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法国新总统的爱情故事拍成电影,那一定是这样的

2017-05-09 深焦 深焦DeepFocus



电影里的师生恋

策划 |车小爷

执行 | 深焦编辑部

编辑丨往事如烟

前言

 

法国大选落下帷幕,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中间派独立候选人马卡龙……哦不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以超过65%选票一举进军爱丽舍宫,而这个仅仅39岁、眉目含羞的政坛小鲜肉身边寸步不离的是他64岁的太太布里吉特,这对相识于1993年的“师生恋+婚外情”组合背后故事的热度一点不逊于法国大选本身。

 

 萌萌の马卡龙


对戏剧和诗歌充满热情,钢琴和探戈也不在话下的16岁少年青涩未褪,初初长成,和心存浪漫的法国文学女老师在每周五的戏剧社例会上聊到深夜,听起来像极了一部电影的开头,因恋情曝光被迫转学的马克龙临走那一句“无论如何,我会回来娶你”更有八点档风韵,只是谁都没有猜中结局——这个少年真的回来娶她了,他们结婚的十年后,他成了法国总统。

 

马卡龙和布里吉特


 不伦总是艺术世界内外恒定的主题之一(深焦也曾就“离婚/婚外恋”做过一期片单专题:深焦片单 | 不爱了,不过了。欢迎来到离婚俱乐部!),“普通青年”们大多认为“文艺青年”以“艺术”“自由”“激情”“浪漫”之名行“乱搞”之事,和婚外情相比,师生恋触及了更多伦理高压线,身份和权力的失衡,不谙世事的稚勇和不再年轻的狡黠,站在时间两头的欲望手上各持筹码暗中较量,无论是纯情的恋爱还是情欲的交缠,都在慌忙的底色里显得愈发看不清楚。

 

又或者是,愈发看得清楚?

 

我想抽丝剥茧之后,每一场爱情都被博弈的影子笼罩,不论参与者是否意识得到,而伦理的挑战不站在任何人那一边,它悄悄用破釜沉舟的原理推波助澜,让碎片在混乱中和解。年长的老师和年轻的学生,前者胸有成竹地手握时间的筹码,却也深惧时间在他/她手里的加速腐朽,而后者散发着新鲜水汽的懵懂和青涩里,也暗含着独属于年轻的那份趾高气扬。师生恋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它触动了本就岌岌可危的伦理秩序,而层层拆解,每一场恋情都不能缺席的,正是这样时刻流动的骄傲与自怜,爱欲与哀矜。自然我们也看到为欲望不择手段的自私,看到不堪入目的罪行,但即使界限模糊,那也不属于“恋”的范畴,而是穿着光鲜外衣的恶意,走进了弱者眼前的一片晦暗里。

 

车小爷(长春)



《白色婚礼》(1989) 

  文|Yogen(上海)


法国导演让-克劳德·布里索,《电影手册》的宠儿,被誉为“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跟所有法国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喜欢思考存在于虚无,并把他的思考融进电影里。所以在他的镜头下,有47岁的哲学老师弗朗索瓦,与妻子平静生活,不苟言笑,没有孩子;有17岁的敏感少女马蒂尔,母亲时常自杀入院,父亲是医治不了自己的精神病医生,两个哥哥吸毒贩毒,逃去他乡没有音讯,而她自己,11岁时被哥哥拉下水,吸毒卖淫。


电影中,法国学生在哲学课上讨论的是什么呢?潜意识、佛洛依德、精神创伤……敏感却灵动的马蒂尔有着独特的思考,在课堂上的演讲让她发光,吸引着弗朗索瓦,更何况她义无反顾的爱着他。弗朗索瓦试图抵抗她的爱情,却发现自己也为她而堕落。


导演手中有一只笔,把光线、阴影、空气调和到最美的角度,全部赋予马蒂尔。影片中多次出现马蒂尔的裸背,少女清纯的背部暴露在阳光中,此时,房间不再是那个女孩一人居住的、杂乱、没有装饰的房间,它有了老师与阳光同时留下的爱意与温度。你也一定会记得她对老师说“我爱你”的时候的脸、脖颈、肩膀,清纯与爱欲交织。


