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传承(视频)| 博罗发布:老师,谢谢您!让我知道畲语这么美【转发】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你家菜园里ti6 ma4 ha3 la3(种了什么) ?”“Zji5 gio5 san5(菜心)。”“Zji5 pa2 go1(萝卜)。”“vu6 go1(香芋)。”一段奇妙的对话从博罗县横河镇嶂背耀伟畲族小学五年级教室传出,在走廊上回荡。


这堂课
是嶂背小学特有的畲语课

(戳视频)



120多个学生的嶂背小学,畲族学生超过50人,是博罗县唯一的畲族小学。



畲族,广东省境内4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的畲族人口有70多万,分布在东南沿海多个省区,但真正较完整保留畲族传统民族语言——畲语的,只有广东省博罗、惠东、增城、海丰等4个县市。


△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

嶂背畲族村能讲畲语的人口最为集中、人数最多,但村民从大山迁下来后,原有的风俗习惯逐渐改变,畲语使用频率也越来越低。


△ 为保护畲语,嶂背小学从娃娃抓起,在学校普及畲语课。

语言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为保护畲语,嶂背小学从娃娃抓起,在学校普及畲语课。2012年9月,嶂背小学招聘畲族老师并成功开设畲语课程;2015年9月,《畬语课本》第一册出版,嶂背小学有了正式的教材。



如今,嶂背小学有5个畲语老师,每个年级一周上两节畲语课,不用测验考试,上课方式多样,学生们学得开心又认真,还常常唱畲语歌。


△ 雷金球。

在嶂背小学任教30载的校长雷金球,是学校里最年长的畲语老师。也正是他的发起和努力,嶂背小学成为全市唯一一个用畲语教材、上畲语课的小学,村里的畲族孩子也因此记住自己的民族语言。



语言的使用,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承。孩子们在校园里的游戏语、悄悄话,都不由自主用上畲语;回到家里,与爷爷奶奶也能用畲语交流;甚至,他们成为父母的畲语老师……
Sin5 sang2,a2 kue1 mung4!
(老师,谢谢你!)

△ 孩子们在校园里的游戏语、悄悄话,都不由自主用上畲语。

△ 畲族小学生在校园中身着亮眼的民族服饰。

人物专访



畲族语老师蓝榕娣

畲妹子回乡教书

让孩子爱上畲语



这堂课,是嶂背小学特有的畲语课,上课老师叫蓝榕娣。

120多个学生的嶂背小学,畲族学生超过50人,是博罗县唯一的畲族小学。32岁的蓝榕娣在这里当了8年老师,也教了8年的畲语。



畲妹子大学毕业后回乡任教


“我是土生土长的畲妹子。”这是蓝榕娣第一句话。

笑起来眉眼弯弯,露出一口白牙,语调温柔又明朗,当了8年乡村教师,这是她对学生的“招牌”。


△ 蓝榕娣

2012年,大学毕业的蓝榕娣回到家乡——嶂背畲族村。

畲族是广东省境内4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全国的畲族人口有70多万,分布在东南沿海多个省区,但真正较完整保留畲族传统民族语言——畲语的,只有博罗、惠东、增城、海丰等4个县市。其中,博罗县横河镇嶂背畲族村能讲畲语的人口最为集中、人数最多。

即便如此,在大山里居住近600年的嶂背畲族村民,搬下来后不断融入现代社会,原有的风俗习惯逐渐改变,畲语使用频率也越来越低。

在嶂背小学任教30载的雷金球,是嶂背村人,也是嶂背小学校长,更是学校畲语课发起人。意识到畲族文化面临濒危,雷金球决定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开设畲语课。

2011年8月,暨南大学教授范俊军到村里调研畲语,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范俊军,得到范俊军的认同和支持。经过一年的准备,2012年9月,嶂背小学招聘畲族老师并成功开设畲语课程。

