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合之众》为什么畅销 因为乌合之众一直都不少

DE绍文 明教育 2023-02-19
每日教育· 悟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对好奇心的满足。


一周前我第二次读完了《乌合之众》这本书,受沐姐之命来跟大家做个分享,紧张的让我又读了一遍,实话说这本书实在难读,第一遍读完不知道说的啥,第二遍大概知道作者的思想,直到第三遍结合着历史背景我终于有所感悟。当然,与勒庞老祖的高度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差距那是相当的远的。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本《乌合之众》,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什么是乌合之众?

我们是乌合之众吗?


勒庞说的乌合之众指的是一种群体,这个群体不是简单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群体了,构成群体的关键是要有相同的心理诉求,不一定要聚集在一起。比如说广大的股民,他们有共同的心理诉求—在股票中获利,因此他们是群体,即使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又比如宗教中的信徒、党派中的党员甚至国家里的每个公民。所以你认为我们是某一类乌合之众中的一员吗?


乌合之众有哪些特征?



勒庞对群体可没说多少好话,他说如果个体进入到群体之中,那他在人类的文明阶梯上就会后退好几步。为什么这样说呢,那就从群体的特征说起,由于篇幅有限,我只精选四个特征来简单描述。

1、群体异常的残暴和极端。

当人们结成群体之后,表现出来的是理智的丧失和赤裸裸的暴力,他们屈从于种种原始的冲动,不承认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隔阂,任何被视为障碍的东西都会被摧毁。

他们认为数量就是绝对的真理,任何人融入到群体中都会感受到天然的合法性,并感知到数量所赋予的力量敢做任何事情,而且行动后处于正义的错觉还不觉得自己是罪恶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法不责众。

比如2012年因为钓鱼岛事件,全国很多地方爆发反日大游行,这本来是很好的爱国主义行为,但是在游行示威的过程中出现了打砸日系汽车、日系4S店的行为,甚至连日系警车都没有幸免。

在西安一位狂暴的游行示威者用一把U型锁重伤一位日系车主的头部,致使这位家庭顶梁柱失去了活动能力。疯狂的人群以爱国的名义砸我们自己的车,打我们自己的人,如果是单独个体是不太可能有这样疯狂行为的,但是身处集体之中后,个人的理性湮灭在集体的狂热之中,任何阻碍都会被摧毁、消灭。

2、群体中的个体智力泯灭。

无论你之前接受了如何良好的教育,只要结成群体,sorry你在这个群体中一定会变得低智、平庸、狂热。或许大家会很难接受,不是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吗,怎么勒庞认为群体的智商是1+1<2了呢?

真实的情况是群体带来的不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本质化的改变,个人好比是细胞,群体是细胞组成的新物种,这个物种完全不受大脑支配。勒庞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时候,这座监狱仅关了8个人,而且这8个人都不是政治犯,其中有两个还是精神病患者,民众攻破监狱的时候监狱长正在给一个精神病患者擦口水,并叮嘱民众们不要吓着犯人。

愤怒的民众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追着监狱长就是一顿暴打,监狱长在逃窜过程中不小心踩到一个看热闹的厨子的脚上,在激愤的民众的鼓动怂恿下,看热闹的厨子拿起一把刀把监狱长杀死了,而且杀死监狱长后厨子还感觉自己无比的正义,身披神圣的光环。

试想如果是单独的个体厨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吗?情绪激昂的群众原本就是暴徒吗?我想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好公民、好丈夫、好儿子,但是在群体中他们全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3、群体只有形象思维。

勒庞说随着群体中个体理智丧失、智力下降,群体再也不能进行理性思维。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很容易产生幻觉和创造神话。

群体就像一面哈哈镜,很多在群众面前发生的简单的事情不久以后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里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在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的时候,一个士兵大喊我在城墙上看到了圣乔治的身影,不久所有人都在城墙上看到了圣乔治。

第二个是两艘法国军舰在海上遇到风暴失散,他们在大海里互相搜寻对方,其中一艘军舰的瞭望员突然发信号,说看到遇难船只,于是全员一会儿也都看到了一支趴满人的木筏,还看到木筏上的船员在招手,当靠近目标时才发现那不过是冲到海里的一棵树而已。所以群体几乎无法区分主客观,善于把联想的画面当成真实。

4、群体的道德。

勒庞说如果把道德定义成压抑自己内心的原始冲动,尊重社会习俗那群体肯定是没有道德的。但如果道德还包括舍己为人、不计名利、勇于奉献和对理想的渴望这些品质的话,群体表现出的是非常高的道德境界。

例如在1848年革命期间,高喊口号冲进法国王宫的贫民群众并没有染指任何让他们惊喜的东西。所以,群体虽然常常沉浸于低级本能,但也会变成高尚道德行为的典范。


我们是怎么成为乌合之众的?



