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兰:在孩子眼中,生命可能是一种连续性,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自然魔法棒 盖娅自然教育
2024-08-29

经历了疫情反复的两年,大家似乎比以往更渴望走进自然。但实际上,当我们真的去到一个自然浓度高的场域,又容易忐忑,尤其带着孩子的时候。你或许会手足无措,站立不安:这样安全吗?这个是不是有风险?这个是不是太可怕?又或许会因为“心太大”而招致始料未及的意外和危机。
六一儿童节,盖娅“森林幼儿园”项目的负责人柳兰,受邀来到自然魔法棒举办的读书分享会,用丰富的案例,带我们从儿童的视角下,去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柳兰读书分享会视频回放(视频时长19分钟)



01


接触自然的浓度宜循序渐进


2017年春天,森林幼儿园大班的伙伴,非常幸运地走进了盖娅·沃思花园。

△编者注:盖娅·沃思花园是位于北京近郊浅山地带的一个生态农场,是盖娅自然学校校长蚊滋滋的家,也是盖娅自然学校的绿色生活教学基地。


其实我们到农场来是想以生命为主线,让孩子通过种植一种农作物,通过观察生命的全过程,来体会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首先发现孩子们到了沃思花园以后,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是他们生活当中本应比较常见的猫、狗、羊和兔。因为孩子们在城市生活久了没有机会见,所以到这来后,基本上都是成堆地先围着小动物转,一上午大概干不了别的,就是羊圈转转,然后溜狗再去看兔子。


△如果小年龄段的孩子家里没有养狗的话,他看见狗窝就走不动了,基本上一个多小时都在这。


我们发动孩子们上山检树枝。冬天刮风刮下来的小枝条,可以做小碎柴引火用。我们请孩子们收集起来,然后再搭扎成捆抱下山。

在这过程中,有小孩被手套上的苍耳吸引住了,他想抖掉,但为什么苍耳粘在他的手套上怎么抖也抖不掉。像这样的情况,作为真实体验的一部分,我们不会直接告诉他你摘了手套拿下来就行了。这其实是亲子活动,也不见孩子周围有家长,也没有成人去直接教他什么。基本上就是他自己慢慢摘,自己慢慢体会,各种甩各种抖、往树上蹭等等。


在亲子活动当中,在我们带孩子接触自然的时候,还是需要有舒适区的存在,还是需要注意度。如果自然浓度过高,对于孩子来说舒适区突破过大的情况下,其实不太适合,可能他们需要先在城市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做一些初级体验,然后再慢慢过渡。


02


自然教育应回归真实生活


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孩子在喂兔子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兔子吃什么,孩子就会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喂给兔子,比如想到自己带的午饭有肉,就拿给兔子吃。我们需要给他们一段时间,让孩子先把自己在绘本、动画片、纪录片当中看到的知识慢慢地转移到现实当中,然后他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实。

有些现象是持续性的,像这两个小姑娘,他们基本上到这来持续一年,每次都要来关照一下兔子。从穿着棉服的时候就开始喂兔子,到现在她们已经非常有经验了。你看她们的状态非常的稳定,就是没有说把脸凑上去,或者非得把手伸进去,把叶子采摘回来后,也不刻意的往兔子嘴里怼,就伸进去,让它慢慢地吃。


教育要回归生活,让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去,真实的生活一定是有趣的,有滋有味的,最有味的就是吃了,所以我们盖娅人老谈吃。

夏天玉米成熟了,在一次露营活动中我们准备请孩子们享用。但是孩子得亲自去地里掰,回来以后还得亲自把外皮扒了。



有些没有见过玉米生长过程的孩子们,对于玉米里边的毛毛很纠结:到底应该把它都去掉?还是保留?去掉到什么程度?当中你会看到有些孩子的个性特点也能在这当中体现出来:他会不厌其烦地一小节一小节地捋,一定要把毛毛全都丢掉。

我们最接触生活的一部分是让孩子参与到做饭当中去,是在一年的活动当中,一定要有这么两次让他们亲自参与做饭,一次是部分过程,一次是全过程。也就是说你这饭做不出来,咱们就大眼瞪小眼,谁也别吃了。


