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讨 | 周炜:从方言剧本《抓壮丁》看四川方言疑问句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1-12-03


从方言剧本《抓壮丁》

看四川方言疑问句


由于微信公众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汉语疑问句主要通过上扬语调、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等来传达疑问信息。从标记上看,可分为无标记疑问句和有标记疑问句两大类。仅仅通过上扬语调而不使用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的疑问句被称为无标记疑问句,而兼有语调与疑问代词或语气词的疑问句被定义为有标记疑问句。

传统的分类方法将疑问句分为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正反问四类。吕叔湘先生认为选择问与正反问是由是非问派生而来。朱德熙、黄正德先生则主张正反问属于选择问的一个分支。范继淹先生主张将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和选择问两类,选择问又细分为特指选择问和是非选择问。

本文仍采取传统的分类方法,将疑问句分为四类。选取《抓壮丁》中的有标记形式的疑问句进行分类研究。由于《抓壮丁》中未出现选择问,因此本文暂且只讨论剧本中的正反问、是非问与特指问三类疑问句。


一、正反问

>>>>>>>>>>

《抓壮丁》中出现的正反问句句式有两种:VP-Neg-VP和VP-Neg。黄正德先生将正反问看做一类特殊的选择问,将选择问的完整形式“A还是B”中第二个可选择项B替换为第一个选项A的否定形式Neg-A,形成“A还是Neg-A”,再删除连词还是,形成“A-Neg-A”这一形式的问句。

(一)VP-Neg-VP

1. V-Neg-V

四川方言V-Neg-V这一形式的正反问由谓词与否定语素Neg构成,这一结构中否定语素Neg有两类:“不”和“没(有)”,“没有”只能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件进行提问,而“不”则没有这种限制。《抓壮丁》使用的V-Neg-V式共9例:

要拉你当壮丁你怕不怕?

干不干?

会不会有人反对?

若为形容词,则否定语素只能用“不”,不能用“没”:

王大爷拉你入个伙,好不好?

你看好不好?

你看这生意轻巧不轻巧?

这一类V-Neg-V正反问意图在于询问听话人的意见,可以加上副词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不承载疑问信息,只是赋予疑问句不耐烦的意味,如:

这个家务你还管不管的哟?

你走不走的呀?

带上语气词“哟”有了一种嘲讽、急迫、催促、无可奈何的色彩,责备意味为更浓。

2. V-Neg-VO

 V-Neg-VO前省式正反问分为两种情况,若V为单音节,则否定语素前后谓词均保留完整形式,否定语素后的及物动词带宾语。若为双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否定语素前正问部分的动词或形容词只保留首个音节,否定语素后的动词或形容词保留完整形式,并带宾语。

四川方言选择V-Neg-VO这一后前省式的正反问句形式,《抓壮丁》中共出现3例:

你到底给不给钱的哟?

舍不得,还过不过节的呀?

你晓不晓得种庄稼的小伙子都跑到山上去当土匪了?

剧本中没有VO-Neg-V后省式正反问的例子,在日常交际中也几乎没有运用。邵敬敏先生认为虽“承前省比蒙后省更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但客观现实却是“VO-Neg-V逐渐被V-Neg-VO所代替”(邵敬敏2010),他将原因归结为“焦点集中原则”、“语义顺指原则”及“格式类推原则”,而根据黄正德先生的看法,两类正反问的省略式在词汇完整性和介词悬空原则上都有一定的区别。由承前省而形成的后省式VO-Neg-V,否定语素后的V必须是一个完整的词,如:他爱不爱运动?*他喜欢蔬菜不喜?后者不能成立。而由蒙后省而形成的前省式V-Neg-VO,否定语素前的V“可以是不足一个词或者零语类”(黄正德2013),如:他怀不怀念校园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V-Neg-VO比VO-Neg-V在词汇选择方面范围更为广泛,不局限于单音节词。而在介词悬空方面,二者的适用范围也有所差异,后省式不能允许介词悬空,*张三往浙江走不往?(张三会不会去浙江/路过浙江?),而前省式允许,张三往不往浙江走?。因此在介词的使用方面,前省式更为灵活机变。综上,前省式V-Neg-VO使用时受到的限制比后省式VO-Neg-V小,更适合语言的经济原则,因此在语言使用中比前省式的V-Neg-VO更具优势,逐渐取代后省式,占据绝对地位。

3.是不是+VP/NP

这一类正反问在《抓壮丁》中共出现八次,其中“是不是+NP”两例,“是不是+VP“六例:

是不是老蒋啊?            

