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论 | 高然:中山粤语下方话(上)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0-10-27




中山粤语下方话*

(上)


高 然


一、中山粤语暨香山粤语概述

中山境内粤语、闽语和客家话三大方言均有分布。全中山本地方言总人口不超过120万,其中粤语人最多,近100万,阅语人口次之,约17万,客话人口最少,仅2万左右。就分布区域而言,旧香山岛(南半部)三大方言都有,闽、粤人口势均力敌,而北部则几乎清一色粤语区。就历史而言,古香山岛四周都是大海,慢慢因珠江口泥沙淤积而成陆地,时间绝多数成于清末甚至于民国初,因此中山方言的新与旧也大致可分成两大区域:古香山岛上无论闽、粤、客方言绝大多数均早于北部的沙田区,而北部的粤语大都迟于南部出现。香山(非中山粤语)就是古香山岛上最早的两种粤语——石岐腔和下方话,该中山粤语指中山境内的六种粤语:水上话、新会腔、东莞腔、顺德腔和两种香山粤语,加上三种中山闽语——隆都话、南蓢话和三乡话,还有客家话(仅一种),中山境内共有10大方言。

中山粤语水上话,俗称“疍家话”“咸水话”之类的,分布在中山境内各个角落,而且均在水边;南部的大都没有撮口韵,北部的有撮口韵,总人数约18万。

中山粤语新会腔,因其主要聚居地集中在中山西北角的古镇、曹步一带,因此也称“古镇话”“曹步话”等,在中山的古镇、南部三乡的雍陌村、坦洲的申堂村等均有分布;古镇话与曹步话最为相似,与南部的略有差异;方言总人数约6万人,其来源绝大数自中山西邻新会一带。

中山粤语东莞腔,仅分布在中山北部三角和黄圃二镇,也因主要聚居地为三角,因而被称做“三角话”;语言上三角与东圃横档、团范在语音上略有差异。东莞腔粤语总人口约3万人,其来源绝大多数自中山隔珠江口的东邻东莞一带。

中山粤语顺德腔,因以小榄镇为主要和几乎最早的聚居地,也被称做“小榄话”,其来源绝大多数自中山北邻顺德一带。顺德腔基本全部分布在中山北部广大沙田地带,而且都连成片,涉及12个以上乡镇。在方言人数上也是十大中山方言之首,近55万人。在语言特点上小榄及其附近都十分相近,远离小榄的则略微有区别。

香山粤语的石岐腔,也泛称“石岐话”,既专指今中山市区石岐的粤语,又泛指广泛地分布于古香山岛背山面海东、北、西环呈新月状一带村落的粤语;如算上今珠海市属地,石岐腔粤语还分布在珠海的上、下栅、会同、唐家等地(原属香山岛),总村落数百余个,于中山境内,石岐腔粤语总方言人口约18万,珠海境内未有详细资料。石岐腔粤语最早可上溯到北宋末年(1126年),而南宋时期(1127–1279)的150年间是该种粤语村落建成的高潮期。就语言特点而论,今中山城区及其附近的石岐话,与远离石岐的相比,城区及其附近的都有撮口韵,而远离城区的都基本没有撮口韵;声调清一色6个调类,调型相当一致,仅有微小差异。

香山粤语下方话,因其主要分布在古香山岛的“下方”,即南部而得名。在中山境内,三乡镇麻子、墟仔、雍陌、塘[土敢]、美溪(前陇)和古鹤等村落,神湾镇船溪、埗头尾、深环仔等村落都讲下方话粤语,包括沙溪镇敦陶村,中山境内该种方言总人口数约1万人。粤语下方话还分布在今珠海境内原香山岛“下方”区域,如前山、南屏、北村、翠微、山场、沥溪、界涌、福石、造贝、莲塘,包括今澳门等,都是下方话的地盘,总人口数未计。下方话粤语也很古老,如珠海的南屏、北山、翠微、山场等都是南宋期间建立的村落;中山境内的下方话村落则始于元代,如古鹤村等。就语言特点来看,中山境内下方话粤语基本上没有撮口韵,也大体上没有u介音;声调大多只有5个,少数6个,个别如珠海香洲的香山场,才4个调类,並且,不论何种下方话,全都有几乎遍及每种调类的连读变调现象等。

