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天写作课程(下篇)

翊瑄Camellia 理想屯 2022-05-10

50天写作课程

上周发布了线上导师David Perell「50天写作课程」的上半部分,以下是训练写作技巧的下半部分。

第26天: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阅读容易写作难。要想写得好,首先要接受你写的大多数东西都是垃圾,仅有一小部分的东西是可以真正发表的。抽象表现主义之父汉斯·霍夫曼曾经说过,简化能力是指消除不必要的东西,然后让必要的东西说话。

写作从创作阶段开始,到删除阶段结束。删减才是定稿的本质。你最后发表文章的背后,是无数被废弃的想法和删除的文字。为了能给读者创造简明清晰的阅读体验,这背后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

你背诵的数学公式,其背后是人类几百年的思想汇总;你在Netflix看到的喜剧表演,背后是喜剧演员们在全国各地的小俱乐部跑场无数次的结果。一篇简洁雅致的文章背后也是作家不断打磨文字的成果。

第27天:先模仿,再创新

David认为想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研究你喜欢作家的写作方式,然后在文章结构和语句韵律上进行模仿。David撰写的关于Peter Thiel的爆款博文就是模仿了畅销书《项塔兰》的第一页。

历史上很多作家都有模仿的习惯。比如美国作家亨特·斯托克顿·汤普森曾经一个字不落的抄下《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他就能感受写一部伟大小说的感觉;英国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先把自己喜欢的段落阅读好几遍,然后靠记忆把它们写下来。

画家也依靠临摹来提高画技。当你在美术馆和艺术博物馆参观时,也会看到很多学生在伟大的画作前临摹学习。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越是模仿别人,越能发现自己的特色。美国深夜脱口秀之王约翰·卡森想要模仿杰克·本尼,结果失败了但却获得六项艾美大奖。脱口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试图模仿约约翰·卡森,也失败了,但却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之一。脱口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曾说过,正因为我们未能成为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才让我们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与其深思如何成为原创者,不如先模仿你想成为的人。正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与你敬仰的艺术家们隔空对话的机会,也让你求同存异,拓展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第28天:带一份独特的甜点去参加派对

如果你受邀参加一场派对,携带一份甜点能让你大受欢迎。如果你还想引人注目,那甜点的外观和口味一样重要,人人都想吃看起来像是来自世界著名糕点店的巧克力蛋糕,而不是看起来像泥巴的碎球。

在互联网上写作就像带着甜点参加派对,你可以勇于创新,为人们带去新意。

首先,写作时要找一些读者关心但是还没有人写过的话题。通常人们参加聚会时会携带开胃前餐,而你携带甜点就可以脱颖而出。作家Jason Crawford 一直认为「人类进步的起源」是很重要的课题,但当时没有多少人写过这个主题,于是他开始研究并出版了《进步的根源》这本书,此后获得了「进步研究家」的美誉。作为一个作家,他在这个专题领域完全没有竞争对手。

也许你成为不了第一个写某话题的人,但你可以通过提供自己的独特视角而崭露头角。如果大家都带了巧克力蛋糕来参加派对,但你的巧克力蛋糕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华丽糖霜,也会让人印象深刻。

Ben Thompson创办Stratechery的时候,互联网充斥着写科技领域的写手。但是大家当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科技产品上,而不是科技产业本身。Ben依靠着20年研究科技产业的背景,为科技写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Packy McCormick正是受到Ben的启发,创办了Not Boring这家网站,他将流行文化元素结合到商业写作中,让枯燥的商业分析案例看上去更加有趣。

互联网写作的一大注意事项就是避免竞争。就像参加派对带了大家都想吃的甜点,或者带了烹饪的独家美食,总之,一定要有独特性,拥有个人风格。

第29天:雷蒙德·钱德勒写作法则

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有一个写作法则:在索引卡片上进行写作。在有限的卡片空间上,用简短的语句写下发生的事情。如此一来,雷蒙德所写的故事就会以轻快流畅地速度推进下去,写出干脆利落的作品。

在互联网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你需要让读者每读250字就有一个「哇!这个我不知道呢」的时刻。人们的注意力十分短暂,如果你的内容干枯无趣,就不要抱怨没有读者。

在你写长篇又有深度的文章时,也需要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包装。就像优秀的喜剧演员喜欢在大笑话中嵌套一个小笑话一样,好的作家应该每隔250个字就让读者有所收获。