是不是你说的那个总发财哟?

你那小箱箱的钥匙是不是在你房圈里的枕头底下?

你是不是又要我潘驼背一个月给你出五百块钱呢?

是不是又要找我抓壮丁呀?  

是不是你又要海袍哥加入哥老会呀?

是不是姜国富在大路上落气了呀?

刚才是不是你在叫唤?

邵敬敏、朱彦(2010)认为,由“是不是”构成的正反问句带有一定的语义倾向,并非完全中立。“是不是+NP”可以表达中立的态度,根据上下文,也可以带有肯定或否定的倾向,因此这一类是不是正反问中和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跟其他正反问句的语义倾向是一致的,即无明显倾向。”(邵敬敏,2010)不同,“是不是+VP”则有明显的肯定倾向。可以看出,上述例子均不是强疑问句,说话人不是持中立的询问的态度,而是内心已有了一定的偏向,偏向肯定回答“是”,发出问题只是向听话人寻求印证。

此外还有“是不是”单独出现在句末,构成附加疑问句,在《抓壮丁》中共5例:

反正你也办不出,是不是?

一共是四千一个五,是不是?

要让我兑挪两千块,是不是?

钱,是不是?

我的事是不是?
当“是不是”位于句末时,说话人更加明显的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或推测,只是向听话者寻求确认与认同,甚至是质问,语义偏向肯定,疑问的程度比出现在句首或句中时要稍低一些。

(二) VP-Neg

这一类型的正反问曾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在四川方言中,这一格式同V-Neg-VO一起,构成正反问的主流形态。整部剧本共10处使用动词短语与否定语素结合形成的VP-Neg问句,其中否定语素只有“不”和“没有”两类:

1. VP+不

此类正反问共出现四次,只能对既存事物或规律进行提问,而不能够用于询问将来的、未发生的事情。

你都两个月没给我送利钱来了,你晓得不?

李老栓,晓得不?

这是国民党,你晓得不?

这张纸那么值钱呀,靠得住不?

    转换为普通话可以理解为“你知道吗?”“靠得住吗?”。

2. VP+没有

不同于“VP+不”,“VP+没有”可以用于未然态,此类正反问在剧本中共七例,相较于东北、山东等地使用的“VP+没”,四川方言更偏向于使用双音节的“没有”作为否定语素。

把王保长他们请来,把借约换一下就是了,听到没有?

我出操场没有?

我给你们寄的信,收到没有?

猫儿喂了没有呀?

看到没有呀?

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否定语素“没有”后接语气词“呀”。在四川方言中,否定语素“不”和“没有”后面均可附接一个语气词,如“喃”(看得到不喃?听到没有喃?),“啊”(说过没有啊?),“哇”(要得不哇?),“嘛”(巴适不嘛?),“哦”(吃的不哦?)等。同普通话一样,这些位于否定语素后的语气词并非必要成分,这与赣方言等VP+Neg结构后必须加上语气词不同。

此外,在四川方言中,VP-Neg可以出现在嵌套句当中,如我不晓得他喜欢不。他到了没有没得影响。而用普通话只能表述为我不晓得他喜欢不喜欢/我不晓得他喜不喜欢;他到了没有没有影响,嵌套句只能使用VP-Neg-VP的否定形式,VP-Neg不能出现在嵌套句当中。


二、是非问

>>>>>>>>>>

是非问由陈述句加上疑问语气词与上升语调构成,疑问信息由疑问语气词与上升语调共同承担,要求听话者对说话人的提问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复,非此即彼。在方言剧本《抓壮丁》中,是非问的语气词标记主要有“么”、“吗”、“吧”、“哪”、“啊”、“咯”六种。

(一)以“么”为标记的是非问

学界普遍认为作为语气词的“么”源于反复问句VP-Neg句末的否定词“无”,其语义经历了一个虚化的过程,唐代虚化为句末语气词(王树瑛2012),语音上也有所转变。到晚唐五代出现了“磨、摩、麽(么)”三种形体,宋代以后一般写作“麽”,至晚从南宋起,“么”就可用于疑问句中(楚燕芳2015)。

从《抓壮丁》中以“么”为标记的是非问中可以看出,此类是非问说话人仍企图从听话人身上得到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如:

你怕“算坛子”么?(你怕说话不算数吗?)

