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五维度精准帮扶,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王钇杰 余晖 社会科学报社 2022-11-22


相比于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涉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而且差异大。



原文 :《五维度推进精准帮扶,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作者 |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   王钇杰  余晖

图片 | 网络



重点帮扶县是现阶段乡村振兴关注点

随着各部门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入了新阶段。相比于脱贫攻坚任务,乡村振兴涉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而且差异大。全国有50多万个村庄(社区),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经济状况、人口结构等大不相同,决定了振兴路径的复杂性、多样性。其中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下的众多乡村更是备受关注。这些地方脱贫摘帽时间较短、返贫风险较大,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面临的困难较多:


一是防止返贫任务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数量不到全国县级单位的6%,但易返贫致贫人口占到全国30%左右;二是经济基础薄弱,重点帮扶县人均GDP仅为全国人均GDP的1/3,人均耕地灌溉面积不到全国的1/12,不少地方产业弱小且同质化严重;三是叠加区位劣势,重点帮扶县分布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很多地方地处偏远、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重点帮扶县的乡村自我振兴动力和能力明显不足,给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带来隐患。对此,国家出台了对重点帮扶县的支持保障政策,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方式,明确结对关系和帮扶机制,以整合帮扶优势和资源,助力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帮扶

需从五维度精准发力

乡村发展不能各自为政,需要县域统筹规划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普遍缺乏从县域级别的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在不少地方存在各村庄各自为政谋求建设发展的现象,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分散等问题。建议以县为单位,对区域内的乡村发展战略整体把控,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明确各县目标,以及资金的整合、产业的布局、项目的安排等,并在县域总体规划下有序推进各村庄规划建设,促使村庄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抱团提高县域发展能级。


产业发展不能仅靠帮扶资产,需要增加“造血细胞”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被扶贫和帮扶过程中虽形成了一些帮扶资产,但由于运营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资产实际运营效益低下,而且依托这类资产形成的产业通常也是单一的,且多集中在种植方面,有同质化和低端化发展的趋向。因此,产业振兴帮扶要注重补足产业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引入新业态,以增加各地的“造血细胞”。


资金投入不能仅靠政府输血,需要调动社会力量


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主体来看,政府部门是主要力量,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通过先输血、后赋能的方式,确实可以解决乡村某些问题,但产业发展庞大的资金需求很难通过财政资金来满足,需要政府之外的力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产业振兴中如何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非常关键,尤其是如何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源的进入,以及如何发挥金融工具作用。


经营组织模式不能僵化,需要充分联结农民利益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实践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产业发展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以农业规模生产经营为例,虽形成了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但在这些模式下,广大农民的收益仍主要靠土地的租金,农民并未成为真正的生产经营主体,农民并没有充分参与并分享产业收益。乡村振兴产业帮扶中,要创新经营组织模式,让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以形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破人才困境不能局限于人口返乡,还需重视人才下乡


乡村振兴目前面临的更大挑战是人才不足,尤其是重点帮扶县地区,更是面临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年轻干部队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不仅需要乡村能留住本地人口,还需要能吸引并留住能人。但当前政策更多聚焦于人才返乡,而忽视了人才下乡,乡村引才需要同步吸引人才返乡、人才下乡。但吸引人才不能仅靠情怀,需要政策激励,除通过落户、住房、财政、公共服务等方式吸引人才外,还要注重机制引才、资源引才,为乡村持续注入新活力。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03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建言 | 多元并举,解决乡村振兴产业用地难题

关注 | 后扶贫时代:乡村振兴需“三延续、三转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