《白色婚礼》剧照


电影有着清晰的主线,情节层层推进,彼此吸引、克制、最终相爱、却因少女惨烈的过去、以及种种现实而分开。最后两人情事暴露,弗朗索瓦被调离学校,来到敦刻尔克。敦刻尔克临近大海。


一年后,弗朗索瓦接到警察电话,说一位叫马蒂尔的女孩死于出租屋,在敦刻尔克。


马蒂尔生活了两个月的屋子,从窗外可以看见弗朗索瓦在教室授课。她在房间的白墙上写道:“弗朗索瓦,这里就是海。”


弗朗索瓦,这里就是海。


警察、房东,都不知道这几个字的意思,但是弗朗索瓦一定知道。


海接纳了一切。


如你所见,这只是一部电影。


厦门大学芙蓉隧道的一面墙上,写着这句话,“弗朗索瓦,这里就是海。”来自这部电影。


我去芙蓉隧道,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也不知道那面墙上,这几个字是否还在?




《记忆中的风琴》(1999) 

 文|邵兰兰(成都)


正如片名所示,这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关暗恋的时光记忆。与无数类似桥段没有太多不同——结果即无果。朦胧的情感和蠢蠢欲动的爱恋都消散在时间的沧海里,隐没在心间的暗房中。


故事倒叙,从一张黑胶唱片开始。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金树华(李秉宪饰演)来到偏远的山村任教,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的春天——美丽善良的杨老师(李美妍饰),殊不知,他的到来也成为少女康俞(全度妍饰)心中最特别的存在。


这部上映于1999年的韩国电影,最有趣的不在于你追我赶暗处滋生的恋意,更出彩的是:导演对配角人物的深度刻画、和对轻松喜剧风格的精准把握上。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小角色都有着自己可爱的一面,他们不单是银幕上的演员,而是真实生活中,生活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他与她。有那么一瞬间,以为自己在看另一个中国图像,同所有的农村一样,山村总有山村的样子:田野、大树、小路、牛车、水井……


《记忆中的风琴》剧照


小姑娘康俞机灵、羞涩、活泼、懂事、还有些淘气。身为家中长女,上学仍要兼顾照料弟弟的任务,时常被同学嘲笑。避免从太多理论角度探讨这部电影,影片勾起了笔者很多童年回忆:跳橡皮筋、班级大扫除、春游、检查个人卫生、运动会……每个班级总有几个调皮爱捣蛋的少年,混乱如粥的课堂加入了闹剧成分,让人感到分外滑稽。


人物设置上,传统的两女一男的架构,A暗恋B,B却一直爱慕着C,犹如一场情感追逐游戏,三者都没有胜利。只是,彼此都沉醉在微妙、暧昧的气氛中。情感双方中,付出最多的那一位便处在被动和弱势地位。


《记忆中的风琴》剧照


纯情的爱恋,一次看上去都算不上肢体接触的触碰,少女萌动的心,便翻起云海,波涛汹涌,瞬间烟花绚烂。淳朴自卑的乡村女孩以卑微,痴情地姿态仰望爱慕着儒雅绅士的金老师,同样,金老师灼热的目光总是集聚在杨老师的身上。


喜欢你,采满山花偷偷送你

喜欢你,洗好一颗颗玲珑的樱桃

喜欢你,雨天,想和你同撑一把伞

喜欢你,分享给你每张动听悦耳的唱片

喜欢你,夜空里,渴望和你同看一轮圆月

喜欢你,你细小的举动,都能让我地动山摇



《钢琴教师》(2001)

 文|Yiyi小于一(上海)


