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岳扎丫、刘新中:景颇文化中作为关键象征的“刀”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景颇文化中作为关键象征的“刀”


岳扎丫   刘新中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作者简介:

 岳扎丫,1990年生,女,景颇族,云南德宏人,暨南大学文学院2014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学。

刘新中,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  要:历史上景颇族创造使用过多种兵器,早在南诏时代,浪速剑就名震一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刀成为景颇族最具特色,也最具代表性的武器。对于一个游耕族群来说,刀在御敌防范、披荆斩棘、开山立寨中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先民将刀文化元素和谐地融入口头神话,并逐渐建构形成族群的象征符号。在日常生活中,有关景颇族的刀文化,体现在宗教、习俗、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表达了景颇族对刀的崇敬之情。研究刀文化,对了解景颇族宗教信仰、婚姻习俗、艺术审美和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景颇族;刀;神话;图腾; 习俗


美国人类学学者谢丽· B·奥特纳指出:“每一个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关键因素”,她列出了一个文化中最为关键的象征的5个指标:(1)重要性;(2)与所有文化主体密切相关;(3)在形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有多种不同的象征意义;(4)与同类现象比较,围绕关键象征有大量的细节阐释和演绎;(5)对于关键象征有大量的文化限定:在哪里必须出现,在哪里不能出现①。本文主要参照关键象征理论,论述景颇族的“刀”作为关键象征的几个方面,分别从有关神话、刀的图腾意象和日常生活中刀具的词汇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刀在景颇族习俗层面和其在景颇族社会中重要意义。本文中的“刀”不仅仅指常用的刀具,其还包括匕首尖刀、长刀、战刀、长矛、镰刀、长剑等。


1.史宗主编《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第三章象征的解释》,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4月第一版,p193-362。



一、有关刀的神话和图腾寓意

当谈到少数民族的刀文化,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西北保安族的保安腰刀,新疆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小刀和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三大名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已经成了当地民族和文化的名片。任何民族文化的形成离,都与这个民族特定的精神和物质的发展密切相关。景颇族的刀文化是其先民在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首先是通过神话的形式,描绘了刀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对刀的崇高敬意。景颇族有关刀的神话展现了其丰富的想象力。

(一)神话之一:天神赐刀神话

据缅甸克钦邦辛瓦翁(SinWa Awng)老师叙述,景颇族有个口头神话说:远古时代,天神(Matso Ningtsang)还没有创造女性之时,世间极其枯燥乏味,男人们终日无所事事、心神不宁。天神为了与世人取得联系,于是在天上放出了九个太阳。有个叫格桑拉(GaSang la) 的青年不堪烈日烘烤,一怒之下以土造鼓,日夜敲打,鼓声惊天动地、响彻云霄,一阵阵地刺激着雷神MuWa,令其头痛难眠。雷神木瓦(Mu Wa)为了息事宁人,让女儿木迪诗怡(Mu di shayi)前往人间劝说。前后去了三次,前两次都没能说服。第三次当雷神答应将女儿许配他时,才息鼓,与雷神之女生活在一起。后来格桑拉(Gasang la)经过了重重考验正式成为雷神族系的姑爷种①,雷神将很锋利的闪电刀(Ntong/Mi hprap n htu)赐予他,他们夫妇用此刀开荒种植,过上幸福生活。为了纪念雷神赐予的神刀,景颇族婚俗一直把这个习俗传承至今,也将此礼物称为厚礼(Sharung Shakau)。另外,景颇族认为雷神是族人的丈人种②,所以在景颇族的婚俗中丈人种备受人们的尊重。

