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鰻雑学 | 蒲焼 · 鰻屋 · 鰻重 · 鰻丼

[ 翻译 / 葵&尚笑     撰写 · 编校 / 葵 ]


索  引 

1. 古法“蒲烧”的来历

2. 现代“蒲烧”的兴起

3. 外食的诞生与鳗屋的出现

4. 以“森山”为代表的鳗屋

5. 关东风与关西风

6. 鰻重和鰻丼



日本人食鳗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先史时代,从新石器时代的古坟中曾经挖出过很多水产物的骨头,其中就包括鳗鱼的。鳗鱼真正开始有文字记载则比较晚,直到《風土記》(713年)和《万葉集》(759年)中才发现相关的表达。


石麻呂に 吾れもの申す夏痩せに よしといふものぞ むなぎとり召せ 

 大伴家持 『万葉集』


虽然东亚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吃鳗鱼,最终将鳗鱼料理做到登峰造极的还是岛国“日の本”。不过,日本的鳗鱼料理演变到今天,实际已经与古代的做法大相径庭。


1古法“蒲烧”的来历


“蒲烧”作为鳗鱼最经典的调理方法之一,最早记载于「鈴鹿家記」(1399年),实际形成文化则是江户时期的事。

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家康大兴土木开垦江户湾(明治以后称东京湾),将利根川东迁和荒川西迁,由此产生大量湿地,很多鳗鱼也因此居于其中。



利根川东迁和荒川西迁示意图


负责开发的工人们开始捕获湿地中的鳗鱼,模仿蒲穗的样子,将鳗鱼切成一段一段,类似吃鲇鱼、鳟鱼这类河鱼的方法,做成“塩焼き(盐烧)”;又或者将比较小的鳗鱼整条串起来烤熟,蘸着味噌或者醋吃。这便是“蒲烧”最开始的样子。



蒲の穗


这种食法很快流传开来,逐渐成为和そば(荞麦面)一样便宜亲民的屋台小吃。


自上而下分别为:酱烧、味噌烧、盐烧

根据文献的记载,盐烧和味噌烧的食法虽然与现代“蒲烧”完全不同,但都很美味。只有最上面那个酱烧的,由于随着烤制的过程中鳗鱼脂肪不断流出来,导致无论刷几次酱都不怎么入味,基本上是无法用“好吃”来形容的类型。


简单来说,使用酱汁调味的烧烤方法就叫做“蒲烧”,不使用调味料就叫做“白烧”。在古代,这两种方法所食用的对象主要以ウナギ(鰻=日本鳗鲡)和あなご(穴子=星鳗)为主。


2现代“蒲烧”的兴起


传承至今的现代“蒲烧”调理方法,据推测起源于江户时代中期(1750年左右)。

1700年左右,鳗鱼在处理上出现“去骨成串”的方法,但是调味方面依然以味噌和醋为主流。后来,下総国野田(现千叶县野田市)和銚子(现千叶县銚子市)生产的关东风酱油(浓口酱油)开始风生水起,酱油为中心的调理方式便逐渐成为“蒲烧”的绝配,也就是现代调理方法的“蒲烧”。



令野田市民非常自豪的特产:包括龟甲万在内4种野田酱油(请忽略这个花哨的海报设计)


酱汁(タレ)是“蒲烧”鳗鱼香味的灵魂,除了酱油以外,在调制时加入酒也十分重要。1728年的《料理網目調味抄》和1800年的《万宝料理秘密箱》等文献中都可以找到“蒲烧”鳗鱼料理中对于酱油和酒的记载。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将酱油和酒用于“蒲烧”酱汁的做法被确立。这些酱汁就和中国人讲究的“老汤”一样,成为每家鳗鱼店的镇店之宝。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酒与现在的清酒还不是一种东西,酿造方法相对粗糙,糖度也更高,所以也有很多人猜测关于“酱油与酒”的记载实际上恐怕和“酱油与味醂”的功用差不多。


3外食的诞生与鳗屋的出现


历史上,直到元禄中期(1688年-1704年)江户的料理一直秉承着从室町时代就沿革下来的武家料理。


明历三年(1657年),经历了将大半个江户付之一炬的“振袖火事——明暦の大火”之后,很多进行复兴工作的劳工从全国各地开始聚集到江户。为了解决这些人的饭食问题,便出现了很多提供快捷简餐的饭馆,也就是江户外食历史的开端。




元禄年间,随着日本的商业中心从大阪向江户移动,全国的大名在进行参勤交代的时候,由他们带来的很多町民(包括数万人单位的料理人、手艺人、渔师等)随后便定居于江户,带动江户地区百姓的生活也日间丰盈起来,这其中也包括鳗鱼料理职人。