《钢琴教师》中的艾丽卡是伊莎贝尔.于佩尔演绎的最好的角色之一,这部电影为她赢得了戛纳最佳女演员的殊荣。伊莎贝尔.于佩尔演绎过的心理异化的中产阶级女性中,艾丽卡是最为压抑和神经质的一个。把这部电影列入师生恋的范畴有点牵强,因为这段师生畸恋中爱情的质地相当稀薄,它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对恋情的探讨,更像是一个爱与性的精神案例分析。


艾丽卡是生活在维也纳的一个钢琴教师,她未婚,和专制的母亲同住,40岁了依然和 35 44230 35 15791 0 0 3717 0 0:00:11 0:00:04 0:00:07 3720亲睡一张床,买一件颜色稍微艳丽点的衣服也会被母亲撕掉,她的一生都在母亲的监控之下,没有办法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在外人面前,艾丽卡禁欲如修女,而她生活的另一面,却会在成人影院偷嗅他人留下的卫生纸,偷窥情侣车震及用自残的方式宣泄情欲。她像是一盒包在高级礼盒里的过期点心,漂亮的包装纸裹着长满霉点的灵魂。而她的学生华特,却被她的高傲吸引展开狂热追求。艾丽卡试图利用恋情来控制年轻英俊的华特,但她高估了华特对她的爱意,两人都在争夺情欲的掌控权,这段畸恋并没有让艾丽卡真正感受到情爱的温暖和对伤痕的怜惜,反而令她的人格进一步扭曲变形。


《钢琴教师》剧照


在两人情欲的蔓延生长中,师生关系无疑是一剂催情药,华特对艾丽卡的热情,表面上看是源于对她音乐才华的欣赏,但言辞之下掩盖的是年轻男人对征服高傲的成熟女性的热望。因此,主动出击的是华特,在关系的初始阶段被牵着鼻子走的也是华特,但当华特渐渐了解到艾丽卡是个受虐狂,他试图把这段关系带向他熟知的正常人的情爱模式,即便是师生关系,他需要的女人也必须是被动的角色。而艾丽卡在争夺两性关系领导权过程中表现出的强势,损害了他的男性自尊。他们的情爱交锋并没有跳出一曲柔情百转的探戈,反而演变成了血肉模糊的肉搏战。最后貌似华特受到艾丽卡影响而做出施虐的行为,但华特施暴后对艾丽卡说的话也揭示了他的转变并非出于对艾丽卡的爱或理解,而只是因为“你不能这样侮辱一个男人”。


《钢琴教师》剧照


落幕时华特转身走回自己阳光灿烂的生活,这个结局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女性的全面失败实是必然。终究还是没有人来爱艾丽卡,在极端的家庭教育和错位的情欲需求下,她也不具备爱人及自爱的能力,但可悲的是,即便把刀插入自己的胸口,只要还没死,生活就得继续下去。


 

《男人四十》(2002)

 文|车小爷(长春) 



《男人四十》好像说的又是那个老套的故事,庸庸碌碌的中学男老师,在沙滩上坐着捧一本《万历十五年》,眼神妖娆的坏学生,带着一望即穿的天真和心机步步紧逼。但故事发展下去,似乎又不是这样的,这个妻子不是什么相看生厌的黄脸婆,是男人高中暗恋的前排少女,但少女人到中年业已成家,也忍不住要奔去照顾已到迟暮的,当年爱过的国文老师。林耀国不是那种张牙舞爪的中年男人,说儒雅似乎太多,说窝囊又显过分,旁人看来不过是一张大众脸,教无聊的国文,没有几个学生想听。长相平平,气质也不出众,生活穷苦潦倒,简直不能再无聊。

 

《男人四十》剧照


而胡采蓝像极了当年的妻子,即使如今只留一个模糊的背影。林嘉欣演得入木三分,眼神流转,迷离又坚定,幼稚又世故,每一个陷阱都经过她年少的精心安排,不是什么烈酒,醉不醉就看喝的人的心意。林耀国一步一步走进去,全凭自己一点意气和不甘,即使美艳如林嘉欣,胡采蓝也难免成了他的炮灰。林耀国好奇的是妻子和国文老师的那一段恋情,究竟有何魔力,走到这个时候,他要给自己枯萎的自尊心一点生长的空间,而一个生机盎然、对他充满好奇的年轻女学生,正是他此刻最需要的出口。

