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府文化 | 陈宝德:《阳江音字典》跋语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01-18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ba yu






你好,春天

    《速检多用阳江音字典》(阳江话、普通话、广州话注音)是阳江本土知名语言学家、诗词家、书法家,阳江市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楹联学会等会原会长,市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谢绍祯先生的遗作。他在近半个世纪教学生涯中,深感有必要编辑一部能快速检出并具有多种功能的字典,更有必要为家乡阳江编辑一部阳江话字典。先生这样想,也就随之付诸实施,历时近30年,他“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终于完成了这部12000个字头(词条)、总字数逾百万字的字典草稿。

    草稿完成后,在我与同事戴芝纪拜访谢老时,他表示再修改后希望能列入“阳江市历史地情文库”出版的愿望。奈何年事已高的他中风病急,再去探望他时,他希望我能帮助出版,完其心愿。谢老离世后,恩师李学超、尊长梁如庆嘱我一定要完成谢老遗愿,并称这是抢救、丰富阳江文化资源之举,遂叫谢老之子谢建新送其遗稿给我。

    近一尺厚的手稿摆于案前。粗略一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学识、这精神,我辈怎及!于是请仅有一两面之交,但凭直觉可以托付的阳江市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容慧华组团整理、修改、打印、校对。容慧华副教授以能为阳江地方文化做些有益工作欣然应允。并由刘运常副教授、董洪国副教授、容慧华副教授、刘伟民副教授、林云香副教授、毛毛绮讲师和学生多人组成团队,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艰苦努力,终于整理出初稿。

    谢建新对原稿进行校对,并根据谢老生前设想,创设“起笔五部查字法”,按点、横、竖、撇、折“五部”直接查字,简易快捷,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特色,可谓父子力作合璧。阳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林耀堂老先生也认为这部字典编得好,对字典的出版工作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此字典完成草稿后,阳江籍著名语言学大师、谢老挚友黄伯荣先生为其作序,称“在注音方面,有普通话注音,还有广州话注音和阳江话注音。后两者可使广州人和阳江人都能认识本地方音,客观上起到推广普通话的巨大作用。”“本字典还有一重要特点是排检法,它是形检的革新,按字的起笔分五大类,每类按笔画数排列,即‘点’‘横’‘竖’‘撇’‘折’五个部首,对不懂汉语拼音和音检法的人是最好最简单易学的检字法,而且,可能是较快速检字的方法。”


    谢老的高足梁如庆先生概括此字典有速查、多用、简明、规范等四大特点:

   一、速查:检字时,只需按每个字起笔和总笔画数在所属的“点”“横”“竖”“撇”“折”五种部首中查找,即得。这比目前常用的按偏旁部首、四角号码、音序等方法简便、快捷。

    二、多用:每个字按形、音、义、用、译等多方面解释说明。如“形”,列出简体、繁体、异体对比。又如“音”,有阳江话、普通话、广州话的注音(反切、同音字)、五声平仄、语言词性、六书所属。

    三、简明:尽量用最少的话把复杂的音、形、义、译、用等讲清楚。如“译”,对引用经典深难句作出译解,诗赋类译为白话诗句等,使人明白畅晓。

    四、规范:全面、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关于语言文字的法令、法规及有关规范的国家标准,如《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语言文字规范手册》等,使其统一性、权威性更高。

    “教坛巨匠,久育万莘成俊彦;国学鸿儒,长留一典解疑难。”这是悼念谢老的一副挽联,也是对谢老一生的写照。谢老一生心血凝成此巨典,必将光照学海,长惠人间!

    这是一部谢老一手成书,众人努力才得以面世的字典。其间张奋忠、岑长洪、吴建光、刘裔清、戴芝纪先生等也对此书的整理、出版提出很好的建议。在这里要感谢所有关心支持此书出版的人,尤其要感谢容慧华副教授及其团队,因为其间确实工作量太大而且复杂,没有她及其团队的努力,这本字典是难以面世的。更感谢知名作家、评论家、文化学者王散木先生对字典的全面校订、查缺补漏、纠错辨讹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并为本书作序,高度评价本书为“阳江版的《说文解字》”。

    相信此字典出版,是抢救、丰富阳江文化资源之举,于阳江文化当有重要作用。诚然,谢老是一个地域性学者,该字典主要由他一人执笔编著,难免有疏漏和错讹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

    是为跋。

 

                                            陈宝德

                               2017年12月21日


注:《速检多用阳江音字典》,谢绍祯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版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热文

方言与文化|广府有文化,就在你身边【转发】

广府民俗 | 骆阳:广府文化——你“灶”吗?

论坛 l 广府文化发源地究竟在哪里

行走田野杂记 |《广府方言》后记

广府年俗知多少


责任编辑:老    甘

图文编辑:戴玉敏

审     读:怡    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