我们孩子们参与的部分,过程越来越来越完整,他们会从摘菜洗菜,到开始切菜备菜,甚至有的孩子还去炒菜。


03


体验应建立在生活的积淀之上


现在我们有点把“体验”这个词用烂了,就好像只要去做一些新奇的事情,就都叫体验。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尝鲜”当成了“体验”。我想说的是,经历和体验,是需要有一定真实生活的积淀之后,才能静下心来体会的。如果一上来就让孩子看他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孩子可能往前挤,吵吵闹闹,或者说我看不到了,我把树枝掰过来,我把叶片揪过来或者上手去抓等等。

有一次春天来了,孩子们帮着去清理土地,然后清理的时候发现地里有很多蛴螬,就是大白肉虫子。


一开始孩子们站得远远地看,或者谁挖出来了一条大白肉虫子以后就一脸嫌弃的,只把头探过来看。挖了一上午后,孩子已经能够有分工,有合作,然后能够形成一条链条,他们挖完最后用来喂鸡。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胆量也好,他们和动物接触的分寸感也好,就慢慢地得到锻炼,这也是我们活动当中看重的。

孩子们还会自己自发地观察到一些新的现象,非常有意思。一片普普通通的土地本来他们连碰都不想碰的,现在居然能发现这些普通的土当中突然有了不一样,其实这是需要有一定量的积累才可以的。

如果我们上来就给他一块地方,让他去找找土地里有什么特别,他们可能连动都懒得动,不太可能有后面的动作。

从春到夏到秋,然后又来年的春,孩子还在喂兔子。我们会发现所谓生命到底是什么?在孩子们眼中它可能是一种连贯性,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持续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他慢慢观察到兔子长大了,然后兔子不怕我了,然后兔子耳朵后边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我们会发现孩子接触的任何农场的动物或者植物也好,一开始都是兴奋也好,有的略带恐惧也好,就是各种的心情是慌乱的,是静不下来的,要经过这一段时间才能够慢慢平静下来,这时候才有可能开始漫长细致的观察。因此我们在设计孩子活动的时候,借由场景,更看重的是放慢速度、不断重复。


04


家长的角色

                            
上图是我们登上盖娅峰(编者注:沃思花园的后山)之后,孩子们自己慢慢下山,这是我们要求的。其实上山的时候,这个孩子基本上是被拖上去的,能看出她年龄并不大,家长着急,够着报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首先在这一段路上只有这一个孩子在下,我们让家长原地不动,先欣赏盖娅峰的美景。孩子慢慢地下,我们一直在等她。

她自己两只脚在附近挪了很长的时间,在找重心,应该往哪偏,哪只脚先下,然后又不舍得坐下来,又不舍得用手去扶地面,你自己决定怎么下,我们等你。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说一句话:成长,是不会自动发生,它也是需要一定的引导,这种引导有的时候容易变成过多的干涉,具体来说就是”我认为你需要帮助”、“我觉得我这样做是对你好”等等,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但正是这样的小历练、小坎坷、小“危险”,让孩子自主决定、自发行动、自信增强。

能让家长亲自看到孩子自己经过思想斗争,经过一定的小磨练,然后他再去登山突然就不怕了,或者说他渡过了坎,下次他不再犯难了。我们有孩子结束以后说:“盖娅峰是我迄今为止登上的第一高峰”,其实盖娅峰不过海拔200米。


05


结语


最终归结到一个词上就是态度。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实际上是要有一种友善地球的态度,对生活友善,对身边友善,然后和自然和谐相处,但是这些体现在哪?


就体现在孩子们与自然的接触过程当中,一点一滴的这些小的内心激荡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家长的一些感慨。家长感慨了之后,他会把这些态度移情到他孩子身上,所以这种变化慢慢地就产生了。

马兰(自然名:柳兰)

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盖娅森林幼儿园园长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人才培养委员会认证培训师,无痕山林(LNT)高阶讲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并执行“盖娅森林幼儿园”项目,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最善解人意的开心果,讲课时表情丰富、活灵活现,深受孩子们喜爱。


本文根据柳兰在读书会中的分享整理而成

字整理:潮汐

编辑:含羞草、菜花
图片来自柳兰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自然魔法棒」


这个暑假,和柳兰一起,回归生活,学习独立!

夏令营 | 盖娅独立小纵队®自然成长营(6-8岁小龄单飞)招募啦!


或者一起纵情山野,从舒适区向挑战区挺近!

夏令营 | 盖娅·小小山野冒险王(7-12岁学龄单飞营)招募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夏 令 营   


 推荐阅读   


--扫右下二维码 进入公众号首页 查看更多内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盖娅自然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