香山话的石岐腔与下方话,从共同点方面看,都有不少共有成分:如语音上绝大多数缺少撮口呼;绝大多数缺少u介音;有大量的“重唇”音(如斧pu、孵pu、殕pu、扶pu、浮pu、妇pu、缚pɔk”等);古非敷奉母字并非如其他粤语般读唇齿的[f-]而读清擦音[h-](如“夫hu、府hu、富hu、风hoŋ、福hok、服hok”等);广州话等粤语读双元音[ei][ou]等的该两种话大都读单元音[i][u](如“飞fi、棋ki、死si;布pu、怒nu、做tsu”等);声调都在6个以内等。词语方面则有不少共有用法,如“花棯/鸡屎果(番石榴)、风颱/台风、罗骨/枇杷、三稔/洋桃、树栽/树苗等(斜杠后为广州话)”。然而,该两类方言差异也是存在的,在语音上最明显的是声调上的差别——石岐腔清一色6个调,没有例外;下方话则46个,5个常见,而且全都有较完整的连读变调系统(石岐腔几乎没有连读变调现象,除上声读213变读21的外方言外,而这种调型的在石岐腔方言内是极少数)。除此之外,两类方言的调型差别也很大,除了去声基本没有差异外(都是中平调33),其余各类调石岐腔方言内高度统一:阴平55、阳平51、上声21321)、阴入5、阳入2;而下方话则是阴平和阳平非高则低,即一类是阴平读高平调55、阳平调读21;另一类则恰好相反,阴平读21,阳平读55。上声也高度相似,大体都是升调2435;只有5个调类的阴阳入合並成一个调,通常是低调214个调类的珠海山场下方话粤语则是阴平和阳平合並成一个调55。一句话,下方话粤语内部的声调系统较复杂且多样于石岐腔粤语。

石岐腔粤语並非下方话粤语,理由如下:①分布地域基本呈互补状,尽管仍有少数是混交错的,如石岐腔基本都在香山岛的“上方”,而下方话全部在“下方”。②方言内部认同,即凡石岐腔方言内部高度认同石岐腔或石岐话,而下方话内部则无一认同石岐腔。③调型的差异,尤其以阳平调为甚,凡石岐腔都读高降的51而在内部极认同;下方话的阳平多种,有高平55,中低降31和低降21等。④调类数目的差异,即在石岐腔内部清一色6个调类,调型极相似,而下方话却多数5个调,且调型相当不同等。

上述4个理由中,第②个最重要,本地人的认可或排他,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中山粤语下方话概述

1. 中山粤语下方话的分布及人口

中山粤语下方话分布在中山境内的南部,今五桂山以南三乡、神湾两镇;今珠海境内界涌、沥溪、翠微、前山、南屏、北山、福石、造贝、莲塘、山场等等,也都是下方话粤语村落或聚居地。中山境内沙溪镇内的敦陶村,有约1200人,于村内说一种自称为“省岐隆”特点的粤语,对外则清一色沙溪闽语(在沙溪镇内);这种“省岐隆”粤语,意即含有“省城广州话、石岐腔和隆都话(即沙溪闽语)”的混合物。尽管如此,就语音特点来看,尤其就其声调中阳平的情况来看,並无石岐腔的“高降51”的特点(反而南蓢闽语文读音阳平调吸收了石岐腔而非下方话或省城广州话的低降21的读法),并且也参考其他语言特点,敦陶话权且归下方话范畴。如此,中山粤语下方话在中山境内约有10个村落/聚居点。人口数及村落/聚居点具体如下:

三乡镇:麻子(300人)、墟仔(3500人)、雍陌(1400人)、塘[土敢](包括里塘[土敢]、外塘[土敢])(800人)、美溪(属前陇村)(250人)、古鹤(1200人)(总数约7500人)

神湾镇:船溪(属古宥村)(420人)、埗头尾(属南镇村)(130人)、深环仔(属南镇村)(70人)(总数约600人)

沙溪镇:敦陶(1200人)

中山粤语下方话于中山境内总方言人口数约9500人。于珠海境内的人口数与村落数未详。

2. 中山粤语下方话村落/聚居点的历史及来源

中山粤语下方话村落的建立,在中山境内的,最早只可上溯到元朝顺帝(1333–34年)的三乡镇古鹤村,原已有陈姓人居住,后郑氏自邻村界涌(今属珠海)迁入。具体情况按年代为序如下:

元朝(12061368年)(共162年)

三乡镇古鹤(元顺帝13331334年)郑氏自邻村界涌迁入建村,因村后山多白鹤棲,称古鹤。

明朝(13681644年)(共276年)

三乡镇塘[土敢](明万历15731619年)马氏自今环城沙涌处迁入建村;雍陌(明代)郑有叟第九世孙纲号雍陌迁入建村;墟仔(明末)建。

清朝(16161911年)(共295年)