 

《男人四十》剧照


我不是说胡采蓝就是爱情的受害者,某种程度上她的确成了林耀国的渡船,好在她有最辛辣的资本——青春,似乎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毫不节制地消耗,即使大病一场,三天就恢复年轻的神气。结尾时关上的房门里发生了什么一点也不重要,胡采蓝陷入爱里,林耀国也陷入爱里,然们都是对方一个适时的锦囊,解一时燃眉之急。男人爱的是那些为了爱而消弭人生之可能性,即使行差踏错,也不妨碍他回头牵住妻子,要去三峡旅行。少女爱的是一个充满绝望的魅力的躯壳,充满挑战和趣味,故事继续,她会发现,他就是当年那个抛他妻子离开的国文老师,爱的终究不是她,只希望青春的大火烧完以后,胡采蓝抖一抖身上的灰尘,眼神依旧狡黠而天真。



《挽歌》(2008)

  文|徐楚翘(成都)


大卫不会放过任何捕猎美人的机会,即使康斯薇拉是他的学生。也许可以理解为他不会放弃任何捕捉美的时刻,三十余岁的年龄差超越了师生恋的禁忌成为电影中包裹不安情绪的火药。大卫以他的视角书写了他对青春年少、对美好肉体的渴望,他始终追逐着能封存美的方式,从文学、绘画、音乐、摄影,甚至对康斯薇拉的占有,强烈的木乃伊情结与患得患失的世故心理让他始终处于不安的情绪中。


电影中有很多处明显的手持拍摄段落:大卫欣赏并且占有康斯薇拉的美、他与朋友乔治谈话时的犹豫和怀疑;这些轻微晃动的画面与大卫的主观镜头结合之时达到的不安感更甚:乔治在海边为康斯薇拉拍照时,他回忆起在咖啡厅大卫点醒了乔治,对康斯薇拉的感情不过是对美好躯壳的迷恋。这段闪回康斯薇拉对大卫说了什么我们也听不见,只能听到海边的浪声与海鸥鸣叫——正如大卫一样的盲目,顾及着去保存美好的躯壳,却盲目囿于外在难以深入。


《挽歌》剧照


也许大卫的痛苦来自他与康斯薇拉关系的不对等,他自认为自己仅是康斯薇拉生命中“给过她什么文化素养的男人”,带着强烈的老师口吻。似乎也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几乎是单向传输的,大卫默认了自己世故老成的角色,他总是在表达、倾诉、犹疑、挣扎、痛苦的人。他是如此地惧怕衰老与死亡,他需要在追逐美的过程中才能轻微地麻痹自己。


他以审视一部艺术作品的眼光来欣赏康斯薇拉的肉体,他以作为阅尽无数文艺作品的老师眼光寻找着美本身;他认为自己已经不同于对性仅是简单消费的中年男子,然而他所做的也只是在占据之上多了欣赏的目光。


大卫自恃对美的苛求,阅尽无数美的阅历是他的羁绊,他难以踏入生活,因为他是如此的患得患失,他穷极所能去封存美,欣赏美的短暂时间背后侵蚀他的孤独更加痛苦。康斯薇拉离开之后,他从另一位女性的角度发觉,自己在占有美的反面,实际上是美对他的控制,他完全被统摄了,成为美的信徒。


直到康斯薇拉已经不再拥有完美的外在,乔治为她拍照之时,她不再自信淡然地展示自己的身体,顿顿地拨开衣服的遮掩。也许乔治终于能把单独的欣赏美与通过性来占有美区别开来,他摒弃了分析过头的老师的眼光,她也不再是年轻貌美的女学生——乔治不会再引出莎士比亚的诗句来考康斯薇拉出自何处,不会再被她的美统摄,他们之间终于存在些许的平等关系。