第30天:与第21天课程相同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自己这本书并没有做任何新的研究,只不过是把老旧的常识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展现出来。赫拉利知道「知识的进步是重组的过程」,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有1010本丘吉尔传记,而《星球大战》也借鉴了古代神话。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Joseph Henrich表示,人类并不是因为个体的聪慧而占据食物链的顶端,而是知道如何运用集体智慧促进文明的发展。人类通过模仿行为不断获取、存储、组建和转化信息,从而使我们的物种得以延续。

模仿这个概念经常会和抄袭相混淆。世界上真正原创的东西少之又少,创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效仿前人和同行,进行混编和再创作,得出自己的「原创」作品。


作为作家不要怕去挑战已经写过的话题,而是在这个话题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无论是通过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还是深耕该话题别人尚未触及的部分。

第31天:重组知识和观点

在物理学中,当物质改变形态时,就会发生相变。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放到室温下,冰块由冰变水就是一个相变的过程。其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不过在温度影响下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正应和了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所说的话,什么都没有失去,什么都没有产生,但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创意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作家,你可以通过结合他人的想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我很喜欢的博主Maria Popova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原创的, 一切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们在生活中收集灵感、知识、技能和洞察力进行创作,并将它们重新组合成属于自己的新作品。

你并不需要拥有原创的想法后才开始写作。如果你不知道从何下手,可以先去博览群书,把书中的观点通过排列组合融合在一起,过渡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所有的创意都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上的。你越快地接受这一点,便越能摆脱束缚肆意去创作。

第32天:总结经典书籍并撰写书评

每一门学科都有一本大家都去参考但却没人读完的书。比如说物理学科的《费曼讲座》;哲学的《哥德尔、埃舍尔、巴赫》;社会学的《资本论》;英语文学的《无限玩笑》;传播学的《理解媒介》;生物学的《物种起源》;计算机科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投资学的《聪明的投资者》;以及经济学的《国富论》。

如果你正巧主修这些学科而且热爱写作,通过总结上述书籍的要点,节省人们的阅读时间,会为你带来很多读者。此外,通过摘抄和点评也能让你掌握这些著作的精华概念。

很多人都会质疑,为什么不直接去阅读原著,而要阅读这些「二手资料」?正是因为有书评作者的存在,好书才得以流传开来,有时候你会因为阅读了书评,才对阅读原著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书评作者就像好书的推销员。

寻找你所在领域的经典书籍,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但陈述了学科基础思想的书。经典书籍已经接受了时间的考验,而你的总结更能让它们延续下去。

第33天:避免陷入陈词滥调的陷阱

陈词滥调的写作往往让人失去阅读的动力,比如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等平庸的叙述方式。作家们知道避免使用这些俗套的短语,但往往忽略了如何避免老套的观点。

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是生活常识就是人们达成的共识,而且过于宽泛。读起来感觉很有道理,但事实上什么新鲜的东西都没学到。作家需要把话题范围缩小,并聚焦于细节,然后利用洞察力进行描写和叙述。

Tim Urban很会从新的角度来书写俗套的话题。他的博文《拖延症为何拖延》凭借创造出来两个有趣的角色:「即时满足猴」和 「恐慌怪物」 来解释人类为什么会拖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喜欢看浪漫喜剧片的原因,我们明明知道结局是什么,但还是被有趣的对话和人物角色所吸引。

下次写作时,你可以通过换不同的角度写熟悉的主题,避免陷入陈词滥调的陷阱。

第34天:摘要框技巧

作家一旦确定主题开始写作后,往往会进入一个越写越收不住的情况。一个主题会慢慢发展为多个主题,导致文章的结构混乱,甚至跑题。就好像要写一篇500字的命题作文「我三年级时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最后写着写着却成了长篇大论的「儿童教育终极指南」。

为了应对这种普遍的无序性,David建议使用摘要框写作技巧。首先画一个天圆地方的铜钱形状,在正方形的「摘要框」中写下你的核心思想;在外层「分心想法圈」中写下你认为重要,但实际会干扰主题思路的想法。通过这种把「想法」外化的方法,你可以避免被杂乱的想法干扰,从而聚焦在主题上面。

这则方法适用于你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的情况,如果你不知道从何下笔,则可以参考之前介绍过的「岛屿和桥梁 」策略。

