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左邻右舍》 六、循环农业村诞生记​(董克荣 )

董克荣 知青情缘 2024-02-02


【退休生活篇】

《我的左邻右舍》


作者:董克荣 



   六、循环农业村诞生记


   我和俞曙琨是邻居,两家隔着一条景观小河,他住在小河的南边,我住小河北。平时不常见他,每年春节前,他从老河口回家来过年,我就与他隔河聊天。


    从闲聊中得知,在九十年代初,俞曙琨和太太应亚伟远赴南非去支援那里的电视机生产,艰苦奋斗二十多年,落地生根。回国后,他看好昆山的发展前景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于是就把家安置在花桥镇。


   俞曙琨曾经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设一个循环农业村,进行无公害生产,实现农业产品的有机化。可是这里周边的地区都在城镇化,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环境。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到处奔走寻找地方。


   事有凑巧,朋友带他到老河口游玩,他一眼看中那里的山山水水,决定在老河口投资建设。


(昔日的荒山如今变成梯田种满果树)

   回来后他就找专家做规划,算成本,设计投资蓝图,忙得不亦乐乎。应亚伟心疼地说,你已经是六十岁的人,身体也不好,凭你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作用?俞曙琨说:“我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可以依靠当地的政府和淳朴的农民。”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带着梦想,带着成功的希望,踏上建设老河口的艰难历程。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是一个只有七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因为穷,那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奔走在外去寻找幸福,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有一个与他们八杆子不沾边的人,会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千里迢迢从昆山花桥镇来到这个群山环绕的穷山沟,而且是自掏腰包去改变那里的面貌,造福一方村民。


   老河口的山是青山,可惜都是荒山。那里的村民祖祖辈辈操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着清苦的日子。忽然有人来为他们的土地投资,可想他们的干劲是多么的高涨,在开工动员会上纷纷表示决心,要在俞曙琨的带领下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自己的家门口创造幸福。


(人工开挖的鱼塘)


   俞曙琨带领村民们开山挖地。山上荆棘丛生,到处都是乱石。他们用斧头砍去荆棘;他们肩扛人挑,搬走乱石。他们种植银杏、桂花和许多果树,要让百亩荒山逐步变成鸟语花香的花果山。他们开挖渔塘,饲养多种鱼苗。还建起了养牛场,并在山上散养成群的鸡鸭鹅。


   他们种田不用化肥,使用发酵的粪肥;喂养牲畜不用人工饲料,使用无污染的牧草,利用各类农畜产品的废弃物,进行无公害的生产链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村民们欣喜地看到,这片土地正在向循环农业的蓝图跨越。


(散养的鸡)

   一天,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老河口四十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电闪雷鸣,山洪夹带着泥沙倾泻而下,把坡地上的树苗全部冲走。雨停后,大家踏着泥泞上山,看见山坡上坑坑洼洼一片狼籍,村民们有些气馁。俞曙琨给大家鼓劲说:“树苗冲走我们可以再种,建设山沟的目标不会改变。”


   为了不误农时,他们日夜奋战,开挖防洪沟,建起蓄水池,把原来的坡地建成了排水防旱的梯田,又购买新的树苗重新栽种。经过努力,那漫山遍野的新苗一片翠绿,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更加郁郁葱葱。


   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饲养的鸡鸭鱼肉,成为各大饭店的抢手货,他们种植的五谷杂粮,成为人人争购的好东西。村民们看见自己生产的有机食品,在市场上如此受到欢迎,更加坚定了建设循环农业的信心。


(散养的鹅)


   俞曙琨说,发展农业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要保证农村能够长远持久的发展。他聘请了专家开发酵素生产,把过去用来焚烧的秸杆变成有用的饲料。


   他出资修路造桥。又铺设了生活用水的管道,为每户人家接通自来水,提高村民们的生活质量。


   他正在筹划建造“绿缘农庄”,开发旅游事业,让来到这里游玩的人们,上山可以摘果,下田可以收割蔬菜,在鱼塘可以下钩钓鱼,真正体验到农家生活的乐趣。以后还要扩大建设生态养老院。把贫穷落后的山村,变成世外桃园,成为休闲旅游和养老的胜地。


(俞曙琨和应亚伟在商量山村的发展)


   俞曙琨说:“‘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他要让村民们逐步掌握现代农业科学,运用再生原理和多层次利用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建设循环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科学技术的导入才能不断地完善。要把第一产业变成与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混合体,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他说:“过去自己得益于改革开放,现在要用有限的精力,回馈祖国和人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指明了方向,更坚定了他发展循环农业的信心。在俞曙琨与村民们共同努力下,一个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小山村,向着循环农业模式正在慢慢地倔起。






读者精彩留言


《循环农业村诞生记》跟帖,与朋友 们一起分享。


崔紫君———俞曙琨真是多姿多彩的人生啊!对于农业,他是站在世界看中国。


吴健强———俞曙琨先生真乃社会贤达,可敬可佩!


