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脑科学

其他

学术快报 | 陈良怡实验室开发混合物理模型与深度学习的结构光超分辨重构算法

近年来,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亚细胞结构的研究。其中,基于结构光照明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SR-SIM)凭借其光子转化效率高等优点,非常适合活细胞的超分辨率成像。然而,陈良怡实验室2018年的工作提出,尽管结构光的光子转化成为超分辨的效率比其他类型的超分辨率显微镜更高,但是由于它存在的反卷积重建过程会放大图像中噪声产生伪影,从而影响超分辨率图像的可信度和定量化分析。在其提出利用时空连续性作为先验知识开发的基于海森正则化项的迭代重建方法后,其他许多研究组也开发了不同的抑制伪影的方法。已有的基于物理模型或通用先验知识的方法能够抑制噪声导致的伪影,但背景失焦引起的蜂窝状伪影、光照散射引起的伪影等不能完全抑制。而深度神经网络重建方法虽然能够更好地抑制重建超分辨率图像导致的各种伪影,但可能会产生局部失真和分辨率降低。近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陈良怡团队结合了物理模型和深度学习两种重建方法的优点,通过利用全深度变分(TDV)网络作为重构目标函数的正则化项,将其与SIM物理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混合重建方法(TDV-SIM),能够在抑制伪影的同时保持分辨率。在处理不同细胞结构的图像时,TDV-SIM较单纯的深度学习方法能够更好地保留真实信号,同时比基于物理模型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去除伪影。相关工作以题为“Hybrid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韩世辉课题组提出并验证面孔社会属性神经编码的社会任务调控理论

人们能够快速知觉他人面孔的多维度社会属性,如种族、性别、年龄等,并根据这些信息在社会交往中做出决策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因此面孔多维社会属性的神经编码机制问题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其中一个存在争议的科学问题是:面孔加工中不同维度社会属性的神经编码是并行进行的还是某一维度属性的神经编码优先于其它维度属性的神经编码?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韩世辉教授课题组,结合自己发展的行为实验范式和神经电生理技术,通过系列实验,提出并验证面孔社会属性神经编码的社会任务调控理论,实验发现揭示了社会任务需求对面孔种族和性别属性神经编码时序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研究结果日前发表在社会心理学期刊
2022年12月10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易莉:过低还是过高唤醒?解读孤独症社交障碍的全新视角

综合运用神经心理手段,探讨孤独症行为和神经方面的异质性,并进行孤独症和其它相似疾病的鉴别以及孤独症群体内的异质性,以辅助精准诊断和治疗。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脑科学讲座
2022年10月11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王茜助理研究员在《Cerebral Cortex》合作发文揭示脑灰质异位与新皮层功能连接特性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王茜助理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栾国明教授、王雄飞博士合作在国际期刊《Cerebral
2022年8月16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王茜助理研究员在《Cerebral Cortex》发文揭示受言语可懂度调控的两阶段听皮层加工机制

2022年6月13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茜助理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王群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胡文瀚副主任医师,合作在国际期刊《Cerebral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饶毅实验室的生物化学研究:分离纯化揭示AMPK及其相关激酶的蛋白激酶

生物化学,既有自己的学术问题,也是一种研究途径。通过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发现分子间的相互生物化学关系,是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以往,饶毅实验室长期以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神经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问题。自2011年以来,实验室集中一部分精力和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建立了生物化学分离纯化方法。起点是用于神经生物学的问题,但可能涉及其他生物学问题。2022年4月10日,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会主办的《生物化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饶实验室的生物化学文章,其内容完全是生物化学。这些工作的起源在于神经生物学。2016年,日本筑波的柳泽正史(Masashi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方方课题组在《Brain Stimulation》发文揭示经颅交流电刺激对知觉学习的调控作用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研究所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解万泽研究员在《Child Development》发文揭示气质类型对精神病理风险的预测作用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研究所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2年3月7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方方课题组在《Brain Stimulation》发文揭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知觉学习清醒巩固的调控作用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研究所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学术笔记 | Masashi Yanagisawa:Deciphering the mystery of sleep

2021年11月6至7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庆典暨北京大学脑科学国际论坛成功举办。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日本筑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从分子、细胞、环路、系统、认知、心理、计算、神经精神疾病等多个层面和角度,热情分享了他们在脑科学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与线上线下观众频繁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荡出创新的火花。现陆续推出相关学术笔记,让我们重温精彩再出发!本期推出的学术笔记,根据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综合睡眠医学研究所(International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李毓龙实验室开发新型GRAB荧光探针用于检测胞外ATP的时空动态变化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研究所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饶毅:下个十年,世界领先!