第35天:「但是」和「因此」规则

Matt Stone和Trey Parker是《南方公园》的创作者。他们在创作剧集的时候研究了很多「讲故事」的原理,发现无聊的故事充满了「然后」,有趣的故事则多用「但是」和「因此」。


于是,他们在创作每一集之前,都会把故事大纲写到白板上,划掉那些「然后」,改成「但是」和「因此」。比如说,他们写了一个大纲:吉米去了商场,当他踏入商场时,感觉有点累,然后买了一杯咖啡,然后返回停车场,然后开车回家。


无聊透顶。


于是他们把故事大纲改成:吉米去了商场,当他踏进商场时,感觉有点累。因此,他买了一杯咖啡。由于很累,他把车停在了一个非法的地方。因此,当他回到停车场的时候,他的车已经被拖走了。


现在,你的故事就有了冲突:吉米的车不见了,他这一天怎么过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


白板或者便签纸把你要写的故事可视化,找出故事中每个场景之间的关系,用「但是」和「因此」 代替「然后」。

第36天:扩大词汇量

说话时,你可以用不同的声调、语速和身体动作来强调所说的词语;写作时,你需要用不同的词汇达成这个目的。说话就像一场现场表演,你必须一次性完成整个过程;而写作却可以层层修改,从初搞到终稿,不断地完善。

写作的首要目的:精炼+清晰地表达。你在写作选词时有三种选项:

(1)人们知道并常说的词 (口语表述)
(2)人们知道但不常说的词 (易懂易读的文章)
(3)人们不知道而且更不会说的词 (学术或专业论文)

尽量选择使用第二个词库的词语,这样可以让你的文稿读起来清晰简练,而且更具描述性。每一次编辑文稿的目的,是为了替换第二个词库的词汇,完善自己的表述。

第37天:快速写作(FAST)方法

学校训练人们「慢速写作(SLOW)」方法。
- Syllabus:提纲
- Listen:听讲
- Observe:参阅
- Write:写作

老师在刚开学就告诉学生,学期末需要写多少字的论文,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写作提纲。学生一般会在学期末听从老师的建议,参考不同的书籍完成作业。但是这种写作方法只适用于全日制的学生,毕竟,工作以后的你,并没有大把的时间花费在写作上面。

所以,David发明了快速写作(FAST)」方法。
- Find:查找
- Assemble:组合
- Speak:对话
- Teach:教导

查找:首先你需要建立一套笔记系统(第6天课程),当你有想法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需要的时候进行查找。

组合:在正式写作之前,你应该已经有了零散的想法,把它们都放在一起(第19天课程),然后排列组合,形成一篇结构和逻辑合理的文章。

对话:可以把想要书写的主题先用口述的方法梳理一遍,这样方便在正式写作时,有一个大概的提纲(第7天课程)。

教导:在线写作其实是一个教授读者知识的行为,当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与他人分享时,双方都会受益。你对一个主题写得越好,你收到的反馈质量就越高,从而形成了正向循环。

第38天:删除不必要的词语

写作时需要避免使用三大类型的词语:软弱无力的、繁杂无用的和重复冗余的词语。

第一种:软弱无力的词语
连续堆砌大量的形容词不如用一个更强有力的名词来代替。比如说「埃迪是一个善良、慷慨和体贴的人」,不如直接写「埃迪是一个圣人」。软弱无力的词语就像快餐店销售的数十种配料的最大号汉堡,但往往比不上精致寿司店选用上等食材的一颗小寿司。

第二种:繁杂无用的词语
这类词语包括「in the event of = if」「on the occasion of = when」「owing to the fact that = because」等。明明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述清楚,却写了很多无用的词。

第三种词语:重复冗余的词语
在写作中,很多形容词都是重复无意义的,比如说「小侏儒」「大巨人」「长脖子的长颈鹿」「红色的颜色」等。

你可以通过删除和精简语句来避免使用如上三种词语类型,从而使文章简洁易懂。

第39天:浓缩经验,精确表达

制作1加仑的糖浆,需要50加仑的树液。写作也是一样,10小时写作时间的背后是100小时的经验积累。

作家需要不断积累经验,然后将其浓缩为简单明了的观点或引人入胜的故事。耐克将自己整个营销理念浓缩为「Just Do It」;纳西姆·塔勒布参考近500本书后写下了《反脆弱》;爱因斯坦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解释了复杂物理世界的运作方式E = mc²;毕加索也最终体会到由繁入简的真谛,开创了新的流派。

哲学家阿尔弗雷德点科兹布斯基在《科学与理智》一书中写道:「地图并不能代表全部的疆域」。画家在作画时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即使绘制的再精确也无法完美重现眼前的东西。就好像你在现场看演唱会,被音乐和表演感动的一塌涂地,当你录下来给朋友看时,他们根本无法完全理解你当时的感受。

这就考验内容创作者的功力了,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体验和想象通过压缩过滤的方式,完美地传达给受众呢?