神话是远古先民对世界和自身认识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世俗的日常生活,基本上也都在神话的限制之下。神话所具有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就产生了各种习俗。维柯认为,人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心理、性格、宗教、语言、政治和法律③。景颇族的天神赐刀神话是先民对刀由来的合理想象,使刀具有了庄严的神性,并融入集体历史记忆形成景颇族效仿的法则。由此可见,景颇族对刀的崇敬之情,也反应了刀在景颇族历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在景颇族重要人生仪式中都会用象征刀的物,也说明刀的重要性。如:起初给新生婴儿戴上银制小刀,防止神灵侵犯,保佑其无病无灾,健康成长④。接着,等孩子到十四、十五岁时,家长为其举行“成丁”仪式,父亲把祖辈世代相传的长刀相赠,视其为族群正式成员,应对家庭、族群承担相应责任。然后,提亲时准岳父赠长矛意为同意亲事;举办婚礼时女子赠长刀予男子,视为已婚之人,需有担当。最后,景颇老人(男子)去世时,在丧葬仪式中,祭展台上反向挂逝者身前的长刀,视为最重要的遗物。2013年,韩雪在《浅析景颇族刀文化的功能变迁》中提到“景颇族的丧葬仪式中,刀作为陪葬物品,象征着用长刀去开拓另一个世界。⑤”这句话似乎有误。因为,在景颇族老人身前会准备多把长刀,等自己去世后会当作自己的遗物留给子孙,而不是陪葬。另外,老人随身佩戴的长刀,也不会作为陪葬品,只是反向挂在祭展台上,视为老人的最后的遗物。所以,以上那句话是不全面的。


1.景颇族实行姑表舅婚姻制度,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的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姑爷种指男方家庭。

2.丈人种指女方家庭。

3.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56页。

4.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56页。

5.韩雪:《浅析景颇族刀文化的功能变迁,《民族论坛》, 2013年第3期。


(二)传说之二:巫师晋升之途——上交叠刀山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思维处于幼年时期,在遇到自燃灾害、疾病侵害、战争械斗时,人们往往举行祭祀活动,乞求神灵护佑。景颇族从高原山区南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磨难,因而逐渐形成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观念。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刀在防范野兽、战斗护身、狩猎采集、开荒种植、伐木建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因而人们联想式的将神力注入刀中,使其成为祭祀活动中的精神诉求①。当谈到“上刀山”,我们会想到傈僳族刀杆节中的“上刀山,下火海”表演。这与景颇族传说中的“上交叠刀山”是有区别的。在传统观念中,景颇族的巫师是一个能通神灵、预见未来的人,但其在晋升为巫师的时候需要经过重重考验。首先,此人要以慈悲为怀,不得杀生荤食。再者,还要精通斋瓦②知识。最后,还要经过上锋利交叠刀山才能成为真正的巫师与神通灵。上刀山是将33对利刀交叠捆扎于四五丈高的栗树杆上,每把刀相距2尺左右,刀刃全部朝上;晋升巫师之人赤脚踏着锋利的钢刀,逐级爬至刀杆顶端,依次进行开天门、通灵的表演③。这种上交叠刀山的仪式,说明了是一种赋予神力的活动。

 从以上巫师晋升上交叠刀山的传说,可以归纳出巫师晋升需要几个必要条件:第一,人格方面,品德高尚,慈悲为怀;第二,学识方面,博学多才,满腹经纶;第三,绝技方面,身怀绝技,技艺高超。另外,交叠刀山也象征着前路的艰险,困难重重,绝非常人能胜任。

 另外,在景颇族的祭祀文化中,对刀的使用也是很讲究的。祭祀用的刀可分为:专门割蓍草的刀、专门割猪肾和占卜的刀等。


1.韩雪:《浅析景颇族刀文化的功能变迁,《民族论坛》, 2013年第3期。

2.斋瓦,是多义词。即指最高级别的祭师,也指景颇族的创始史诗。

3.缅甸克钦邦SinWaAwng老师叙述。


(三)景颇族中刀的图腾意义

 按照人类学的观点,图腾与社会群体的权利分配、经济、认知、信仰等都有关联。图腾是亲族间的联系,也是群体的象征和标志。图腾将不同的群体加以区分,而选择图腾的原因在于求安,这种心理又体现在三个方面:恐惧、感激和羡慕①。刀在景颇族的文化中就具有这种非凡的意义和作用。自从有了天神赐刀的神话之后,景颇族自认为是与神同在的民族。在景颇族社会中,刀是景颇男人的象征,更是人民的信仰。于是,刀的文化图腾体现在景颇族社会的各个方面。目瑙纵歌节②是景颇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正月十五举行,过节时景颇族男女老身着盛装,男子手握长刀,女子手持彩扇随着领舞人的舞步围着目瑙示栋桩③唱哦然歌(O ra)④,跳目瑙舞,形成规模宏大的一道风景线。