11月7日,立冬日,北京迎来今岁初雪,适逢周末,脑科学界学术同仁冒雪“齐聚”燕园,出席北京大学脑科学国际论坛,围绕“脑”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这些无暇顾及雪景的老师当中,有许多都是来自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他们用“最科学”的方式,庆祝这个脑科学研究机构的第一个十年。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饶毅在论坛的致辞中说,希望在下一个十年,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可以成为全世界重要的脑科学研究机构。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陈良怡实验室合作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稳定提升荧光显微镜2倍分辨率 ​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荧光超分辨显微技术,利用荧光分子的化学开关特性(PALM/FPALM/STORM)或者物理的直接受激辐射现象(STED),实现超越衍射极限的超分辨成像。尽管如此,活细胞中的超分辨率成像仍然存在两个主要瓶颈:一是超分辨率的光毒性限制了观察活细胞中精细生理过程;二是受限于荧光分子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子数,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不可兼得。受限于这个瓶颈,为了在活细胞上达到60
2021年11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学术快报 | 王征课题组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揭示神经调控手术治疗强迫症的脑网络机制

disorder”的研究论文,报道两种神经调控手术干预难治性强迫症的脑网络模式调控的异同,为个体化术前治疗方式筛选、术后康复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2021年10月27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李健课题组在Progress in Neurobiology发文揭示沉没成本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

accounting)理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计算模型,首次容纳解释了人群中从承诺升级到承诺降级的沉没成本效应的个体差异,并获得了神经层面的证据支持。沉没成本(sunk
2021年10月20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吴思课题组:苍蝇为什么难打的神经机制找到了

编者按该文是基于我们课题组在今年的人工智能顶会NeurIPS上的一篇相关工作的科普介绍,由吉子龙,褚天昊,董行思共同撰写。之所以取了这么一个涉嫌标题党的题目是因为该研究真的是起源于去年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一篇公众号文章。具体细节记不得了,文章题目大概是“苍蝇为什么难打”,内容则是介绍了苍蝇的飞行轨迹是莱维飞行,因此难于预测。当时就觉得特别有趣,想破译其背后的神经机制,随后经过组里讨论,就确定了这个研究课题。感谢董行思和褚天昊(共同一作)、吉子龙(共同通讯)的辛勤付出,在这么短时间就完成了这篇高质量工作,也祝贺他们的文章被NeurIPS接受!吴思2021年10月1日正文大家也许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烦恼:夏天在外面吃饭时,苍蝇经常会不请自来,围着食物飞来飞去。但要打到它们,即便是高手,用苍蝇拍也很困难。这背后涉及到了一个基本的数学问题,即苍蝇的飞行轨迹似乎符合一种特别的随机运动-莱维飞行(Lévy
2021年10月1日
其他

学术快报 | 陆林课题组发现神经精神疾病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且重症病例及死亡等不良结局风险也增加

近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陆林院士团队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刊登了题为“Mental
2021年9月28日
其他

【新闻快报】陆林课题组揭示肠道菌群参与介导睡眠剥夺引起的认知受损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9月15日
其他

【学术快报】罗欢课题组揭示脑神经振荡相位在自下而上特征注意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加工资源的有限性,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有效加工依赖注意的参与。近年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罗欢实验室及合作的多项研究揭示了
2021年8月25日
其他

【学术快报】伊索寓言的科学解读:韩世辉课题组揭示信念调节共情和利他行为的心理、神经机制

2021年8月10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所、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韩世辉教授与其博士研究生吴桃宇,在学术期刊《eLife》上在线发表题为“Neural
2021年8月10日
其他

【学术快报】罗欢课题组在《eLife》上发表文章,揭示人脑中序列结构对工作记忆存储的重组织

“32536”中的两个“3”是如何被存储和区分的呢?答案是:这两个“3”被存储在不同的“隐藏态”中。从实验室的第一篇序列记忆工作所发现的倒序压缩回放(eLife,
2021年8月2日
其他

【学术快报】李毓龙实验室在eLife发文报道定位于突触小泡的新型转运体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7月28日
其他

