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启学术|国际知名叙事学和文体学家申丹教授丰富多彩的学术选集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5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叙事学研究发展势头旺盛,各种研究论著纷纷面世。国内的叙事学研究也出现了新的高潮,主要表现在期刊论文的快速增长(硕士和博士论文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叙事学方面的课程。毫无疑问,叙事学研究已经发展成国内的一门显学,而且跟国际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叙事传统和叙事理论,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当代叙事学首先产生于西方,中国当代的叙事学是在西方叙事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申丹教授在不同的研学道路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学科叙事学研究,不断在知识体系创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她率先打破西方叙事学研究传统的束缚,使得中国的叙事学研究不仅能与国际叙事学研究平等对话,而且在有的话题上能够在国际前沿起引领作用。


申 丹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叙事学和文体学领域国际知名学者,国际顶级期刊《叙事》(Narrative)和《文体》(Style)顾问、《语言与文学》(Language and Literature)编委。在国内外出版的五部学术专著获省部级以上奖(其中四部获一等奖),新著《双重叙事进程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超过150篇(获四项北京市和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2014年以来,连年上榜Elsevier在国际上高被引的中国学者榜单。

 




《文叙之思》为申丹教授多年研学之路上的学术文集,聚焦于叙事学和文体学,也涉及翻译学,多方面展现其问学历程与治学思想,不仅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相关学术动向,也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学术研究兴趣。


文叙之思

申丹 著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勾勒当代学人的问学历程


本书第一辑为“问学历程”,包含了申丹教授四十多年的求学和研究经历,尤其是在国际学术前沿拼搏的过程,展现了一位当代学人艰难探索的奋斗史,对于年轻读者而言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

 

申丹教授中学学的是俄语,高中毕业时仅认识十几个英文字母,后来通过自学在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毕业时又以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公派留学英国的资格,1982年秋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读硕博研究生。因表现出较强的研究潜力,文体学研究的导师允许她自由决定博士论文的选题,而她选择了翻译研究,由此开启了跨学科研究历程。

 

在翻译研究过程中,申丹教授批判了学界公认的权威理论,且由于论文批判性太强,使得导师感到无法指导,在更换导师后完成了以小说翻译作为文体分析对象的博士论文:《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产生了文体学与翻译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同时,申丹还发现文体学仅关注作品的遣词造句,与关注结构技巧的叙事学形成互补,于是回国后,对叙事学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她率先在国内外探索了叙事学和文体学之间的互补关系,并针对西方权威学说中的漏洞、空缺、混乱和偏颇之处,进行了弥补、清理和修正,还首创了“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等新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模式,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第一辑中收录的两篇《双重叙事进程研究》《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四版)的后记,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申丹教授的研究历程和不同阶段所写著作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此外,第一辑收录的《研究早期的创新经验》一篇讲述了申丹教授在这十多年间做外语研究的创新经验:不迷信权威观点;从反面寻找突破口;根据中国文本的实际情况修正所借鉴的理论模式;通过跨学科研究达到创新与超越,为研究者打开思路提供指导。

 

 

通过“论辩”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二辑为“论辩”,申丹教授表示,在西方,商榷和论辩可以说是推动学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而国内这种氛围则相对冷清。因此“论辩”一辑收入的论文,不仅可帮助读者了解叙事学研究的学术动向,也旨在推动国内的学术争鸣。

 

2021年申丹教授应国际顶级期刊《文体》之邀撰写目标论文,集中介绍自己首创的“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动力”理论,编辑部则邀请多国学者对申丹的目标论文发表各自观点,继而由申丹教授作答。


这次的国际对谈便是“论辩”中的第一篇《叙事学的新探索:关于双重叙事进程理论的国际对话》的论述对象,该文再现了申丹教授与来自八个西方国家的十四位学者以及两位中国学者学术争鸣的过程。


 

第二至第六篇是申丹教授对国内其他学者商榷的回应,包括《〈解读叙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也谈“叙事”还是“叙述”》《〈一小时的故事〉与文学阐释的几个方面》《对自由间接引语功能的重新评价》

 

另有三篇挑战西方权威的文章,其中一篇《何为“隐含作者”?》再次引发了一场国际性的学术争鸣。该篇清楚阐释了“隐含作者”的概念本义与历史变义,有助于读者认识到“隐含作者”在当今批评语境中的相关性和重要意义。

 

 

不同侧面展现作者的研学思考


第三至第六辑分别为“访谈”“序言”“书评”“导读”,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申丹教授的治学理念、思想火花、学术风格,及其跨学科的研究特点,激发读者对跨学科研究的兴趣。

 

第三辑收入了两篇新近的访谈:《如何正确理解“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以申丹教授跟英国塞德里克·沃茨教授私下交锋为引子,阐明“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概念的实质内涵,说明为何容易对其产生误解,以及如何避免批评实践中的误用。《理论的表象与实质》一篇是宁一中对谈申丹,体现出申丹教授的研究特点在于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四辑“序言”共十三篇,前三篇是申丹教授为国际和国内叙事学研讨会论文集撰写的,有助于读者了解当时叙事学的发展动向。第四篇为“新叙事理论译丛”的总序,该译丛由申丹教授主编,旨在激励学界关注后经典叙事学,促进国内研究与国际接轨。第五至八篇是为国际和国内文体学会议论文集所写,有助于读者一窥当时文体学的发展状况。最后五篇是为博士生专著撰写的序言。