你今天喝了早酒么?

同时也可以用来询问以征求听话人的意见,如:还放黄么?

上述例子均可转换为正反问:

你怕不怕“算坛子”?

你今天喝没喝早酒?

还放不放黄?或还放黄不?

转换为正反问后不带语气词。较之正反问,文本中以是非问的形式进行提问,传递出的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更为强烈,可兼具质与疑,而正反问对听话人的质疑程度较弱。

(二)以“吗”为标记的是非问

王力先生认为“吗”是由“么”演变而来,大致在元朝出现,到清朝数量有所增加,直至建国后才逐渐开始取代“么”(楚燕芳2015),其用法与“么”接近,同以“么”为标记的是非问一样,以“吗”为标记的是非问的说话者仍企图从听话人身上得到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复,疑问的程度比较高,其疑问程度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有一定的关联。《抓壮丁》中共17例。

是那个征属吗?

手气好吗?

这是你老二吗?

经得住吗?说话人内心的疑问程度较高,有担心的意味

你给我送利钱来了吗?同样是有疑而问,但说话人偏向想要得到听话人肯定的回复,以验证自己的推测。

同以“么”为标记的是非问一样,以“吗”为标记的是非问也可转换为正反问的形式:

是不是那个征属?

手气好不好?

这是不是你老二?

经不经得住?/经得住不?

你是不是给我送钱来了?

(三)以“吧”为标记的是非问

以“吧”为标记的是非问句,说话人的态度并非完全中立,对给定的命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还没有十足的把握,仍处于一种半信半疑、揣测的阶段,希望得到听话人对自己看法的确认与支持,也可用来委婉地提出建议,征求意见,如:那办过节货该去得了吧?在一些语境中,说话人的把握比较大,提问并没有期待听话者的回答:是他们叫唤吧?这类句子信多于疑。

以上两例也可转换为正反问:

那办过年货是不是该去得了?

是不是他们叫唤?

(四)以“啊”为标记的是非问及其变读

学界对是非问句中的语气词“啊”是否为疑问语气词仍存在争议,即对“啊”在是非问中是否具有疑问功能、是否承载疑问信息持有有不同的看法。《抓壮丁》中我给你拿啊?不要利啊?均为下降的陈述语调,因此我们在这里将“啊”看作承载并传递问句疑问信息的标记,视为一个疑问语气词。“啊”在是非问句末往往表达了说话人的惊讶,情况有些出乎意料,说话人产生了揣测,需要向听话人求证。不要利啊?说话人对不用交利息有些吃惊,故提出问题,以求得对方的印证。

句末语气词“啊”常受到前一音节末尾语素读音的影响而产生语流音变,变读为“哪”、“呀”,如:

你是发了疯哪?

当我就把你没办法哪?

那么几天天儿还要利呀?

你还要唱呀?

鬼赶起来了呀?

烟瘾还没发呀?

此外,还有一些出现频率较低的标记形式,如“唦”(大哥还是要回来唦?)“嘛”(你没有打伤他哪里嘛?)。这些标记虽在剧本中出现次数不多,但在现在四川方言中却是比较常见的,如“嘛”是四川方言疑问句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语气词,它主要用于寻求交际对象的确认或征求其意见,迫切希望得到答复。

以上以各类是非问都可以转换为正反问,其形式主要有三种:VP-Neg-VP,VP-Neg以及在原句基础上添加“是不是”,同时删除语气词。转换为何种形式的是非问主要取决于原句中的谓词性成分,而非语气词。

以“么”“吗”为标记的是非问若转换为“是不是”形的正反问,则增添了质问的意味,如你是不是怕“算坛子”?;有时也有迫切得到对方肯定的意味,如你是不是给我送钱来了?。以“吧”为标记的是非问添加“是不是”转换为正反问后,并没有增加质问的意味,仍是向交际对象提出委婉建议。上述以“啊”及其音变形式为标记的是非问则只能删除语气词,添加“是不是”才可以转换为正反问。


三、特指问


特指问的疑问程度是四类疑问句中最高的,其疑问信息主要通过疑问代词与语气词传递。本文将《抓壮丁》中出现的特指问分为以疑问代词为标记、兼有疑问代词与语气词二者的特指问句以及仅凭借语气词传递疑问信息的省略式三类。