 另外,“目瑙示栋”(国内一般柱,雄柱高于雌柱;国外为六柱分为雌雄。)的雄性木柱上摆放着雌雄交叉的两把大刀,被景颇人民视为掌管天地的神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种坚韧的民族精神。

 除了“目瑙示栋”,刀的图腾意象还体现在景颇族房屋的建筑上和民族旗帜上。人们为了表达对刀的敬意,一般把十字交叠刀图腾雕刻在房子的木制楼梯上(现在也具有装饰的作用)。另外,在缅甸克钦邦(钦族和国内的景颇族同属一个族群),将带有刀图腾的旗帜作为景颇大地委员会和克钦独立军(缅甸北部的山地武装组织)的旗帜⑤。景颇大地委员会的旗帜,一刀一剑交叠,分别代表阴和阳,也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绿色体现了景颇人民居住生活的绿色大地,而红色代表景颇人民的热血,也代表火红的太阳。景颇人将自己称为太阳之子。一刀一剑都染成金色,代表荣耀与尊严⑥。克钦独立军的旗帜是两把长刀交叠在一起,没有剑,而且刀的颜色是白色的。

 景颇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同时又是英勇尚武的民族,在历史上为保护祖国,保卫家园做出重要贡献。在英帝国主义入侵时期,景颇男儿,手持长刀与入侵者进行英勇的抗争,为中华民族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马嘉理事件。1874年,英国入侵云南妄图打开从缅北的通道,以景颇、傣、汉、回各族军民纷纷组织起来,奋死抵抗。为纪念边疆各族军民抵抗侵略者的斗争,盈江县人民政府于1987年在户宋河边立“马加里事件起源地”石碑一方⑦。另外,还有陇川的景颇抗英民族英雄早勒东。


1.何星亮:《图腾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 1989年第5期。
2.“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意思是大家一起跳舞。目瑙纵歌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
3.在目瑙纵歌场中心竖着的木桩叫“目瑙示栋(munau shidung)”。
4.哦然歌(O ra) ,是景颇族在跳目瑙纵歌时的一种曲调。
5.李伟华:博士论文《边疆民族主义研究:中缅边境文蚌人的认同研究》,2014年,第76页。
6.李伟华: 博士论文《边疆民族主义研究:中缅边境文蚌人的认同研究》,2014年,第77页。
7.参考自马加里事件起源地,2009年。



二、“刀”在婚俗中的意义


景颇族传统婚姻制度,严格地实行“墨尤-达玛”(Mayu Da-Ma)的单向姑表舅婚姻和同姓同祖不婚的制度原则。“墨尤”是指“丈人种”(岳父种)①,“达玛”是“姑爷种”(女婿种)②,这是一种单向的姑表舅婚姻制度,即姑母的儿子可以取舅父家的女儿为妻,反之则不成立,即“血不倒流”。在婚姻习俗中,“刀”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刀”象征着“丈人种”家(即舅父家)的尊严和权利。

(一)丈人家送长矛的意义

在景颇族家庭中男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会请长者带着礼篮前往有女儿属于“丈人种”的家中提亲。父母认为孩子都是神赐的礼物,他们只负责把孩子带到世上抚养成人,孩子婚嫁都需要获得神的指示,于是就举行一系列的祭神算卦的活动。如果得到神的旨意之后,“丈人种”方会把类似长矛的刀送给“姑爷种”家,意为已答应把女儿嫁给他。这个婚俗的延续是从天神赐神刀的神话传说中流传下来的,也预示着“丈人种”家族的崇高地位。         

(二)新娘送长刀的意义

当丈人把长矛赠予“姑爷种”家之后,婚礼也会随之进行。婚礼当天新娘会身着盛装,在长辈(男方的妇女)的带领下举行过Kum Ba仪式(也称为新娘过草桥)。随着,婆婆会把家传玛瑙项链戴给新娘意为新娘的灵与肉已成为“姑爷种”家的人,此生不得改变。新娘也会把长刀和景颇筒帕(包)戴在新郎身上,意为新郎已成为自己的老公,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③。

新婚之时新娘赠新郎的长刀,对男人来说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景颇族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新郎配戴长刀入洞房可生贵子,这种说法体现了赋予长刀一种神力,也体现了景颇族人民对男子的重视。