《挽歌》剧照


然而,她正如画作中的永恒的目光那般,透视了大卫。她明白他永远是个美的追逐者,她不再以接受者的身份与大卫建立以美为基础的关系,她选择了离开大卫,封存回忆。


也许美的崇高与永恒在于其寄托的客体消逝,直到客体离我们远去,无法拥有,美才会无尽绵延。


而我们正如所有欣赏美的人一样,永远都囿于美的外在,停留在美的事物之上,距离透视美,还有无尽的距离。



《美丽的人》(2008)

 文|余春娇(上海)


雅克在教室外拉住又想又不想被他发现的茱尼,两缕侧脸的线条之间大概只隔一道箭在弦上的缝隙:“我也不知所措。”


这是茱尼念出Je t'aime 时两人会心笑了的意大利语课、因一封落在电影院的情书而起的解释和确定、雅克向同事承认很久没有爱上一个人的自己感到很蠢、又偷听到茱尼要离开是为了保护一个自己爱的人后,双方情感爆发的制高点。


《美丽的人》剧照


《美丽的人》花费整整90分钟仅仅谈论爱情这一件事。爱情发生在同学、同事、同性和师生间,虽也颇具法式的随兴和热烈,但对几乎每个角色而言,被一个人所吸引带来的忐忑、抵抗、局促、嫉妒、谎言、心碎、负气和绝望,远大过快乐。


故事核心转校生茱尼和意大利语老师雅克之间,却是克(sang)制(sang)的爱。雅克觉得她太脆弱,是种怜蛾不点灯的迟疑;茱尼本身应该是个爱情的悲观主义者:面对奥图的表白,她也无法确定;雅各布在课堂上分享《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露琪亚最感痛苦的一段歌剧,她泪流满面,起身逃离。


当爱的来势越凶猛,恐惧自然也越强烈。在以为那封情书属于雅克时,她经历了一场伤心,尽管事实的真相给了她彼时的心安, 这种感知却一样留下痕迹。她对雅克坦白“每个人都爱你,你也爱过许多人。如果你再爱上别人,我会痛苦死的。”


这种丧的情绪,一直蔓延在电影中各角色的神情和彼此间的言语中,也埋伏在BGM里,对情感的渲染在奥图唱着“悲情更高贵”爬上楼梯、跨出教室的护栏时达到高潮。我理解奥图的死,他是爱情的殉道者。在向茱尼转述老师间的故事后,奥图由衷地总结说:“爱情这事你永远也猜不透,即使我们是相爱的。”即便如此,他相信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忠贞长情——他曾一样相信茱尼。(误以为的)茱尼和雅克的吻摧毁的是他对爱的定义,他死于信仰的坍塌。


《美丽的人》剧照


在对爱情纯粹和极致的追求上,茱尼的确和奥图一样,区别是她不认为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相爱就是相爱一段时间,我们之间也不会创造奇迹,我们没有比别人多些什么。”或许也是奥图的死,加深了她对此的信念。“奥图是唯一一个爱我一生的人。”她对雅克说。


当我们说“唯有死亡将我们分开”,我们说的也许不是长久相爱直到死亡降临……


严格意义上说,《美丽的人》所言的爱情,不在师生之间的禁忌,而在情感上渴望和理智上克制之间的拉扯和犹豫。茱尼不知所措,最后不告而别。为避免陷入痛苦而选择更大更绵长的痛苦。


爱有再多样子,也不外乎甜蜜和恐惧。但“有时我们真的想念雨天,暴风雨反而更有感情;有时我们需要黑夜,黑夜更合我意”。



《天使之恋》(2009)  

文|舒芙蕾女孩(上海)


她与他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医院。那年,她14岁,他32岁。她被人糟蹋怀孕,来医院堕胎,他被诊断出了脑中恶性肿瘤,活不长。冰冷阴暗的医院里,生活一塌糊涂的二人,因相同的姓氏“小泽”,产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因而有了第一次短暂的眼神交流。缘分因名字的关系在二人间悄然滋长,命运的红绳随时间的旋转将他们慢慢连结在了一起。