【学术快报】周晓林课题组发文阐述优势不公平厌恶的个体差异:社会情感维度与家庭气氛

2)。这一人格维度与被试的优势不公平厌恶程度显著相关,且关联程度显著强于该维度与被试的劣势不公平厌恶程度的关联程度(图3b-c),说明这是一个特异于优势不公平厌恶偏好的人格维度。
2021年7月27日
其他

【学术快报】唐世明课题组在eLife发文揭示猕猴视觉皮层V4中表征中等复杂度形状特征的功能区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唐世明课题组,在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Clustered
2021年7月23日
其他

【学术快报】高家红课题组:脑磁图仪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T)量级,约为地球磁场的亿分之一。如何在相对巨大的地球磁场本底背景和剧烈波动的外界电磁波动态干扰下实现极弱脑磁信号的探测,在物理原理和技术上给人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图1
2021年7月17日
其他

【学术快报】罗欢课题组揭示听觉序列工作记忆中“内容与结构”的分离存储神经机制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6月23日
其他

【学术快报】黄卓课题组合作发现新型高效NMDAR选择性变构激动剂表现良好抗抑郁潜力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6月8日
其他

【学术快报】杨竞课题组揭示肠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全新免疫调控作用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学术快报】李晟课题组揭示知觉学习调节工作记忆的认知神经基础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4月20日
其他

【学术快报】邹鹏课题组合作发展基于“生物正交工程”的远红区膜电位探针

作为神经系统信息交流的“通货”,神经电活动是大脑处理复杂信息的物理基础。与膜片钳和微电极阵列记录等基于电极材料的传统电生理技术相比,荧光膜电位成像在时空分辨率、测量通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发射波长在远红区(640
2021年4月19日
其他

【学术快报】陆林课题组发现新冠疫情期间隔离对公众精神心理有较大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公众的精神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为控制COVID-19大流行而紧急采取的封城及隔离措施可能会对公众造成心理压力,并产生负面的心理和社会影响。近日,精神病学领域顶级期刊《Molecular
2021年4月9日
其他

【学术快报】高家红课题组揭示语言加工跨模态词-义捆绑机制

实验范式尽管听、说、读、写四部分词-义整合任务广泛激活了以往文献发现的大部分额顶叶区域,对四个部分激活脑区联合分析显示,不同模态的语言理解和表达任务的共同激活区域位于枕颞联合皮层中后部,
2021年3月15日
其他

【学术快报】韩世辉课题组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论文揭示群际冲突中造成平民伤亡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平民伤亡在战争中时有发生,并且随冲突升级平民伤亡规模增大,引发严重人道主义危机。因此,研究群体间冲突(或”群际冲突”)造成平民伤亡的决策过程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既解决一个基础科学问题,也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在军事冲突中,攻击对方的决策不仅打击其参战人员也可能带来平民伤亡,如何分离决策中造成平民伤亡的认知神经机制是一个挑战。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韩世辉课题组既往工作发现了群际交互中的内群体共情偏好及神经机制(Xu
2021年3月9日
其他

【学术快报】张航和罗欢课题组发现不确定性的快速自动神经编码

frequency”的文章[1]。结合行为实验、计算建模和脑磁图(MEG),研究者们发现人脑在加工相对频率信息时会快速而自动地编码其中的不确定性。概率扭曲(probability
2021年3月8日
其他

【学术快报】周晓林课题组揭示利他决策的计算和神经基础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1年3月6日
其他

【学术快报】弦外音?言外意?朱露莎课题组揭示人类交流推理的神经计算机制

交流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行为之一。我们通过交流来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建立信任、达成共识。不同于竞争、合作、共情等高级社会认知功能,我们对复杂交流行为所依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知之甚少。理解交流行为不仅需要对交流信号本身(如表情、手势、语音、词义、句法等)进行研究,还需要探索这些信号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被灵活使用,表达含义。例如,当一个男孩试图邀请自己喜欢的女孩约会时,女孩回答“你是个好人”。男孩可能很快意识到女孩的“潜台词”——她对自己没兴趣,而即便是精通语音和词义识别的人工智能则很可能完全误解这句话。大脑如何因地制宜地编码和解码交流信号、传递意图,是一个公认重要却困难的研究问题。它的困难一方面源自于人类交流行为的高度复杂性,另一方面也由于缺乏定量刻画其认知与神经机制的工具。早在1975年,哲学家Grice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假说,猜测人们通过某些合作性原则来使用语言信号,以达成相互理解
2021年3月4日
其他