(三)长刀对景颇族男人的意义

从前,在男性社会中,长刀是景颇男儿的第二生命,也是权利等级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男子佩戴长刀是比较讲究的,通常将长刀挂在右肩,刀身贴近左髋关节,方便右手握刀柄。在无战事纷争或跳目瑙舞的时候,需将刀鞘背在身后,防止碰到他人引起纷争。在景颇族家中,每家每户都会设置一个挂长刀的地方④。因此,到别人家里要迅速把长刀挂在墙,通常刀鞘往里挂,如果有人去世则反方向悬挂,否则视为不怀好意,是来故意捣乱之人,也是对主人不尊重的表现。在古时参加大型军事商议或与敌军谈判时,也要将刀鞘背到身后,否则引起纷争,会方便敌方拔刀反噬自己,因此需要特别小心提防⑤。从景颇族男子背长刀的习俗可以看出,长刀是生命的象征,也说明了景颇族是英勇善战的民族。

在景颇族家里,男人有事外出,如果有客人进来,看到墙上挂着筒帕和长刀,在不允许的情况下不可随意触摸,否则会被视为与女人通奸,严重的话会有血光之灾⑥。因此,在景颇语里通奸的“通”和拔刀鞘的“拔”实为一个词,即Num Sho和Nhtu Sho中的Sho字。从这些习俗可以看出长刀是男人的象征,也是男人权利的象征。


1.景颇族的婚姻制度中分为“丈人种”和“姑爷种”,由不同姓的家族组成。
2.李向前、张方元:《当代景颇族简史》,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3页。
3.缅甸克钦邦SinWaAwng老师叙述。
4.云南民族出版社沙明宝老师叙述。
5.云南民族出版社沙明宝老师叙述。
6.云南民族出版社沙明宝老师叙述。




三、 景颇族文化中的“刀语言”

语言是一个社会族群的文化要素之一,是所有文化活动的基础,因而语言是了解一个族群特征的最方便和最有效的线索。因此,要了解景颇族与刀的密切联系,就要从有关刀具词汇及其谚语入手。

(一)有关刀具的名称

景颇语中有一些独特的有关刀具的词汇。这与民族的特殊历史、经济体系和社会环境不无关系,景颇族先民从北方迁徙到南方,需要披荆斩棘、御敌护身和开荒砍伐,因对刀就会有不同的思考和理解。

从上词汇可以看出,景颇族有关刀的词汇比较丰富。对于一个游耕族群来说,长刀即是武器,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长刀和长矛的出现说明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史诗《目瑙斋瓦》中就讲述了景颇族祖先历经长途跋涉、千辛万苦由北方迁徙到南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遭遇野兽袭击、族群之间争夺领地而发生战斗,因而人们对刀具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另外,词汇出现了有关权利象征的刀的词汇,这和景颇族社会解放以前实行世系山官制(GumChying GumSa Prat)不无关系,体现了山官阶级的财富地位与权力。如:BungTon HkauKa=指刀身上有龙图腾的刀,BaDang HkauKa=指山官家族使用的刀柄上镶嵌装饰虎牙的山官刀,BaDang KungLi=指山官家族使用象牙山官刀。

这些有关权利象征的刀具词汇说明了当时景颇族的山官等级社会,也表达了对刀的崇高敬意,以显示阶级的身份特征。今天的德宏州阿昌族所锻造的刀具,一般为景颇族使用。如:景颇族男子使用的长刀,刀尖为平头,主要用于砍劈,而不能刺,全长80~90cm,宽约4cm,柄为圆形,一般为竹制铜丝包嵌。亦有银柄和象牙柄,往昔多为贵族上层使用。从词汇NingTong Nhtu=(天神赐予的刀身两面都锋利的刀)可以看出景颇族的心理特点,认为刀是神赐予他们的礼物而备受推崇。婚俗和丧葬文化中都体现了刀文化。如,LupDing ShaNan HtuNong=(摆放在坟前的长矛)。因此,要了解景颇族的有关刀文化,要放在社会大背景上从神话故事、婚俗、丧葬文化和词汇去分析,才能够深刻地了解景颇族对长刀文化的心理认同。