3年后,17岁的她是高中生,也是性格独立、半放弃自我的援交女;35岁的他依旧当着大学历史专业教师,刚分手。一次照相馆送照片意外,使他们的生活轨道产生了交集,他在她的央求下,成了她的私人历史老师。3年了,二人还是同样失意,但此时此刻,红绳上的铃铛清脆响起,命中注定使二人越走越近。影片画面的色彩也从原本冰冷灰暗,渐渐成为了温暖彩色。他们的爱情始于雨季,雨露浇灌下,开出了一朵“师生恋”的桔梗花。


《天使之恋》剧照


影片是导演寒竹百合的长片处女作,根据日本当年畅销手机小说改编。即便影片夹杂不少吸人眼球的“污秽”元素,如援交、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同性之爱等校园问题,但它的实质仍是一部纯爱片。寒竹百合拍摄本片时采用现场收音、手持摄影,增加了不少临场感和真实感。此外,她将更多笔墨放于男女主角的爱情方面,这位80后日本女导演非常了解少女情窦初开的悸动,在刻画少女对老师/大叔的喜爱之情时,满足了女性观众对于可能曾经有(或无)暗恋的男教师所有的幻想。


佐佐木希饰演的女主角小泽理央,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之前,自暴自弃,而当遇到谷原章介饰演的男主角小泽光辉时,整个人变得鲜活纯真,常用小计故意不断接近喜欢的他,将自己的爱意毫无保留地告诉他。而小泽光辉,却因疾病困扰而意志消沉,当遇到小泽理央时,常年不笑的嘴角开始发自内心的微微上扬。


名义上,两位“小泽”并非师生关系,他们的恋爱最多被看作为“老少配”。但是,理央的请求,才使得二人强行成为了师生,恋爱成为了“师生恋”。年龄曾是二人的阻碍,但最后这道阻碍随着情节推进而慢慢消失。小泽氏的师生恋,是一场互相救赎的恋爱,是使双方成为更好自己的积极恋爱。两人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自己,从各自人生泥潭中不知不觉地走了出来。


《天使之恋》剧照


因老师的榜样在,理央开始与过去的自己告别。为争取到与光辉的约会,理央主动与光辉约定,历史考试如果满分,两人就可以约会。一个不喜欢读书的高中生,因为喜欢的人,会努力做从未尝试过的事,并且开始奋进,不感兴趣的东西因喜欢的人的影响,也会变得有趣;因为喜欢的人,会喜欢他喜欢的一切,约会时即便穿着高跟鞋和华丽小礼服,不惜路途的遥远、丛林的杂乱,也愿意陪他去参拜人头塚,寻找历史沙场。


因学生的年轻活力,光辉在他暗淡绝望的人生中找到了一座闪烁绿色光芒的灯塔。将死的他外表冷酷,实质是不想过多对外界产生留恋而封闭自我。理央则成了打开他封闭大门的钥匙,青春活力,主动上进的她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新的生命。图书馆中,与理央悄悄蹲在书架后面,揭开贴在理央嘴上的纸条,侧头轻轻一吻,是对理央之爱的正式回应。


“老师,我在等你,等你说你不在乎我的年龄。”理央曾对光辉如是说。时间会谩骂将年龄、身份等隔阂抹去,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也许不需要瞻前顾后,就让它来吧!