参考城市的地铁图,它并不需要显示所有的街道和景观,甚至不需要按照实际路线描绘两点间的距离,地图设计者删除了无关紧要的细节,这样乘客就可以专注于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写作也并不需要一字不漏地将感受写下来,而要想想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会让读者受益。

第40天:CLEAR法则

写作的核心在于清晰的表达。

可参考CLEAR(以下五大要点的首字母)法则。
- Create a rhythm (创作节奏)
- Link your sentences (连接语句)
- Eliminate anything that adds confusion (消除混淆)
- Add colorful details (增添多彩细节)
- Remove unnecessary details (删减无用细节)

创造节奏:写作时注重长短句交替使用。

连接语句:每个句子前后彼此呼应。

消除混淆:写完后大声朗读,看看每个句子是否通顺易懂。

增添多彩细节:好的文章可以唤起读者的五感,描写下雨不是阐述下雨的事实,而是让读者感受到被雨淋的感觉。

删除无用细节:删除没必要的副词,比如「非常」「极其」。Derek Sivers曾经说过,如果你能用更少的文字传达同样的想法,就更有可能被阅读、被理解。

第41天:CRIBS反馈原则

写作反馈公式:CRIBS(以下五大要点的首字母缩写)。
Confusing:令人困惑
Repeated:反复强调
Interesting:生动有趣
Boring:枯燥无趣
Surprising:制造惊喜

令人疑惑:如何把作者脑海中的观点,清晰有效地传递到读者的大脑,这就是写作的本质。当作者故弄玄虚,用大量的术语和专业词汇撰写文章时,就会破坏写作的目的,因为读者完全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这时候,作者可以替换词语,或者重新梳理思路,将想要表达的观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反复强调:好的文章都是清晰简洁的。翻来覆去地重复一个观点只会让读者感到厌烦,也证明了作者本身思路的混乱,没有把该讲明白的地方通过简短的几句话说清楚。

生动有趣:作者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概念和数据,具体参考Tim Urban的长博文。

枯燥无趣:读者看到枯燥无趣的文章,肯定会第一时间放弃阅读。所以你在编辑修改文章时,要看看哪些方面不易阅读,然后删除或重写。

制造惊喜:写作的一个目的是为读者制造惊喜,告诉他们一些不知道和没有想到的事情。假装你是一个恐怖电影导演,在写作时为读者制造悬念和惊喜。

CRIBS反馈原则也可以用于日常交际中,比如说人们在困惑时会扬起眉毛,遇到对方不断重复所说的话时会厌烦,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时会向对方靠拢,感到无聊时会转身离开,听到震惊的消息时会大口喘气。所以,下一次与人对话想得到反馈时,也可以试试这个原则。

第42天:公共平台到私有粉丝

创作者和公共平台有着爱恨交加的关系。一方面诸如YouTube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媒体平台为创作者提供了发挥的舞台,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但公共平台掌握着所有用户信息,还有权利将创作者随时踢出平台;另一方面,大量的公共平台层出不穷,竞争也相对激烈,优质的创作者可以靠自身的流量选择最符合利益的平台。

创作者可以通过大型公共平台来提升影响力,但是最终的目的是将受众转移到自己私人的平台上面(个人网站或者邮件订阅)。《原子习惯》的作者James Clear依靠谷歌搜索的公共平台将90万的公共读者转化为可以直接邮件联系的受众。他在新书推销时通过点对点和读者联系,一跃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

通过公众平台建立个人品牌,然后坚持为读者提供优质内容,并和读者建立一对一的联系,将公众流量引入私人流量。那些愿意随时追随你的读者才是你真正的粉丝。

第43天:Soulja Boy战略

Soulja Boy成为说唱歌手之前,在网站上依靠分享自己创建的歌单列表,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人们喜爱他的音乐品味。

随着关注者的增多,Soulja Boy把自己的歌也塞进推荐播放列表中。这首名为Crank That的歌曲大获好评,在美国公告牌Hot 100排行榜上占据7周榜首之位。