(二)使用刀具的词汇

除了以上刀具词汇之外,景颇族在使用刀具时的动作名称也别具特色。

从以上有关使用刀具时的动作名称的词汇可以看出景颇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变迁痕迹。语言、思想与文化是相互关联的。与萨皮尔——沃夫假说相对的立场来看,文化变迁造成语言与思想的变迁就更加合理①。以上大量出现了有关砍竹子的词汇,说明了景颇族是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由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词汇也随之变迁。如,Bu ai=(用刀砍伐竹林)、Shit ai=(把竹子削成片状用来捆绑物品)等。在北方气候比较寒冷所以竹子一般不能生长,从景颇族有关砍竹子词汇的增多,说明了景颇族是迁徙的民族。

另外,景颇语中有关“砍”的这个词特别丰富,有“砍”、“砍伐”、“平砍”、“横砍”、“斜砍、“齐根砍”、“砍削”、“砍(柴)”、“砍(菜)”、“砍(成短节)”等等;反应了景颇族在历史上曾长期过着刀跟火种的生活方式,说明了刀在当时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有关长刀的谚语

景颇族传统谚语中,有关长刀的谚语是很丰富的。如:“不会耍刀的男人,不能出远门。”和“男人不会耍长刀,见人矮三分。”说明了耍刀是景颇族男子最基本的技能。“女人出门要背竹箩,男人出门背长刀。”说明了长刀是男子的随身物,犹如自己的第二生命。“自己的长刀一天有九次砍刀自己的时候。”② 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告诫人们应该正确对待。“见了坏人要拔刀,见了野兽要放枪。”说明了刀作为武器具有御敌的功能。“新郎佩戴长刀入洞房,易生儿子。”象征了刀图腾具有神力,护佑生子;也表达了景颇族重视男子的心理特征。

从谚语中可以看出刀对景颇族男子意义非凡,佩戴长刀、耍刀舞等已成为景颇族男子的一种传统习俗。景颇族刀舞,无论是在过去的生活中,还是现在的舞台或节庆上都充分展示出它的艺术魅力。景颇刀舞,是一种以长刀为道具,以木鼓、铭锣、巴扎、曾江、比千等乐器伴奏、歌舞一体的艺术形式③。其伴奏浑厚有力,伴歌雄壮明快,舞姿粗犷刚健,体现了景颇人豪爽的民族性格特征。景颇刀舞与原始先民的生产、迁徙、战争、宗教等是密不可分的,它再现了景颇族先民复杂多样的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人类同自然界和社会的斗争史。④另外,日常生活中,景颇族禁止女人跨过长刀或者把长刀放在各类锅上,否则视为不吉利。这些习俗都反映了景颇族人民对刀图腾崇拜而敬畏的心理。


1.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文化人类学欣赏文化差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0页。

2.郭老景,郭丽娟: 景颇族“长刀”文化浅述[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3.章虹宇.民族精神的象征——景颇刀舞[J].民俗研究,1991。

4.张建章.景颇长刀舞探源[J].民族艺术研究,1990。





四、 结语

景颇族的长刀文化之所以丰富多彩,说明了其在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社会演变中,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刀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宗教祭祀的心理慰藉、御敌防身和披荆斩棘等功能。随着社会发展,长刀的功能也随之演变。在今天,长刀的实用性虽然有所减弱,但仍是英武的象征、身份的象征,甚至还象征着家族的荣耀;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之所以气势雄壮豪迈奔放与长刀的神采是分不开的;不管是节日庆典,谈婚论嫁,走访亲友都离不开长刀。由此可见,刀对景颇族社会和景颇族男人的意义之深,难以言表;长刀已成为景颇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是民族之魂。

总而言之,景颇族的长刀文化除了融入到各种人生礼仪之外,还表现在宗教、交际、艺术、娱乐等方方面面。这不仅与景颇族生活环境有关,还与景颇族的历史变迁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研究景颇族的长刀文化我们初步了解了景颇族宗教信仰、婚姻习俗、艺术审美和心理特征。如果想要系统的了解景颇族的长刀文化,还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做深入的研究。


(原载《南方语言学》12辑,2017)



本期编辑|李颖慧

审读人员丨陈嘉乐

责任编辑丨老   甘

  


END—▼往期精彩回顾▼行走田野杂记 l 黄高飞:华侨农场历险记
特别节目 | 区婉莹:黄子华与栋笃笑
学人|陶原珂:《广州话表意范畴研究》后记
语言常识|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
它山之石 | 文秋芳:美国国防语言能力四大特点

 


语保在路上

欢迎来关注


苹果用户

点赞专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