《银娇》(2012) 

文|李小飞(南京)


韩影中的师生恋情一向清纯纤弱,在诉诸缱绻情意的同时,创作者也往往会透过轻挑敏感的肉欲情爱不自觉剖露出对于时代、社会与人性的多重思考,而其间所建构的情欲景观与其说是韩影情色主义的影像操练,片中骤然洞现的伦理坍毁、人性撕裂与欲望堕化等诸多社会症候更像是当代韩国秩序暗影的严峻透视,而郑址宇导演的《银娇》更是借助一场血腥的师生恋情直指老年男性窘迫的情欲困境,在面对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女性时,这群白发苍苍的时间亡徒是否还拥有重获爱情、回归自我生命主体的权力?如果年老族群僭越韩国社会等级森严的伦理秩序真正寻求真爱时,那么附着在代际裂隙间的道德枷锁又折射出何种意识的规训情结?


《银娇》剧照


片中师生恋所引发的血色仇杀实则映射出了经济狂潮下韩国社会一种“延续中的断裂”——在迎来经济文明全盛时代的现代社会,肉欲需求作为一种现代经济物质商品早已被编码进资本消费的图谱中,或者说,经济繁盛也使得肉欲消费变得廉价而低贱,然而纯粹性的情感诉求反倒沦为资本图景下不可知的幢幢暗影,这是社会道德规训带来的年龄惩戒?还是经济腐蚀后的情感衰竭?片尾,在濒临情感欲求与经济身份的双重打击之后,年老的诗人李寂寥站在讲台上怅惘地讲道:“年轻不是你们努力争取的成果,而年老也不是我们做错而得到的惩罚。”


《银娇》剧照


更为吊诡的,片中老诗人与少女银娇的“恋情”尚未发生业已结束,而李寂寥用深情文字所记叙的情愫更像是完成自我情欲的“悼亡”性工作——以文字去凭悼这段假想性的情绪,悼念的过程也是欲望自我缝合的过程。只是,当他的弟子将这份欲望暴露于众时,公众秩序与个体欲望间的紧张关系加深了现实道德的某种自反性想象。


当然,作为全片男性欲望的窥视核心,年轻少女银娇不仅仅承担着视觉化的功能效应,同样也是失陷于伦理困境中的现代人的缩影。当她与弟子在阁楼中偷欢时,导演巧妙地模拟老诗人的视角完成了一种隐性的道德批判。在急促的娇喘声中,少女非但没有获得极致性快感,反而流着眼泪哭诉道:“你知道女中学生为什么和人睡吗?因为寂寞。”银娇渴望通过性建构一种自我身份的归属与情感认同,尽管这种关系中充满了童真的想象,但这其间所暴露出的年轻一代的情感失衡命题与年龄族群的性焦虑获得了奇异的呼应与平衡,两代人都因生存困境而陷入了同一性的人性矛盾之中。影片末尾,银娇抱住了老人,两人紧紧贴合在一起——颇具象征意味的“结合”姿态似乎构成了代际的和解,但来自伦理的谋杀仍然难以终结。


点击查看往期关键词

十诫将来的事美女与野兽罗曼蒂克消亡史

西葫芦的生活电影史某种女人生吃

青梅竹马八月海边的曼彻斯特

残影余像女教师路边野餐捉鬼

阿拉伯的劳伦斯牺牲奥斯陆,8月31日

嫌疑人X的献身攻壳机动队(95)|一念无明

送奶路上攻壳机动队(17)|临渊而立

追捕聂鲁达杰出公民持摄影机的人

速度与激情8沉默肉与灵

玉子无处为家毕业会考

贾宏声张永祥张大磊佐杜罗夫斯基

杜琪峰阿巴斯黎小峰寺山修司

王小帅叶夫根尼·鲍尔|塔可夫斯基

考里斯马基侯麦张涛梅峰

侯孝贤林强杨德昌彭铠立

巴斯特·基顿|金性征雅克·塔蒂

坂本龙一安妮·霍尔|西川美和戈达尔

北影节片单(1)|北影节产业论坛北影节片单(2)

洛迦诺电影节Cinemacon真实电影节

欧洲独立电影节深焦华语电影展

日本粉红电影戛纳海报史乳臭派电影

春天片单香港金像奖戛纳70片单

文化影业公司(1)|文化影业公司(2)

日本ATG新宿文化西南偏南电影节


欢迎为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