蓝榕娣正是招聘的畲族老师。她在嶂背村出生,自小会说畲语,在嶂背小学上学,一路开挂后考上大学,读师范类的语言教育专业。“毕业时,雷校长跟我说,希望我能回来任教,我懂畲语,又是师范生,还读语言教育,各项都符合。”

那年9月,蓝榕娣回到童年就读的小学,成为学校的畲语老师。

从自己设计课件到有了教科书


最初,学校一周开两节畲语课,因为没有教材,蓝榕娣必须自己准备教案和课件。

“畲语有6个声调,第四和第五声调比较接近,因为在外读书太久,自己都生疏了,很多词汇都念错了。”蓝榕娣回忆,为了重新熟悉畲语,她积极走乡串户,让周围的人都和她讲畲语,把语感找回来。

没有教材,上什么呢?“我自己设计课件,根据节气、季节、生活场景等等设计对话,把常用词汇放进里面。”当时,蓝榕娣还兼任年级的语文、数学课程,多种语境和不同场景切换,“着实辛苦”。

最初,嶂背小学的畲语课,只是给畲族学生上。后来,汉族学生对此也很有兴趣,常常让畲族学生教他们说畲语。第二年,学校索性所有年级和学生都上畲语课,每个年级一周两节,不用测验考试,“大家都有了学语言的乐趣”。


△ 这堂课,是嶂背小学特有的畲语课。

为了将没有文字的畲语记录下来,也让学生上畲语有统一教材,在博罗县政府支持下,嶂背小学与暨南大学多位老师组成教材编写小组。经过一年的调研收集整理汇编,2015年9月的新学期,嶂背小学有了《畬语课本》第一册,学生也有了正式的课本。

这是全国唯一的畲语教材,雷金球、蓝榕娣也是课本的编委之一。“有了课本,上课就有章法了,就会更加注重畲语的准确性,让孩子们系统地学习怎么发音、怎么拼写。”蓝榕娣说,课本不仅文图搭配,孩子更加容易理解,还收纳了许多畲族故事,让孩子们熟悉民族历史。


最骄傲的是学生说“畲语很美”


如今,和蓝榕娣一样的畲语老师,嶂背小学一共有5位。

“我最欣慰的是,学生在课余间的交流,会不由自主地蹦出畲语,他们爱用畲语讲悄悄话,彼此间开玩笑和讲故事也能用上畲语。”蓝榕娣记得,一位学生跟她说,“我觉得畲语真的很美”,那一瞬间她倍感骄傲。


△ 如今,嶂背小学有5个畲语老师。

“他们现在起步,可见未来。”蓝榕娣说,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畲族后代,她深感作为一位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即便面对更好的待遇和条件,她都没有想过离开嶂背小学,“我没这么伟大,就是在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蓝榕娣也担心嶂背小学畲族的学生上了初中后,因为缺乏“语境”而逐渐忘记畲语,她常常鼓励学生回家带着家人一起说,甚至让嫁进嶂背村的外来媳妇也学畲语。

2018年12月,博罗县教育局与暨南大学合作出版《广东博罗畲语800句》,嶂背小学的畲语课程又多了一本教材。这本教材,备注上畲语、汉语和英语,还用上“扫码学习”最新功能,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听畲语,方便更多的人学习。

参与这本书编写的蓝榕娣希望,更多的畲族孩子不忘民族语言,带着畲语走出山村走进高校,让更多人认识畲语的美。


本期编辑:陈灵梓

本期审读:柯岱宏

责任编辑:甘于恩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博罗发布”


往期回顾
学术探论 | 章策:浙江景宁畲话的声调
语言资源 | 罗源畲话、景宁畲话和客家话的对比【转发】
畲族风采丨景宁民族中学:传承+保护 让畲族文化薪火相传【转发】
特别推介(视频)| 周炜、吴芳:hɔ²²le³¹!来自深圳红罗畲寨里的畲歌(深圳畲语)



手指点一点,发现新世界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养成打赏习惯,提倡每个月打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