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祎萌 | 我在柏林做设计师

陈皮 德国印象 2021-01-27

当年,9岁的上海小姑娘吴祎萌随家人来到德国。2005年她搬到柏林,并爱上了这座城市。在吴祎萌看来,是细节点缀了柏林人的生活,让这座城市精彩无比:涂鸦和创意海报,街头艺人,各种前卫艺术展……



吴祎萌的设计工作室Studio Wu位于柏林的Friedrichshain大街, 当年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就在此穿过。如今, 这片城区汇集了大量年轻艺术家的工作坊,并孕育出大量新潮艺术品和先锋的艺术沙龙——时尚和艺术成为弥合历史伤痕的一抹亮色。但柏林近年来房价和房租的飞速上涨也让吴祎萌感受到压力,她不无担忧地说:“已经有一些艺术家朋友因为支付不起房租而离开了市区,搬到了柏林郊区。如若这一趋势不能得到控制,柏林作为设计之都的形象可能会受到影响”。



作为设计师,跨文化的生活经历给予了祎萌独到的灵感来源。她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一座桥梁”。除了中华文化的家庭背景和在欧洲成长的自身经历,旅行是祎萌接触不同文化的重要渠道。她在全世界寻找设计灵感, 印度之行让她对色彩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印度妇女喜爱色彩绚烂的“纱丽” (Sari),这是印度女性的一种传统服饰,也是她们心中的一种情结,表达了她们的审美和对色彩的理解和追求。这些服饰颜色大多十分艳丽,视觉冲击力十足,与德国人更青睐的黑白灰中性色调形成了鲜明对比。祎萌告诉我们:“一般来说, 贫穷地区的妇女更愿意打扮得艳丽,她们视颜色为自己的一种财富”。


植物的颜色和形状也成为了祎萌设计不可或缺的灵感来源。她坚信,大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祎萌在柏林郊区租下了一片两百平米的花园(Schrebergarten),院子中间搭建了一座小木屋。每个周末,设计师吴女士就变身为一名勤勤恳恳的小农妇,除草浇水施肥除虫,一丝不苟,乐此不疲。



除了大量的海报、插画、字体等作品,祎萌已经出版了三本图书:《东西故事/Dinge Geschichten》(Drachenhaus 出版社2013年),《Paris toujours》(kunstanstifter出版社 2014年),《Yaotaos Zeichen/里昂的汉字》(kunstanstifter出版社 2017年)。其中,《里昂的汉字》从收集资料和前期调研,再到用绘画与手工剪纸拼贴法完成所有图画一共历时四年有余,是祎萌迄今为止最投入、最耗时费力的一部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一批公派留学生在法国里昂求学和生活的故事。这本书在德国的学校和图书馆里备受好评。书中那些100年前背井离乡, 踏上求学之路的中国年轻人经历的是一段难忘的成长故事,也许这一点是最能打动成长中的年轻人的。据说, 这本书也颇受一些有移民背景的读者的喜爱。值得一提的是,《里昂的汉字》中文版近期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国内出版发行,国内的大小读者们也可以一睹为快啦!


从插图上可以看出,《里昂的汉字》一书里的留学生当年也是从上海乘游轮前往欧洲求学的。从上海到柏林,从柏林走向未来,今天的吴祎萌也在一步一步探索世界,一如当年的留学生学长,她用设计和文字表达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感知,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



在准备这篇推送的时候,印象君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里昂的汉字》刚刚获得2019年"中国最美的书"这一奖项,将与其他24种获奖图书一起代表中国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202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希望《里昂的汉字》再次脱颖而出!


我知道你在看哟

往期印象精彩


印象君助你解读留学德国签证信息

蒋方舟| 越过那堵墙

柏林| 统计局大楼,沉默十年后大放光彩

使馆邀你看——德国艺术家作品展

东德已不在,建筑永留存

Made in Berlin | 数学博士郝运

今年德国的葡萄酒又难掩香气

为什么德国几乎没有流浪狗?

昔日门面,今日地标,柏林电视塔50岁啦!

范坡坡:我不是“柏林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