如果你想成为创作者却不知从何下手,可以像Soulja Boy一样,先从推荐总结他人的内容开始(参考第32天课程)。推荐他人的书籍、音乐或者艺术作品时,写下简短的推荐语,讲讲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作品,以及你对于作品的理解。这就是进行内容创作的起始点。

David在撰写订阅邮件时,用的就是这一招,通过思考如何写好推荐语,吸引了大量的订阅用户。同时,他也会在诸多推荐中,像Soulja Boy一样加入自己的链接,推广自己的作品。

第44天:创造细分市场

很多人在给出营销建议时都会说:找到你的细分市场。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细分市场不是早已被占据,就是尚未显现,与其寻找细分市场,不如自己创造一个。

创作者经济提倡创作者作为供应端,应该大量输出内容,因为内容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是什么。这就是创作者的责任,为大家创造出一个细分市场。

网络写手Ben Thompson发现,互联网科技领域的写手当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科技产品和热点发布上,而不是科技产业本身。Ben依靠着20年研究科技产业的背景,为科技写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Packy McCormick创办了Not Boring这家网站,将流行文化元素结合到商业写作中,让枯燥的商业分析案例看上去更加有趣;Eric Lewis是第一个将摇滚和爵士结合在一起的音乐人,他将手伸向钢琴内部,直接拉动琴弦而不是用琴键进行演奏。这些创造细分市场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互联网时代,你独一无二的特色就是免费的营销手段(参考第22天和第28天课程),避免竞争,打造和发展自己的细分市场。

第45天:拥抱你的怪异特质

Patrick O'Shaughnessy主持着一档备受好评的投资播客Invest Like the Best。听众表示他的内容是独一无二的,不像市面上其他把听众当白痴的商科读物或者枯燥的商业分析。Patrick的内容通过深入探索和研究商业和投资领域极其小众的细分市场,从而脱颖而出。Spotify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埃克、Shopify创始人托比·卢特克和Stripe联合创始人约翰·科里森都是他的忠实听众。

Patrick表示,在互联网创造内容,你越专注、越小众,越能积累大量的观众,因为互联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小众团体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层。泛大众的内容在传统媒体适用,但在互联网世界反而最容易被遗忘。独树一帜的人才更容易脱颖而出,就像Prince采用浮夸的风格,融合摇滚、灵魂和R&B来创造流行音乐,你打破常规的举动也会吸引志同道合的受众。

第46天:打造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团体

在古代,「天才genius」这个词不单单指个体,也用来指代群体。

音乐哲学家Brian Eno表示,如果「天才」是指代一群拥有创造性智慧的群体的话,那「Scenius」就代表着天才群体们所处的环境和年代。

位于英国牛津的The Eagle and Child酒吧就是典型的例子,C.S刘易斯和J.R.R.托尔金在这里孕育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奇幻小说《纳尼亚传奇》《霍比特人》和《指环王》;18世纪末期的苏格兰启蒙运动,激发了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等知识分子;20世纪初的维也纳孕育了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以及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哈耶克;还有早期的Y Combinator,孵化了Reddit、Dropbox、DoorDash、Airbnb和Stripe等公司。

正如Stripe创始人帕特里克·科里森所说,回顾历史,往往是特定时期的一小撮人的创新努力,提升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人类社会进步的飞跃取决于对世界思考方式的变迁。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他在一篇名为《绘画》的文章中阐述了线性透视的原则并提升了画家的文化地位,在此后的1310年至1510年期间,艺术家们学会了如何运用透视法作画,从而使得文艺复兴得以爆发。

如今,这些可以引领人类文明进程迈入下一阶段的小群体们,可能就存在于Discord论坛、私人小组聊天和网络学校中。成员们通过交流思想彼此激励对方,又通过协同合作共同成长。他们的圈子不能太过开放,否则会被现有的群体文化吞亡;也不能太过封闭,否则会与现实世界脱节。只有保证圈层的动态平衡发展,才能发展出一套核心原则并产出大量积极内容促进人类的发展。

第47天:找到专属领域,深耕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焦虑的时代。知识工作者们互相攀比着谁读的书、听的播客更多,仿佛只要不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我们就可以领先别人一步。但是,消费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着你更有智慧。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认真对待一个简单的想法。很多成功人士的相似之处是将一个简单的想法反复研究,最后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Rich Barton的创业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在消费技术市场创业难上加难,能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已经足以让人惊叹,但是Rich却在该领域接连创办了三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Expedia, Zillow,和Glassdoor。