人们是怎么一步步成为乌合之众的呢?勒庞在《乌合之众》里为群体疯狂行为总结了三个原因,那就是:本能、传染和暗示

解释出来就是个体集结成群体之后,因为人多势众会产生自己不可战胜的错觉。单独个体要为他的行为承担法律或者道德上的责任,但群体不然,原本对个体在法律和道德上的约束都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人最原始的本能被释放,变得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同时我们人脑有个叫“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我们能迅速感知别人的情绪和思想,于是群体中的情绪和行为能迅速的传染,受传染的个体只能听命于外部信号,还不断的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不断地暗示自己,我这样做是正确的。最终,他不再是自己了,而变成了一台不受自己意志控制的机器。

我们的教育对应试的追捧、对分数的狂热算不算是乌合之众?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辅导班,自家的也绝不能落后,这算不算乌合之众?一句“一切为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没有使你感觉身披神圣光环,自己做的都是正确的?


领袖的密码



群体产生后必然会有群体的领袖,这个人必须是偏激的,不管追求的目标多么荒诞,他们的信念都异常的坚定,以至于他们一生所求唯有殉道。

越是强烈的信仰越能给他们的话语注入强大的暗示力,越能掌控群体。领袖掌控群体的方式非常简单,那就是:断言、反复和传染。断言必须是简单的,群众只能接受那些简单的观点,任何一点复杂的东西他们都讨厌。

所以简单的断言,不用带任何逻辑(因为他们没有理性思维),然后不断地重复,让信息不断地深入人心,慢慢的会镶嵌在深层无意识的自我中,我们的行为就在那里产生,最后强大的传染机制开始运行。

当我们置身群体之中时,你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和明智的判断,当有人使用这样的方法时,你不会被其错误的倾向所引导。


《乌合之众》是怎么炼成的?



《乌合之众》是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之作,勒庞是学医出身,还是医学博士,然后对人类学、考古学都有很深的研究,厉害的人做什么都厉害啊!但让他名声大噪是心理学,他是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心理学,最终留下传世名著《乌合之众》。

这本书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在历史上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改变人类文明的历程。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执意要见勒庞,丘吉尔和智利总统都是勒庞的粉丝,还有两个人通读了勒庞的所有的作品,并付诸实践,他们就是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乌合之众》在今天对很多群体性事件仍有着极强的解释力,可以说是解读群体事件的万能宝典。

最后我要聊一下勒庞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看完前面的分享我们都能看出来勒庞对群体是带着很深的偏见的,究其原因,我们就要把时光拨到120年以前。

那个时候法国大革命结束不久,勒庞虽然是大革命结束后出生,但是他对大革命的感触也是非常深刻的,在他所处的年代有个关键词是群体力量的崛起,面对这样一股力量勒庞是充满恐惧和不安的,他认为这是文明衰落的标志。

其实不光是他,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这些大思想家虽然反对封建专制,但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没说要搞民主政体。有人曾问卢梭“你觉得民主政体怎么样”,卢梭说“民主不存在,而且永远都不会存在”。

我们看法国大革命来来回回的折腾,血流成河,一片混乱,付出无数生命代价后又回到专制统治当中,就可以了解勒庞对群体偏见的来源了,如果是今天勒庞再对群体心理做以描述,我想会是完全不同态度吧。

好了,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躺尸不如运动,坐闲不如看书,愿我们在成就更好自己的路上相遇。


认知升级,当下你不得不读的10本书

点击图片•查阅原文)




作者简介


徐绍文,身高1.80米,是一个有六块腹肌,或许还有更多腹肌的体育教学硕士,也是喜欢读书,更爱好运动,气质好三观正的DE教练。

如果你爱读书,找他聊聊;如果你爱运动,找他讨论;如果你爱徒步,更要遇见他,因为他是DE人气教练之一。



(END)往期精选


(点击蓝字即可查阅全文 )


智慧的父母都这么教育孩子

面对下一代竞争力的培养,教育的真正挑战是什么?

所谓成长,就是经历。所谓卓越,就是经历非凡。

遇见  | 一所让孩子学习上瘾的学校

专题二|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了

我怎有资格做教育?一个教育人的自我反思

旷世之问:教育不得不回答的99个问题


版权说明:


图片来源 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