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君子养成之道——文運老师6月9日广州讲座摘录

2017-06-14 文運 文運心田

导读:

1.入则孝,是吸收成长营养的智慧。

2.出则悌,是合作共赢的智慧。

3.谨,是谋定而后动的智慧。

4.信,是提高协作效率的智慧。

5.泛爱众,是提升生命动力的智慧。

6.亲仁,是与志同道合者结伴而行的智慧。

7.学文,是将崇高发心落到平实之处的智慧。




按:2017年6月9日,文運老师以《君子养成之道》为题,在广州蓝态基金会做了三个小时的讲座,引发听众热烈反响。现将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什么是“君子”


古人讲的“君子”,最初是指有社会地位的人,后来引申为德行高尚的人。《论语》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强调君子对社会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既有君子之德也有君子之位,就可以飞龙在天、教化天下;虽有君子之德却无君子之位,则可以安贫乐道、随缘施化;虽有君子之位却无君子之德,那就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因此,不管我们有没有君子之位,都应当培养自己的君子之德。


《论语》中的君子养成之道


谈到君子养成之道,就要聆听孔子的教诲。孔子在《论语》中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里说的弟子是谁呢?就是颜回、子贡、子路、子夏、子游、子张……他们都是以成为君子为学习目标的。因此,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就是孔子留给我们的君子养成之道。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有这样一段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可以简单理解为实质内涵,也就是内容;“文”,可以简单理解为形式外显,也就是包装。比如,一个产品,如果内容胜过包装,就会因过于朴素而行之不远;如果包装胜过内容,就会因过于浮夸而让人反感。


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的内涵胜过外显,看起来就比较粗俗;如果一个人的外显胜过内涵,看起来就比较虚浮。文质彬彬,就是说一个人的内涵与外显比较平衡,相得益彰。


君子就是文质彬彬的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都是培养君子之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了我们先质后文的培养次第。




君子养成之道的要点


入则孝

“入”,狭义上讲,就是回到家里;广义上讲,我们可以理解为回到自己所属的组织、系统内部。所以,孝的智慧,可以用来处理系统内部的对上关系。


孝,不仅仅是对父母、老师、领导等上位尊敬、感恩、回馈,更重要的是向父母、老师、领导等上位学习,实际上是吸收成长营养的智慧。我们以孝的智慧,畅通自己与上位的关系,顺畅地接受来自上位的知识、经验、资源、机会等方面的传递,既可以给自己一个更好的起点,又能够实现父母、老师、领导等上位对我们的期望,还能够保证本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出则悌

“出”,是相对“入”而言的,也就是指自己所属系统的外部。如果说“入”强调的是上下位之间的纵向关系,那么“出”强调的就是不相隶属的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通常是一种竞争关系。有的人遇到竞争,就强调“狼性”,以能够最大限度地伤害对方为傲。实际上,这么做的时候,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境地,反而很难成为最后的真正胜出者。


悌,表面上是礼让、友好的态度,实际上是合作、共赢的智慧。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五千年,靠的不只是武力,更不是赶尽杀绝,而是合作、共赢的智慧。


谨,也就是“敏于事,讷于言”,要多听、多看、多思、多学习,而不要急于表达和匆忙行动,实际上是谋定而后动的智慧。


谨,绝不是唯唯诺诺、冷漠麻木、裹足不前。恰恰相反,拥有谨的智慧,一旦谋定而后动,就会形成立得住、可操作、有价值的创新。


信,简单地说,就是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负责任,实际上是提高协作效率的智慧。


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面对自己、对待别人,建立起自己的信,那么,我们与别人的沟通成本就会降低,合作效率就会提高。



泛爱众

泛爱众,也就是“仁者,爱人”,实际上是确立人生方向、提升生命动力的智慧。


一个孝、悌、谨、信的人,有很强的内在能力,也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还不一定能做成什么事。为什么呢?因为还没有确立人生的方向。没有方向,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像一辆性能超强、油箱满满的跑车,如果没有前进的方向,又能跑多远呢?


人生的方向、生命的动力,如果只是安立在自己的感官享受上,那就会很有限;如果能够安立在对他人的关爱和服务上,那就会更广大;如果能够安立在对天下人的关爱和服务上,那就会成为无限。


亲仁

亲仁,简单地说就是亲近有仁德的人,实际上是与志同道合者结伴而行的智慧。


当我们树立了“泛爱众”的人生方向之后,就会遇到志同道合者。对于水平比我们高的,我们就向他学习;对于水平与我们相近的,我们就与他同行;对于水平比我们低的,我们就去帮助他。


学文

学文,简单地说就是学习各种具体的知识、技能,实际上是将崇高发心落到平实之处的智慧。


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都是强调自我成长的修养功夫,是君子之质。对于君子来说,只有质,还是不够的,必须学文。换句话说,既然已发心为他人乃至天下人服务,那么,凡是用得到的知识、技能,我们就都要去学。


【本文版权属于文運老师。欢迎转载、引用,敬请注明作者、出处。】



课后花絮


神龙见首不见尾


6月9日下午讲座结束后,文運老师乘车从广州番禺赶往深圳福田。19:00左右,途经珠江附近时,低空云朵翻滚,造型奇特。老师让随行的志愿者用手机拍到了上图。

 

文運老师对志愿者说:“幻化众生影色现,神龙见首不见尾啊!这个云团,龙角、龙须、两只前爪都很明显,龙头指向大海,龙尾可以意会。今天又是农历五月十五,月圆之日,真是难得的巧遇。”


志愿者就问老师,是否真的有龙?是否真的是祥瑞?


文運老师说:“龙,是不是真的有——我们不知道。我们能确定的,只是云的形状像龙而已。不过,这么像龙的云,的确不容易碰到。心境相感,随缘显现。如果我们心中有善愿,也不妨将此作为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在此,亦将龙形云图分享给读者朋友,愿给您心中的善愿带去一份鼓励!





文運老师简介

文運老师,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中国青年报》“文运新语”专栏作者;提出了“探索根本规律,发现内心世界;追求无限价值,担当天下道义”的学习宗旨,“回归文化经典,共享前人智慧;塑造共同语境,促进相互信任”的共读理念,“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系统化学习;无须交纳费用,但要认真参与”的网络公益共学原则。

与文運老师交流,参与“无须交纳费用,但要认真参与”的网络公益共学,请联系“明德共学值班员”(微信号:mdgxzby):



相关文章链接:

感谢阅读,您的关注、转发、点赞都是对我们的鼓励: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