三乡镇美溪(属前陇村)(清初)余氏迁入,原名山尾埔、沙尾埔。麻子(属白石村)(清康熙中期)(16621722年)建村。沙溪镇敦陶(清康熙时期16621722年)建村。神湾镇船溪(属古宥村)(清康熙五年)(1668年)建村;深环仔(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村;埗头尾(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村。

就中山境内下方话粤语的村落最早建立时间来看,古鹤为最早,在元代顺帝年间(13331334年)建村,然而就整个香山粤语下方话来看,今珠海境内的前山属翠微村、隔前山河于对岸的南屏、北山、香洲属山场(香山场)等村落,均建村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比三乡的古鹤要早一百多年。这些香山粤语下方话方言与石岐腔方言的出现时间是几乎一样早。除了今环城(南区)福涌村建村于北宋末外,石岐腔粤语有不少村落最早都始于南宋时期。

从来源上看,三乡古鹤村郑氏(主要人口)自邻村界涌迁入,而其郑氏家族却是“源流莆田,分支东莞”,即源自福建东部的莆田,于广东南部的东莞分支于此地;三乡雍陌村郑氏是“郑菊叟第九世子孙纲号雍陌”自桥头村转迁此地建村的。这两村都有较明显的早期闽人移民痕迹,尽管今雍陌村仍有近一半人操三乡闽语,雍陌村的另一大半还有古鹤村的全部人口从都操下方话粤语。中山境内其余下方话粤语村落的移民来源似乎要么是粤语源,如塘[土敢]村马氏源自环城沙涌,沙涌马氏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自新会今会城迁此,今仍操粤语;要么资料不详,只有建村大概时间等。沙溪的敦陶较特殊,其移民本是闽人,村里于清下半叶要求村人于村内只讲粤语,对外讲沙溪闽语或粤语。

上述来源情况可看出,中山粤语下方话的源流多样且模糊,如三乡古鹤的移民,原“源流莆田”,应是操福建闽语,后“分支东莞”,是否当时改说粤语至今?而且,就语言特点来看,今古鹤话与今东莞话几乎没多少祖似之处。雍陌也是,就算郑氏是闽人讲闽语自三乡桥头村迁移过去,其村仍有大半操闽语。与香山粤语石岐腔各村落的来源类似,应有不少闽语移民改说粤语的情况,或换句话说,香山粤语石岐腔与下方话与闽语的关系息息相关。

另外,香山粤语两种话中山粤语中的较新品种——水上话、新会腔、东莞腔和顺德腔四种话都有相当大的差异,譬如调类,香山粤语都6个以下,而新粤语则大多8个以上。


三、中山粤语下方话语音特点

下方话粤语内部一致性相当大,尤以语音方面为甚,如声母中绝大多数都有相当纯粹的浊声母,或仅带某些鼻塞特点的bdᵑɡ。或与纯鼻音的mnŋ交替自由使用而无歧义等;古非敷奉母合口字相当多读喉清擦音[h]而非其他粤语的齿唇清擦音[f],如“夫hu、风hoŋ、符hu、覆hok”等;古疑母字绝大多数读ɡŋ声母,如“鱼ɡ/ŋi、严ɡ/ŋim、岳ɡ/ŋɔk”等,而不是读如其他许多粤语的零声母;韵母方面则绝大多数没有撮口韵;“君、裙、龟”等合口字读开口韵如“kɐnkɐnkɐi”等,与“斤、芹、鸡”同音等;梗摄里相当多字有文白两读,白读iaŋiak,文读则读ɐŋɐk,如“平piaŋ/pɐŋ、领liaŋ/lɐŋ、星siaŋ/sɐŋ等;止摄开口三等字的大多数不读双元音[ei]而读单元音[i],如“基ki、利li、企ki”等;遇摄字的相当部分字不读双元音[ou],而读单元音[u],如“普pu、租ʦu、鲁lu”等;声调方面46个调类,调型的分别基本只出现在阴平与阳平两类:要么阴平是高平55,阳平低降21,要么是阴平低降21调,阳平高平调;其余几个调类,上声大体是个升调,2435,声完全一致,都是中平33,阴入大都是高调5,阳入大都是中低的2等等,另外,声调还大多有相当完整的连读变调系统(仅去声33几乎都不变调外),如三乡塘[土敢]下方话的“吹风hoŋ²¹(刮风)、风柜kɐi³³(扬谷扇风车)、柜桶kɐi³³toŋ²⁴(抽屉)、桶耳ŋi²⁴(桶耳)、耳聋loŋ⁵⁵(耳朵聋)、聋婆p‘o⁵⁵(聋妇人)、婆婆针ʦɐm²¹(鬼针草)、针织ʦɐk²、织蓆ʦiak²(织蓆子)”等。变调都以二字组为基础,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

