了高效和高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让民众先吃饱,再谈吃优吃好才有意义。





屏东县的古法制盐案例,窃以为其意义类似上例。





回到台北,到处可见大陆地名,两岸之间的天然联系,岂是蔡氏当局的“去中化”能去得了的?



台北街头书店多多,喜欢这样的文化氛围。




台北街景。




台湾东海岸景观。


从花莲去垦丁的路上,经过北回归线标志。这地方处于北纬23.5°,是太阳直射最北的界线。这条线从东向西穿越我国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过这条线往南走,就算进入热带了。


我们此行访问交流对象,主要是热心环境教育和生态保护的NGO,也有个人、社区和社会企业,都是民间机构或个人。受访的这些机构或个人,从事环境教育和生态保护的时间长短不一,最早的荒野保护协会成立于1995年,黑潮基金会、新故乡基金会也有20年左右的历史,时间最短的成立才3个月。上世纪末台湾经济起飞过程中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森林遭大规模砍伐、生物栖息地丧失、珍稀动植物灭绝、孩子们沉迷于电子游戏却不知萤火虫为何物等等现象,他们为此深感痛心,他们深爱台湾清冽的溪流、亭亭如盖的古树、林间飞舞的蝴蝶、星空下闪闪的萤火虫、屋后鸣啭的五色鸟……无论时间长短,从机构的创建者到无偿付出不求回报的志愿者,都是一群有梦想有情怀的人。他们一不谋官,二不谋钱,要的只是为子孙后代保留这份美好。这么多年的坚守,其间遇到艰难困苦和挫折失败难以计数,若没有这样一份理想与情怀作为原动力,仅凭名利的一时诱惑,是无论如何不可能长期坚持的。不管台湾还是中国大陆,每年都有大量的NGO新生,也有众多的NGO无声无息倒下。倒下的原因各有不同,而能不惧艰难困苦长期坚守而百折不挠的机构和个人,一定是有梦想有情怀的。梦想与情怀,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决定着每一个人每一家机构对待每一件具体事务的态度,做还是不做,坚持还是放弃,认真还是敷衍。

NGO要做事有效,要活得长久,仅仅靠梦想与情怀不够,更需要不尚空谈,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具体表现为定位准确、锲而不舍、扎根本土、精益求精等多个方面,受访的几家机构都各有经验,做得非常好。

一是定位准确。定位主要是明确自身宗旨与目标,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评估人财物各方面资源条件,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些机构与个人,有从事环境教育为主的,有保护海洋生态的,有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项目内容不一,却每一个都高度在地化,十分符合当地资源和民众需要,也使得机构自身的稳定与发展成为可能。

二是锲而不舍。宗旨与目标一旦确定,余下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长期努力。这方面最突出的是荒野保护协会和新故乡基金会。徐仁修老师1995年创立荒野保护协会,迄今理事长换了好几届,而荒野的理念与宗旨始终如一,自然解说员的培训认证、儿童自然教育、栖息地保护这些事,二十余年来从未间断,由此积累的专业经验、积聚的志愿者队伍和粉丝团,为荒野带来良好的公众信誉和人力财力资源,使荒野有能力去做更多更大的事,例如在中国大陆开展自然教育培训,在东南亚参与保护热带雨林等等。新故乡基金会加入桃米村灾后重建之初,村民们对他们的诚意和能力心存疑虑,因为曾经有些官办机构或学术团体,有项目时进村“合作”,项目几个月或一两年结束后一走了之,雨来地皮湿,干后不留痕;然而新故乡基金会用18年的长期陪伴向村民证明了他们的真诚,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从灾后重建规划开始,引入社会资源,扎扎实实的野外考察,生态环境修复,自然导赏员培训,村民乐队和画展筹建,纸教堂、民宿、餐馆等相关设施建设,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终于在废墟上获得新生,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新路子,而新故乡基金会也同时获得了自己的口碑和发展机会。

三是扎根本土。扎根本土不仅仅表现于在地化的项目选择,也包括本地政府机构、社区、学校、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合作与参与。荒野保护协会在台北荣星公园进行的公园生态化试点,不但获得了市政当局的支持,更得到台北市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特别是公园周边居民,上至古稀老人,下到4岁幼童,主动参加义务劳动,运走垃圾和淤泥、清除外来物种、重新引入乡土植物、现场巡护、公众宣传……生态化的成果让每个市民都能看见。新故乡基金会在桃米村重建过程中对村民的培训,一位80多岁老太太作的培训笔记密密麻麻,令人感动;另一位村民二十多年前抓蝴蝶贴补家用,一只蝴蝶卖几毛钱,每年捕蝶数万只,自称“蝴蝶杀手”,经培训后,放下捕蝶网,端起照相机,走遍台湾各地,拍摄蝴蝶335种,说起蝴蝶如数家珍,如今办起蝴蝶摄影展,成了自然导赏员,带领游客去野外赏蝶观蛙,收入亦颇丰,成为最基层的生态保护践行者;桃米村在地震废墟上的重生,最生动最直观地诠释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家园的根本意义。事后的成果容易理解,而事前事中当地公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光靠机构内部几个人再加几个志愿者是不可能做到的。

四是精益求精。受访的这几家机构,一个共同特点是做事细致周到,精益求精。以台北荣星公园生态化试点为例,项目实施组织工作非常精细,不但有项目总负责人,而且成立栖地、推广和记录三个组,各自负责栖地重整、现场宣传和拍摄记录三项任务,每个组都有相关负责人,专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相互配合,整个过程内外协调,进展顺利,效果可证。另一处细节是,垦丁“国家”公园的夜观,结束时现场征求反馈意见,问题明确、简单、细致,甚至音量合不合适都问及,这样收集的反馈意见,可供组织方和解说员作出针对性改进,使每一次的导赏解说更贴近游客而富有魅力。有谚曰“细节决定成败”,哗众取宠无益,粗枝大叶易折,凡事务求做精做细,也是脚踏实地之一方面,是受访的这几家机构成功的重要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这趟台湾之旅的食宿行,全赖他的安排,这位自号小燕鸥的帅哥十分尽责,而且对台湾的生物多样性很清楚,常常会推荐一些有用的行程。近年两岸关系趋于紧张,新冠疫情冲击不断,大陆游客赴台寥寥,他的小小旅行社支撑不下去终于关门,可惜了。如果有机会访台作生态游,相信他仍会给你提供帮助。


两岸都是中国人,统一大势所趋,分裂没出路,同胞和为贵。未完待续……

老蒋
记于 2022.08.15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老蒋博物」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培训招募


活动招募

四季食堂


推荐阅读


--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娅自然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