从表面来看,这三家公司一个做旅游、一个做地产,一个做招聘,但是它们的核心其实都一样,那就是向消费者公开透明地展示信息。正如Rich一直视为座右铭的口号一样:「Power to the People」。消费者可以对航班酒店评价、地产楼盘价格和公司文化好坏等信息一目了然。Rich搭载着互联网的浪潮建立了这些数字平台,他聚焦于数据透明化取得了成功,而他的举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消费者决策,一方面通过公开评分系统,督促着公司和企业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Richard Mosse的摄影作品是另一个例子。他专注于使用军事级别的热敏探测相机,拍摄北非和中东的难民的经历。热敏探测相机无法捕捉可见光,而是通过探测人眼无法看到的身体热量进行拍摄。这本是军方用来识别和跟踪目标的工具,Richard却将这项技术用于现实生活,为我们展示了别样的艺术之美,也引起人们对于难民的共情。

李小龙曾经说过,他不怕会一万种招式的对手,他害怕的是将一个招式练了一万遍的对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专注的领域,然后不断地深耕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也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做出贡献。

第48天:互联网创业和求职

互联网常常被人们当做娱乐工具,背后的经济效益反而被严重低估。就拿找工作来说,互联网是比招聘会更好地工作匹配工具。David在上大学的时候,通过在网上持续发表优质内容,直接与他在招聘会上不可能见到的决策者建立了一对一的关系。他甚至得到了纽约广告公司Laundry Service CEO的注意,在推特上被邀请加入这家梦想公司(此处插播一下,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直接在LinkedIn上被猎头邀请申请)。

David从此受到启发,开始利用互联网创业。以下是他的三个步骤。

- 建立受众群体
- 创办一个产品
- 扩大解决方案规模

前互联网时代的公司往往先研发产品,然后建立受众。但是互联网时代则靠个人在网上积累受众,了解他们的痛点,想出解决方案。

通过在互联网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读者,然后形成一个即时的正反馈回路。知道读者喜欢读什么内容,在生活工作中有哪些痛点,然后创办出可以解决问题的产品。

就像David的受众大多是内容创作者一样,他创办的写作课程可以帮助大家实现梦想(下半年会推出我的写作课程,届时会通过邮件形式通知,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第49天:打造个人垄断品牌

在互联网写作的最终目标就是打造个人垄断品牌。通过书写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结合创作者本身的性格特点,让作品独树一帜。

实现个人垄断品牌有两点:


- 避免竞争,不追求热点,只追求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由于互联网规模巨大,几乎每个话题的讨论量和受众都成千上万,一昧追求热点只会让你的信息在竞争中石沉大海。


- 像投资者一样思考。挑选一个小众但不断增长的市场,然后一门心思的扎入其中,深耕该领域。大多数人花费数年时间才找到自己的专属领域,所以不必着急。重要的是在这期间可以不断得到正面的反馈。

第50天:投资自己的垄断行业

经济学的核心议题是供给和需求。各个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将导致价格上涨。就像硅谷的房价一样,大批科技从业人员涌入硅谷需要解决住房问题,但当地政府却没有放开供应,而是出台政策限制建造公寓楼,导致房价的疯长。

David大学毕业之时,他身边学习金融的朋友们分成了两个阵营:大部分人走着社会的既定路线,加入投行每周工作80+小时赚着高薪;另一部分人则投入新兴市场,研究加密货币和区块链。David的朋友Victor便是后者的代表,通过新兴市场奖励年轻人的特点,不断探索精进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和知识,在26岁便成为管理着数亿美元资金的富豪。

就像投资房地产一样,你也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需求疯长的领域,并在该行业依靠自己的好奇心以及对未来的预测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David作为创作者,发现互联网写作是一个崛起的行业,而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正在于此,于是在这一行业建立了垄断地位,并像投资者一样对自己的专长不断投资,获得可持续地发展。

Naval曾经说过的,做一些对你来说像玩一样,但对其他人来说却像工作的事情。找到属于自己的垄断行业,然后进行投资。


我的网站

https://www.camelliayang.com/

历届硅谷/商圈大佬文章合集

https://www.camelliayang.com/ebooks.html

备注

服务器在外网,打开速度也许很慢。或者通过公众号历届文章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查看你需要的内容。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我的每月精华总结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