顾世惠———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河口崛起新蓝图。了不起!


应照静———做人的价值尽在于此。


宋丽敏———真了不起,把荒山改变成山清水秀无公害的农业村。


应照恩———这个老俞真不简单,他是个高尚的人,有爱心的人,令人敬佩。现在就住在你家门前小河的对岸吗?你俩隔河聊天,很有画面感。


韩沧新———主人公的事迹确实叫人感到感动,我看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老俞同志身上就有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这辈子他没有白活,他走到哪里就把光发到哪里,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故事中人物我虽然不认识,但他的事迹和精神鼓励我们奋进。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文章。


蒋方龄———这位俞老师不简单,他除了要付出资金、体力、精力,他更要有着惊人的毅力。敬佩。


天山行———看了你的文章,真感到自己落伍了。虽然曾经在农业单位干了十多年,关于循环农业这一21世纪初提出的农业发展的新概念感到些许陌生,以前只知道生态农业。你的这个邻居真不简单!要是我们的农业科技人员都有他的执着和干劲,理想和希望就不会再遥远!祈盼这种循环农业村遍地开花!俞先生深入第一线搞循环农业村很是鼓舞人心!希望基层政府能大力扶植支持。更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让循环农业遍地开花。希望农村更加繁荣和发展,更希望饭桌上的绿色安全!


龚韬英———新概念,把落后的山村改变!赞一个!


王晓光———有这样的人,奉献,有这样的事,改变,那我们的新农村一定会有大变样的。我们就能放心的,吃到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绿色有机蔬菜和瓜果,吃到天然可口的散养鸡鸭鱼肉。但愿我们的国家能多出一些这样的无私奉献的人才,那我们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这也是我的梦想,但愿这梦想能成真。感谢克荣兄为我们奉献的好作品,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餐桌上的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我相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梦一定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实现!


王丹珠———董克荣笔下的俞曙琨这样的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不多,但真因为还有一些这样的好人所以我们还有希望,有盼头!董克荣,为你的朋友点赞!


克 玲———成功的人不單是具有眼光銳利,最重要是他有進取的心,加上毅力去實踐他的抱負。循环农业村诞生记這文章在建設造就别人方面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後達到的不單是自己的成就,还能造就他人,实在令人鼓舞。


张平———看了让人感动,为文章中的人,物,景,精神所感动!中国是农业大国,到处山青水秀,有待挖掘开发生态农业,让人们吃上真正的绿色食品,开发生态农业,一个极有深远意义,极有价值,有前途的阳光产业,太令人向往了。


敏———梦想成真,把荒山建成了一个美丽富绕的新农村。


贾战疆———看了您小董叔叔的文章,俞叔叔为了实现循环农业,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团场改革了,土地到了职工自己手中却仍然改变不了贫穷的生活?俞叔叔的致富路搞循环农业应该是行得通的。


答战疆———文章的主人公所做的只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当地的农民能够支持,逐步认识到无公害的大农业的重要。大农业一是要政府的投入,二是要有农民的支持,如果文章中的主人公离开了,可能那里也会流产的。土地到户,农民没有积极性,没有人牵头,是一盘散沙。文章的意图是要宣传大农业和无公害产品的重要性,所以希望你能够多多转发,让大家能认识到它的重要,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善事。




作者简历


董克荣,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后支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一团,曾当过农工、团宣传队演员、炊事员、文化教员、小学校长。1981年回上海在街道集体单位当营业员。1985年考入上海大学政治学院,毕业后调区集体事业管理局工作。曾担任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侨联委员、区侨联副主席。曾在《上海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侨报》、《上海法制报》、《经济时报》、《书评报》、《中国仪电报》、《南市报》、《南市外贸报》、《计划管理通讯》、《浦江同舟》、《国家安全通讯》、《黄浦侨音》、《花溪》、《炎黄子孙》等报刊和杂志刊登文章200余篇。2004年退休。




作品荐读

霍拉山下(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一、收工曲(董克荣 )

【霍拉山下】二、送饭(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三、失  书(董克荣 )

【霍拉山下】四、一封航空信的启示(董克荣)

【霍拉山下】五、小乐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六、献血(董克荣 )

【霍拉山下】七、苇子湖的故事(董克荣 )

【霍拉山下】八、豫剧团里的高手们(董克荣 )

【霍拉山下】九、绝  配(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伙房学艺记(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一、厨师人生(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二、老友一民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三、成长(董克荣 )

【霍拉山下】 十四、向往宁静的生活   (董克荣 )

【霍拉山下】十五、奔向查通沟(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一、黄河路的女人(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二、孔来福的幸福晚年(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三、谜案(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四、“厕所”梦(董克荣 )

《我的左邻右舍》 五、文字工具的演变  (董克荣 )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的左邻右舍》 六、循环农业村诞生记​(董克荣 )

董克荣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