【学术快报】陈良怡课题组合作发文,北京大学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问世

2021年1月6日,由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工学院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Nature
2021年1月8日
其他

【学术快报】李毓龙实验室合作实现新型红色荧光多巴胺探针和第二代绿色荧光多巴胺探针的开发及应用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0年10月22日
其他

【学术快报】周专课题组合作揭示交感神经递质分泌新机理—细胞膜G蛋白受体的电压敏感性

2020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物膜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周专教授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在线发表题为“Regulating
2020年10月19日
其他

【学术快报】陈良怡课题组合作揭示神经髓鞘缺陷罕见病佩梅病不同分型机制以及筛选精准对症药物

disease,PMD)是目前已知19种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化缺陷导致的以脑白质发育不良为主要表现的髓鞘化低下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疾病(Hypomyelination
2020年9月5日
其他

【学术快报】方方课题组合作发文——应用人类立体颅内脑电揭示视皮层的运动回放现象

在无外界信息输入的条件下,大脑也可产生与先前感知物理环境相似的神经活动,这一现象被称为神经活动的回放(replay)。这种基于经验的回放在学习和记忆巩固中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在睡眠或清醒放空状态下,我们的大脑会进入离线模式,重现此前的经历以巩固记忆。这一过程可发生于海马体,也可发生于感知皮层。此前,科学家仅在啮齿动物等非人类动物的感知皮层观察到这一过程。而在最新的一项临床研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所科研人员首次在人类参与者的大脑视觉皮层中观察到了神经激发序列的重放过程。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课题组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陈霓虹课题组在Science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学术快报】杨竞课题组发表两篇著作章节论述神经轴突退行性病变的最新研究方法及领域前沿进展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0年6月19日
其他

【学术快报】周晓林课题组在NeuroImage杂志发文——揭示个体加工他人利他决策不确定性产生感激情绪的认知神经基础

71942001)的资助。高晓雪博士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900798)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一等项目(2019M650008)的资助。参考文献Xiong,
2020年6月1日
其他

【学术快报】纳家勇治课题组揭示额下回在概念知识提取过程中能够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灵活调控相应的语义表征脑区

Taji均对本研究做出重要贡献。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完成。论文连接:https://doi.org/10.1002/hbm.24953参考文献Abel,
2020年5月15日
其他

【学术快报】杨竞课题组揭示肺部天然免疫反应的全新神经调节机制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0年5月14日
其他

【学术快报】张航研究组提出视觉启动效应背后的计算机制

研究分享长按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官方微信公众号:Brain-Research官方网站:http://mgv.pku.edu.cn/
2020年4月30日
其他

【学术快报】韩世辉课题组在《eLife》发表论文揭示群体冲突中复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群体冲突中,看到对手伤害自己的队友会激发报复行为,去攻击对手。这一复杂社会行为贯穿人类历史,阐明其机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心理学研究提出对“内群体的爱”(ingroup
2020年3月3日
其他

【学术快报】陈良怡、施可彬课题组合作发明超分辨荧光辅助衍射层析技术,观察到细胞器互作全景图和新细胞器

2020年1月28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陈良怡课题组与物理学院的施可彬课题组合作,将三维无标记光学衍射层析显微成像与二维海森结构光超分辨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发明了一种新的双模态超分辨率显微镜。该新技术被命名为超分辨荧光辅助衍射层析技术(SR-FACT),让科学家首次看到细胞内真实全景超分辨率图像。相关成果以“Super-resolution
2020年3月1日
其他

【学术快报】唐世明课题组揭示V1神经元树突输入的精细时空功能图谱

2015)。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树突整合机制的相关研究已经逐步开展,这些研究采用离体的膜片钳记录手段和胞内记录,对单个神经元树突上突触输入的整合方式及其生理基础进行了有效且深入的探索
2020年2月4日
其他

方方教授课题组和罗欢研究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揭示人脑中特征注意的“节奏探照灯”

PI研究领域:罗欢研究员课题组致力于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的行为和脑成像手段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视听觉信息处理、注意、工作记忆等)中的动态结构、时间组织及其神经机制。近年来课题组发表了多篇包括PloS
2019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