(一)以疑问代词为标记的特指问

不同于是非问句主要依靠句末语气词传递疑问信息,特指问句更偏向于借助疑问代词来表达说话者的疑问,疑问代词是信息焦点。这一类疑问句无论在普通话还是四川话中所占比例都是四者之中最高的,根据使用的疑问代词及表义功能,可将其细分为问人物事物、地点处所、时间、方式状态、原因、数量等几类。由于一个疑问代词可以有多种表义功能,不同疑问代词也可以表达相同的语义,因此本文按照以下形式进行分类阐述:

1.疑问代词“多”系作标记的特指问句

“多”系字作标记的特指问句主要包括:多少、多大,共5例。

(1)疑问标记“多少”

以“多少”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4例,疑问标记可位于句中、句末,问数量。

你那肉割成多少钱一斤?

那你说这回你出多少?(那你说这词你出多少?)

你到底出多少钱?(你究竟要出多少钱?)

你到底舍得出多少钱?

(2)疑问标记“多大”

以“多大”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1例:打多大?,位于句末作宾语,表程度,但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好大”来对物体大小进行提问。

2.疑问代词“哪”系作标记的特指问句

《抓壮丁》中出现的“哪”系字作标记的特指问包括“哪”及其复合形式“哪个”、“哪一个”、“哪里”、“哪儿”,共16例。

(1)疑问标记“哪个”

以“哪个”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2例,在句中作主语,位于句首,问人物。

哪个来讲种菜?    

哪个王麻子?     

(2)疑问标记“哪一个”

疑问代词“哪”加上数量短语“一个”形成的“哪一个”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2例,作句首主语,问人物或事物,现多省略为“哪个”。

哪一个?

哪一个得了你一千块?

(3)疑问标记“哪”、“哪儿”、“哪里”

以“哪”、“哪里”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7例,位于句、句末,作宾语、状语,表地点、方位。

你到哪去?

你看到他跑到哪儿去了?

问你儿子到哪儿去了?

你这老东西是哪里出的?

这一千块钱又是哪里来的?

3.疑问代词“什么”系作标记的特指问句。

以“什么”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7例,“什么”位于句首、句中、句末,作主语、宾语、状语。表示原因、人物事物,有时疑问的程度较低。

什么过分?

什么,什么狠心?

什么罪状!

什么?

钱不钱算什么?

背时鬼!你哭什么?

4.疑问代词“谁”系作标记的特指问句

以“谁”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1例,位于句首,作主语。

谁是栓老爷娘子?

    5.疑问代词“啥”系作标记的特指问句

“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什么”,是四川方言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类疑问代词,可以同其他成分组合形成“啥子”、“为啥子”等复合疑问代词,询问人物事物、时间地点、原因、状态等,使用范围广泛。《抓壮丁》中“啥”系字作标记主要有:啥、啥子、为啥子,共13例。

(1)疑问标记“啥”

以“啥”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7例,用于对事物、时间的提问。

不是当壮丁那你老人家还有啥好事?

你啥时候回来的?

蒋中正是搞啥纲的?

幺妹拿它干啥用?

纠到我闹干啥?

他,啥事?

等我啥事?

(2)疑问标记“啥子”

以“啥子”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6例,问原因、事物,或单独成句表示出乎意料,四川方言不常使用“啥”,更偏向于使用“啥子”。

啥子?

啥子?要出钱!

这是干啥子?

你两口子又在吵啥子?

潘驼背,你跑啥子?

算啥子?

6.疑问代词“怎么”系作标记的特指问句

以“怎么”作标记的特指问句共2例,位于句首,作状语,表方式、原因。

怎么搞法?

怎么搞起的?

同“啥子”一样,“咋个”也是一个方言色彩较浓郁的词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怎么”,冯春田(2003)认为“咋”是“怎么”的合音,而“咋”“咋个”出现在四川方言疑问句中的频率远远高于“怎么”。在《抓壮丁》中,以“咋个”为标记的特指问句共2例,有时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绪,如对听话人的责备,这时“咋个”常常重读。

那你说这回该咋个办?

就是不给,你敢把老子咋个?

(二)兼有疑问代词与语气词

兼有疑问代词与语气词的特指问句,疑问信息仍然由疑问代词承担,语气词不传递疑问信息,是一种羡余信息,仅有缓和语气或传递说话者的主观情绪的作用。《抓壮丁》中此类情况仅两例,疑问代词“怎么”与“多久”分别与“呀”搭配:

怎么死的呀?