 

第五、第六辑分别为“书评”与“导读”,在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方面的书籍均有涉及,如国际上首部理论指南《叙事理论指南》、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作《含混的话语: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英国女作家》、芝加哥学派韦恩·C. 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第一版和第二版、学科权威性手册《剑桥文体学手册》和西方翻译学代表作《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语篇语言学》等。另外还有申丹教授主编的发表在国外学刊上的论文的结集,帮助读者进一步看到跨学科研究的意义与可能性。

 

书末附录两篇为申丹教授与读者的一些深入分享,也让读者更多了解到这位学术思想深刻锐利的领军者能够保持纯真善良性情的原因。

 


 

 目录一览


向上滑动阅览


目 录

 

自 序

 

第一辑 问学历程

跨学科研究历程

叙事研究发展历程

不同阶段著作之关系

研究早期的创新经验

 

第二辑 论 辩

叙事学的新探索:关于双重叙事进程理论的国际对话

《解读叙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也谈“叙事”还是“叙述”

《一小时的故事》与文学阐释的几个方面

对自由间接引语功能的重新评价

也谈中国小说叙述中转述语的独特性

“故事与话语”解构之“解构”

何为“隐含作者”?

试论当代西方文论的排他性和互补性

 

第三辑 访 谈

如何正确理解“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

理论的表象与实质

 

第四辑 序 言

《叙事学的中国之路:全国首届叙事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

《 叙事学研究:第二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叙事学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序

《叙事学研究:理论、阐释、跨媒介》序

“新叙事理论译丛”总序

《文体学:中国与世界同步》序

《文体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序

《文体学研究:探索与应用》序

《文体学研究:实证、认知、跨学科》序

《连贯与翻译》序

《 历史的叙述与叙述的历史 ——拜厄特〈占有〉之历史性的多维研究》序

《历史话语的挑战者——库切四部开放性和对话性的小说研究》序

《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儿童文学改编研究》序

《跨媒介的审美现代性:石黑一雄三部小说与电影的关联》序

 

第五辑 书 评

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

《小说修辞学》第一版与第二版评介

关于西方文体学新发展的思考

文体学研究的新进展

《语言与文体》评介

从三本著作看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第六辑 导 读

《含混的话语: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英国女作家》导读

《西方文体学的新发展》导读

《文学中的语言:文体学导论》导读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导读

《跨文化性与文学翻译的历史研究》导读

《跨越学科边界》导读

 

附 录

人格的魅力——怀念我的公公李赋宁

爱心铺成希望之路



试读章节


向上滑动阅览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叙事研究界一直聚焦于情节发展。然而,申丹发现在不少作品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股叙事暗流,她将之命名为“隐性进程”,指出它不同于以往探讨的情节范畴的各种深层意义:隐性进程自成一体,构成另外一个独立运行的叙事进程,自始至终与情节发展并列前行,在主题意义、人物塑造和审美价值上与情节发展形成对照补充或对立颠覆的关系。这样的“双重叙事进程”或“双重叙事动力”对以往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方法都构成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申丹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将一系列理论概念加以双重化,并建构了多种具有双重性质的分析模式。

 

欧洲叙事学协会2017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五届双年会特邀申丹以“双重叙事运动如何重构和拓展叙事学”为题,做了一小时大会主旨报告,外加20分钟讨论,引起强烈反响。法国的叙事学常用术语网站已将申丹的“隐性进程”作为国际叙事学界的常用术语推出。在《文体》2021春季刊的目标论文中,申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双重叙事进程理论。参与对话的各国学者撰文回应,从各种角度对申丹的理论表示赞赏,予以阐发,提出问题或质疑,在不同体裁中加以运用,或者讨论这一新创理论与现有理论之间的关系。申丹应编辑部之邀,就各位学者的回应撰写了答辩论文《探讨和拓展“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动力:对学者们的回答》,同期登出。该文逐一回答问题,回应挑战,清理误解,进一步阐明申丹理论的创新之处和应用价值,并探讨了更广范围的文学理论和文学阐释的相关问题。


*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文叙之思》,商务印书馆,2022.12



往期回顾

书单推荐 | 探索神秘古国文明,见证帝国历史的兴衰

《中国经典十种》:让经典“活”起来

感受流转千年的意境 | 7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古典诗词赋

以“大人文”之视野,探究中国美学的史论建构并重写中国思想史

《风景的意义》 | 如果用哲学的眼光欣赏风景

6本书进入学习欧洲史的新世界!

新书推荐|从“功夫”的角度重新解读儒家“八条目”的当代价值

“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史家”|欧文·潘诺夫斯基作品专辑

新书推荐|当语言会漂移……

新书来了!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11月新书盘点

范景中、戚印平译|潘诺夫斯基经典著作《图像学研究》全新修订本面世!


如有转载需求,可关注公众号后
点击 “联系我们” 进行申请
扫码即可关注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账号

公众号

微博

书友会

哔哩哔哩

抖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光启学术|国际知名叙事学和文体学家申丹教授丰富多彩的学术选集

商务印书馆上海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