但是,在丰富多彩的元禄文化大爆发之后,德川吉宗颁布了“享保改革”(1716年),其中有一条《倹約令》(1724年),严苛地规制了一般人的生活,使得多彩的料理文化被一直压制到“宽政改革”(1787年-1794年)的结束才得以再度解放。

在那期间,大约是明和时期(1764年-1771年),料理茶屋(即现代的高级料亭)开始在江户出现,又被称为“留守居茶屋”,当时驻扎于江户的各藩的留守居役(即现代的外交官员)在这些地方不知道挥霍了多少公款。



元禄时期江户出现的料理茶屋


到了文化、文政期间(1804年-1830年),在天保大饥荒之前,一直被压抑的料理文化在短时间内猛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这段时间,料理茶屋不断推出由武家料理演变而来的高级料理,其中不乏现代的怀石料理、鳗鱼、天妇罗、手握寿司等内容,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现代和食(包括肉料理和河豚料理)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这幅画是1716-1735年左右绘制而成的近藤清春的「江戸名所百人一首」。深川八幡社的画里面有着写了「めいぶつ大かばやき」(名物大蒲烧)的行灯,还有很简陋的店铺,并且在其中还能确认的确有在做蒲烧的人。



这幅画是大阪境港,商贩在船上卖的蒲烧,画中可以看到鳗鱼是被切开来烤的,但用的是不是古代“蒲烧”方法就无法准确定义了。


4以“森山”为代表的鳗屋


1750年左右,也就是大约现代“蒲烧”起源的时期,已经有很多做“蒲烧”的专门店,不过大多都比较简陋。一些高级店铺诸如“大和田”之类则在50年后被画进了浮世绘里。

有一本叫做《江戸前大蒲焼》(1852年)的书,记载了江户前的鳗屋全盛时期那些著名的店铺,比如位于お茶の水(神田上水)的“森山”在江户221间鳗屋中评价就很高,是经常出现在浮世绘作品(「お茶の水」、「神田上水懸樋」、「水道橋」)中的地标建筑。但是据说这种宣传手册似的书籍和现在一样,花钱就可以登载,级别与“大和田”那样的店铺还是无法比拟的。



在明和五年(1769年)出版的《絵本続江戸土産》中神田上水的部分可以看到鳗屋“森山”。这种小平房说不上气派,也无法分清哪部分是管理处,哪部分是鳗屋本体,但是确实有悬挂着“大かば焼”(大蒲烧)的行灯。此外,经营鳗屋的重要条件之一,便是一定要开在河边,以便让鳗鱼保证一定的存活率。由于“森山”地处河流上游,水质具有相当的保证,所以是开店非常理想的场所。



在安政六年(1859年)歌川广景绘制的浮世绘《江戸名所道戯図》中也可以看到“森山”,距离《絵本続江戸土産》已经过去了90年,此时这家店铺应该已经是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店了。


歌川广景《江戸名所道戯図》


总的来说,那个时代的鳗屋一共有三种。

□ 高级鳗屋:只卖“蒲烧”料理的构造华丽的“料亭”。

□ 庶民鳗屋:除了鳗丼以外也提供泥鳅、鲶鱼之类的“めし屋”和“食堂”。

□ 露天鳗屋:露天构造的小摊,甚至一边挑着扁担一边卖的小贩。


在所有的画作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一个共同点,即做“蒲烧”的调理台全部都设置在很容易排烟的玄关旁边,这一风情一直保持到昭和30年代(1950年代)左右引进了排烟扇为止。即便是高级鳗屋,为了避免在进行“蒲烧”工序前,烤鱼的味道影响到其他人,也会选择在平房里经营,因为如果有二楼的话很难进行排烟。


5关东风与关西风


“蒲烧”的做法大致分为2种,即所谓的“关东风”和“关西风”。


“关东风”与“关西风”区别示意图


“关东风”在处理鳗鱼时是背开的,首先进行“白烧”工序,继而用大火蒸15分钟,将多余的脂肪除掉,然后再加上酱汁继续烤。民间戏称这主要是因为在武士聚集的江户是十分讨厌“剖腹”才如此决定的,而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从腹部剖开的话,在蒸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外侧的身体破裂而从钎子上脱落下来。


由于成年后的鳗鱼背部比较硬,“关东风”的做法实际上更需要技术,“蒲烧”后也更美观。此外,在浜松和諏訪湖,也有背开后不蒸直接进行“蒲烧”的方法。

将鳗鱼烤制后再上锅蒸的“关东风”并没有在江户时代的文献以及浮世绘上出现过,所以人们考虑这种调理法起码是出现在明治之后了。



“关西风”与关东风相反,从腹部开鱼,不做“白烧”和蒸,直接加上酱汁进行烤制,以此保存更多的脂肪和香味。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讲究还有许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直到1800年左右,江户仍然有关西风味的鳗鱼店经营,大多是来自于参勤交代的大名带来的职人定居于此后开设的。但是到了江户时代后半,江户的“关西风”鳗鱼店开始消失了。