算算日子,你们过期多久了呀?

(三)仅有语气词的省略式

省略式特指问省略了疑问代词或疑问数词,若再省略了语气词,则只能理解为是非问句而非特指问句。因此,这一省略形式的特指问句必须用疑问语气词来承载疑问信息,《抓壮丁》中共14例,分别以“呢”、“哩”、“咧”作为承载疑问信息的疑问语气词。

    1.呢

在兼有疑问代词与语气词的特指问中,“呢”作为羡余成分不承载疑问信息(呢2),但在省略了疑问代词的省略式中,“呢”是传递疑问信息的疑问语气词(呢1)。

我家老二呢?

钱呢?

爷爷呢?

    2.哩

江蓝生先生认为呢1是由“尔”演变而来,到金元演变为“那”、“哩”、“呢”,元明时期发展为“哩”、“呢”,到清代“哩”也被“呢”取代(江蓝生1992)。在《抓壮丁》中只出现了一次:你二哥哩?

3.咧

在重庆作家罗广斌所著小说《红岩》中共用语气词“咧”34处(叶露,2015),为现当代作家小说作品中用例最多者,且在疑问句中使用最为普遍,可见“咧”作为语气词在方言中西南官话中使用的频率之高。

你屋里养起那十几个烟灰咧?

你儿子咧?

你妈咧?

你爹咧?

那你妈咧?

钱咧?

信咧?

信咧?钱咧?

那,那,你本钱咧?

结语


四川方言隶属于西南官话,官话内部差异较小,且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但仍有探讨其内部语法差异的必要。本文以四川方言剧本《抓壮丁》为语料,将剧本中出现的疑问句分为是非问、正反问及特指问三类,并根据其格式或疑问标记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探讨了具有方言特色的疑问标记及其功能。同时,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四川方言疑问句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四川方言有更为丰富的语气词(嘛、唦、哩、咧)与疑问代词(啥子、咋个),“啥”系疑问代词尤为丰富;

(2)四川方言更常使用V-Neg-VO与VP-Neg形式的正反问,而没有普通话中的VO-Neg-V;且VP-Neg可位于嵌套句中,其后也可接语气词。

(3)倾向使用双音节词。如特指问疑问标记使用双音节“啥子”的频率远远高于单音节的“啥”。再如VP-Neg形式的正反问,对未然态提问时否定语素更偏向使用双音节词“没有”。

    从历时发展来看,现代四川方言疑问句与剧本中的疑问句大体上没有改变,但相较于剧本中的疑问句,现代四川方言是非问的的疑问标记与特指问的疑问打次使用频率有些许改变。是非问中以“么”为标记的在现代实际交际中使用较少,“哪”这一“啊”的变读形式使用频率也不高。特指问部分,剧本中以疑问代词“多”系作标记的特指问句现在使用较少,“多少”现多说成“好多”,“多大”称为“好大”,如你到底出好多钱?这个蛋糕有好大?此外,对事物与人的提问一般不用“什么”和“谁”,而用“啥子”和“哪个”,提问处所一般不使用“哪里”而用“哪儿”。


参考文献

[1]邵敬敏.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美]C.T.James Huang,Y.H.Audrey Li,Yafei Li 著,张和友译,汉语句法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3]王树瑛.《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刘坚.近代汉语虚词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5]楚艳芳.语气词“无”的来源及发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2(06).

[6]翟燕.明清语气词“么”的发展演变及特点[J].齐鲁学刊,2012(6).

[7]王英宪.谈是非疑问句句末的语气词“啊”和“吧”[J].国际汉语学报,2018(2).

[8]陆俭明.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J].中国语文,1984,(第1-6期).

[9]叶露.现代汉语语气词“咧”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原载《南方语言学》第16辑,2020年8月第一版)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论 | 张为闵:“龙吟塘军话”的语言现象及其考

学术探讨 | 孟建安:关于语体修辞教学的思考

学术探论 | 朱晓农、李菲:梅州客方言声调的双向链移:演化比较法在重建中尺度演化史中的应用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希望各位点进广告或者通过打赏来支持我们的事业,谢谢!




本期编辑:周炜 本期审读:周炜 责任编辑:甘于恩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