下列是中山粤语下方话13个调查点(含珠海境内方言点)的语音基本情况,该13个方言点语料全部是作者田野调查所得,在此特别说明。

1. 声调对照表

序号

调类

方言点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1

[土敢](三乡)

21

55

24

33

2

2

古鹤(三乡)

12

55

35

33

2

3

雍陌(三乡)

55

31/55/21

24/21

33

5

2

4

美溪(三乡)

55

21

24

33

5

2

5

墟仔(三乡)

55

21

24

33

5

2

6

麻子(三乡)

55

31

21

33

5

2

7

船溪(神湾)

55

31

21

33

5

2

8

香山场(珠海)

55

35

33

2

9

南屏(珠海)

11

23

35

33

2

3

10

沥溪(珠海)

55

31

24

33

5

2

11

前山(珠海)

55

21

13

33

5

3

12

界涌(珠海)

12

55

35

33

2

13

敦陶(沙溪)

55

21

33

5

2

上面表格中的13个点的声调不论中山或珠海都有两组5种调类(或以下),中山是塘[土敢]和古鹤,珠海是界涌和香山场,界涌与三乡的两方言点极相似(界涌与古鹤相邻),连调型都几乎一样;香山场的竟然只有4个调类,阴平与阳平合並。这种合並,应该是下方话这种“高变低”或“低变高”连读变调规则的结果,即如阴平调是高平55,那么连调一定读作低调的21,而假如阳平是低降21的话,则连调变高平55。这种“高亦低、低亦高”的特点是山场话阴、阳平合並的主要原因。三乡雍陌下方话粤语的阳平与上声都有两种以上调型,阳平甚至有3种——前面的3155是下方话白读调,后面的21是文读调,如光单说“鱼”,读ɡy⁵⁵,而“㓥鱼t‘ɔŋ⁵⁵ɡy³¹(杀鱼,剖鱼)”;“向南høŋ³³dam⁵⁵(面朝南)”,而“东南”则读tuŋ⁵⁵dam³¹等;“床”读ʦ‘ɔŋ³¹,“肠”读ʦ‘øŋ³¹;姓林的“林”读lɐm²¹,“树林”的“林”读lɐm⁵⁵;“姓黄、王”的“黄、王”读wɔŋ²¹,裙子的“裙”读k‘ɐn²¹,而上声的相当多数也读21,如“虎hu²¹、水sui²¹、尾bi²¹、瓦ɡa²¹、顶tiɛŋ²¹等;而上声如“仔ʦɐi²⁴、起hi²⁴、女dy²⁴、好hau²⁴等却读24等等。雍陌下方话的这类情况,在三乡古鹤话里也似有出现,但仅限个别现象。上面表格里5个调类以内的入声仅有一种调类,也是上述“高亦低、低亦高”因此而合並的结果。表格内还反映出三乡最西缘白石麻子与其相邻的神湾船溪下方话粤语的一致,阳平都是中降的31,上声都是低降的21。珠海的沥溪与前山也相当近似,上声都是升调;注意前山与南屏的阳入都是中平调3,而非其他粤语下方话的中低调2。澳门粤语的阳入也是个中平调3,与香港和广州阳入的中低调2不同。前山与南屏,都基本是与澳门最近的村落或聚居地,而且在过去都是人口最多的地方。沙溪的敦陶也较有意思,阳平与上声完全合並(雍陌是部分合並),都读21;敦陶与石岐城区相当近,但阳平调却没采用石话的高降51而采用省城广州话的21,又因上声与石岐腔几乎一样(许多石岐腔都读21,而非城区的曲折调213),终合並成一样儿的21调。珠海南屏的阳平23与阴入调读低调2这种现象十分特别,在上面13种话中,只有其阴入调比阳入调低,而且还差别不大;阳平读中升调,也十分与众不同。

【未完待续】

(原载《南方语言学》15辑,2019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项目号13AYY001)。


本期编辑丨侯东儿、黄俏丽

本期审读丨黄丽霞

责任编辑丨老   甘

投稿邮箱:jnufyzx@163.com



往期推荐

1、学术探论 | 陈燕辉:广东客方言亲属称谓“姐”“姊”探析

2、方言配音秀(视频) |《无间道》

3、方言与景点(音频)| 李泓锫:小榄菊花会(中山小榄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