6鰻重和鰻丼


“鰻丼(うなどん)”成于文化年间(1804年-1818年),指的是在丼钵中盛上米饭,浇上酱汁,随后以“蒲烧”鳗鱼覆盖其上的一种盖饭料理,属于日本料理中江户 · 东京的乡土料理之一。根据地域的不同,也有在鳗鱼上再加饭,掩盖鳗鱼的情况。




如果作为餐盒的食器使用的是重箱,则被称为“鰻重(うなじゅう)”,与“鰻丼”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容器、容量和鳗鱼部位上的差别。

“鰻重”通常比“鰻丼”量更多,还会附上鱼肝汤等配菜。还有一个说法,认为“鰻重”是米饭和鳗鱼交替摆放的,所以“鰻重”取了“鰻重ね(重叠)”的意思。



大德酒场:鰻重定食


在同一家店中,“鰻重”通常要比“鰻丼”贵,其间的差异通常从四个方面考虑:

(1) 天然与养殖鳗鱼的差别。

(2) 量的差异:“鰻丼”通常只在米饭上覆盖一层“蒲烧”,“鰻重”有时会在鳗鱼上再加饭,盖住鳗鱼。

(3) 鳗鱼部位的差异:假如将一条“蒲烧”鳗鱼切成三段,分为“靠近头的部分”(肉质薄且小刺较多)、“躯体部分”(肉质厚而宽)、“靠近尾的部分”(肉质薄且宽度窄),鰻重会优先使用躯体部分,因此产生价格上的差异。

(4) 配菜的差异:有一些饭馆的鰻重和鰻丼在质和量上都没有差异,但是鰻重会提供咸菜和鱼肝,在晚市提供,鰻丼则不会提供咸菜和鱼肝,只在午市提供。


除了“蒲烧”和“白烧”,“鰻重”和“鰻丼”的区别以外,以下面的图片为例,也为大家介绍一下去鳗屋吃饭的时候常见的其他词汇。



肝吸い(きもすい):以胃为中心的鳗鱼的内脏做成的汤,是鳗鱼料理的主要配角。



お新香(おしんこ):即漬物,小菜,咸菜。



山椒(さんしょう):作为鳗鱼的“药味”,一定是山椒(花椒)了。山椒能够驱赶寒湿之气,温脾胃,去油腻,助消化,在肠胃功能变弱的夏日是鳗鱼饭必不可少的调料。



並、上、特上:即普通、大碗、特大碗。为了喜庆,有的店家也会将“並”写作“梅”,“上”写作“竹”,“特上”写作“松”。这几种规格只代表量的不同,品质上没有差异。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鰻丼(並)→鰻重(並)→鰻丼(上)→鰻重(上)。


7结语 (大浪漫ver.)


昨天本来计划发这篇,结果公众号系统发出来的却是上一篇,实在不得其解,这里先和各位赔个不是,尤其是几位鳗鱼饭迷。

这篇《鰻雑学》与副篇《日本鳗鱼为什么越来越贵》,是为大德酒场的公众号(ID:ootoku)撰写的两篇推文。鳗鱼饭是大德酒场的招牌之一,酱汁和料理鳗鱼水平在京城小有名气,且品质稳定。何况,作为国内的餐饮机构开始愿意探求和推广食文化,总归是令我们甚为欣慰的一件事。

作为自学日语做编辑的人来说,这篇文章的写作难度恐怕要排到近两年前三。不但文献琐碎,各执一词,且古语繁多,实出乎意料。考虑到严谨性、易读性和篇幅,此次甩掉了很多内容,只采用较为确切的部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和逻辑,粗糙成文。如有纰漏,万望各位读者在留言中予以明示。

同时,也希望各位食客通过这篇文章对鳗鱼料理产生新的兴趣和理解,结合上一篇《500年日本拉面编年史》来看,便可初窥江户时期之于日本料理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各种类料理的沿革之端倪。

而在副篇之中,则会通过一些数据和报道的汇总,为大家解读鳗鱼产业如今窘迫的局面,希望各位美食爱好者加以了解。

[ 如有误漏 欢迎指正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 ]


日本拉面编年史 | 明日披头士 | Lucky Tapes | MONKEY MAJIK | 念慈菴兑酒 | 宇多田光 | DJ OKAWARI | [.que] | domico | 西原健一郎 | →Pia-no-jaC← | mitsume | DYGL | LITE | 青葉市子 | the fin. EmilyStyler | re:plus | 东芝动物乐园 | 桑田佳祐 | 大泷咏一和『健康歌』銘柄豚 | 日系胶片相机 | 东京40年时尚音乐史 | 动画观片史 | 午前音乐公园 |『东京血族』日本片场拍摄日记  ① |  |  |  | 

 『在清醒与麻木之间』尚笑半自传体小说 / 京东有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